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還有很多人不太習慣較高的書法欣賞標準?欣賞標準低一點才符合藝術審美嗎?

千千千里馬


什麼是較高的書法欣賞水平?



王羲之、趙孟頫的書法作品好不好?反對的人不多。大多數人認為他們的書法水平很高,他們的作品也能欣賞。古代優秀的書法家,他們的作品,大眾都能夠欣賞。這是大家的欣賞水平高呢?還是大家的欣賞水平低?


不可否認的一條事實,現在的書法家水平遠遠不及古代書法家。要欣賞現在書法家的作品,很多人看到他們的作品後並不能從中感受到美。這究竟是現代書法家的水平太高,高到只有少數的幾個人才能看懂,還是現代的書法家脫離了書法本身的意義?

書法本身表現的對象,是漢字的書寫。漢字都有自己的形態。把字寫的大家都看不懂,讓大眾如何欣賞?有一種植物,學名叫做“紫莖澤蘭”,名字很美。這是一種繁殖能力超強的植物,在它的生長的地方,它能夠殺死其它的植物。俗名叫做敗馬草。能欣賞紫莖澤蘭的人,是不是比普遍的人更具有發現美的能力?恐怕不是吧!



大眾能夠欣賞高水平的古代書法作品,卻不能欣賞現在某些人的書法作品。而這些人卻以“曲高和寡”來應對。陶醉在“高書不入俗人眼”的虛幻之中。要知道,不靠譜的調更加讓人難以唱和!


子衿書法


為什麼有的人不喜歡標準高的書法,欣賞低標準才符合藝術審美嗎?

高標準的書法審美,一般眼界高一些,而按照低標準的審美觀也存在,皆是一般欣賞水平,對於書法藝術,無論是作品水平高低,客觀上有美的因素,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不同的欣賞層次,或不同的藝術鑑賞水準,都有差異的審美標準。高水準的鑑賞力,能夠更加評判書法優劣,而水平不高者,僅僅是從表面上觀賞。

因此對於書法學習,應該懂點書法史,知其書法演變的歷史過程,同時瞭解各朝代的書家書法的特徵。有利於鑑賞能力的提高。或有欣賞標準得到提升。由此就會習慣對優秀作品的欣賞。更有收穫書法常識的點點滴滴。

另外對書法理論以及術語也有了解,理解其意義,對於吃透書法精神有幫助。

從而促進自己的創作,時間久了,積累的書法知識越來越多。所以對於藝術審美標準,則有按照高的標準欣賞,也有了習慣。

故,書法藝術欣賞按照高標準的審美觀,是對的,不管你是水平高低。



狂喜淡墨a


首先否定大眾的審美水平是不對的!

但說大眾的審美水平很高也不符合實事求是的原則!

術業有專攻,人人非聖賢,多數人沒接觸過或著說沒全面接觸過書法(包括我在內),對書法的審美層次高低各不相同,停留在橫平豎直,方方正正實用階段的多,對遠古的文㝋不認識也就評論的少些,對正楷和行、草書接觸得多,就有了自我的標準,大多以古人的標準,鄰居的標準來要求書法!於是“醜書”就應運而生,就象四十年前我們看外國人很醜差不多,這叫少見多怪!這醜書有的是真正的沒經訓練,胡亂一抹,自吹大師,把人們的視線搞亂了!另一種是經過嚴格訓練,為圖個性,力圖突破自我和古人,賦有個性的書法,也許還不十分成熟,但是是必須要做的,中國書法經過了幾千年,數不盡的書法家,已到了頂峰,再發展舉步為艱,不發展只是抄襲古人沒自己面目相當於複印,沒太大意義!因此對這些人要愛護,要鼓勵,要全面看他們的作品!不能一概“醜書”定論!

古代的書法家為什麼都那麼好,都被公認?那時候能寫的畢竟太少,老百姓也老實,當然就只能聽聽懂的人說,沒有幾個人敢爭論!其實各家之間也時常不服!只是我們大眾律少研究到那個層次!如果拿出張旭、鄭板橋、金農、徐渭的書法,除掉落款,有幾個人不說醜書?前段網傳的醜書:“山東情婦場”等其實多數寫得不錯,只是場館名用正楷,行書容易大眾識別的可能比較好,否則就鬧笑話!

書法也是一個書寫、創新、認可的過程,需要歲月沉澱,我們需要耐心!

自古就有距離產生美的規律,同一個事身邊人,當代人做可能就是差評,古代人,遠處的人做可能就好評!

對待書法審美我們應該以公平的原則對待古今書法家,不厚古也不薄今,評論書法家我們應該先做小學生再做老先生,千萬不要不懂就發言,畢竟很多人是專業級水平,一聽就知道是內行外行!

對於書法創新,要謹慎地鼓勵,初涉此道先用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輩子在有水平的老師指導下選貼下苦功臨習,有些人一生也不一定能達到需要創新的高度,就老實臨習,相當於在中國書法海洋中走過,也不遺憾!人,對自己終歸有個正確定位才不會希望越大,失望越多!


藝明書畫


欣賞書法的前提必須會書法,不一定要水平非常高,但是要學會筆法、結構的基礎。因為只有自己會,才能懂得高手在結構、筆法上處理的高明之處。

比如三大行書中的《祭侄文稿》,看似非常亂,但這是在作者隨手狀態和完全不是藝術創作心態下的草稿,而這種隨意信手下的書法,最能體現作者平時的運筆習慣和功力,這是祭侄文稿的藝術價值所在。

觀眾幾乎可以在逐字細看時,感受到作者書寫時的心情,這是書法藝術的最高境界。


敏行訥言81984064


自古高山流水,曲高和寡!當今為什麼綠色食品成為稀缺,是因為生長的土壤環境破壞了。同理,為什麼當今難出書法大家,是因為出大家的條件喪失了。兩個原因:第一是書法的應用性失去了,書家愛好者的研習時間和傳承技法都變得受限,自然成才率低;第二是書法作為一門傳統藝術傳承因為國情原因而出現了普遍意義上的斷承,群眾基礎一下斷失了,使書法家成長的土壤缺失了,導致醜書盛行,群眾美醜難辨,以為拿掃把拖地的都是大師,直至以醜為美。個人以為書法是一門需循法的技法專業,好比走路和交通法,隨便寫字那是走路,要上路駕駛必須遵守交通法則才能謂之書法,而交通法也是需要學習才會的,所以必須是學習過書法的人才能真正的看懂書法,而實現書法欣賞普及率的唯一途徑就是全民教育普及。慮哉憂哉!


社山雨農


由於大多數人學習書法的持續性趣、基礎訓練、研究交流的深入程度的限制,所以在對書法的理解、省悟、欣賞上不能有過高的要求,在有些相關知識和技法細節上都沒有聽說過,也沒有在書法實踐中去感受過,再給他一個不能完全理解的標準來享受其中的美其實很難。

學習上的差異、理解上的差異和實踐上的差異,形成的欣賞水平的差異,對藝術審美上的要求就不一樣了。

對小學生上書法課和對書法專業的大學生上書法課,課件和授課要達到的目的完全不一樣。他們對書法藝術的知識積累、技水平、精髓理解不可同日而語,很自然審美標準和欣賞水不同。

從普通的書法訓練昇華到一定高度,再回頭看也許能有答案,就像很多人看自己以前寫的字,越看越不好,而以前的自己可不是這麼認為的。

所以,作者只認為欣賞標準的高低,要區分符合個人或某個群體的藝術審美,就像縣級書法展和中書協書法展,那個標準自然不一樣了,上千個縣的書展加起來也不比中書協辦的書展人氣少吧!你覺得哪個更符合藝術審美呢?


林小學堂


所謂高書不入俗人眼。現代社會印刷術過於流行,使得一幫人把審美困於印刷體。認為像印刷體的就是好的,看不清的就是不好。假如王鐸在世,徐渭再生,估計也會罵的狗血淋頭。再看看爨寶子碑,好大王碑,很多人都受不了。就算是公認的楷書大家顏真卿《祭侄稿》,能欣賞得來的人也不多了。現代人不缺錢,不缺文憑,不缺文化,唯獨缺了美育。這也是社會進步的無奈吧。

書法學習應學得全面一些。篆隸楷行草,不可囿於一面。所謂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要學習,還是要向高古學習的。


亦意寫字兒


這是曲高和寡與雅俗共賞之間的矛盾吧,但能夠流傳於世的作品必須是先符合大眾的審美標準的。


美文美書美畫


不能把古人寫的字都當成書法作品!我們現代人要“擇優錄取”!什麼是優?一定會出現“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情況。那麼就以美為準!因為美有公認的標準。個人認為至少要看著順眼瞅著舒服。如果你一定要說豬八戒比唐僧好看,也就說明你美醜不分,那你一定就是醜書愛好者!那就隨你的便吧!


wyap200156334


關於書法的欣賞標準無法確定,好多書法名家的字都挺好,確也有不欣賞的。當你認力卜是高水平副書法,別人看了不認可,眾口難調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