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車、二次收割、滴灌及其他

在美國,黑車問題很嚴重。

黑車、二次收割、滴灌及其他

私家車和公共交通都不發達,許多城市的火車站(機場)出站口,都有很多黑車。這種黑車的宰客技術大同小異。

一是創造美好預期。這些車都必須坐滿員才走,許多乘客不想等,於是攬客就創造預期。本來車上只有一個人,甚至一個人也沒有,攬客就敢嚷嚷,還差一個人就走了。反正乘客上車了,總不能隨便下車吧。乘客下車,必然要和攬客(黑車車主)衝突。再說,乘客也不清楚,是否還有其他車。

二是製造焦慮感。攬客往往喜歡喊末班車,最後一班車,下一班一小時以後(或者乾脆就沒有)……或者,車票馬上漲錢,馬上漲價……抓緊上車,過這村沒這店,蘇州過後無艇搭……外地旅客自然會產生焦慮,上還是不上?上,可能吃虧,不上,可能滯留在車站沒法落腳。一般人的選擇都是上車。

三是上車以後追加收費。先用上車票價割韭菜,然後用計程收費斬韭除根。乘客以為是一次性買票上車的公交車,實際他們上的是不斷追加收費的計程車,他們交的只是起步價。這些車離開車站一段距離以後,就會開始追加收費。諸位剛才交的是上車的錢,後面還有各站的收費。不補交費用,就下車。前不著村後不著店,乘客一般都會補交車費。當然,實在沒錢,也只能含淚下車。作為騰出來以後,車主再去宰其他人。

黑車、二次收割、滴灌及其他

上了黑車就上了賊船,只能任人宰割,是死是活聽天由命。上賊船容易,下賊船難。關鍵是,除了賊船沒別的船。

這些黑車一般都有保護傘,與美國的反動官僚結成利益同盟關係,有時候就是官僚的代理人。外地旅客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沒有公益性的公共交通,沒有當地人(內幕人士)提供消息,兩眼一抹黑,基本都會被他們宰一刀。

解決黑車問題,一點也不難。比如,政府出資為乘客提供最基本的交通服務。但是,這顯然與萬惡的資本主義國家之中最大幅度收割每一個被收割者的基本社會規範相沖突。這些黑車的目的不是解決交通需求,而是為資本謀求最大利潤,符合資本的利益。所以,這個問題註定無解。

對乘客來說,上車還是不上車,是一個問題。不上車,擔心票價越來越貴,上車,擔心自己交不起將來補交的車費。

對黑車車主來說,則簡單得多,沒有什麼可以猶豫的,先用票價收割,到一定程度,乘客都上車了,票價收割不動了,就要求乘客補票了。這時,對車主來說,票價高低已經不是值得關注的事情了,或者說,是次要的事情了。車主需要關注的,是怎麼樣追繳計程票款了。

其實,對乘客來說,揣測自己上車的一刻票價算不算貴,意義不大。因為將來十有八九還要補票。只考慮眼前的成本,不考慮未來的成本,是不明智的。與其考慮自己現在買不買得起車票,多不如考慮一下,自己將來有沒有能力補票。

在的資本主義國家,除了賊船一樣的黑車,還有多次收割。

如美國,週期性發生經濟危機。每次危機,都是一次財富集中的過程。

擊鼓傳花,鼓聲停止的一刻,有些人獲得利潤,有些人揹負債務。

那一刻,揹負債務的,有社會中下層,也有華爾街的姓華的。獲得利潤的,也是如此,有社會中下層和華爾街姓華的(華爾街的華)。

這樣的結果顯然不是華爾街願意看到和能夠接受的。

黑車、二次收割、滴灌及其他

一般來說,這時,華爾街和代表華爾街利益的華盛頓政府會啟動二次收割,收割漏網之魚。

二次收割的理由很冠冕堂皇,救市也好,控制金融風險蔓延也好,避免黑天鵝、灰犀牛事件也好,刺激經濟也好,BLABLABLA。最終的效果,一般是讓盈利的社會中下層和負債的頂層之間調換關係。

把你的錢拿來,把我的股權(股票)給你;把你的錢拿來,把我不想還的債券給你;把你的錢拿來,把我賣不掉的商品(房產)給你;把你的錢拿來,把我吹的牛、畫的餅給你……股票去庫存、債券去庫存、房產去庫存、夢想大餅去庫存……我把一切獻給你,你們把錢交出來,然後去為夢想窒息吧……

許多僥倖逃過第一次浩劫的社會中下層此時此刻也在深深的焦慮之中,這有幾方面的因素:一方面經濟下行,他們看不到投資方向,一方面他們擔心坐吃山空,一方面他們擔心華爾街大水漫灌,讓自己好不容易跑出來的資金化為泡影。

為了誘惑社會中下層把錢拿出來,美聯儲、美國政府往往會暗中積極支持二次收割。比如,原先不許場外配資(借錢炒股),現在允許場外配資。原先嚴格限制場外配資,現在默默放鬆場外配資,對場外配資睜一眼、閉一眼。你們都來借錢炒股、買房、買債、買夢想吧,快快樂樂,輕輕鬆鬆致富。改變命運的機會不多,有了一定要抓住哦,這盛世給了你們這樣的機會,你們要加油鴨,千萬不要錯過鴨。

這種情況下,再次收割輕而易舉。只要被華爾街操作的媒體積極配合,一面畫餅、吹牛,一邊製造焦慮情緒,就很容易把他們趕上黑車。出現股市(樓市、債市)暴漲。具體什麼暴漲,要看姓華的控制什麼,壟斷什麼,坐莊什麼。

這種暴漲與賭博類似,與實體產業無關,是資本的匯聚過程,是大資本兼併小資本的過程,必然醞釀暴跌。漲得快,跌得快。在某些條件下,經濟越蕭條,退出實體經濟循環的中小資本越多,這種暴漲漲得越快,當然,將來跌得也越快。瘋牛之後是狂熊。狂熊有多狂,可以看看1929年。

當然,如果拉昇過猛,二次收割沒收乾淨,不排除還有三次收割,N次收割。斬草除根,割韭刨根,一輪一輪,刨到韭菜根為止。

黑車、二次收割、滴灌及其他

有些中下層死不就範,那也沒關係。被華爾街控制的美國聯邦和地方政府,有辦法讓他們把錢拿出來,比如增加房產稅,比如增加社保收費。收上來的錢,可以購買華爾街的股票,可以買華爾街的債券,買華爾街的夢想和大餅。你們這些愚蠢的韭菜,敬酒不吃吃罰酒,自己不夠聰明、不就範,不主動走華爾街、美聯儲為你們安排的陽關道,政府只好為你們好,替你做主。

記住,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之間,必然存在統一的關係。在資本主義國家,政府為資本的利益服務,所謂救市也好,穩定經濟也好,政府絕不是拯救普通人,而是拯救因為太貪婪,不慎負債累累的華爾街的人,姓華的。普通人是韭菜,不姓華。

經過二次收割,財富進一步集中,難免還有一些華爾街的嫡系處於債務之中,沒有完全解脫。這時,美聯儲開始針對他們啟動印鈔程序。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有針對性的“滴灌”。收割不能彌補的部分,靠滴灌解決。

反過來,匯聚到金字塔尖的貨幣很難停下來。欠債的姓華的,獲得貨幣以後,首先還債,然後放高利貸或者炒作生活必需品。不欠債的,直接就轉移資產、放高利貸、炒作生活必需品了。

華爾街還可能推出加息的政策。這時,掌握消息,有權制定政策的姓華的早已撤出,轉手放高利貸、廉價收購資產再賺一筆。當然,如果沒來得及撤出的話,也會有有利於他們的再次收割,或者針對他們之中個別人的“滴灌”。

相比之下,絕大多數人操作他們的對手盤,因為不掌握主動權,難度係數一下就提高了。

首先,在擊鼓傳花停止的那一刻,大多數人已經被深度套牢了。與華爾街的嫡系不同,沒有人會拯救他們,他們那時就已經出局了。

其次,他們要躲過二次收割。這並不容易。他們手中的資金受到失去投資方向、坐吃山空、通貨膨脹的多方威脅。

他們並不知道是二次收割先結束,還是通貨膨脹先來臨。一般來說,如果二次收割很成功,姓華的之中,負債的那批人大規模削減了債務,美聯儲大規模滴灌的概率就不大。反之,如果韭菜們死不就範,負債的姓華的無法解脫,那麼滴灌完全可以變成猛灌。姓華的債不是債,總能還得上。與之對應,韭菜拿出錢,他們的小錢損失在賭場,不拿出錢,他們的小錢毀滅於通脹。賭還是不賭,這是一個問題。他們往哪跑,華爾街和美聯儲就往哪打,只要他們不死,華爾街和美聯儲的機槍,就追著他們掃射。

再次,他們還要躲過失業和生意破產。社會總需求下降,對勞動力的需求自然下降。對資本的需求,也必然下降。除了工人失業,一部分中小資本家也要失業。生產的兼併,尤其加劇這個趨勢。

黑車、二次收割、滴灌及其他

有些負債累累的人,以為通貨膨脹會拯救他們,讓他們的債務負擔減輕。他們太幼稚了,不知道自己姓什麼。現實之中,更大的可能是工資收入(中小企業利潤)基本不變,甚至下降,生活成本暴漲。因為他們控制的資源(勞動力、小規模生產組織能力)高度分散,不好壟斷,必須賣出,可替代性強,博弈能力低下,由華爾街的控制的絕大多數人需要購買的資源則恰恰相反。

除非發生惡性通貨膨脹,否則他們的負擔減輕的概率並不大。但是,一旦發生惡性通貨膨脹,商品循環崩潰,他們也會隨之失去基本的收入來源。

價格重估過程中,他們負擔加重的概率和程度,必然遠遠高於他們獲得解脫的概率和程度。

最後,不出意外的話,還有增加稅收和加息。上賊船容易下賊船難,跳船是死,不跳船也是死。韭菜存在的意義就是不斷為對手盤提供利潤,讓華爾街姓華的償還債務完成資本增值。由他們提供的金錢多,就可以少印點鈔,他們提供的金錢越少,就多印點鈔。至於他們的死活,根本不在華爾街、美聯儲和財政部的考慮範圍內。加息的理由是現成的,正大光明的。極少數人控制大量資金,社會中下層負債累累,必然對應姓華的控制大量信用貨幣,加上滴灌產生的資金,這些天量資金不會給底層讓底層用來償還債務,改善生活,刺激消費,擴大內需,反而會用來推高物價。社會中下層因為物價瘋漲怨聲載道的時候,加息就水到渠成了。

不掌握宏觀經濟主導權的社會中下層的操作難度之大,可見一斑。對他們來說,要保住自己的財產,與其說需要智慧,不如說需要運氣。從個體來說,並不排除他們之中個別人因為狡猾和運氣,保住自己的財產,甚至成功成準華家人,但是從整體來說,他們之中的絕大多數人註定凶多吉少——

因為他們不掌握收割的主動權,一旦失手,也沒有美聯儲為他們滴灌。他們只能承擔更高的物價、更少的就業機會和報酬、更高的稅收。如果他們之中大多數人負債累累的話,遲早必然承擔更多利息。

經過這一系列的過程,貧富差距迅速分化,棗核型社會也好,金字塔形社會也好,迅速轉變為倒圖釘社會。由於生產循環加快,農業社會需要二三百年的事情,在工業社會只要幾十年就能完成。

我們的時代,資產階級時代,卻有一個特點:它使階級對立簡單化了。整個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敵對的陣營,分裂為兩大相互直接對立的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

以前的中間等級的下層,即小工業家、小商人和小食利者,手工業者和農民——所有這些階級都降落到無產階級的隊伍裡來了,有的是因為他們的小資本不足以經營大工業,經不起較大的資本家的競爭;有的是因為他們的手藝已經被新的生產方法弄得不值錢了。無產階級就是這樣從居民的所有階級中得到補充的。

工業的進步把統治階級的整批成員拋到無產階級隊伍裡去,或者至少也使他們的生活條件受到威脅。

第一個陣營人數越來越少,財富越來越多。第二個陣營正相反。

有人說,這會導致社會動亂。但是,華爾街並不在乎。當年的佔領華爾街運動如何?不是也被鎮壓下去了嗎?蘇聯不在了,沒有政府通過共產國際或者其他類似的組織在資本主義國家組織無產者運動了,無產者對抗金融資本的難度急劇上升,勞動者還能怎麼樣?

黑車、二次收割、滴灌及其他

英國脫歐過程中,大批社會中下層對現狀極其不滿,他們無力改變自己越來越糟的處境,孤立無援,無處發洩,他們不再相信資本和政府的謊言,選擇脫歐——我們要奪回對政治的控制權,你們說歐會很糟,但是我們現在已經很糟了,還能更糟嗎?(事實證明,他們的處境確實更糟了。)

但是,脫歐事件對資本的刺激顯然還不夠。

何況,公投並不能讓無產階級擺脫被壓榨的處境。脫歐事件並不與資本和勞動力的衝突相對應,而是與英國大資產階級內部矛盾有關,所以,大資產階級並沒有使用武力否決脫歐的結果。反之,如果公決的結果不是脫不脫歐,而是姓社姓資,那麼大資產階級顯然會不吝於使用武力,否決公投結果,改變歷史走向。

所以,截至目前,萬惡的資本主義國家還是奉行小車不倒只管推,財富仍然在加速集中之中。

如此考慮,美國帝國主義的滅亡未必是指日可待的,卻註定是註定發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