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樑村丨一村難言盡,各處是鄉愁

梁村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之一,完整保存有從春秋、隋唐、宋元、明清到現代各個時期的民居,現有歷史傳統院落132座,多為清代鉅商故宅;梁村廟宇眾多,村中有大廟、堡中有小廟,還有各種佛教活動。此外還有獨特的“龍鳳文化”,建村在兩龍交匯處,村內民居佈局呈鳳凰形狀,兩龍擁一鳳,加上歷史故事的口口相傳,為梁村博得了“鳳凰古村”的美譽。

又見梁村丨一村難言盡,各處是鄉愁

梁村還是晉商的重要發源地, 從這裡走出的經營票號的掌櫃、經理多達百人,以天順堡毛鴻翰為例,因此才有了“平遙四百零八村,數一數二數梁村”的美譽。梁村還有豐富的民俗文化,像傳統婚禮、社火、廟會、刺繡、剪紙等,提供了了解北方漢民族文化的活標本。

此外,梁村還有一泉,即源池神泉;一塔,即淵公寶塔;一湖,即尹回水庫;一臺,即古戲臺;一古道,即平沁古道;兩街,即古源街、西街;三墓,即趙王墓、北宋冀氏古墓;十八槐,即十八株古槐等眾多文化資源,是中國傳統村落的傑出代表。

梁村

古戲臺

這是一座單簷歇山頂的戲臺。面闊三間。進深兩間。即三間三檁。灰瓦覆頂。傳統的窯洞建築外加木質前沿。構成了一座渾厚端莊的戲臺。外觀可以看到仿木的石質四方形柱子,看那柱下的抱鼓石,可以想到是清朝的建築物。山牆之上屋簷之下是一對精美的形似香爐的磚雕,柱上雕刻有一副對聯。額拱七個。雀替一對,而掛落早已丟失。只剩空空的溝槽,猶自嘆息。戲臺之內是平遙不多見的十字形窯,即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是窯洞,木質的隔斷把戲臺分為前後臺。牆壁之上題滿了文人墨客。草臺班子的墨跡、。寫出將入相的兩塊跑馬版。早已和掛落一樣丟失了一塊。繪有蘇氏彩繪的天花板也都不見蹤影。

又見梁村丨一村難言盡,各處是鄉愁

這是演職人員換裝,小憩的地方。臺前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雖然戲子這份行當不是上九流的。但是在樸實無華的鄉村百姓眼裡,這又有什麼呢。那戲劇小舞臺,人生的大舞臺 ,又會給那時的孩子們帶來多少的遐想和憧憬呢!

淵公寶塔

梁村村北有一座五層六邊形古磚塔,名淵公寶塔。據村裡積福寺碑文記載,寶塔始建於元朝元貞二年(公元1296年)。塔上砌裝的仿木構斗栱極具宋金遺風。這座舍利塔的主人“淵公”,事蹟不詳,曾是積福寺的一位大和尚,他的舍利塔直接建在寺院的中軸線末端,而不是另闢塔院,有點不太普通。

又見梁村丨一村難言盡,各處是鄉愁

又見梁村丨一村難言盡,各處是鄉愁

淵公寶塔的外觀呈八角五級樓閣式,塔身通高約10米,直徑約1.5米。塔基及塔座新修,如果是按照原狀新修的話,可以看到塔座低矮。塔剎新裝已不復原貌。該塔周身上下均無真假門窗設置,且第一層塔身明顯高上,因此整體看上去,給人的感覺頗似密簷式塔的形制特徵,但最醒目的是疊澀出簷以上,復由三層青磚疊澀的平座,清晰明白地顯示出樓閣式塔的基本特徵。總的看來,積福寺塔是一座不錯的元代仿木構古塔。

天順堡

天順堡是梁村保存最為完整的兩個堡之一。走進堡內街道兩邊都是高聳的磚砌圍牆,巷道幽深狹長,深宅大院相連。天順堡是由平遙"蔚泰厚"總經理及蔚字五聯號總管毛鴻瀚聯合冀、鄧、王、史等五姓人家共同投資興建的。走進大院,設計考究的照壁,懸山頂垂柱過門,門楣、橫樑上精美的木雕圖案,複雜多變的窗欞,雕刻精細的柱礎,寓意深長的匾額……這一切記載著晉商的歷史,見證了曾經的繁榮和興盛。

又見梁村丨一村難言盡,各處是鄉愁

梁村其他

梁村的古景還有很多很多,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經歷了歲月變遷。當然還有很多,屬於當下,屬於未來……

又見梁村丨一村難言盡,各處是鄉愁

——廣勝寺全景

又見梁村丨一村難言盡,各處是鄉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