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流浪地球》奈飛上線以後遇冷?

梁鵬飛


《流浪地球》代表的是國內科幻電影的起步,而不是國際頂級科幻片!

國內的科幻片一直都處於弱勢,任何可以說,科幻片是國產片的軟肋,其中的原因很多,最核心之處在於國內並沒有科幻片所具備的基礎。而在這種背景之下,《流浪地球》的出現意義重大,這是國內電影人在科幻片領域上的一次重大嘗試,這是給國內電影市場打了強心劑——國產電影未必就不能擁有自己的頂級科幻片!

《流浪地球》的成功並不僅僅是票房的成功,好萊塢作為世界電影的中心,好萊塢具有世界最頂級的電影特效資源和優秀的團隊,可好萊塢不可能把最好的特效和資源共享,一直以來,電影特效方面都被海外的特效公司壟斷。然而這一次,《流浪地球》的主創團隊組要組成部分居然是國內的電影工作人員。《流浪地球》不可能和好萊塢最頂級的特效相提並論,但它至少為打破技術壟斷成為一種可能。

不能妄自菲薄,但也不能夜郎自大。《流浪地球》雖然是國內科幻片的開端,可這部影片依舊有不小缺點。《流浪地球》在海外的票房很好,可也必須注意,《流浪地球》的海外票房很大一部分都是在於華人的支持,因此《流浪地球》在奈飛(網飛)上遇冷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海外的觀眾與本土觀眾不同,他們對於《流浪地球》並沒有民族自信心,更缺乏文化共鳴,他們很難理解影片中的一些情節和畫面,因為這些都帶有強烈的本土文化烙印,中國文化走出去了,但還沒有強大。導演郭帆在採訪中也表示,自己拍攝這部電影的時候完全沒有考慮海外市場,因為還沒到那個時候。因為郭帆也同樣明白這個道理,《流浪地球》海外遇冷不過是再次佐證了這個道理,實在沒有必要為此質疑影片本身!

娛樂評論人,港片愛好者,我是”青竹樂娛“,記得關注我!


青竹樂娛


奈飛播出《流浪地球》為什麼遇冷?

我們先看看目前IMDB上《流浪地球》的評分吧,只有6.4分。注意這個評分人數超過了1萬人。

而當初《流浪地球》剛在北美上映的時候,評分可是曾經到過8分,當時評分人數是3000多人。

這是為什麼呢?

當初《流浪地球》在北美上映,主要針對的是在美國的華人觀眾。大家應該還記得,和《戰狼2》、《紅海行動》等片一樣,華語電影主要是在美國小規模上映,一般只有幾十個影院,都是當地華人觀眾慕名前往。

所以在只有3000多觀眾評分的時候,《流浪地球》還高達8分。

現在《流浪地球》評分觀眾超過1萬,顯然增加的都是非華人觀眾,他們給小破球打了低分,而且都是2、3分的低分,才會讓綜合評分下降到如今的6分。

也就是說,喜歡《流浪地球》的觀眾主要還是咱們華人群體,對於大多數每個人來說,並不欣賞這樣一部中國式的科幻電影。

恐怕奈飛也是看到這個情況,知道在美國區宣傳也起不到什麼作用,因為大多數的美國人並不喜歡啊。看慣了好萊塢美國式的孤單英雄科幻大片,怎麼會喜歡這種強調集體英雄主義的調調呢?

美國主流觀眾對《流浪地球》的態度如此,可以想象,世界上其它大多數國家對《流浪地球》的態度估計都差不多。畢竟無論是歐洲,還是南美這些地區,好萊塢大片都是佔據了絕大部分市場份額。

至於東亞這一塊,之前《流浪地球》在韓國已經上映,票房不佳,評分也比較低。

總之,國外的觀眾都不待見咱們的小破球。

我們要捫心自問,《流浪地球》是不是一部好電影?在觀影過程中它有沒有打動到你。

對於大多數中國觀眾來說,是的,這是一部毫無疑問的佳片,無數觀眾在觀影過程中被感動流淚。

但我們恐怕也要承認,這是一部典型的中國審美電影,它符合咱們中國人的情感世界,符合我們中國人的價值觀,我們更能夠理解這部電影的分量。然而包括美國人在內的大多數其它國家能不能欣賞就很難說了。

換句話說,這個世界大多數觀眾的電影審美觀和價值判斷體系,都被幾十年來橫掃全球的好萊塢大片給"洗腦"了,他們已經無法欣賞一部非美國式的電影了。

當然,我們也不能忽視,國內也有一大批吳京ptsd患者,說《流浪地球》也不過是好萊塢三流科幻電影水平,只是由於國人的情懷才打高分。毫無疑問,他們的觀點和大多數美國觀眾一致。

當時在豆瓣上,由於持這種觀點的用戶給《流浪地球》打低分,還引發了爭議。

對於這些觀眾來說,給小破球打低分估計真的是出於他們的真實評價,因為看慣了好萊塢大片的他們真心不喜歡這樣一部中國式的科幻大片。

對此,我感到一絲悲哀,也感到一絲害怕。好萊塢大片進入中國20多年,果然是培養了一大批認同美國價值觀的觀眾啊。他們已經無法欣賞屬於中國價值觀的電影了。

作為一個美國人,不喜歡《流浪地球》情有可原,因為他們畢竟無法理解這種思想,他們沒有在中國的環境下長大,沒有這種語境。但是作為一箇中國人,無法欣賞“點燃1萬座行星發動機”這種壯麗的美,我們還能說什麼好?

思想輿論的陣地,我們不去佔領,別人就會佔領。所以別說《流浪地球》在國內遇冷了,就是在國內也還有一部分觀眾看不慣呢。

中國電影要想走出去,真是任重道遠啊。


梁鵬飛


開門見山,核心原因是東西方文化差異。

具體來說:

一是觀影習慣不同,北美觀眾不太適應字幕電影;

二是主題不和胃口,習慣了個人英雄主義、一人(一群人)拯救宇宙的電影,在看濃厚家國情懷的《流浪地球》,很可能不理解;

三是存在一定的刻板和偏見,對《流浪地球》帶有一定獵奇心理。



據我所知,奈飛曾經買下過包括《甄嬛傳》在內的一批中國優秀影視劇,但是無論是觀看次數還是觀眾口碑,並不如國內的預期。

其實最大的問題,還是東西方文化對視覺呈現和美的追求和理解不同。



首先,被好萊塢電影伺候慣了的北美觀眾,沒有看字幕看電影的習慣,所以,像《流浪地球》這樣需要看字幕的電影對他們來說,是非常彆扭的觀影體驗。

話說回來,對國內觀眾來說,無論是美劇還是好萊塢大片,看字幕電影早已習以為常。說來也是一種心酸和無奈吧。



其次,超級英雄拯救世界的好萊塢電影,依然是世界電影市場的標準大片套路,他們都習慣了美國超級英雄拯救全人類的設定。

像《流浪地球》這樣,人們可以心甘情的為其他人犧牲生命的行為,從小被灌輸個人主義、自由平等的北美觀眾,認為這是不可思議的行為。



當然,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是北美觀眾對國外影視劇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

舉個例子,很多國內觀眾依然認為,印度電影就是喜歡搞唱、跳,rap和籃球(/大誤,手動狗頭),直到《摔跤吧!爸爸》等印度電影在國內院線上映,才讓很多觀眾改變了這一個刻板的印象。



相信很多北美觀眾,對中國電影的印象還停留在《臥虎藏龍》和成龍功夫喜劇的層面上。

這種刻板印象,主觀上對觀眾選片和觀看體驗造成一定的影響。

與其說,是對《流浪地球》的劇情和人設不適應,不如說是刻板印象領他們不適應。


得著說


我是中國人,在美留過學,也是科幻迷,客觀講流浪地球對中國科幻電影是具有里程碑式的符號,可是滿分10分的話,即使帶有強烈民族情感我也只能給7分。首先,這跟大劉的原著比本身就有一定差距。其次要跟《三體》比,那就沒有可比性。再者,美國人不喜歡流浪星球,就像中國人星球大戰不感冒一樣,沒什麼可奇怪的。但對於我來說,我都覺得挺好的!如果稍微深入點...跟那些得了雨果星雲的作品比,例如《銀河帝國》系列《海伯利亞》系列《老人戰爭》系列,我只能說我相信中國科幻界一定會有更多的大劉!


frink007007


大哥,老外看見“Liu Lang Di Qiu”這種神級翻譯,根本就不可能知道這是什麼片的……就好像如果我把鋼鐵俠Iron man叫作 戅䥫夓 你覺得在國內會有幾個人看?


Bunz339


這個不奇怪。雖然流浪地球是一個爽片,看著很爽,但是在好萊塢有太多了,並不出彩。我很喜歡看流浪地球,不是因為他拍的多好,而是作為中國第一部比較硬核的科幻爽片,值得一看,非常值得表揚稱讚。


向風而來


外媒已經黑化中國太久了,這個片無疑被曲解了


肖邦73453943


霍比王在印度是神片,到了中國也就是印度神片而已……


昊霖500


這個是正常的市場評價


用戶9688872782176


哪裡冷了?現在火的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