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視角】說真的,你不瞭解拉薩衝賽康和藏式“袖裡吞金”

【第三視角】說真的,你不瞭解拉薩衝賽康和藏式“袖裡吞金”

上車睡覺,下車打卡?

當你還在朋友圈裡“打卡式”分享旅遊照片時,殊不知這樣走馬觀花似的旅行早已過時。

現在流行的旅行是怎樣的?到一個新的地方去學習新的知識,瞭解新的習俗,滲透到當地人的生活百態,我們稱之為“沉浸式旅行”。

【第三視角】說真的,你不瞭解拉薩衝賽康和藏式“袖裡吞金”

到拉薩有哪些玩的?

在我們的後臺,總會收到這樣的問題。除去布達拉宮、大昭寺、八廓街必去打卡景點外,只要沉下來,走進這座城,你會驚訝地發現拉薩有意思的地方簡直不要太多,比如說,隱藏在衝賽康的藏式傳統交易:“拉東日”(音譯)。

【第三視角】說真的,你不瞭解拉薩衝賽康和藏式“袖裡吞金”

對於久居拉薩的人來說,衝賽康一定是熟悉的,這裡是拉薩乃至西藏的“小商品批發中心”,同時,也是拉薩最為繁華路段。往東可以到八廓商城,往西能夠到達布達拉宮、大昭寺,往北延伸就是小昭寺了,而南邊就是著名的八廓街。

在衝賽康,有一群人幾乎不管風吹日曬,幾乎雷打不動的出現在這裡,或三五成群,或單獨行動,但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是站著的。因此,他們的交易場所被稱為“康巴langcong”,可根據發音的不同被翻譯為“康巴站市”或“康巴路市”。

【第三視角】說真的,你不瞭解拉薩衝賽康和藏式“袖裡吞金”

作為“路市”理解時藏語的發音是“喇(木)聰”,意思是在馬路邊上做生意;作為“站市”理解時藏語的發音是“朗聰”,指站著完成交易。

他們的身上大多掛著珊瑚、蜜蠟、綠松石等各類珠寶,可別誤會了,他們不是在炫富,這些東西都是拿來賣的。

【第三視角】說真的,你不瞭解拉薩衝賽康和藏式“袖裡吞金”

凡是他們脖子上掛著的,只要你有看上的,可隨意走進拉起來細看,而商人們也會十分配合地讓人觀賞把玩。倘若遇上十分喜歡的商品,便可開口詢價了。

【第三視角】說真的,你不瞭解拉薩衝賽康和藏式“袖裡吞金”

這些商品都沒有明碼標價,而買家和賣家雙方心裡都會有一個底價,因此,議價必不可少。在這些商人之間,

有著一套長久慣用爛熟於心的議價方法——藏式“袖裡吞金”。

【第三視角】說真的,你不瞭解拉薩衝賽康和藏式“袖裡吞金”

如果看上了某件商品,直接伸出手,賣方也就懂了,同樣伸出手在寬大的藏袍袖筒內,或用一塊布蓋住,用捏手指的方式進行劃價。

表面上不動聲色,隱藏著的兩隻手已經經過了一番激烈交鋒,

不言一語,成千上萬的交易便已經完成。

價格劃定,買賣雙方並不會立即交易,而是會稍微避開,此時,圍觀的人也會十分識相的散開,屆時,買賣雙方再碰頭進行接下來的付款、取貨的交易流程。這種交易方式的便利和保密性顯而易見,雖說都在同一個市場內做生意,但並不清楚對方的成本價和成交價。

不管是民間久經商場的老人還是藏學研究家都很肯定地告訴筆者,衝賽康的藏式“袖裡吞金”是由精明幹練的康巴人創造的。不過,記錄衝賽康這一交易方式的資料文獻太少,我們只得通過有限的資料和71歲的布朗加老人的回憶進行整理。

【第三視角】說真的,你不瞭解拉薩衝賽康和藏式“袖裡吞金”

我國商品交換起源很早,早原始社會末期,隨著生產的發展和畜牧業與農業的分工,各氏族部落之間開始進行物物交換,出現了商業的原始萌芽。

在西藏和平解放之前,西藏農牧區所採用的購物方式仍舊為物物交換。

而物與物之間,則採用的是“zhe”(音譯)“缽”(音譯,即藏鬥)“稱”(音譯)的容器進行計量,13個zhe等於1缽,1缽等於25斤……農牧民之間會根據家畜和糧食的品質、種類進行價格商議,而這個價格則指的便是容器所盛的糧食。“例如用一頭犛牛可以換多少缽的青稞,或者多少青稞加多少豌豆……”布朗加老人回憶道,議價便是在袖筒內進行的。

布朗加老人是昌都丁青縣人,當地,人們把這種方式稱為“拉東日”,意為“握手生意”。在康區,受地理環境限制,有的地方只能發展牧業,有的地方只能發展農業,而鹽、茶葉等生活品又需要從藏北、拉薩等地運輸過去,因此,產生了物物交換這一方式,

我們在此前的推文《紀錄片上線,藏北男人的馱鹽史》中曾經也講訴過物物交換這一交易方式。

在物物交換中,為了保證“物美價廉”,精明幹練的康巴人發明了“拉東日”這一交易方式。“從我記事起,人們便用這種方式進行交易。”

【第三視角】說真的,你不瞭解拉薩衝賽康和藏式“袖裡吞金”

關於康巴人發明這一交易方式的論證,也可從現在

衝賽康“康巴langcong”這一名字中窺見一二。布朗加老人的女兒卓嘎向我們解釋,“康巴”指的是康區的人,康區的人是不會稱呼自己為“康巴人”的,只有衛藏一帶將康區的人稱為康巴人,“這樣的稱謂聽起來不會很舒服。”

來自甘肅的生意人丹增班覺在衝賽康內做生意已經16年了,他告訴筆者,儘管現在衝賽康做珠寶舊物生意的人有來自青海、四川、甘肅等各地的人,不過90%以上進行“拉東日”交易的還是康巴人。

在採訪最後,布朗加老人對女兒卓嘎說,過幾日他要再去衝賽康,他手裡還有一個年代久遠的牛羊駝鈴打算去賣掉。

卓嘎說,別人都賣珠寶舊物,不會有人買他的駝鈴的;布朗加老人不以為然,他說自己手裡的駝鈴不僅年代久遠,上邊的花紋、裝飾現在更是難以見到,肯定會有人買的。

參考文獻:

《衝賽康的康巴站市》

潘紅麗、潘有發《“袖裡吞金”史話》

李瑞良《中國古代圖書流通史》

...........................

運 營:西小妹

執行主編:溫 執

主 編:李二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