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審美和人自身的文化有沒有關係?文化不高,審美就很低嗎?

影影圈圈


這可以說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藝術審美和人自身的文化有沒有關係?文化不高,審美就很低嗎?我個人這樣認為,對於這個問題,不能太客觀,也不能太主觀,應該只能是因人而異,比如,有些人文化不高,但審美能力很高;有些人文化很高,卻完全沒有審美能力,當然了,前後兩者不包括所有的人,



藝術審美與文化素養

有關藝術的魅力是毋庸置疑的事情,任何一個人都有愛美之心,喜歡美好的事物,但是有關藝術的美是多種多樣的,並不只是傳統的美,比如,還有抽象的美,說到這裡就到了我們問題的重點了,正因為藝術的美多種多樣,所以才關係到了人們的審美能力,



很簡單的道理,每個人以身具有的便是傳統的審美觀念,然而,藝術的表現形式並不只是傳統的,也就是說,對於那些抽象的藝術之美,不能用傳統的審美觀念來欣賞,畢竟,藝術有表象和內在,只看表象,不思考內在本質,那麼,這就是缺乏藝術審美能力的表現,

我們舉個例子說明:同一幅畫作,讓兩種不同文化的人欣賞,一個是研究生學歷,一個是初中學歷,你認為哪個人更有藝術審美能力呢?思考一下再回答,如果說研究生的藝術審美能力比初中生的藝術審美能力更高的話,那就錯了,藝術的審美能力和自身對藝術的基礎知識以及人生閱歷有直接的關係,和文化沒有直接關係,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藝術是一個“化繁為簡”的狀態過程,所有一切複雜的東西都被簡單化了,追求的是心靈感受、精神情懷,只要你有內心感受或者精神正常,就有藝術審美能力;要這樣去理解,藝術不是奧數,奧數是要文化很高的人才能分析理解清楚明白,我們要有這樣的思考能力,“兩條腿走路的,未必也是人”,


詩夜城主


藝術審美和人的自身文化有關係,這是藝術審美的一般規律性,但不是絕對的關係,是相對的關係。沒有文化的人不是絕對的跟藝術審美沒有關係,相對而言和藝術審美有一定的關係。對於文化程度不高的人,有些人藝術審美低、有些人藝術審美一般化、有些人藝術審美比較高,所以不能一概而論,認為人的文化高低就是藝術審美的高低。



有文化的人未必能欣賞藝術作品的形象性審美,如果他對藝術沒有興趣,所學的文化知識比較專業和單一,沒有藝術理論知識,沒有藝術修養,那他就和藝術審美沒有什麼關係。一個有文化的人對藝術審美,不但要有文化知識,而且還要有藝術理論知識、藝術素養、藝術審美能力,才能成為一個有藝術審美和藝術素養的人。



文化程度不高的人,不一定就是藝術審美低。這要取決於他對藝術的興趣愛好,對藝術的渴望追求,堅持不懈地努力藝術理論知識,多參加藝術實踐活動,理論聯繫藝術實踐,和懂藝術的人交流和探討藝術,使自己的藝術審美能力從沒有到有的質的飛躍,成為一個有藝術審美能力比較高的人。



藝術審美是藝術作品能打動人們的心靈的呼喚,引起人們情趣上的審美情感,感染人們的精神上的愉悅,並獲得藝術魅力的審美享受。藝術審美是為人們欣賞和享受的審美理想。藝術審美不但是對有文化的人有關係,而且還要有對文化不高的人有關係。藝術審美不在於人們的文化程度的高低,而在於人們的審美情趣、藝術審美能力、藝術素養等多方面的能力,才能成為一個有藝術審美和藝術素養的人。


黃智637


你提了兩個問題,需要分開作答。

第一個問題,藝術審美和人的自身文化有沒有關係?我認為兩者沒有必然的關係。藝術一般包含繪畫,音樂,影視,攝影,雕塑,舞蹈等類型。我們可以想象得出,一個沒有任何文化的文盲,大字不識一個的人,只要不是弱智的人,他一定能夠並且樂於去欣賞繪畫,音樂等等藝術之美,並且能夠區分藝術作品之間的優劣。好在哪裡不好在哪裡可能他說不出來,反正他能感受到藝術之美和藝術作品之間的差別。這就說明藝術審美跟文化沒有必然關係。



第二個問題,人的文化不高,審美就低嗎?我的回答是:是的。雖然人對藝術欣賞有生之帶來的天分,但審美能力卻不是天生的,不是人人都同一個水平的。注意審美這個詞,有個審字,就說明需要一定的標準,需要一些參照物,才能評判才能審。這些標準和參照物哪裡來?只能從學習中來,從文化中來。文化的獲得可以是從書本學得,也可以是其它途徑學得,總之得有一定的文化。所以文化不高,審美自然就低了。



舉個例子,看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電視劇,如果你文化不高,沒有相關的歷史知識和詩詞修養,雖然你能把這部劇看完,卻只能當成一般的愛情劇來看,當劇中人物吟詩作畫時,你的內心肯定是無聊的,因為你欣賞不來啊。



再比如看硬科幻電影《地心引力》,《星際穿越》等大片,如果你沒有相關的天文物理知識,你可能會看得雲裡霧裡,不知所云,就不要說對這兩部片子的審美有多高了。


一個畫畫的人


藝術審美和人自身文化有沒有關係?文化不高,審美就低麼?

審美,也就是對人事物的一種主觀"感受",藝術審美是對"藝術作品"的主觀感受。

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審美標準,都有自己對"美"的不同定義,每個人的審美都折射出對世界的認知。這其中就包含了:經歷,環境,性格,人生觀,價值觀等等。

【一】:性格影響著"審美",性格在審美里有很大的主導作用,性格和色彩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有的人就喜歡冷色系的,買的衣服都買冷色的,我就是一個對顏色有特殊偏愛的人,綠色,藍色,灰色,這三種顏色,我總是掩飾不住的喜愛。

【二】:原生家庭影響著"審美",當城裡孩子在為搭配衣服發愁的時候,山溝溝裡的孩子還在為穿衣服發愁。也許,許多年以後審美會同步,但是其中的付出是可想而知的。

【三】:教育影響著"審美",有的人看到人體藝術,都感覺是醜陋的嗤之以鼻的藝術,毫無美感。其實瞭解美術史就會發覺,人體藝術有它獨特的存在意義。

所以,藝術審美和文化是有關係的,但是文化低不代表審美低!


藝術系女生


藝術審美與文化水平的高低關係為互補互動關係。也就是說藝術上審美的進步會帶動文化上升,個人文化涵養促進藝術審美水平。

藝術的審美與人的氣韻,修養,內涵,因素佔比較大,有的人天生就有較高的審美能力,就像人的秉性不同對審美上,有的高雅有的低俗。

藝術審美高的人目光銳利,眼眸裡藏著一道,如能極時發現美的皎潔月光,藝術的審美與文化的薰陶也有一定的關係,他們之間的關係為互補互動。

賞析藝術家作品時,藝術審美很好的人定晴多看幾眼定能分曉,內心的及時反應。

最後總結一下藝術審美與文化的關係,第一:先有藝術捉捕能力,一百個人可能只有3個人有這種天賦異稟。第二:文化做薰陶為背影促進審美品位,第三:審美品位促進文化進步上升。所謂詩書畫幾乎在同一條道上,易同源可能是這麼來的吧!

最後說一下文化與知識有區別,有知識不代表能體現出文化,文化要有人文氣息,文化在審美範疇上,提升可以包羅萬象去賞析出更多藝術作品。藝術品儘量的做到雅俗共賞,讓大家一起來鍛鍊審美水平。

舉個音樂方面的例子,像王菲的歌《歲月》,《傳奇》就雅俗共賞。而《佊岸花》,《美錯》懂欣賞音樂的人會覺得好聽!齊白石的畫雅俗共賞,徐渭的畫懂筆墨的人會欣賞。






書漫007


藝術審美和個人文化的關係

首先說一下藝術審美的標準,內容很豐富,限於篇幅,僅從三方面談起。

1.氣韻

氣韻說是顧愷之的以形寫神和傳神寫照學說的發展和精微化。要求的是:表現任何對象都要表現出它的內在生命和精神。除此以外,更要表現出藝術家的高雅的思想風貌,表現出藝術家對人生、歷史、宇宙的感悟。

2.意境

意境說是先由詩歌,而後滲透和擴大到其他藝術裡。優秀的作品應做到情景交融,物我為一;虛實相生,餘味無窮。

3.中和

中和之美是中國藝術創作的終極追求,也是古代藝術鑑賞的最高標準,體現了中國古代藝術的根本精神。兩個方面的要求:美善相樂,剛柔相濟;文質彬彬,華樸融合。

綜上,若個人無藝術審美的標準和認知,對審美則無從談起,所以有文化是必要條件。當然有文化未必具備審美的能力。

以上僅代表個人拙見,歡迎大家關注我,共探討、共進步。





東庭雨竹


欣賞藝術一定是需要文化的,當文化水平真正提高後,就會知道哪些藝術是真正有誘惑力,哪些藝術是真正令人感到心馳神往。而文化水平高不只是指在古代考取功名、在現代考上名牌大學,而是要真正做到讀萬卷書。

藝術的命門在美學,審美是一種內在的功夫,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修煉得道,只有受過良好文化薰陶的人才會真正懂得美學、理解藝術。朱光潛先生說:精於審美的人,往往有獨立的人格,他能看輕一般人所看重的,也能看重一般人所看輕的。在看輕一件事物時,他知道擺脫;在看重一件事物時,他也知道執著。

在創新時代,藝術開始受到格外關注,人們讚譽藝術,鑑賞藝術,追求美的格調,提高美的思想境界,但是當今社會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審美環境卻又過於惡劣。前不久報道某市街邊商鋪殯儀館式的燈箱、電影節上醜陋的海報、筆會上醜書醜畫等等,無不在宣告審美的敗落、宣揚醜的環境。若要擺脫惡劣的審美環境,引領審美的人自身要有美的自覺性和得體的審美觀,給大家一個柔和優雅審美境界。





陳星席


藝術審美和自身的文化有沒有關係:

        有一定的關係但並不是全部,首先文化確實能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但一個人文化高低對藝術審美並不能起到完全的作用。文化的概念應該是取決在學生時所受到的教育水平程度,和之後讀書所增加的知識面,這些加起來最多隻不過是人生所學的四分之一,那麼另外的四分之三,則來源於生活與自然界,對於生活和大自然的認識更多的是體驗和感知的過程,還有一個人的藝術天賦、靈感以及在藝術領域的認知都有一定的作用。

        比如一個數學家有很高的文化學養對數字、方程式、羅輯思維及數學的很多方面很多知識都很強,但卻缺乏對美好事物的認知、感覺與體會,藝術審美能力很普通。例如大畫家齊白石的文化程度就不是很高,但其在繪畫藝術上的天賦和藝術審美能力是很強的。所以才能畫出傑出的畫作成為繪畫大師。

        由此可見一個人的藝術審美,應該是因人而異的,總的來說藝術審美應該是藝術天賦加靈感加自然認知加文化修養,其中文化修養應該最多隻佔到了四分之一。所以一個人文化的高低並不代表藝術審美就很低。

       





詩情畫意yumin


我的觀點,審美和文化沒有關係。

我們平時總講人分三六九等,實際上審美和文化也一樣,都是分不同的人分不同的層次,同樣文化不同,在他們眼中,美的概念也不想同。

下面我簡單舉幾個例子:

1.沒上過學的,沒受過文化教育的,像我父親那一輩,他們基本都算是文盲。那麼在他們眼中,什麼算美呢,稻田裡穀粒飽滿,收成好就是美。天氣好,水清澈就是美,難道這不是美嗎?毫無疑問,是的。

2.受過一定教育的。比如像我這種讀個野雞大學出來工作的。什麼是美呢?工資條上工資高美,路上的美女身材好,長的好看的是美。

3.受過高等教育的文藝學者。他們看到的美是什麼呢?是道德的高尚,是文化的傳承,是風景中蘊含的感情…一些很平常的東西,他們可能覺得很美,同樣我們很喜歡的東西他們也會視為糟粕。


71如山


首先說一下藝術審美的標準,內容很豐富,限於篇幅,僅從三方面談起。

1.氣韻

氣韻說是顧愷之的以形寫神和傳神寫照學說的發展和精微化。要求的是:表現任何對象都要表現出它的內在生命和精神。除此以外,更要表現出藝術家的高雅的思想風貌,表現出藝術家對人生、歷史、宇宙的感悟。

2.意境

意境說是先由詩歌,而後滲透和擴大到其他藝術裡。優秀的作品應做到情景交融,物我為一;虛實相生,餘味無窮。

3.中和

中和之美是中國藝術創作的終極追求,也是古代藝術鑑賞的最高標準,體現了中國古代藝術的根本精神。兩個方面的要求:美善相樂,剛柔相濟;文質彬彬,華樸融合。

綜上,若個人無藝術審美的標準和認知,對審美則無從談起,所以有文化是必要條件。當然有文化未必具備審美的能力。

第一個問題,藝術審美和人的自身文化有沒有關係?我認為兩者沒有必然的關係。藝術一般包含繪畫,音樂,影視,攝影,雕塑,舞蹈等類型。我們可以想象得出,一個沒有任何文化的文盲,大字不識一個的人,只要不是弱智的人,他一定能夠並且樂於去欣賞繪畫,音樂等等藝術之美,並且能夠區分藝術作品之間的優劣。好在哪裡不好在哪裡可能他說不出來,反正他能感受到藝術之美和藝術作品之間的差別。這就說明藝術審美跟文化沒有必然關係。

第二個問題,人的文化不高,審美就低嗎?我的回答是:是的。雖然人對藝術欣賞有生之帶來的天分,但審美能力卻不是天生的,不是人人都同一個水平的。注意審美這個詞,有個審字,就說明需要一定的標準,需要一些參照物,才能評判才能審。這些標準和參照物哪裡來?只能從學習中來,從文化中來。文化的獲得可以是從書本學得,也可以是其它途徑學得,總之得有一定的文化。所以文化不高,審美自然就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