從偶像藝人,看影視資本的競技與逃離

作者 / 鄭小玲

今晚,創造營的練習生們迎來了第二次舞臺公演。來自創星力量的朱微之是首發出場的成員,一首《開門見山》得到了蘇有朋投出的本場最佳表演票。

迪麗熱巴介紹時稱這一組為硬漢擔當、荷爾蒙擔當,而這些特質也恰巧是創星力量看中朱微之的點——痞帥。

從偶像藝人,看影視資本的競技與逃離

經過了2018年的爆炸生長,偶像依然是今年最熱門的詞彙之一。300名練習生集體上線,儘管最終並沒能有幾人成功出線,偶像產業擁有的龐大市場都容不得被忽視。

為了持續填補“偶像資源”的供需缺口,2019年,平臺容納了更多類型的練習生,有不少“大佬”玩家入局,其中最為引人注意的是原本“重在參與”的影視製作公司們。他們開始計劃性的進軍偶像產業,渴望在粉推的世界裡分得一杯羹。

喜天聯合悅凱娛樂、靈河文化成立了創星力量,集三家之力,力圖培養“偶像出道,走向演員”的新生代;慈文改慈文經紀為“星光社”,致力於打造技多不壓身的全能明星。

同時,華策集團、新麗傳媒、華誼浩瀚、嘉行傳媒、功夫真言以及康曦影業等自帶“資源”的影視大佬們紛紛增加偶像業務,加入了練習生招募大潮的競爭,如今紛紛將旗下練習生投入偶像養成市場。

從今年的局勢來看,影視公司儼然已經成為了偶像經紀浪潮中的重要變量,他們影響著偶像綜藝的屬性和功能,甚至“偶像”的職業定位。

有人做明星:技多不壓身

“你開心嗎?

你忙不忙?

你知道自己明天、後天、大後天要幹啥嗎?”

UNINE順利成團之後,慈文傳媒的副總裁、首席品牌官趙斌常用這三個問題來確認陳宥維的狀態。這三個看起來很簡單的問題,涵蓋了對藝人情緒、行程安排和詳細工作規劃的情況瞭解。

一個月前,《青春有你》收官,當晚,來自慈文傳媒的陳宥維排名第八,立地成團,如今以UNINE組合活動的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個月零3天。

從偶像藝人,看影視資本的競技與逃離

2018年之後,練習生招募大潮轟轟烈烈的開啟。偶像公司們嚐到了偶像市場的甜頭,原本專攻於影視製作的各大公司也紛紛開展起偶像培養的業務,力圖在今年的這一場偶像養成風暴中積極表現。

“我們不是在做茶杯、手機,我們是在運營人。”

去年的《偶像練習生》,有董巖磊憑藉鮮明的“快樂瀑布”標籤成功走入了大眾的視線;今年的《青春有你》,有陳宥維成功成團出道,慈文不是晚入局者,也在這個龐大的市場分得了一杯羹。只是相對於多人組團參與的隊伍,慈文的步伐顯得緩慢許多。

“我們整個的思路就是壓縮,我的想法是,我們沒有能力運營太多的人,我們只能打定靶,看好一個人,就全力支持他。”

據娛sir瞭解,大部分影視公司目前的簽約偶像藝人隊伍規模都相差不多。創星力量13人,5個女生8個男生;慈文傳媒簽約藝人11人,有去年簽約的新人,也有前年就籤的,但其中只有兩位是演員型藝人;康曦影業目前也是11人。

趙斌用“無心插柳柳成蔭”來形容董巖磊的成功,原本的目的只是重在參與,但是到了第二年的陳宥維,慈文做了準備而來,除了集中培訓之外,陳宥維還擁有“小灶”,為節目準備的時間超過3個月。

從偶像藝人,看影視資本的競技與逃離

慈文的目的很明確,藝人經紀=偶像部門,慈文要做的是明星。

以前輩偶像鹿晗為例,“首先,鹿晗已經證明了他是一個成功的偶像,其次,通過鹿晗帶動起來,也證明了經紀公司可以依託一個優質的偶像得到快速的發展,最後證明偶像產業實際上是可以獲得巨大的市場回報的,這三點證明了此路可通。”

只是,問題在於,練習生制度並非一蹴而就,偶像與演員的標準有所不同,不少影視公司出身的練習生們,缺乏偶像基本的唱跳能力。相對於蟄伏多年的偶像經紀公司們,影視公司在經驗上稍顯不足,匆忙進入偶像市場供C端觀眾檢驗,顯得有些急於求成。

從偶像藝人,看影視資本的競技與逃離

“慈文做的不好,這是一件很坦率的事情。”在這件事情上,趙斌很坦誠“大家都在摸著石頭過河。”

對於傳統影視公司來說,藝人經紀並非主力業務,旗下演員與自身項目資源匹配,趙斌認為轉向做明星,是傳統影視公司藝人經紀轉型過程當中的一個思考,“因為對於傳統的影視公司來講經紀就是附屬,並沒有成為一個主體,慈文希望能把這塊做成一個主體。”

有人做演員:

偶像出道,大面積縮短觸電週期

對於影視公司來說,偶像領域相對陌生且競爭激烈,真正吸引其投入的並不一定是偶像的產出,而是巨大的曝光度。

善用流量的影視行業需要自帶人氣的演員,而偶像市場的不成熟,以及演戲能帶來的巨大收益,也吸引著預備偶像們在成為現役之後,馬不停蹄的轉型為演員。

從偶像藝人,看影視資本的競技與逃離

董巖磊就在結束《偶像練習生》之後接拍了與陳偉霆合作電視劇《風暴舞》、楊超越在《將夜2》中扮演“仙女”、 孟美岐搭檔肖戰出演《誅仙》、吳宣儀也拿下了《斗羅大陸》。

在這場偶像浪潮裡,影視大佬們看到的是旗下藝人成名週期大幅度縮短的巨大可能性,即便旗下藝人沒有成功出道,通過節目,這些新人能在短時間內獲得的人氣也是任何渠道都難以比擬的。

“說白了,現在影視公司要推個新人去演1號,很難。去年以來行業嚴冬,戲拍攝量小,而且有那麼多的藝人在上面疊加著,那他怎麼才能迅速能有些熱度呢?”

一個月、三個月、一年,練習生的前期培訓週期顯然要短於演員的養成。

負責運營創星力量的張帆(喜天影視副總)表示對於影視公司來說,綜藝節目是一個很好的曝光機會,但最終這些人(創星力量的藝人)還是要回歸到演員的路線上去。

從偶像藝人,看影視資本的競技與逃離

創星力量成立於2018年5月18日,喜天、悅凱以及靈河文化共同出資組成,由擅長藝人經紀的喜天負責運營。很明顯,三家影視公司都有影視屬性,有宣傳公司撐腰又背靠著有資源優勢的製作公司,大樹底下好乘涼。

“我們更相信藝人出來之後會有一個持續發展的路線,包括影視劇、歌唱都會有一個延續性。”

康曦影業也打著同樣的算盤,“(比起劇集)綜藝養星更快速,它有效的縮短了藝人成長和成功的時間”康曦影業董事長、著名導演王小康直言“我們有很多青春系列的機會和資源,所以我們覺得應該要培養自己的新人。”

影視公司的入局,某種程度上來說促使了偶像“觸電”週期的大幅度縮短。這些手握資源的大佬們,早早都就為自己練習生準備了影視、網劇等項目,就等著節目結束無縫接入。

從偶像藝人,看影視資本的競技與逃離

“偶像我們希望做的長久,不希望它曇花一現。”張帆表示創星力量的方向是希望藝人能夠從偶像出道,未來會走向演員。創星力量的做法則是“誰適合表演,誰適合唱跳節目,有靶向性的輸送。”

因此把自家練習生送入偶像綜藝也算是一種資源利用,節目的能讓練習生在市場環境下迅速成長,如果能壓中爆款練習生,甚至可以上演一場絕地反殺的戲碼,滿足粉絲的養成心理。

例如,致力於打造明星的慈文,從演員到偶像再到演員,在演員線已經有所露出的陳宥維發展偶像副本,實際上是在為自身打造全能標籤。

近兩年影視行業遭遇寒冬,“偶像”卻不斷突破圈層,粉絲經濟一時之間風頭無兩,這是一場藝人儲備戰,反哺內容才是大部分影視公司的最終目的,但最終能否實現,目前還不好說。

“只有後果沒有如果”

經歷了一頓狂轟濫炸,偶像明顯在降溫,粉絲熱情減退,“搞”不動了。

今年的愛奇藝顯然吸取了去年的經驗教訓,UNINE在宣佈成團那一刻起就迅速開始了組合的行程,當天宣佈錄《UNINE蹦吧》,第三天拍廣告,第六天錄新歌,第九天拍雜誌,第十三天拍攝了第一張EP的封面,幾乎無縫銜接。陳宥維說經常忙到半夜。

到了5月,品牌活動和粉絲見面會也都相繼排上了行程,一頓操作猛如虎,可市場的反饋卻慢了一拍。

從偶像藝人,看影視資本的競技與逃離

無論是對比出道當晚的成員票數,還是出道之後的聲量,降溫是肉眼可見的事實。跟大部分的綜N代類似,偶像綜藝開始進入疲乏期。

去年的火爆之後,粉絲經濟事故頻發,“捲款”成為社會新聞頭版、飯圈被形容成“毒瘤”;藝人與公司經紀糾紛爭執不下;平臺方與經紀公司“剛”上臺面以及無形之手的嚴格管控,偶像產業離成熟還有無數個韓國的距離。

“所謂的偶像亂相,給了行業一個機會,來理性的認知:我們到底需不需要偶像產業?我們到底要怎麼做這個產業?”趙斌認為“讓行業意識到偶像是可以產業化運作”才是偶像綜藝的最大價值,這是一個有別於綜藝,傳統影視的產業。

從偶像藝人,看影視資本的競技與逃離

慈文每年在藝人經紀上投入過千萬,儘管目前已經基本實現了回本,但“急功急利的做法到底能做多久”依然是趙斌困惑已久的問題。

趙斌覺得真正的偶像培養需要至少:特色的發掘、市場的檢閱、舞臺的曝光、勾勒粉絲畫像運營、共同成長。要完成這些步驟,時間成本是無法壓縮的。

創星力量的張帆也指出國內缺少的是專業培訓過的種子選手,“我覺得在兩三年以後會出現一個斷檔,我們要考慮的問題是現在的培訓時間速短到很少,等於是速成。

影視公司對於偶像產業進軍影響幾何難以定論,但,無論是什麼性質的公司都應該遵守偶像市場的基本原則,對旗下練習生進行前期的投入使其具備偶像的基本素養,才能更加良性的推動偶像產業的發展。

從偶像藝人,看影視資本的競技與逃離

(慈文旗下演員型藝人趙茜)

但值得一提的是,比起垂直偶像公司的模式,影視公司似乎都有相對長線的規劃,無論是打造明星還是演員,內容資源的確可以起到一定的支撐作用。畢竟擅長運作如楊天真也會苦惱沒有天降資源。

張帆表示“各個公司都會有自己的想法”。至於成團是否能實現1+1>2 的效應,還需要市場來檢驗。

有朝一日,回過頭來看,人們或許也會像惦記超女快男一樣,念起2018年的偶像熱潮以及《偶像練習生》《創造101》《青春有你》《創造營》所產生的爆炸式偶像效應。

鬥獸場練兵的廬山中人

從偶像藝人,看影視資本的競技與逃離

“經歷過節目之後,最大的收穫就是對自己的未來有了更明確的認知。”坐在娛sir對面的齊浩然描述自己“是很佛的”,這個帶著臺灣口音的男孩,在做練習生之前,打了十二年的花式籃球,曾在臺灣和加拿大獲得過花式籃球冠軍。

(華策簽約練習生齊浩然)

在簽約華策之前,因為花式籃球,他就上過類似《天天向上》在內的不少節目,但《青春有你》對他來說,是全新的表演。

在剛開始接觸唱跳錶演時,齊浩然並沒有那麼快就從花式籃球的表演中轉換過來“剛開始get不到”。但半年內,《青春有你》的經歷讓他有了360度的變化,“你不能抱著無所謂的態度。”

相對於表演經驗稍顯豐富的齊浩然,同樣簽約了華策的田島,更像是一張白紙,進入華策之前,他甚至已經開始了常規的職場實習生活。

“我記得很清楚,臨進節目前,我寫了一篇感受,內容是:這篇日記記載了現在的我,幾個月後,從節目出來將會有一個新的我。”然後他開始止不住的哈哈大笑,“結果出來之後,並沒有太大的變化,好吧,還是一樣。”

但事實上,這也是一種成長——對自己有了更為清晰的認知。

從偶像藝人,看影視資本的競技與逃離

(華策簽約練習生田島)

從節目離開之後,田島形容目前的狀態是“苦還未盡,甘還未來。”

“蔡徐坤和李汶翰的故事有很大的相似之處,他們中間也經歷了很多年的空白期,很迷茫,你也不知道那段時間他們在幹什麼,因為還沒有紅。”

田島和齊浩然都知道自己可能還得面對非常長的成長練習期,但他們還有堅持的勇氣。這可能也是大部分沒能在這一場偶像浪潮中突出重圍的練習生們的狀態——不甘心放棄。

從偶像藝人,看影視資本的競技與逃離

影視公司初入偶像鬥獸場,擁有著令人豔羨的內容優勢,但同時,它們對於這個市場的把握、整體的唱跳培訓體系確實也不如偶像公司那般熟稔,藝人與公司一起都在承受試錯或者可能走彎路的過程。

但需要思考的是,公司可以一批又一批的換練習生,江山代有才人出,那麼練習生們呢?

因此,對於這些身在廬山中的練習生而言,未來是投靠偶像經紀公司,還是選擇影視公司,是堅守在傳統偶像的方向上,還是隨時準備轉換賽道入局影視,這是一道需要認真思考的重要選擇題。

近期熱文

分賬網劇 | 短視頻分賬規則

楊天真的業務能力 | 《比悲傷更悲傷》市場分析

男性攻佔美妝市場 | 音樂綜藝十五年

虛擬偶像

商務合作 / 轉載 / 加入社群 / 約稿

358894069 yqpdy2018

1028627745 649778177

爆料尋求報道加微信號:35889406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