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系統地自學中國古代文學?

寧玉新


學了四年,這個問題我很有心得,我來回答。中國古代文學史是從上古到1919五四運動前中華民族文學發展的歷史。那麼,要想系統地自學中國古代文學史,就先要梳理脈絡,再添磚加瓦,從而能夠先掌握大體,而後心中有數。為了更好的實現上述目標,下面三個部分是不可或缺的。

一、構建框架

既然這門學科是文學發展的歷史,那麼最重要的事情便是通過不同的時期構建起框架。在這一點上,一定要擅用工具。

1、合理運用教材

袁版教材是現在多數本科生院校學習古代文學史的必備教材,如果想要系統地自學古代文學史,這本書絕對是不容錯過的選擇。遊國恩版本的教材相對而言較為基礎,但各個時期鏈條更簡潔明瞭。如果學習時間充裕,完全可以結合使用兩套書,可謂是相得益彰。總之,教材是系統自學中國古代文學史最為必要的硬件。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四卷本

遊國恩《中國文學史》四卷本

通讀教材不是目的,而是要在每一個時期裡找到它獨有的重點,再對重點加以深入學習。以魏晉南北朝時期為例,我們會學習到魏晉南北朝的詩、樂府以及文。從一個時期引出三個重要的方面,每個方面裡又有不同的側重點。從"詩"這一部分可以引出建安文學、正史文學、兩晉文學以及南北朝文學,以上每個文學類型後面又跟著許多作家和作品,這些是我們要特別關注的內容,絕不能走馬觀花。

2、利用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可以手繪也可用任意一種軟件構建,其目的在於幫助我們梳理教材中重要的內容。目錄上一級和二級標題是我們需要重視的,只有掌握了大的結構才能為後續的填充工作做準備。

袁版教材把中國古代文學史分為八個時期:上古時期/先秦時期/兩漢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唐代時期/宋代時期/元代時期/明清時期,且每個時期的側重點各有不同。那麼我們在構建思維導圖的時候需遵循時期的順序,這一點有助於後續逐步展開每個時期裡的細節,以達到"系統"這一目的。


以袁版為例

當然,我們也可以從體裁來製作思維導圖,如從"詩"可以延展出唐詩和宋詩等,然後再細分知識點,把詩人和作品列舉。思維導圖這個方法對於系統學習的幫助是非常大的。我們的記憶存儲是有限的,而思維導圖的呈現則是非常簡單的,但同時也是最直接有效的。

二、填充內容

有了框架的基礎,再添加內容便是件得心應手的事情了。填充的內容主要是中國古代文學史裡涉及到的作品、作家之間的評價、以及後世一些大家對作者作品的評價。這裡面的主心骨還屬作品,沒有作品便無法談及其發展,在這一點上需要教輔來拓展。挑選教輔的宗旨是萬變不離其宗,教輔的內容相差也不大,重點在於我們一定要背誦經典篇目,篇目和數量絕無上限。


朱東潤版 《中國曆代文學作品選》此外還有羅宗強版也推薦

通過對文學作品的閱讀以及背誦,來感受這一時期的作品特色,瞭解該作者的創作風格及其個人特點是我們的目的。如先秦文學中的詩經部分,通過先閱讀背誦《關雎》、《子衿》、《碩人》及《蒹葭》等作品,後記憶詩經的

特點地位影響,從而平衡學習強度,也不至於太過空洞。掌握詩經的基礎知識後,可以深入記憶相關知識點,如四家詩、詩之六義之類的。

三、注重原著

除了以上兩點,還有一點是我們不可忽視的——原著的閱讀。閱讀原著,是最好的沉浸式學習,同時這也是最具挑戰性的。既然是閱讀原著,那麼就要求我們熟練掌握繁體字,可以在閱讀原著的過程中積累。在挑選原著的時候也要挑選出版社,選擇商務、中華書局,或者上海古籍這類知名度較高的出版社,錯別字相對較少,質量高的書籍進行閱讀。

閱讀原著的輔助工具也是很重要的,如果只是淺嘗輒止,遇到理解不了的句子就置之不理,那麼"系統學習"也只能是個幌子罷了。對於不懂的字詞,一本古代漢語詞典就足夠了。

除卻最基本的對於字的理解,如果想對文章深刻印象或理解的話,一些相關的百科書籍也是十分有幫助的。比如讀詩經或者楚辭時會出現大量植物的名稱,記憶起來是很吃力的,這時我們也可以參考一些圖片來更好的記憶及理解。千萬不要覺得這是多此一舉,或許正是這些微不足道的細節成為讓你在日後回想時記憶尤為深刻的點。


楚辭植物圖鑑

四、講在最後

學習中國古代文學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切勿急功近利,保持平和的心態,把作品融入生活,多積累學科經驗,總能有些收穫。自學不易,尤其是對於大部頭的作品來說,是件很難掌控的事情,可以多看些公開課來彌補缺失的文化環境。總之,祝順利。(一往文學作者:迭影)


一往文學


這個真要學的話是一輩子的事情,好處是學到一點是一點,有持續回饋的。

首先要從根上學起,中國文化的兩個重要源流是儒家和道家,再縮小一點就是孔孟老莊,下面四部書必讀:

《論語》

《孟子》

《道德經》

《莊子》

原文一定要讀,重要的背下來,背下來,背下來。不能因為看不懂而偷懶,看不懂可以抱大腿,找一些大師如錢穆,梁啟超等,看他們的著作,現代人如臺灣的傅佩榮教授也不錯(方東美先生的傳人)。

為什麼要打這個基礎?就像練功夫,這倆是內功,先天神功,有了它,其他外功練起來才能得心應手。中國的文學如詩詞,無法脫離這兩個源流思想而獨立發展,尤其儒家思想,很多詩人的血液裡就流淌著這個東西。外表如何狂放,隱逸,激憤,骨子裡還是儒家思想主導著,屈原,阮籍,陶淵明,李白,杜甫,蘇東坡,辛棄疾這些大咖都是。

另外一個要學的是“史”,不用一次學完。

先找個容易的通史,把大脈絡理清楚了(朝代/人物更替)。

再找一個高級的,首選錢穆先生的《國史大綱》,提綱契領,高度歸納,深度分析,學會之後沒朋友。

剩下的,根據需要加強,譬如學盛唐詩,就加強盛唐這段歷史。“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二十四史學完都老了。所以,實際點,按需要學吧。

現在可以談文學了,中國的文學,首選韻文:詩詞歌賦。學的過程快樂,當然,還是離不開背唄背唄背唄背,不光學生黨需要背,學到老的都得背,只是越往後背誦的輔助加成項越多,所以容易些。見識過孔子孟子風采的都知道,這二位動不動詩云書雲,張口就來,沒有準備,查資料,百度,《詩》《書》的知識好像已經長在他們身上了,這是靠博聞強記的。學詩尤其論詩,要評論一個詩人,不能很熟練地背出他二三十首詩,最好別妄談。所以學詩最好的辦法就是背,先找幾個大咖,瞭解也下作者的風格,古人論詩都是比較簡練的,比如《古詩十九首》,後人評論”深衷淺貌,語短情長”,然後就靠背誦去體認如何“深衷”,如何“情長”。

古典文學實在太浩瀚,優先學各位頂峰大咖:屈原,陶淵明,李白,杜甫,蘇東坡,辛棄疾。另外,詩的兩大源流《詩經》和《楚辭》一定要涉獵。因為很多詩追本溯源會追到這兩部作品上。

這裡提到的學詩,僅限於賞析,不涉及自己創作(這個我不在行)。詩詞都有前人專門的研究著作,詩話詞話,各種詩派詞派,另外,民國時期出的一眾大師,如梁啟超,錢穆,夏承燾,唐圭璋,朱自清,顧隨,沈祖棻,葉嘉瑩,臧克家,鄭振鐸等,對於學習古典文學有很大助益。

前面提到的這些可以同時進行,不用線性執行。最後,如果想系統瞭解中國文學,可以看一下鄭振鐸先生的《中國文學史》,最近錢穆先生的弟子也整理出他當年的《中國文學史》講義,也值得一看。


牛在職場


學習中國古代文學,通常有兩種方式,一是以《中國文學史》為大綱,再以《中國通史》、《中國文學批評史》配合之。從《詩經》、《楚辭》習起,再到諸子百家……一直到近代文學。此為最系統、最全面的學習方法,因其與大學習古漢語文學方式接近,人稱為:“學院派”。

但此方法也有不足,一是所需時間較多,學習週期較長。二是先秦的漢語,是古代漢語中最難學習的,以此入手,真正是“深入淺出”,如是自學的話,會有一定的難度。

另一種方式,是從中古的唐宋文學開始學習,先學習格律詩詞和八大家散文,再借助詩詞典故和古文運動溫古。因這種方法是以往民間從師學習所採用,故人稱民間派。此方法相對從簡入手,而不論《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還是《唐宋八大家文選》都有很多註釋版本,也比較適合自學。我初習古漢語時,亦是依此法。

另外,中國古代文學博大精深,建議還是在系統瞭解後,選定一個方向,再深入學習。

最後是關注我。自學中遇到一些不明白的,可試問下我,我會知無不答。


詩詞書院


《文選》爛,秀才半。先熟讀《昭明文選》,對一般文學愛好者已經足夠。

一定要讀原典,而不是今人編的教材


國學復興號


我不知道你有什麼必要去“系統地學習古代文學”?

從你這個提問首先可以判斷你不是大學學生,因為專業的大學生學校已經給他“系統地”安排好學習了。

那麼,作為一個業餘的古代文學愛好者,你又有什麼必要去“系統地”學習呢?

你只需要對你感興趣的那一段文學做一個深入的瞭解即可,同樣的時間可以體悟更多更深更專業的知識,而其他部分完全祗需有一個大概的瞭解即可,否則就是浪費時間。只有在需要的時候再去做一些適當的補充就可以了。

很多人的學習都不知道如何選取最佳的內容,喜歡華而不實,而我們的教育偏偏又總是給出許多垃圾的指導,似是而非的學習方式滿天飛,真的很害人。

還有問題可以繼續問我。


學會說話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四卷本;

遊國恩《中國文學史》四卷本;


敷坐而坐


首先找一本《古代散文選》或《古代文學作品選》,通讀,熟讀,背誦一些所謂經典名篇。文學史教材可以不看,但一些著名專家學者的文章書藉,可以仔細閱讀,反覆閱讀。尤其是關於魏晉時期的。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史新編》(第四冊)可以參考一下。再魯迅先生的那篇著名的《魏晉風度與藥及酒之關係》,不妨讀一下。《古代漢語》最好學習學習,但不要什麼大部頭的。既然喜歡文學,或古典文學,有時間就博覽一下,總有益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