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時代“信息孤島”擴張,BAT出手“破壁”為哪般?

5月10日,百度在成都召開了2019百度聯盟生態合作伙伴大會。此次大會以“新生態,共進化”為主題,旨在打通“信息孤島”的壁壘,為合作伙伴構築開源的移動互聯網生態,將原有的“流量聯盟”升級為“用戶聯盟”。

移動互聯網時代“信息孤島”擴張,BAT出手“破壁”為哪般?

自移動互聯網興起,“信息孤島”這一概念就不斷被提及,且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崛起而擴張。信息孤島的形成和擴張的原因較為複雜,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只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用戶的需求、商業化的影響也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就互聯網的發展趨勢而言,信息孤島的形成與擴張是必然。但並非所有的趨勢產生的都是有利影響,就像信息孤島的蔓延必然帶來諸多問題,這些問題會給互聯網企業甚至整個互聯網行業造成負面影響。因此,BAT這樣的互聯網企業紛紛加入的“破壁”的行列,是尋求自身發展和推動行業進步的必然之舉。

一、“信息孤島”迅速擴張,移動互聯網發展是重要因素

信息孤島這種現象發展到今天,很多人都已不陌生。但這個現象並不是一開始就存在於互聯網之中的。

想當年在PC尚為主流之時,打開網頁複製鏈接就能輕鬆跳轉到其他頁面,沒有什麼限制。但在今天的移動互聯網時代,打開App,看到一個不錯的頁面想要分享,卻常常會遇到阻礙,要麼是另一個App不支持,要麼是頁面打不開或是不同的App之間的頁面跳轉互相干擾。

這只是“信息孤島”時代諸多現象中的冰山一角。我們看似置身於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信息洪流中,每天都需要接受“轟炸式信息”,但不同的人所接收到的信息內容其實並不平等。

移動互聯網時代“信息孤島”擴張,BAT出手“破壁”為哪般?

眾所周知,互聯網的本質是“共享”和“去中心化”,建立互聯網的初衷就是要讓每一個人都能夠平等地接收和分享信息。然而後來事情並未按照預想中的路徑發展,和移動互聯網的崛起也不無關係。

早期互聯網使用的是開放協議,人們傳遞消息用電子郵件,瀏覽信息用瀏覽器,聊天用Gtalk。每個人都可以在協議內按照自己的意願架設服務,並且不同的服務器間可以暢通無阻地傳遞信息。

然而在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之後,為了能在智能硬件中更流暢地運行,傳統的協議在技術層面就不那麼合適了。因為要考慮待機時間,還要顧及當時運算能力較低的移動設備,關閉鏈接等是必要的優化步驟。

然而這就造成了有在線狀態的協議需要頻頻處理上下線,鏈接關閉或網絡切換之時,在PC端的表現是會話控制超時,需要一段時間之後才能被清除,但在移動設備中這種動作發生頻率提升,所以服務器中很容易就堆積大量未釋放的會話控制,導致不少服務器中每天處理鏈接的請求甚至都超出了傳遞消息的數量。

很明顯,在移動互聯網飛速發展的趨勢之下,傳統的開放協議難以滿足其需求,因此就催生了新的機制。該機制是基於某種大規模的消息投遞模式開發所得,無需切換在線或離線狀態,這種機制上誕生的形式就是App,無需鏈接和頁面,因此數據和信息在App內呈封閉式狀態,並且集中在少數互聯網企業手中。

此種機制並非完全是自然進化的結果,其重要的驅動力還有用戶對信息的多元化需求。身處多元化時代的我們,由於觀念與認知的不同,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不可能接收所有的消息,就自然會去選擇不同的圈子。

在PC時代,門戶網站是用戶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內容是面向所有用戶的。而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App成為了主要的信息來源,但不同類型的App針對的人群都是有差異的。這種形式給了用戶更多的自主選擇權,但也無形中加固了“信息孤島”之間的壁壘。

比如B站的用戶和快手的用戶接收到的信息是幾乎沒有重合點的,而這對其他不同類型的App用戶的信息接收情況也同樣適用。即使是互聯網中相同的消息在不同的圈層中傳播,人們由於自身理解力和理解角度的不同,所吸收到的結果也是不盡相同的。

當然,這種情況並非無解。用戶主動脫離固定圈層,尋求更多的獲取渠道和形式就可以得到更多信息。然而如何提升認知力,或是主動邁出這一步其實都不簡單,尤其是在今天這種習慣於跟著熱點和推送走,而對信息不加思考的大環境之下。在獲取信息這件事上,人的主觀能動性固然能起到一定程度上的作用,但是也不該過於高估這一點,因為就算個體再主動,也始終不能脫離大環境的桎梏。

二、商業化內核下,信息孤島形成是必然

那麼這種“桎梏“從何而來?其實互聯網的內核之所以是公開平等,是因為其本無意志。然而當互聯網撞上商業,就開始向“有意志”轉化。互聯網平臺的發展在滿足用戶需求的同時,也是在進行篩選。

移動互聯網時代“信息孤島”擴張,BAT出手“破壁”為哪般?

這個篩選除了是找出對自己平臺內容認同與觀念一致的用戶之外,也是完善規則的過程。規則由平臺和企業制定,用戶想要獲取其中的功能和內容,就必然要讓渡部分權益,以此換取溝通的自由和更多的信息。

這也就是為何在商業化的內核下,互聯網中會出現“信息孤島”。商業化越來越成為常態,企業掌握著越來越多的用戶讓渡的權益,自然也就掌握了更多的決定權。

其實這也是商業不對稱的本質所致,而互聯網的出現是為了消除不對稱,所以這些App的存在本質上與互聯網的內核相悖。對於這些App來說,用戶就是流量,流量意味著商業價值,所以不同平臺之間想盡一切辦法爭奪用戶注意,為的就是能夠獲得更大的利益,產生“信息孤島”也就是意料之中的結果了。

由此看來,只要互聯網中還有商業化的成分,信息孤島就不可避免。而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沒有什麼力量能將商業化的成分從互聯網中剔除。但問題在於,如果任由信息孤島的現象蔓延,最後受到傷害的不僅是用戶,還會傷害到互聯網企業,對整個行業的發展都沒有好處。

對於用戶而言,如今的互聯網早已不是純粹的虛擬世界。隨著時代的發展,互聯網越來越多地與現實生活和先進科技掛鉤,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信息孤島的擴張,會讓互聯網中信息接收的不平等延伸到現實中,最終造成現實社會中的不平等。

對於互聯網企業而言,如果這種不平等在用戶之間更加明顯,那麼互聯網的人口紅利會在本就不多的基礎上加速消失。即使短期內少數企業能以此盈利,但最終的結果也只會是“全軍覆沒”。

因此,信息孤島的擴張不論是對互聯網企業自身還是對整個互聯網行業都是弊大於利。好在互聯網企業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不少企業近年來也都在為打破信息孤島而努力。

三、彌合割裂的互聯網世界,BAT爭相“破壁”為了啥?

說到中國的互聯網企業,BAT是典型。

上文提到的百度“流量聯盟”就是依託百度強大的品牌號召力和成熟的競價廣告資源形成的網絡聯盟。在PC時代,百度的搜索引擎為其帶去了巨大流量,所以百度將重點放在流量經營上。

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情況有所變化,去中心化成為主流,傳統的流量聯盟逐漸被信息孤島溶解,百度也開始深耕App。僅半年時間,百度App的用戶日活量就達到了1.5億,在今年1月中國安卓和iOS的月活排名總榜中,百度App位列第六。

但App並非是“一勞永逸”的方案。百度高級副總裁向海龍認為,現在App的主要目的已經變成了如何更多地留住用戶,這種情況下了解到的用戶需求是有限的,因為App造就了場景分裂、信息不通的“孤島”。

因而百度將流量聯盟升級為用戶聯盟,也是為了消弭這種信息不平等的現象。在互聯網人口紅利已然觸及天花板的當下,打破信息壁壘有利於進一步挖掘用戶全生命週期價值,有利於增加百度在商業方面的發展空間,而開源移動互聯網生態、賦能合作伙伴的做法,則有利於推動互聯網經濟的持續發展。

移動互聯網時代“信息孤島”擴張,BAT出手“破壁”為哪般?

阿里巴巴則從很早就開始致力於打破信息孤島了。2016年6月,阿里巴巴集團OS事業群總裁張春暉闡述了以YunOS為基礎的萬物互聯計劃。在沒有云端互聯的時代,滯後的技術手段、分散的產業資源以及單一的商業模式,使得信息孤島現象嚴峻。

而阿里的YunOS則希望通過感知、連接、流轉的方式實現萬物互聯。例如將硬件設備接入互聯網,打破信息壁壘,提供除App之外新的交互方式,如語音、視覺甚至是VR交互。其本質就是打破信息孤島形成的中心化局面,創造出更多開放的、創新的商業模式及價值。

與百度、阿里巴巴相同,騰訊也在積極地採取一些措施。去年5月,馬化騰在騰訊於廣州舉行的“雲+未來”峰會上,提出希望騰訊在雲時代通過雲、AI等技術的“連接”,促成“人聯網、物聯網、智聯網”三張網的構建。而此舉的目的是打破信息孤島,深化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連接,使全平臺中的不同用戶建立聯繫。

移動互聯網時代“信息孤島”擴張,BAT出手“破壁”為哪般?

其實BAT打破信息壁壘的做法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BAT在諸多平臺中已實現的一鍵賬號登錄功能,能夠方便用戶在儘可能多的平臺中獲取不同形式的信息,也可以算作從用戶的角度打破信息壁壘。

在信息孤島必然存在的當下,總需要做些什麼找到一個平衡點。用戶的價值觀必然要向多元化發展,但不能因此就毫無節制地對互聯網世界進行割裂。互聯網企業再成功,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遵循互聯網的本質,在眼前的利益和長遠的利益之間做出相對正確的抉擇。而打破信息壁壘可以在促進整個行業發展的同時,讓互聯網企業在未來得到更多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