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八大菜系,為什麼沒有“陝西菜”?

小城故事首播


葫蘆雞,雞米海參,奶湯鍋子魚,生煨魷魚絲,口蘑桃仁汆雙脆,釀金錢髮菜,三皮絲,水磨絲,水晶蓮菜餅,溫拌腰絲,油潑魚,熗蓮菜,紫陽蒸盆子,荷葉排骨,冰糖肘子,大荔帶把肘子,芝麻地參……很多很多,還有宴席系列,九碗十三花,西府十三花等等,不光有官府菜商賈菜,還有陝南菜西府菜這些地方風味……我這也僅僅是管中窺豹,說了很小一部分,大家也不想想,十三朝古都,萬國來朝,那些皇帝老兒什麼的就光吃麵?陝西關中是優質冬小麥產區,故家常以麵食為主,菜為輔,加之小吃很多名氣也不小,大有蓋過陝菜的名氣,即使這樣也不可否認陝菜的地位,很多烹飪的技法都是由陝菜傳出,這也是廚界公認的,在西安你也能看到很多以西安飯莊,三原老黃家,大唐博相府,長安大排檔等等一些陝菜館,而且越來越多了,希望不瞭解的朋友多一些瞭解和品嚐再來發言……


璞玉家味


權釋

《八大菜系》

一,遼菜,也叫滿菜一一滿漢全席,是世界菜倄之最,人類∽精華,中華民族6兆年的集大成。306道主菜,706套附菜,8006套小菜。

主食:80764件,其中僅餃子603種。(佔中國96/100)

二,魯菜一一17種菜,其中沂蒙面(後稱“大連炒麵”)(佔中國2.5/100)。

三,浙菜一一18種菜,(佔中國0.1/100)。

四,蘇菜一一江蘇菜,36種(佔中國0.1/100)

五,川菜一一12種,(佔0.1/100)

六,河南一一7種,(佔0.2/100)

七,陝西一一3種(佔0.1/100)

八,湘菜一一2種(佔0.9/100)

祖國的嘴啊?曾滿油,

西方的嘴啊?黑麵包。

祖國山水美和畫,

無限風光在險峰。

附,民以食為天!富了,食佔第一位。

遼老大,瀋陽建國至今,食品收入佔共和國84/100,(年收入和累積總收)。

遼老大,瀋陽,不入中心城市,天理難容!

本文專利屬!sady


小莉ok8888


快到飯點了,我就來給大家講講八大菜系的歷史吧。

八大菜系的提法,只有30年左右的歷史。

對的,八大菜系不是一個很久遠、古老的說法,它是改革開放以後才出現的。

我這麼說當然有依據。1980年6月20日,在《人民日報》上刊登了一篇署名為汪紹銓,名字叫做《我國的八大菜系》。作者在文章中是這麼說的:

我國的烹飪技藝,長期以來逐漸形成很多菜系、幫別和地方風味特色。全國聲望較高的菜系,有山東、四川、江蘇、浙江、廣東、湖南、福建、安徽八地,統稱“八大菜系”。

這番話沒有任何考證,也沒有任何依據。但無疑,汪紹銓先生的文章掀起了各地炒作八大菜系的熱潮。

畢竟在1980年代,《人民日報》輿論影響力是覆蓋全國的,所以各地自然而然地接受了這個說法。

陝西菜為何沒被算入“八大菜系”?

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去問汪紹銓先生,讓他解釋自己當年論斷的依據。

事實上,“菜系”這個概念也是很晚才提出的,距今不到100年的歷史。菜系這個詞語最早產生於20世紀的50年代,直到70年代才廣泛流行於全國。

汪紹銓的文章發表於1980年,正好是菜系概念在全國流行後的時間點。

因此,你還要糾結陝西菜為什麼沒被算入八大菜系嗎?這真是重要的問題嗎?

八大菜系在當下的流行,本質上是一個商業文化的問題,與歷史並無關係。

陝西菜的價值不會因為這點受損。畢竟,羊肉泡饃、肉夾饃、灌湯包等等,都已經是陝西的文化標誌了。


HuiNanHistory


菜系是指在一定區域內,經過漫長曆史演變而形成的一套自成體系的烹飪技藝和風味,並被全國各地所承認的,有著濃郁代表性菜餚總的體系。

分支是指從總體或一個系統中分出的部分,就是有著大同小異。

四大菜系的提法起源於清朝初期,公認為:魯、蘇、川、粵。

魯菜系指山東、河北、北京、天津、遼寧部分等地的,以山東為代表的菜餚體系。

蘇菜係指江蘇南部、浙江、安徽東部分、江西東北部地區的,以蘇州等為代表的菜餚體系。

川菜是四川、貴州、雲南、湖南、湖北地區,以四川為代表的菜餚體系。

粵菜系是指廣東、福建及廣西沿海等地區,以廣東為代表的菜餚體系。

後在清末民初了,清政府在各地推翻滿清統治的革命浪潮中搖搖欲墜,各地起義、宣佈獨立此起彼伏,在這種情況下,飲食行業也風起雲湧,8大菜系、10大菜系、16大菜系等說法開始出現。

“8大菜系”一詞真正被主流接受,並出現在學術書刊中還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後,因此才會有現在“四大菜系”“八大菜系”並存的現象,而其它種菜系提法逐漸消失。

現在全國各地為發展經濟、文化,打造本地、本土特色,都挖掘開發推出了很多新思路,餐飲也不例外。各地新菜系提法層出不窮。

我個人比較接收的還是“四大菜系”這個主線,其它新的地方菜應根據實際情況,作為四大各菜系的分支出現。(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陝西自古就是中華文明發源地之一,西安是十三朝古都(也有十四朝古都說法),唐朝的長安更是獨領世界的超級大都,各種美食的雲集程度一定是超出我們的想象。

但請注意,上面提到最早“四大菜系”出現的時間,而陝西從元朝以後就開始走下坡路,紛爭戰亂不停,民族矛盾突出,氣候條件有限,並且天災人禍不斷,農作物品種不多,大量人口外遷,貿易活動相對不夠繁盛。

反觀“四大菜系”中的四個地區,除四川以外,其它三大菜系均是沿海地區,物產豐富,氣候溼濡與外部交流較多,貿易繁榮。

而四川雖為內陸地區,但物產豐富氣候宜人,四川川菜發達的地方都地處在水道、碼頭、水運貿易發達的地方。加上幾百年來各地大量移民的到來,為川菜的發展提供了獨一無二平臺,各種風味菜品的融合、提煉,創造出了現代川菜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獨有特色。

三是“四大菜系”的代表地在當時都是那個大區域的政治、文化、商貿中心。而那時的陝西脫離大地區政治、文化、經濟、商貿、娛樂中心已幾百年。因此不具備作為區域性代表的實力。

(清政府為便於統治,標榜自己的天命正統,接受儒家思想,並將帝都北京劃入魯菜序列)

目前國家提出打造大區域經濟的藍圖中,陝西西安作為區域中心將大有作為,陝西餐飲界要抓住這個時機,本地的行業泰山北斗要有這種意識,並牽好頭,利用陝西地區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從歷史中找菜餚、從文化中挖美味,逐步恢復、創建歷史上的陝西地方美味菜系。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為大中華美食添彩!

鮮鯽銀絲膾,香芹碧澗羹。

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

詩中情景希望很快在陝西重現~


濤哥1354790


八大菜系沒有陝菜,但我認為不影響陝菜在業界的歷史地位。

一定程度上可以說,陝菜是所有菜的鼻祖。它歷史悠久,起源於西周,融合於秦漢,興盛於隋唐,發展於當今。在秦漢和隋唐時期,陝菜有過兩個發展高峰期,唐代尤其興盛。唐代以後隨著政治中心的遷移,陝菜發展緩慢,有所隕落,但它繼承漢唐宮廷菜、兄弟民族菜和民間風味菜的特色。而且用料廣泛,選料嚴格,刀功細膩,瓢功精妙,講究火功,擅長炒、釀、爆、蒸、燉、氽、燴、溫拌等多種烹調技法,以酸、辣、鮮、香為基本味型,顯著特徵濃郁、醇厚、鮮香、嫩爽、酥爛,風格華麗典雅,獨樹一幟。特別是陝菜烹飪技法中的“溫拌”是其他所謂的八大菜系沒有的,是獨一無二的。

爭論“四大菜系”“八大菜系”“為什麼陝菜沒有入圍”都是意義不大,中華飲食文化博大,絢麗多彩,都是寶貴的文化資產,特別是新時期,餐飲業的發展,為國民經濟做出了重要貢獻。包括陝菜在內的所有菜系,都要與時俱進,創新發展,一起繁榮中華民族博大的飲食文化根基。


五毛錢覓食


首先不知道你這個陝西菜從哪兒看到的。

中國八大菜系是川,魯,粵,蘇,浙,閩,湘,徽。

八大菜系在選料,切配和烹飪上都自成體系。是長期跟所在區域文化相融合的結果和精華。

陝西菜系雖然也很好吃,卻不在八大菜系的名單上。

陝西菜又稱隴菜。包含了山西甘肅新疆在內的菜系獨特風味。

隴菜主體突出,以牛羊肉為主,山珍野味為輔。

西安美食令人眼花繚亂,有天下菜系源於陝,始於周秦盛於唐的說法。

陝菜品類豐富,既有傳統菜,仿古菜,創新菜,又包含了清真菜系,素菜和藥膳菜在內。風味眾多,又獨具特色。

如葫蘆雞始於唐代,做工複雜,分清煮,籠蒸,油炸等工序。

但由於地域不同,和歷史文化問題,陝菜往西和往北走和發展比較廣,沿著古絲綢之路一路向西。對內地和東南沿海一帶影響卻不大。

八大菜系因為吃的人多,口味和品質是大眾消費者經歷千年的選擇。

陝西菜是中國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卻沒有列入八大菜系。或許跟西北漢子的性格有關吧。







小玉師兄聊茶


“天下之菜源於陝,始於周秦盛於唐”。所以說陝西的美食在悠久的中國曆長河中還是有很高的地位和重要的影響力的。那麼為什麼現在比較著名的“八大菜系”中卻沒有陝西菜呢?縱觀中國美食發展史,我們不難發現陝西很早之前就是中華飲食文化的源頭,《周禮天官》、《呂氏春秋本味篇》等文獻資料都出自陝西。再加上陝西本身就是十三朝古都,歷史文化厚重,幾千年下來受皇氣的浸潤怎麼也的有點上得了大雅之堂的美食呀。那麼這麼厚重的飲食文化為何沒有了“八大菜系”?

主要是宣傳力度不夠。細細想來還真是這樣,我們在陝西可以看到賣陝西菜的隨處可見。比如:

肉夾饃、三皮絲、陝西面皮、西府拼盤、葫蘆雞等等,但是離開陝西似乎就看不到了。看到的卻都是些什麼川菜館、湘菜館、沙縣小吃等等。外地人再喜歡陝西菜離開了陝西就只能流口水…

陝西人在外地工作思念家鄉的味道卻很難找到一家陝西美食店以解相思之苦。而且更多的人認為陝西菜做不起來的原因是陝西人還是以麵食為主,而想把單一的麵食文化做出陝西,推向全國這個難度有多難大家都能想到的吧!所以說,陝西並不是沒有好的菜,而是本地的飲食文化侷限了它的做大做強,使得陝西飲食文化很難走出陝西,邁向全國!




周泳霖


這個問題很簡單!因為陝西壓根就沒有什麼特色菜!自古以來,陝西地區一直地處西垂邊緣,常年戰亂,民不聊生!導致陝西人吃飯以簡單快速還必須吃飽為原則,所以陝西人是以麵食為主,配菜很少!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陝西不產米,以小麥為主要農作物!但是陝西的吃的並不比八大菜系的名頭低!雖不在八大菜系但是獨居鰲頭,這又是為何呢?原因很簡單!人們都離不開主食,而且比較簡單!下嘴的零食,說實話,和老北京那些現在在街上能夠買到的說什麼當年這個爺那個爺愛吃的那些東西比起來,那些東西根本就不是人吃的!希望北京的兄弟們來我們陝西嘗一嘗,雖然我們以前的爺不一定喜歡這些,但是好吃的東西是大家吃出來的!不是靠幾位爺吃出來的!


I淡淡的憂傷I


看多了評論發現大家還是沒太懂啊。

菜系,是講究上得了席面能成為完整的一個烹飪體系的菜品。

而所謂的涼皮、米皮、肉夾饃、油潑面、臊子面等這些只能算得上是小吃,陝西小吃確實很多,許多中華名小吃,但這些小吃成不了菜系,就算硬要下定義,這些也就是主食。

在八大菜系裡的那些菜,基本上都是配菜,不然東北大米都能算東北菜了吧?

除了陝西,中國小吃多得去了,四川重慶就一堆,也沒見別人把他們算到菜系裡

有聽過誰會這麼說?

哥們,今天帶你吃四川菜,走,咱們去吃川香土豆。

哥們,今天帶你吃重慶菜,走,咱們去吃酸辣粉。

哥們,今天帶你吃天津菜,走,咱們去吃煎餅果子。

哥們,今天帶你吃湖南菜,走,咱們去吃臭豆腐。

哥們,今天帶你吃東北菜,走,咱們去吃燒烤。

哥們,今天帶你吃福建菜,走,咱們去吃沙縣小吃。

還有很多……

!!!試問一下,中國八大菜系,再加東北菜,有誰的菜系是小吃組成的?

當然,陝西確實有菜,陝南基本算川菜,關中陝北少數的幾道菜又成不了體系。

還有,不要跟我說家常菜,不然第九菜系就是東北菜。


繁華是苦難的外衣


陝西人就是不會吃,原因是古往今來長安東西南北人流物流資金流,世界大都市,人多嘴雜,眾口難調;周邊諸侯國你爭我鬥,天災人禍,關中平原相對平安富有,難民大量湧入,特別是河南逃難的人流龐大,陝西人都行善濟民,不講究七碟子八碗;歷史上古書上談到朝廷宴酒樓宴民間宴,都是用非陝西的飯局名菜妝點門面,此地的就不稀罕了……。其實關中飯菜講究起來是非常講究的,名堂很多,不然現在西安小吃街什麼時候去都是爆滿,滿街飄香,客人嘴上流油,吃貨不離手,半夜三更還喝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