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11歲五年級下學期,英語不好應該如何教英語?現在學牛津樹可以嗎?或是什麼方法?

Jenny007


在接下來給你介紹的一套科學、系統、已經被很多學生證明有效的英語學習方法前,您可以先考慮一下這些問題:


1.孩子英語學習不好是對英語沒興趣?如果是這樣,就要先找到孩子的興趣點或者幫助孩子從學習材料裡挖掘興趣點。(如何挖掘趣點看後面的回答)


2.他現在學英語的方法還是背單詞、摳語法、背句型?方法不對,費力不討好。下面會介紹一套更有效的學習方法。這已經被諸多學校和學生驗證其有效性。


3.你是否參與到孩子的英語學習中?這很重要,不是給了孩子好的閱讀材料、教給學校老師就可以了。父母有更先進、科學的英語學習理念才能在日常中引導孩子正確學習。以下提供的內容雖多但還是比較簡略,消化起來有些困難,有一些新的英語教學專業名詞,如果第一次接觸的家長會覺得難,但請耐心讀完,並多渠道去了解補充相關信息,有更多疑問也可以私信小典。



我們知道,記憶(Remember)在布魯姆的思維認知金字塔中只是處於最底層,但事實上大部分孩子的學習過程自始至終都停留在這一層次,許多教師與家長也傾向於只考查記憶內容——讓孩子默寫單詞、背誦課文,看起來簡單便捷,卻讓孩子苦不堪言。

一、為什麼會這樣?我們究竟該怎麼教?孩子該怎麼學?

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韓寶成教授指出,在我國外語教學中長期以來存在著“不整”的現象,主要表現為目標不整、內容不整和方法不整。如今教師和家長往往把孩子學習英語的目標侷限於對淺層語言知識的記憶和掌握上,忽視了語言學習的本質,一味地讓孩子通過抄單詞,析語法來記取零散的知識點。


長此以往,孩子因“碎片化”學習而難以汲取到語言更深層的營養,難以通過學習語言來發展文化品格、思維品質與學習能力等綜合素養,也難以提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那麼,我們該如何幫助孩子擺脫這種“不整”的癥結呢?

韓教授提出:語言學習,首先就要建立整體語言觀。堅持整體學習理念,輸入與輸出並舉——以語言運用單位句子和篇章為單位,而不是單詞、語法、句型等零散內容整體輸入輸出。以英語原版書為主,如很多家長、孩子喜歡的《典範英語》,通過整篇故事閱讀的輸入,通過模仿、互動、表演的方式整體輸出,才能綜合提高孩子的英語學習。


如果將語言學習比作冰山,詞彙語法都是冰山之上的表象。不好的學習方法指導,會讓孩子越學越笨。而好的方法與指導,可以讓孩子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為孩子打開另一扇窗戶,越學越聰明,為增值賦能。多年來,整體教學已在全國一些小學的故事閱讀、中學的“文學圈”實踐中落地開花。

二、如何讓孩子從“Learn to Read”到“Read to Learn”?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孩子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閱讀能夠提高我們的多元智能與綜合能力,大量閱讀故事和文學讀本也是學好英語的最佳途徑。但孩子們似乎對閱讀熱情不高。我們該怎樣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與閱讀習慣,引導孩子成為一名獨立、自由的閱讀者呢?

首先,大量高質量的語言輸入是語言習得的首要條件。教師和家長首先要抓住孩子的語言關鍵期,通過大量的聽、讀輸入來培養孩子的語感,引導孩子自然習得語言。其中,輸入的語言必須有趣,且是“可理解”的,要符合孩子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與孩子的生活經歷相關。

其次,在語言課堂上,教師要基於意義和思想,注重情節分析、人物理解和主題討論,同時利用拼讀促進閱讀,解決孩子們的閱讀障礙,讓孩子讀得越多越好,既能“Learn to Read”又能“Read to Learn”。


以《典範英語》為例,很多使用《典範英語》的學校或家長利用啟發式教學、翻轉課堂等高效科學的教學方法促進孩子綜合學習能力和多元智能的發展。 以下是很多英語教師關於“如何讓孩子愛上英語閱讀”的方法建議,家長們可以據此為孩子創造條件、做科學引導。

1. 為孩子創造可以接觸到大量書籍的閱讀環境;

2. 尊重孩子,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內容,增加參與感,激發對文本的興趣;

3. 通過改編小故事、經典的句子或耳熟能詳的歌曲來引導孩子發揮想象力進行輸出,進而增加對文本的興趣;

4. 與孩子進行主觀問答或辯論對抗賽,讓孩子深入對文本的思考;

……

三、如何講好故事,讓孩子們藉故事開啟思維之旅?

關於故事課堂,很多教師和家長都很疑惑:我們該怎樣讓孩子把故事聽下去,在聽故事時愛上英語,同時達到思維能力和綜合學習能力的鍛鍊與發展?


孩子天生喜歡故事,教師和家長可以通過看圖講故事,引導孩子激發興趣,深入理解故事。此時教師和家長應該扮演著引導者、啟發者和表演者的角色——或娓娓道來,或生動演繹,或聯繫實際,只有調動孩子的多種感官,才能夠讓孩子真正進入學習狀態,達到綜合學習能力的提高。接下來,可以通過讓孩子聽錄音和模仿、朗讀來整體感知故事,培養聽讀能力。


另外,結合“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理論”的6個層次,通過如複述、表演、討論、人物分析等,讓孩子鞏固和加深對內容的理解,同時還能啟發思考,達到拓展高階思維的目的。


四、怎樣更高效地幫孩子過渡到獨立自主閱讀?

我們都知道,拼讀可以幫助我們掃清閱讀和聽讀中的諸多詞彙障礙,掌握拼讀規律是學好英語的突破口。但我們又該怎樣更高效地“以拼讀促閱讀”,幫助孩子過渡到獨立自主閱讀呢?


在準備階段,教師和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每天堅持聽力積累,通過兒歌、動畫和繪本進行音義積累,在孩子養成了語音意識和音素意識後,通過在情境和故事中系統訓練拼讀規律,培養——

“blending”,“segmenting”和“handwriting”三大拼讀技能,幫助孩子逐漸建立音形對應關係,繼而鼓勵孩子使用有趣的故事書進行獨立認讀。


教師和家長可採用有“意義”的拼讀活動強化孩子對發音規律的掌握,激發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在有意義的情境和遊戲中練習鞏固拼讀技能,做到音、形、義對應,實現“見詞能讀,聽音能寫”。

△《典範英語——少兒英語拼讀教程》,能讓孩子在有意義的情境和遊戲中學好自然拼讀

很多老師和家長也很關注如何在日常為孩子滲透拼讀規律。其實可以為孩子創設類母語環境,增加聽、讀、看等多模態的輸入,比如選擇有趣、有情節、有韻律感的書籍,讓拼讀迴歸到閱讀,使孩子在愉快的閱讀體驗中鞏固拼讀能力,儘早實現自主閱讀。


比如,來自首都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的崔琳琳副教授,和北京外國語大學蓋淑華副教授一起,帶領三名小孩子利用週末時間,五年內讀完了《典範英語》1-9級,閱讀量達30餘萬字,並逐漸摸索出“以讀促寫”提升孩子寫作能力的三個關鍵階段,從一句話到一段文的循序漸進,讓孩子逐漸從一名閱讀者轉變為一名創作者,同時拓展了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

△讓孩子逐漸成為“創作者”的三個階段


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說:“善讀必易於達到善寫,善寫亦有裨於善讀。”小典不禁感嘆,將讀寫落實到實際,才能夠真正提高孩子的思維層次和綜合學習能力吶!

△朝陽外小孩子們的作品


“如果你的方向錯了,那速度就無關緊要了。”如果我們想要讓孩子的英語學習打破“學的用不到,用的考不到,考的用不了”,第一步就要更新我們的教育理念,找到正確的方向——以培養孩子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培養孩子成為一名完整的“人”為目標,再用科學、高效的方法來助力。在前進的路上,我們一直在努力!


典範英語


我17歲開始自學英語,因家在農村,當時學校沒學英語,因為以前考中專是不要英語的。後來想參加高考,沒有辦法,只好自己學,兩年後考上了大學學習英語。從時間上看,您孩子才11歲,上五年級,完全可以學好的。

這個年齡是學語言的黃金時期,因為已熟悉了漢語,且記憶力強,摸仿能力強,關健要注意引導,培養興趣。

如果沒說錯,應該是三年級開始學的英語,有的條件好的學校是從一年級開始學的。這樣也學了兩年半了。很重要的是小學英語教學目標是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注重聽說,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如果老師的要求提高,要求背寫單詞,甚至句子對一些入門慢的孩子會影響較大,如果完成不好,經常被批評,會造成孩子對英語的恐懼和厭倦,這對今後的學習是不利的。

你應積極和老師溝通,讓老師多鼓勵孩子,先要讓老師善待孩子,才能讓孩子接受老師,喜歡老師,最後才喜歡上她教的英語,愛屋及烏。有了興趣,學習就有動力,就能學好!


英語學道


怎麼教不重要,重要的是啟發興趣。而興趣之啟發,和家長的作風,學生的性格,學校的環境等很多因素有關。很多時候原因在學習之外,尤其是對於低年級學習, 家長之影響甚大,比如脾氣大的父母導致的孩子寫作業和考試的創傷應激反應,所以家長該先自檢,再說怎麼教。


我帶過一個五年級學生,英語學的不好。起初我按部就班的教,多方抽查,畫導圖幫助理解,可是一段時間後,效果不明顯。連個考賓格的這類題都經常做錯。

後來在閒聊中,我發現這孩子迷抗日神劇,尤其是諜戰片。於是我便更改了教授方案。我告訴他:你別把英語當作語言,你把它當做密碼好了。就是電視劇裡滴滴滴的摩斯電碼。為了把機密情報傳出去,你必須精確地把情報編譯成英語。

然後英語的學習變成了譯碼,他則自比為機要人員,整天做譯碼和破解密碼的事。在這種遊戲的心態下,學了一個多月,他的英語便從60分提到了90分。可見人是無可救藥的追求意義的動物,即使小孩子也不例外。我們總覺的人是理性的,是考慮利益的,然而不是。這個孩子的家長都出過提高多少分就獎勵多少錢的獎勵方案,除了讓他繼續抄作業,沒任何效果。但是一個諜戰劇場景的代入,讓他覺得學英語有了意義,他自然有了動力學習,成績的提高,不過是個副產品。


我們能從吸引人的東西比如電視劇,電影,遊戲中學到促進學習的東西。比如借鑑遊戲關卡設計來設計學習的內容。現實中有無限可能。其核心是:內容雖然重要,形式上讓人樂於接受也重要。


英語學人


五年級的學生英語學得不好,按道理情況不是太嚴重。但是根據題主表述,我提出一個問題:你問如何教英語?你是老師,還是家長?感覺是家長啊。如果是老師,不會問學啥教材。那麼孩子學英語的問題很可能出現在你身上。孩子的英語一直是你教的?你是英語專業出身?如果孩子的英語學習家長一直在教,孩子對家長的依賴性會非常大,這和請家教一個道理。這樣的孩子老師上課時會不聽不跟說,對老師的授課方式和講評方式會排斥。而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課堂上和老師、同學之間的互動非常重要。一開始不明顯,只要家長和老師講評內容出入逐漸拉大,就會越來越顯著,如考試成績成遞減式下降。你可以到任課老師那裡瞭解一下孩子表現,是不是容易課堂分神?如果不是,再考慮其它原因。

不好意思啦!按道理你關心孩子學習應該支持你。筆者專教高中英語二十幾年,見多了太多一開始就學習方法錯誤的學生,比較反對英語不好的家長誤導孩子學習英語方向。英語初學階段的語音和表述等習慣和能力方面非常重要,要是一開始學習方向錯了,以後糾正非常困難,大大增加學習英語難度。如果自己能力有限,不如多方打聽,找口語出色教學經驗比較豐富的小學教師指導。至於學不學牛津樹,先把原因找出來再說。


Scarett


建議學英語拼音,這樣很多單詞不需要死記硬揹我做少兒英語,保證學習效果和興趣,很多培訓機構用我的課程。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939d28aaeed4d1efb701ffd242713a3f\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