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殲26戰機?

春暖花開的生活


【F35B雖然很香,但是殲26卻仍然只是美好想象,雄關漫道真如鐵,腳踏實地才能仰望星空!】

美國在F35A的基礎上開發出了具有垂直起降能力的第五代艦載機F35B,這款戰機顛覆了之前艦載機的常規形態,不僅擁有常規航母能夠使用,就是一些不具備阻攔著艦系統的兩棲攻擊艦也能搭載,搖身一變就可以成為戰鬥力強悍的固定翼艦載機航母。


(F35B垂直起飛)

這讓一些無法通過正常渠道發展自身航母的國家趨之若鶩,比如日本這樣擁有兩萬噸級出雲級大型兩棲攻擊艦的國家,對於F35B的興趣就堪稱瘋狂,甚至不惜花巨資在本土建立了F35的組裝線,目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夠讓出雲號搭上F35B的東風,扶搖直上成為準航母。
(出雲號搭載F35B想象圖)

而所謂的殲26(代號精衛)也是網友們對於我國垂直起降艦載機的美好願望,實際上它只是軍事CG站成員NIL製作的幾張CG圖而已。從飛機的外形外購看,它屬於我軍現役五代重型戰鬥機殲20與美軍垂直起降五代艦載機F35B的混血兒。飛機整體比殲20略小,但是採用了與殲20相同的鴨翼佈局,而在動力方面則使用了與F35B相同的矢量發動機和助推升力發動機,由此獲得不錯的垂直起降能力。


在武器方面,殲26裝備有雙管23毫米機炮,並且擁有長度達到4米的內置彈倉,能夠搭載四枚中遠程霹靂系列空空導彈或者其他精確制導對地攻擊彈藥,並且與主流五代機不同的是,由於自身尺寸限制,殲26並沒有設置機側內置旋轉彈倉,而是在機翼下保留了兩個武器掛架,由於經過了保形隱身設計,不僅降低了雷達反射面,也增強了自身武器掛載能力。綜合來看,殲26不僅具備垂直起降和雷達隱身能力,而且擁有強大的對空對地攻擊能力,戰力直逼F35B。

按理說,我國確實需要這樣一款強大的垂直起降戰機,隨著美軍F35B的服役和周邊越來越多國家裝備五代機,與我軍航母裝備的殲15飛鯊戰機已經拉開了代差,我們急需確實急需五代艦載機進行抗衡(未來兩棲攻擊艦也可以裝備)。
(殲15飛鯊艦載戰鬥機)

而我國海岸線漫長,海防壓力巨大,特別是在廣大的南海地區,雖然經過填海造陸極大的擴展了現有島嶼面積,甚至在一些島嶼修建了足以起降戰略運輸機的跑道,但是仍然有許多島礁不具備起降戰鬥機的能力,如果有殲26的存在,那麼這些島嶼只需要修建直升機停機坪那樣大小的機場就足以起降殲26,平時作為戰略威懾存在,戰時則能夠及時有效的進行對空作戰和對地對海打擊任務,海防壓力將會大大減小!
(南海形勢圖)

但從現實分析,我們尚不具備開發類似殲26戰鬥機的能力,首先從發動機看,CG圖上顯示使用的是AL31F改進型矢量發動機,先不說這款發動機所使用的軸對稱噴口根本不足以支持殲26這樣的中大型艦載機垂直起降,就算是使用我們最新的360°全向矢量推進技術,AL31F發動機單臺14噸的推力相比F35B使用的F135發動機超過20噸的推力也太小,如果安裝我們尚未完全成熟的渦扇15發動機,最大推力也只有18噸,差距仍然巨大。



再看殲26使用的類似F35B的兩級升力風扇,CG圖上顯示的是使用所謂的XL99升力發動機,升力約為6噸,且不說這款發動機在現實中根本不存在,而且我國也沒有製造和生產此類設備的經驗和計劃,就算研製出來,其升力也與F35B的8噸升力發動機相差甚遠。綜合來看,殲26雖然CG圖很好看,但是並不現實,要研製出性能比肩F35B的垂直起降戰鬥機,我們還需要繼續加倍努力追趕!


軍史吐槽君


看到這個問題之後,我立馬去網上搜索了一下關於殲-26戰鬥機的相關信息,然後竟然看到了一堆網站關於這款戰鬥機的信息。不得不感嘆一下,作為一個雖然並不是那麼專業的軍事作者,每天都在看相關的軍事信息,竟然第一次聽說殲-26這個代號。按照我國戰鬥機研發的慣例,一般殲字開頭,說明該項目已經得到了空軍的認可,將要投產進入部隊了。比如我國的兩款隱形戰機殲-20和FC-31,獲得殲-20名字的已經進入空軍,而FC-31還呆在沈飛。


我在網上收集了一些關於“殲-26”戰機的資料,發現這個戰機並不存在,而是來源於軍事CG站一位叫做NL的成員畫的CG圖。先給這位小夥伴的畫圖技術和想象力點贊,飛機畫的非常漂亮。

根據NL的描述,他創作殲-26戰鬥機是一款短距起飛垂直降落的艦載戰鬥機(STOVL),目前掌握這種技術的國家有兩個,分別為美國和英國。不過第一個掌握這項技術的是前蘇聯,後來前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無力繼承,於是短距垂直起降戰鬥機從此與斯拉夫人無關。

從NL給出的CG圖可以看出,所謂的殲-26戰鬥機是一款外形經過隱身設計的第四代艦載機。目前我國艦載機才剛剛起步,唯一的產品就是殲-15戰鬥機。殲-15戰鬥機是一款普通起降的艦載機,採用滑躍起飛和阻攔降落,沒有垂直起降的能力。而之前被人們廣泛認為是海軍第四代艦載機的FC-31雖然有一定的隱身性能,但是到目前為止只造出兩架原型機,且沒有垂直起降能力。



所謂的殲-26戰鬥機從外形上來看,和殲-20的氣動佈局相似,兩側DSI進氣,和主翼位於同一水平面的鴨翼,雙垂尾。不同之處在於,殲-26設置有單發的升力+升力巡航垂直起降動力佈局,機身右側背部位置設置一門備彈200發的內埋式23毫米雙管機炮和隱身設計的外掛導彈彈倉。從圖中擺出來的殲-26攜帶的武器來看,它的載彈量巨大。這對一架還要攜帶垂直起降升力裝置等諸多其他設備,多餘重量較大的垂直起降戰鬥機來說,簡直可以說是天頂星科技。發動機需要的功率和燃油經濟性估計未來30年內都無法實現。不過話又說回來,多武器攜帶不進行短距起飛的話,還是有可能的。
目前世界上最成熟的兩款短距垂直起降戰鬥機分別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的F-35B戰鬥機和英國人的海鷂式戰鬥機。海鷂是上個世紀60年代的產品,雖然可以垂直起降,但是技術已經明顯落後。而F-35B則是21世紀美國開發的頂級隱身戰機,擁有絕對成熟和領先世界的技術水平。從外形上就可以看出,NL畫的殲-26是對標美國F-35B戰鬥機的。F-35B戰鬥機之所以能夠實現短距離起飛和垂直降落,是因為它複雜的升力+升力巡航動力佈局。上面這張圖是F-35B戰鬥機在垂直起降時動力系統的工作情況。由渦扇發動機提供動力,通過渦輪傳動軸將動力傳送到升力風扇,同時尾噴口向下旋轉提供升力。除此之外,主渦扇發動機還將動力輸出到位於機翼的向下風扇,保證戰機平衡和調整姿態。這套系統的難點有三個,第一,需要足夠功率的發動機。第二,需要一套成熟的三軸承旋轉尾噴口技術。第三,需要設計複雜的動力傳送機械結構。


以目前我國航空工業的實力,發動機解決不了,動力傳送的機械結構也是個問題,因為我國軸和軸承的加工技術水平不足。唯一現在可能已經實現的就是這個尾噴口了,去年我國展示的殲-10BTVC戰鬥機的矢量噴口雖然和三軸承旋轉尾噴口技術不同,但是也有異曲同工之秒。
總得來說,殲-26是一架不存在的艦載機,氣動佈局較為奇怪,似乎對鴨翼上癮。除此之外,載彈量巨大,飛機需要極大推力和優秀燃油經濟性的發動機來保證垂直起降和具備實戰性的作戰半徑,有種點錯科技樹的感覺。我相信,未來的海四,肯定做不到這樣子,等技術儲備足夠了,我國發展了垂直起降戰鬥機也很大可能不會去用殲-20那一套氣動。殲-26應該算是軍迷對未來戰鬥機的一種展望吧,具體的發展還要看未來戰爭的發展形勢。


赤焰噠噠噠


國內軍工研發的戰機系列中,到目前為止沒有殲-26這個型號,至於以後就不好說了,因為戰機已發展到了殲-20,所以往後推的話,非常有可能真的會出現殲-26戰機。

所謂的殲-26戰機,是數年以前有國內熱心網民用電腦技術製作了一架垂直起降戰機的高仿真CG圖,並將其上傳至互聯網,時間大概在2014年9月期間,當時還真的引發了眾多國內網民參與了討論。

在垂直/短距起降戰機的研製方面,英國“鷂”式、蘇聯雅克-38,美國F-35B等,都是著名的艦載垂直起降戰機,現在,隨著AV-8B的陸續退役,即將剩下美國F-35B艦載機一棵獨苗了。

東西方關係蜜月期間,中國曾經想引進英國“鷂”式垂直/短距起降戰機,但由於種種原因,最終都不了了之,與垂直/短距起降戰機擦肩而過,直到今天都未曾裝備過垂直/短距起降戰機。

在國產航母即將服役,特別是海軍發展075型兩棲攻擊艦的背景下,研製並裝備出一款具備垂直起降能力的隱形艦載機,成了海軍和國內軍迷共同的心願和渴望。

耐怪當網上出現“殲-26精衛”垂直/短距起降戰機高仿真CG圖時,才會令國內軍迷參與這架並不存在軍機的熱烈討論。

前蘇聯解體之後,從烏克蘭購得了一架雅克-141垂直起降戰機,國產WS-15發動機已獲得成功,大幅度縮小了與美歐和俄羅斯在噴氣發動機領域的差距,隨著F-35B短距/垂直起降戰機的研製成功,國內軍迷也希望中國能研製一型短距/垂直起降戰機,甚至屢屢傳說短垂型號定名殲-18已試飛等,可惜這些都只是空穴來風。

由於蘇聯解體,雅克-141也沒能量產,缺錢等原因將整套技術賣給了美國,美國研製的F-35B垂直起降技術就借鑑了雅克-141,蘇聯的垂直起降技術有缺陷,過長的起飛過程足以讓垂直向下噴的尾焰燒穿航母甲板,不過美國航母甲板的耐高溫性本身比較強,加上一層耐熱板以後較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網絡上有關殲-26的設想,確實是垂直起降艦載機,且在動力方面採用了更加先進的發動機,在材料上似乎也下了血本,但這些猜想僅侷限於幾張上傳互聯網的圖中,並未得到官方的證實,當然無法阻擋網友對這款戰機的猜測,航程、油耗、載彈量、起飛重量、作戰半徑、滯空時間等。


並不妨礙殲-26艦載機能為兩棲登陸提供很好的支援作戰,與即將出現的075型兩棲攻擊艦,將代表海軍兩棲作戰實力將大幅攀升,作為軍迷個人甚至相信,隨著075型兩棲攻擊艦的服役,與之配套的具備垂直/短距起降隱形艦載機,必將飛臨075型兩棲攻擊艦,成為此型艦最強大的攻防武器。

當然,屆時此型垂直/短距起降隱形艦載機不一定就叫殲-26,或許殲-22或殲-24都是有可能的,或者索性就是殲-26,那就非常有意思了,終將圓海軍和國內軍迷擁有垂直/短距起降隱形艦載機的夢想。


國平軍史


殲-26戰鬥機現實生活中並不存在,目前國內也沒有相關代號的在研戰機項目,有關這個機型網絡資料顯示最早出現於2014年,是由網友製作上傳的一種新型垂直/短距起降隱形戰機CG圖而來,更多是承載著一代軍迷對國產垂直/短距起降戰機的之心。

近十年來,隨著網絡社會的普及,在我國軍迷圈內出現了一批崇美偽軍迷,秉持著“美國有的我們一定要有,而且要更好,否則就是各種無底線的噴”原則,時不時跳出來,製造一些子虛烏有的信息帶節奏,有好多傳說級別的型號就是在這種背景之下憑空產生的。

有關殲-26戰機,CG圖製作熱心網友上傳了一套圖集,全面的對殲-26進行了技戰術指標介紹,儘管這些數據真實性有待專業人員計算,但能做到如此地步果真不容易;為此我們僅從技術角度對這款網友設計的產品進行簡單評價。

從殲-26圖集來看,殲-26採用了外形幾何隱形化設計,咋眼一看,其總體氣動佈局設計和殲-20類似,菱形機頭、DSI進氣道以及獨特的鴨翼佈局等;仔細分析兩者又有諸多不同,最明顯的是殲-26雖採用全動式鴨翼設計,但其並沒有殲-20小展弦比升力體鴨翼式佈局設計,最顯著的特徵就是沒有鴨翼升力邊條;依據殲-20發展經驗,加裝鴨翼升力邊條是為了解決隱身性和超音速巡航而作出的改動,因此殲-26的隱身性能將大打折扣。

其次,殲-26採用了類似美國F-35B的兩級對轉升力風扇+二維矢量噴口設計,具備垂直起降能力,該技術的出現有效的解決了英國鷂式垂/短距起降戰機因巨大的進氣道而無法進行超音速巡航的弱點;但殲-26使用的是AL-31F-M2型矢量發動機,其最大推力14噸,遠低於F-35B的17.8噸的推力,以20噸的最大起飛重量是否能達到垂直起降指的懷疑,此外是否能滿足製圖這預想的1.1M的巡航速度同樣值得懷疑。

此外,殲-26採用內置彈倉設計,同時具備一定的外掛載能力,武器裝備設計指標為1門雙23mm機炮,備彈200發,內掛4枚PL-12中距彈和4枚LS-6滑翔制導彈藥;外掛隱身繭包5個,可掛載2枚YJ-82空面導彈、2枚PL-10近距格鬥彈以及一套1200L的副油箱;總體來看載彈量對於一款中型機來講幾乎是逆天的掛載,就上述指標殲-20也望塵莫及。

綜合上述,殲-26作為一款典型的中型垂直/短距起降戰機具有幾乎完美的技戰術指標,可謂是該有的、沒有的技術一步到位,僅對比數據,其綜合作戰指標超越美國F-35B戰機,是一款極具誘惑力的戰機。

製圖作者對殲-26的定位為低成本航母艦載機以及兩棲攻擊艦載機,主要用於奪取制空權和提供空中掩護任務。有關低成本航母艦載機的定位,在我國航母發展的大趨勢下,已經被淘汰出局,只剩下兩棲攻擊艦載機功能了,恰恰這一用途是目前爭議最大的。

有諸多消息顯示,我國第一代075型兩棲攻擊艦正處於建造階段,未來服役後是否有必要搭載垂直/短距起降戰機還有待觀察,單純地為兩棲攻擊艦研發一款隱形垂直/短距起降戰機,效費比並不是很高,而且海軍下一代航母艦載機還沒有證實敲定,此時談為兩棲攻擊艦專門開發一款隱形戰機為時尚早,畢竟我國海軍陸戰隊有別於美國,我們只是一個兵種,而非美國一個軍種,同時我國也沒有全球兩棲作戰的戰略需求,搭載既可以提供火力支援,又能快速投送兵力垂直登陸的傾轉旋翼機豈不是更適用?將奪取制空權、提供空中掩護任務交給航母或者空軍,不然建設強大的海空軍有何用,你覺得呢?


鷹鴿分析


恕筆者孤陋寡聞,從未聽說過殲26這個型號。當然,如果在網絡上搜索一下,這款被稱為殲26的戰機,其實是廣大熱心軍迷給我國首款垂直起降隱身戰鬥機取的編號,相當於中國的F35B。

由網友製作的“殲26”CG,可見其基本佈局就是單發版的殲20,鴨式佈局+蚌式進氣道。雖然這只是熱心軍迷的“腦洞”,但是隨著我國075型兩棲攻擊艦消息的逐漸增多,關於是否有必要研發一種類似於F35B的國產垂直起降戰機成為軍迷熱議的話題。

075型兩棲攻擊艦目前正在上海某船廠建造,首艦很快就會在船臺上合攏。根據某些大佬爆料,075型兩攻的排水量略大於071型綜登,但是小於美國的“黃蜂級”和“美國級”,正常排水量在3萬噸左右。

而中國兩棲作戰裝備的發展離不開一個更宏大的背景---中國海軍陸戰隊的擴編。本次軍改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就是海軍陸戰隊擴編,據稱海軍陸戰隊已經升級為軍級單位,從3個旅擴編為6個旅---跟軍改後的空降兵軍類似。

海軍陸戰隊擴編,除了未來統一祖國的戰爭需要,更是因為我國越來越多的海外利益需要軍事力量來保衛,擴編後的海軍陸戰隊將突出全疆域甚至海外作戰的能力,成為未來我國海外干涉作戰的首選。

但是,從我國當前的技術儲備、裝備需求和資金支撐三個方面來看,我國垂直起降戰機在未來一段時間內(15年)不太可能出現。

首先,從技術儲備方面來看,雖然我國經過殲20、鶻鷹等項目的研製,完全掌握了隱身戰機的研製經驗。但是對於垂直起降戰機的核心技術---升力發動機,我國目前的經驗還是0。

F35B的核心是F135-600發動機,包括一臺具備95度旋轉噴口的發動機和一部升力風扇,產生的升力超過18噸。從我國當前的發動機研製現狀來看,只有在渦扇15上才能衍生出這一技術級別的動力系統,而渦扇15的進度如何,大家自行判斷。

其次,我國暫時沒有裝備垂直起降戰機的需求。目前來看,F35B這樣的垂直起降戰機的用途有兩種:一是中小國家作為航母艦載機使用,二是部署在兩棲攻擊艦上作為支援火力。我國當前航母發展路線已經確定為大甲板彈射型航母配合使用彈射起飛的固定翼艦載機,因此不會再用垂直起降戰機作為艦載戰鬥機使用。海軍陸戰隊方面,我們畢竟還沒到美帝那個份上。

美國海軍陸戰隊是一支非常特殊的部隊,是美國維護其全球霸權的重要軍事工具,被譽為“軍中之軍”。一來登陸作戰本來就是最複雜的作戰樣式,需要協調的資源很多,在自家體系內設置強大的航空支援能力是最有小效率的;二來美國海軍陸戰隊需要執行全球干涉作戰,因此需要各項能力“小而全”。

但是從中國海軍陸戰隊未來一段時間的定位來看,顯然還沒到進行全球干涉作戰的地步。

3、資源支撐。現代戰機研發和裝備費用都是天價,動輒數百億美元。而我國研發垂直起降戰機的經驗約等於0,很多支出都是剩不了的。雖然這些年軍費相對寬裕了,但是未來十幾年需要花錢的地方太多了,尤其是海軍,彈射型航母、艦載四代機、各型高新機、055型驅逐艦、075型登陸艦,而且還有“吞金獸”之稱的新一代核潛艇,哪個項目都是千億級的。像垂直起降戰機這種“雞肋”,需求程度不高、裝備數量不大,因此項目優先級肯定不高。

綜上,垂直起降戰機是個好東西,我國未來一定也會裝備,但肯定不是現在。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題主想問的問題是殲-20戰鬥機吧,目前還沒有-26這款機型。殲-20戰鬥機是中國航空工業研製的一款具備隱身能力的戰鬥機。目前已經在中國空軍的作戰部隊服役,這是繼美國的F -22A和F-35之後服役的第三款第五代隱身戰鬥機。


殲-20戰鬥機具備了第五代戰鬥機的基本的要素,其主要的就是隱身能力,超音速巡航能力,超強的機動能力,超視距打擊能力。殲-20戰鬥機是中國航空工業研製的第一款採用內置彈倉的戰鬥機。這個保證了隱身能力。

殲-20的研製成功對於中國航空工業來說是一個飛躍,殲-20之前,中國的航空工業是一直在追趕世界的先進水平,殲-20之後就改變了這個狀態。殲-20戰鬥機是一個劃時代的產品,它的出現幫助空軍獲得了其他國家無法跨越的技術代差優勢。



殲-20戰鬥機在作戰中會作為第一部攻擊的主要兵器,其具備的隱身能力是敵方雷達無法探測的。這也是殲-20戰鬥機的特殊之處。教齡可以讓我軍長期具備戰略優勢。另外殲-20戰鬥機的超遠航程是其他國家的所不具備的優勢。


航空視界


這樣的問題,給筆者十分鐘時間準備一下,就可以提問無數個,從“如何評價殲-21”到“如何評價殲-9527”,直到無窮,一直能問到世界末日……

難道一個個編號排下去,是想刺探點情報嗎,想的挺美。

很可惜嘍,不管這些問題的動機是啥,但凡有一點軍事常識、關注過戰鬥機的朋友,都會有自己的判斷,網絡上的什麼殲-17、殲-18、殲-XX、殲-XXX根本就不存在,什麼,你說那都是絕密項目?

咱國家吃飽了撐的,花那麼多錢暗中鼓搗一堆絕密的殲-XX,就是不定型量產。

難道研發出來一個型號,就鎖地下室裡,等幾百年後成了文物,捐給故宮博物院?

即便有預研的型號,“殲-XX”也是空軍對戰機的定型命名,前幾十年有過不正規的情況,比如殲-12就沒有定型量產、卻佔用了一個編號,但現在咱國家一切走上正軌,已經沒有這種亂佔坑的情況了。

別說除了幾張PS圖、P都沒有的殲-26,“鶻鷹”各位都見過吧?

整天飛行測試,到現在有混到一個正式的名分嗎,有任何權威媒體把“鶻鷹”稱為殲-XX嗎,沒有。

“鶻鷹”都沒有的待遇,實驗室裡的什麼絕密型號,就先佔上坑了?

網絡上為什麼有一個個的謠傳,到處都是殲-XX滿天飛,不得不說,有些軍迷的思路清奇,總覺得戰鬥機型號越多,就越牛X,問題打仗不是打籃球,球隊裡明星越多越沾光,球星一個名字只對應一個人,戰鬥機一個型號可以製造成千上萬架啊。

二戰德國陸軍的動物園,“虎、豹、熊、犀、象、鼠”,種類何其多也,還不是被老毛子一水的T-34加IS-2揍趴了,型號多有用嗎?

數量,數量,數量才是王道啊!

即便退一步講,大家都希望咱國家有新的戰鬥機,可現在殲-20都出來了,下一代戰鬥機即便在秘密研發,作為五代機,編號也大概率會是殲-30,這些殲-22、殲-26、殲-28都什麼鬼,無非賺眼球、騙流量爾。

當然說到最後,不排除這些殲-XX,都是戰忽局大俠們的辛勤工作,那筆者就抱拳說一聲失敬!

不打擾各位大俠,您接著忽悠,筆者先撤啦。

——


炎黃軍武


理論上,國家同時立項很多項目,會有二十六號工程,只是保密狀態,誰也不知道


voyager78


啥時候又出殲26啦?


guchunping2015


如何評價殲26戰機我只能簡單的回答您,也許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殲26戰機就是目前殲16戰機的改進型,殲16戰機屬於四代半戰鬥機。 小編我這樣回答是否你滿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