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維度思考法:具備這2種思維,你也能成為解決問題的高手

亨利•福特說:“如果你問顧客想要什麼,他肯定會說,想要跑得更快的馬。”

史蒂夫•喬布斯說:“在你把產品展示給人們之前,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這兩句話的核心觀點在於,你不能只從字面意思去理解客戶的需求,而是需要通過洞察上層目的,瞭解客戶真正想要什麼。比如,為什麼人們想要更快的馬?因為“希望得到快速、安全又便宜的交通工具”。那麼,問題的解決方案就不再只侷限於“快馬”。

高維度思考法:具備這2種思維,你也能成為解決問題的高手

這種看待問題的方式,在《高維度思考法:職場問題解決篇》中,細谷功將其稱為“元思維”:“元思維就是使自己的視點上升到更高水平,從而洞察到自己在思考時所受到的束縛。”運用這種思維, 對於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成果非常重要,因為大多數時候,工作時間都被浪費在解決錯誤的問題上。方向錯了,越努力,結果就越偏離目標。

在《高維度思考法》中,細谷功運用豐富的練習和案例,來解釋如何實現高維度思考:一方面,在垂直方向上,通過Why這個問題,來發現問題的上層目的,進而確定具體的行動;另一方面,在水平方向上,通過類推思考,從看起來不同的各種事物中,發現隱藏的共同點,從而打破我們的思維定式,創造性的解決問題。可以說,高維度思考法的核心就在於發現真正的問題,並創造性的解決問題。

一 為什麼要培養“元思維”

網上有一個關於家庭財富的問題?一位網友回答說,現在誰家裡還沒有100萬存款。而現實是,很多人工作10年,月薪還不過萬,更不用說,很多偏遠地區的孩子連上學都有問題。

這位網友的觀點就是一種思維定式,思維定式最大的問題是,我們很難意識到自己通過“有色眼鏡”來看待現實世界,因為自己的生活環境和價值觀是這樣的,就認為所有人都是這樣。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元思維”。元思維對於個人成長那個,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

第一,元思維能帶來幫助我們成長的“洞察力”。

在2002年的一次新聞發佈會上,美國前國防部部長唐納德·拉姆斯菲爾德曾說過:“有些事是已知的已知——有的事情我們知道自己知道;有些事是已知的未知——我們知道有的事情是自己不知道的。但是還有未知的未知——那些我們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自知無知對個人成長來說,是一項重要的能力。只有認識到自己的無知,才可能去了解這些未知的領域,才會不斷學到新知識。而要發現未知的未知,只能靠元思維,因為元思維是站在更高的角度來看待世界,能幫助我們發現自己的盲點。

高維度思考法:具備這2種思維,你也能成為解決問題的高手

第二,元思維可以幫助我們擺脫成見或思維定式。

有人曾說過,有所爭辯是因為有所不見。我們堅持認為自己的觀點是對的,是因為我們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視野狹隘,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思維盲點。

元思維讓我們在遇到自己不理解的事情時,不要固執的認為對方是錯的,而是嘗試接受有一些領域是自己不瞭解的,因此自己也可能是錯的。這種想法,能幫助我們看到自己的偏見,能夠打破我們固有的思維定式。

第三,元思維可以幫助我們形成創造性思維

在洞察力和打破思維定式的基礎上,我們能夠擁有開闊的視野,不斷更新的知識體系。當我們面對新的問題時,會保持開放的心態,從不同的事物中學習到共同的特點,進而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我們可以通過兩種方法來鍛鍊自己的元思維:一是通過“WHY型思維”追問為什麼,發現問題的上層目的;另一方面,藉助類推思維

,通過將不同事物的共同點抽象出來,並在新的領域具體化應用。

二 WHY型思維

WHY型思維類似一個剝洋蔥的過程,通過提問“為什麼”幫助我們看到問題的核心。

如果老闆說,請把這個月各部門的費用統計一下。你接下會怎麼做?

一種做法是,照單全收,按照老闆的要求去收集各部門的費用數據。

一種做法是,先思考費用統計的目的。

如果條件允許,當面與老闆確認,如果條件不允許,通過假設性思考推測上層目的。與費用相關的下一步措施,很可能是如何降低費用。按照部門來統計,說明費用在各部門之間可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此,分析的時候,可能要關注各部門費用產生差異的原因,以及根據不同的客戶或者不同的地區進行數據收集,以便支持下一步可能採取的措施。

這兩種做法,反映出不同的思維方式,

第一種做法的人,注重HOW型思維,更關注具體的行動;第二種做法的人,注重WHY型思維,更關注問題的目的,針對目的提出假設,再採取行動。後者更接近細谷功所提倡的元思維。在具體解決問題中,元思維是指首先思考問題本身,然後再決定自己的行動。

高維度思考法:具備這2種思維,你也能成為解決問題的高手

5W1H一個很棒的分析方法,5W是指Why,What,When,Where,Who,1H是指How,進一步可以延伸為How long、How much等等。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來,元思維以What為中心,通過Why向上尋找上層目的;通過Where、When、Who、How向下來思考具體採取的行動。其中,Why是一個特別的存在,因為Why能幫助我們找到“問題本身的問題”。這是什麼意思呢?

一方面,通過問“為什麼”,我們可以重新定義問題。表面的問題可能不是真正的問題,我們可以通過Why來發現新的問題。

另一方面,即使問題本身沒有問題,我們可以通過Why找到具體行動的線索,找到關注的重點。

高維度思考法:具備這2種思維,你也能成為解決問題的高手

除此之外,通過因果關係,Why將過去的原因和現在的結果聯繫起來;通過追問目的,Why又將現在所採用的方法和未來要實現的目標聯繫在一起。如果說其他的4W1H是點的話,那麼Why就是能夠跨越時間的線,並且Why可以多次使用,很多公司提倡通過問5次“為什麼”來找到問題的根源。在工作中很多問題,都需要我們問“為什麼”思考上層目的,比如:

調查:調查結果是為了做什麼?這決定了調查的方向。

數據分析:分析是為了支持什麼觀點?這決定了數據分析的深度和呈現方式。

會議:會議需要解決什麼問題?分享信息?達成決策?這能避免會議變成浪費時間的扯閒篇。

……

三 類推思維

【例題1】

① 哥哥∶弟弟 =姐姐∶()

② 日本∶東京 =俄羅斯∶()

③ 狗∶哺乳類 = 金槍魚∶()

④ 老鼠∶貓 = 毒蛇∶()

例題1很簡單,但是我們需要注意自己的思考過程,首先,我們會先找出左邊兩組詞之間的關係,然後,再根據右邊給出的詞語進行聯想,得出括號中應該填的答案。這個過程運用了類推思維,先抽象出一般關係,再將抽象出來的關係具體化。這是類推思維中“關係的類似”

我們再來看稍微複雜一點的關係:結構的類似。

【例題2】

1 觀察下面3 個正方形,從A ~ F 中選取排在它們之後的正方形

高維度思考法:具備這2種思維,你也能成為解決問題的高手

2 找出不屬於相同類型的圖形。

高維度思考法:具備這2種思維,你也能成為解決問題的高手

(摘自《挑戰門薩超難謎題》)

這兩道題經常會在猜謎遊戲或IQ測試中出現,一般用來考察抽象思考能力。因為是三個以上關係的組合,細谷功將其定義為結構。結構是關係的一種,只是更加複雜。關係越複雜,問題就越難,需要的“

對關係的模式認知”能力就越高。例題1體現的是“關係的類似”,這兩道題體現的就是“結構的類似”。關係的類似和結構的類似是抽象思維的基礎,而抽象思維又是類推思維的基礎。

從以上例題中,我們可以體會到類推思維的思考過程:

“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發現並總結“肉眼無法直接看到的關係或結構”,將其作為某種模式應用到其他領域。”

我認為,類推思維是一種特別厲害的能力,因為它能幫助我們建立起不同事物之間的聯繫。從我們熟悉的事物中,抽象出一種特點,然後當我們遇到新領域的時候,能夠藉助過去的知識和經驗,迅速形成一種認識。有時候,我們甚至能從熟悉的事物中發現一個嶄新的商業領域。

有一個趣聞,說的是Netflix的創始人裡德•哈斯廷斯,他曾經租了一張《阿波羅13號的》DVD,因為超期歸還,支付了一筆比買一張DVD都要貴的滯納金。他因此借鑑了健身房的包月收費制度,創立了以包月制DVD租賃起家的Netflix。這是類推思維的一個典型事例。

高維度思考法:具備這2種思維,你也能成為解決問題的高手

在《高維度思考法》中,細谷功還提出了很多練習題,幫助我們鍛鍊類推思維,比如:

報紙和百科全書的共同點是什麼?

複印機和電梯的共同點是什麼?

出租車和土特產的共同點是什麼?

遙控機和數碼相機的共同點是什麼?

財務工作與體育競賽中的裁判工作的共同點是什麼?

演員、播音員和翻譯的共同點是什麼?

……

改變思維方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可能會因為忙碌或者壓力,不知不覺又變得視野狹窄。細谷功鼓勵我們做一個“性格刁鑽的人”,通過質疑自己、質疑問題,尋找事物之間的共同點、人與人之間的共同點,來打破思維定式,提高思維視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