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和李逵都殺過老虎,為什麼說武松更厲害?

娛樂我董姐


李逵殺虎的數量雖然多,但和武松相比,難度還是不如武松,這個可以從以下幾點看出:

一、李逵是有準備,有企圖的殺虎。發現母親失蹤後,李逵順著血跡找到了老虎窩,然後快刀斬亂麻,把一隻母老虎與兩隻小老虎給殺了。對付完三隻老虎後,最後的公老虎也被埋伏在洞口的李逵給殺了。而武松儘管知道山上有老虎,但對於老虎什麼時候出現把握不準。結果老虎一出現,把武松給嚇了個措手不及,在與老虎的較量中,老虎是主攻。從這點看,武松打虎難度大於李逵。

二、李逵身上的武器是刀 ,對付老虎時比武松的棍子殺傷力要大。由於被嚇到,武松的棍子一開始在慌亂中給打斷了,最後不得不赤手空拳面對老虎 ,而李逵自始至終都是刀握在手。

三、李逵事先沒喝酒,頭腦清醒,用力到位且準確。武松則是有點喝多了,走路都稍微有些搖晃了,要不是被老虎一驚酒都沒醒過來。

綜合以上看,武松打虎比李逵難一些。





戴草帽的小老鼠


李逵是殺虎,武松是打虎,雖然老虎的命運殊途同歸,但兩人遭遇不同,詮釋的故事也截然有別。論說殺虎過程,武松徒手,李逵用刀,武松比李逵殺的更加驚心動魄些。



李逵回家接老孃上梁山。宋江知道李逵性急魯莽,擔心半路惹禍,暗派同鄉朱貴前往打探消息。李逵在家鄉與朱貴相遇,話別之際,朱貴曾交待叮囑:別走小路,有大蟲。亦有賊人出沒。李逵不聽,這為後來賊人和大蟲的出現埋下了伏筆。

回家走的是小路,碰到賊人李鬼,被李逵輕鬆料理。背老孃去梁山,走的也是小路。一是為躲避他哥李達帶人逮他;二是他性格急躁,抄小徑方便。天晚時分,又累又渴。李逵去找水,留下他娘坐在石頭上等。回頭尋時,老孃已不見蹤影。


待尋到虎窩,老孃已被虎啃得只剩下大腿了。李逵怒起,先殺了兩隻虎崽。諸位須看仔細,兩隻虎崽。小老虎有野性,但捕食經驗欠缺,殺傷力不足,一般是母虎出去獵食,帶回窩裡給虎崽吃。如果虎崽有捕食能力,母虎會帶著虎崽去捕取獵物,在野外一起分食。而李逵老孃是被母虎叼走,拖到虎窩裡的。說明虎崽尚待餵養,不足以傷人。

以李逵的武力,殺了兩隻虎崽,不足為奇。哪怕不是李逵,碰到有經驗的獵人,也能輕鬆得手。殺傷母虎是在虎洞裡。洞裡畢竟空間有限,老虎騰挪施展不開,威力頓時減半。老虎三絕招:一撲,一掀,一剪。按常理,應該先撲,最後才是剪。可在虎洞,想撲卻撲不起來,未躍起先磕到腦袋。這個致命大招使不上,渾身氣力也就輪不出。



老虎只能用下策,先使了個剪,就是用尾巴掃過去。若尾巴做鞭,必須把屁股掉過來,起個名,叫屁股朝天平沙落雁式。這大腚露出來,簡直是賣了個破綻,被李逵連刀帶鞘捅了菊花。母虎負傷逃走,刀已沒入腹中,雖未交待生死,但前程未必遠大。

在野外擊殺公虎,那是真本事了。曠野廣闊,人虎對峙。不施展生平絕學難以降服對方。這公虎第一撲使將出來,足以摧枯拉朽。李逵看準來勢,揮刀傷了它的下額。然後轉悠幾圈,掛了。這虎未免太過脆弱,剛想看個精彩,戰鬥就結束了。難道此虎非彼虎,與武松打的大蟲品種不同?

後來一想,這刀一定是割斷老虎的氣管了。所以,沒折騰幾下,就斷氣了。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精確擊殺,直中要害。可見李逵的身手的確不同凡響。



武松和李逵武藝高超,各擅勝場。武松殺虎是徒手,一出場就在曠野山林跟老虎赤手空拳廝殺。這神力和武功,天下無敵。而李逵因母殺虎,用的是刀,其中三虎,兩個是虎崽,不足為患。另一個母虎威力使不上,被李逵弒殺,不算好漢。而另一隻公虎被他精確擊殺,憑的是真本事。

不過武松打虎是喝了酒,壯了膽。而李逵殺虎,卻是滴酒未沾,憑實力說話。若李逵徒手,不知對付一隻大蟲,能否應付裕如?武松使刀,對付四隻老虎,又是怎樣境況?其實,誰也說不準。



兩個都是打虎英雄,不能說誰比誰厲害。武松殺虎後,舉鄉聞名,廣誦四海。李逵殺虎,荒山野嶺,卻無證人。武松打虎尚是個都頭,前途似錦。大舉宣傳,天下知曉。李逵殺虎,是已上梁山,官府四處通緝捉拿,哪敢聲張。

所以廣聞傳誦的英雄是武松,李逵只能在梁山當好漢,殺虎行徑,閉口不提。要想聞名,還須有人口耳相傳才行。


灣火


李逵背母上山,取水,不慎老母為胡所食,憤而殺虎。武林酒醉夜宿山林,餓虎襲擊,赤手殺虎;我們來從一些細節來對比一下;

1.李逵殺虎用的是朴刀,長柄寬刃,正好下手;而武林是赤手空拳,用拳頭打死老虎。就像打仗,一個用槍殺人,一個是肉搏擊敗敵人,效果體現出的武力值是不一樣的;

2.母親被殺,李逵追虎而殺之,是主動出擊。武林睡覺,猛虎來襲,是被動應戰。一個主動、一個被動,主動的,自然會更有優勢,而被動的還能錘死老虎,又不一樣了;

3.老虎吃裡李逵的母親,飽了;武林睡覺,老虎出來覓食。餓虎的武力值明顯是比飽虎要高個數量級的,吃飽的老虎基本就是一個大貓。所以,這也更說明把餓虎錘死更厲害的多;

4.殺虎的時間點也不對,一個是白天,一個是晚上。老虎是夜行動物,武林殺虎就更不一樣了;

5.還有一個,李逵殺的是一隻母虎,而武松殺得卻是一隻公虎,雖然說母虎會護子,但是一般戰鬥力也還是不如公虎的;

6綜上所述,結果一目瞭然了。


瘋哥哥l


武松打虎和李逵打虎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關於武松打虎,《水滸傳》中的大概描述就是,景陽崗有猛虎,官府張貼告示,提醒行人結伴而行,並且是要日中而行,意思就是大中午,乘老虎休息的時候,大家一起結伴過景陽岡!但是武松呢,好漢一條,為人傲氣。並且因為是江湖中人,所以生性好疑!最後武松不聽勸告,獨上景陽岡,並且在上岡前,喝了十八碗燒酒,這燒酒號稱三碗不過崗,意思就是平常。一般人喝三碗就要昏睡了,在無力氣翻山越嶺去趕路了,何況現在山上還有一隻大老虎?但是武松呢!太傲了,一個人喝了十八碗!並且還要執意上山!最後呢!武松果然碰到了老虎,並且由於緊張,把防身用的木棒打在了大樹上,給折斷了!這樣一來。赤手空拳加上被酒力侵蝕,要是一般人那只有等死的份了,可是武松呢,不僅沒有逃跑或者等死,卻是奮起反抗,赤手空拳打死了大老虎!這等行為,就是放在歷史上,也是僅此一人而已!



而反觀李逵呢?雪花開山斧在手,加上自己一身蠻力,又是極為憤怒的情況下,殺死了四隻老虎!

首先是兩隻小老虎,李逵直接手起刀落,然後就是進來了母老虎,可是這老虎是退著進來的,李逵居然窩在老虎洞裡面,見此情況,拿起腰刀,直刺老虎屁股,腰刀深入老虎身體,連刀把都進去了,這母虎負痛而逃,最後也死了(李逵牢記殺豬殺屁股,在老虎身上用了這招!),後來又遇到了公虎,在老虎跳起來一撲的時候,李逵拿腰刀,從老虎的身下一劃而過,這就有點像唐打虎的手法了!

所以一對比,大家就很容易看出來,一個手握利器,而另一個赤手空拳!所以李逵殺老虎遠遠比不得武松殺老虎!

世間依靠利器殺虎者千千萬萬!而赤手空拳殺虎者,唯有武二郎!


古梁鏞


《水滸傳》中武松景陽岡打虎的情節已經廣為流傳了,而對於李逵殺虎的情節,是這樣描述的:

“將手中朴刀挺起,來搠那兩個小虎......李逵卻鑽入那大蟲洞內,伏在裡面,張外面時,只見那母大蟲張牙舞爪望窩裡來。李逵道:“正是你這孽畜害了我娘!”放下朴刀,跨邊掣出腰刀。那母大蟲到洞口,先把尾去窩裡一剪,便把後半截身軀坐將入去。李逵在窩裡看得仔細,把刀朝母大蟲尾底下,盡平生氣力,捨命一戮,正中那母大蟲糞門......李逵恰待要趕,只見就樹邊捲起一陣狂風,吹得敗葉樹木如雨一般打將下來。自古道:“雲生從龍,風生從虎。”那一陣風起處,星月光輝之下,大吼了一聲,忽地跳出一隻吊睛白額虎來......那李逵不慌不忙,趁著那大蟲勢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蟲頷下。”

這裡李逵殺了四隻老虎,前兩隻幼崽,是用朴刀搠死的,一隻母老虎是被他伏擊後,用腰刀爆菊,喪失戰鬥力,一隻吊睛白額虎被撲刀劈了。

  1. 從武器上講,李逵是有朴刀與腰刀作為輔助加成的。而武松是徒手用拳頭和老虎搏鬥。朴刀,也叫博刀、潑刀、或鈸刀,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常見的冷兵器。這是一種長而寬的大刀,並且可以裝在加長刀柄上,刀刃寬而鋒利,劈殺起來效果很好。對付老虎是綽綽有餘的。
  2. 從心理狀態上講,李逵是有備而來,專門奔著老虎去,為殺虎報仇的,而武松是毫無準備,突然一個人路遇老虎,孤身搏鬥。李逵的心理反應是——終於等到你了,讓我幹掉你。而武松的心理反應是——我靠,真有大蟲!媽的,我現在一個人,兩手空空,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李逵在殺虎的時候已經調整好了心態,而武松剛剛遇到老虎的時候需要極好的心理應對機制沉著應變。

3. 從生理狀態上講,李逵頭腦清醒,心態穩定,策略明確,採取了襲擊巢穴,伏擊,正面交鋒的策略,而武松剛剛吃了飯,喝了酒,正好大腦缺血,迷迷糊糊,一個人上了景陽岡,遇到老虎,要打的是遭遇戰,酒壯慫人膽說得不錯,但是也會影響人的視力,聽力,平衡系統,打鬥效果完全看個人發揮了。如果平時沒有很好的功夫功底,恐怕忽忽悠悠就被吃了。

4. 從敵人狀態上講,武松遇到的是殺人多次的餓虎,是周圍很多獵戶想抓都抓不到的兇猛野獸。而李逵突襲的是要回家養育幼虎的母虎。景陽岡餓虎有很多襲擊路人的經驗,而產後母虎本身可能就沒有與人搏鬥的經驗,而且又遭到了伏擊。

最關鍵的一點,作者寫武松景陽岡徒手打虎,是為了突出武松的勇猛,是按照打造一個英雄人物的標準在做人設,這樣做也是為了後來為逐步洗刷貶低這個人物做鋪墊——武松從最開始徒手殺虎,到後來持刀殺人,再到後來斷臂,整個過程是一個英雄豪傑變成狗熊的過程。而寫李逵殺虎,是為了突出他的兇悍,是為了打造一個殺人不眨眼,吃人不吐骨頭的魔頭形象,是為了突出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無常,當然加入了為母報仇這一點,好歹多了一點人情味。

所以,一個是預先安排的英雄角色的專屬場景,一個是為了烘托無厘頭效果的魔頭的角色構建。兩個人的打虎自然不同。


HannibalLecter


這個問題邏輯文史姨想的比較簡單,無論是殺虎的意義還是方式,武松在各方面都比李逵瀟灑的多,自然武松打虎也更為經典。

景陽岡的老虎可是當地一霸,夜晚經常出來傷人,官府和獵戶都拿他沒辦法,就是重金懸賞也沒人能拿得下他。這隻大蟲在施公的筆下已不單單是一種動物,而是一種象徵,一種強權壓迫不可被打破的象徵,想要將這一層不合理的窗戶打破,那就必須有一個不畏懼世俗的“非主流”人士出現,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冥冥之中武松出現了。

現實生活中常人想要和虎搏鬥成功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小腦斧除外),而力大無窮的武松想要對付老虎也不是那麼容易的。打鬥過程不再分享,最終武松有驚無險的打死了大蟲,為民除害,也被官府封為都頭。

李逵的殺虎,暴力中帶著一絲悲情,本來想讓老母親跟著自己上山享福,卻一個疏忽讓母親變成了老虎的口中餐。李逵提刀為母報仇,怒殺四虎,從原著中我們就能發現,這四隻虎的戰鬥力遠遠不如景陽岡的那隻,更不用說還有兩隻小腦斧。

另一方面,李逵殺虎用的是鋒利的朴刀,且母虎虎崽的是武力。所以李逵打死的老虎都不算老虎,和蝦蟹沒有太大區別。正因為不算老虎,才能一下殺四個。武松殺老虎,只能有一次,只能有一個。而且,必須赤手空拳。景陽岡上的老虎,象徵自然的神威,象徵流俗都不得不畏懼的法則,要對抗這種老虎,唯有最純粹的人才可以。

施公也是,非要來一段李逵母親被吃的場面在裡面,李逵固然可惡,但老人家是無辜的啊。

反過來想想,小說中的女人基本沒正面的,而好漢們的母親也總是早早的就去世了。


惡漢也有柔情時~


邏輯文史游


小時候經常聽老人家在說李逵殺四虎,不如武松一隻。就因為李逵殺虎是抄傢伙的(其中還有幼虎),而武松打虎是靠空手(哨棒根本沒發揮作用),就像跳水或體操一樣,按難度評分,兩人得分高低立判。


一個角色的武功水平如何,作者說了算,明白作者的意圖最能瞭解一個角色。……然而作者早已對108人作出了定義,那就是每個人所對應的魔星名,星名早就有的,作者是根據星名安排角色的。

如:天閒星就是一位遊離紅塵的世外羽士;天速星有神行術;地靈星妙手……“富貴”二人組是梁山的正副財務總監……

以此類推,天殺星就是負責殺人的,沒有一身好武藝哪對得起這個“殺”字?如何完成前世降下的重任?然而,他不是武松,……,須憑手中刀斧完成殺孽,他就是前面提及的連殺虎都要殺一窩的李逵。

而武松就比較抱歉了,作者把他定義作“天傷星”,……但真正的高手通常都是點到為止,而將對方生擒往往要比擊殺對方牛逼得多!沒有仇恨或危害,武松會一般會留下活口,才不像李逵一樣跑去殺光舉白旗的扈家。


討厭水滸傳


景陽崗,武松喝了十餘碗烈酒,不顧酒家山上有大蟲吃人的警告,醉熏熏地爬上崗來,山風吹來酒湧上來時,突遇吊晴白額大蟲,情急之下提起哨棒劈頭就打,但哨棒卻被樹枝折成兩段。

武松避開大蟲兇猛的剪撲,以及虎尾掃打,猛地躍上虎背,用生平氣力掄拳就打,一直打到自身精疲力盡,那大蟲也被打得眼睛冒血,死於非命,嗚呼哀哉。

李逵下山取母,途中母親口渴,取水返回時,卻發現母親不幸被虎食了,大哭大怒,就揮舞手中朴刀,追蹤母血虎跡,先後殺了虎爸虎媽虎弟虎妹,共一窩四隻大小老虎,遂報了食母之仇。

同樣的殺虎,武松打死一隻,李逵竟然殺死了四隻,論殺虎之數量,李逵要遠超武松。但武松打虎英雄的名聲遠播,至今廣為流傳。

李逵卻未成為打虎英雄,只是曾經殺過四隻老虎而已,更多的人卻並不清楚李逵曾有過殺過四隻老虎的經歷,這是李逵的遺憾之處。

究其原因,本人認為蓋因武松是赤手空拳,況且是在醉酒的狀態下,憑藉自身的真本領,一拳一拳,拳拳到肉,才將那兇猛的老虎打死。

一般人,遇到老虎,早嚇趴下了,那來的勇氣和老虎搏殺;況且一般人酒醉後,會四肢無力,那來的力氣和老虎搏鬥。

因此,才顯示出武松打虎的勇氣和智慧,以及大無畏的不怕死的精神,確實是條響噹噹的山東大漢。

而李逵同志,不是赤手空拳,而是憑藉手中的暴力工具-朴刀,發揮了凶氣的威力,才殺掉四虎,替母親報仇的。

所以,李逵儘管在殺虎數量上,超越了武松,但卻始終無法超越武松打一虎的名聲。

李逵和武松都殺過老虎,但顯然武松比李逵要厲害多了,這應該是水滸傳讀者君的共同認識吧!

出差途中,車後座內,用手機完成了朋友邀約到問題,和坐電腦前碼字,完成不一樣,甚感辛苦。




國平軍史


第一,都是虎,但武松打的那一隻比李逵殺的虎厲害,已經吃了許多人,傷了許多獵戶,害得縣衙都貼出告示來了。人和人的武力值有很大懸殊,虎與虎也一樣。

第二、武松是醉酒打虎的,平常人吃三碗就醉,他喝了十八碗。既便酒量大,也是醉了,所以才會體力不支躺下睡覺。李逵殺虎時沒有喝酒,是清醒的。

第三、武松打虎時沒有武器,那支中空的哨棒中看不中用,一棒就打折了。武松是赤手空拳打虎。而李逵有兩把刀在手,一把腰刀,一把朴刀。從武器上李逵佔了上風。

第四、武松是被動打虎,李逵是主動打虎,武松打虎時,用拳頭生生將老虎打死了,那得多大氣力。李逵打虎時,各個擊破,先殺了兩隻小虎,再殺一隻雌虎,最後才殺那隻公虎。如果四支老虎一齊上,估計也夠他傖。

第五、武松打虎是為民除害,所以打死虎後,眾多百姓、獵戶紛紛替他揚名,還因為打死虎的壯舉,找了一份都頭的工作。而李逵殺虎,是替他娘報仇,打死虎後無聲無息,沒幾個人知道。武松乾的是利於大眾的事,李逵相當於乾的是“私活”。

從兩人的戰鬥力看,武松曾景陽崗打虎、殺嫂祭兄、獅子樓鬥殺西門慶,十字坡打店鬥戰孫二孃、快活林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夜走黑松嶺,鬥殺了飛天蜈蚣王道人,徵遼擊殺耶律得重、徵田虎刀砍沈安、攻方臘砍死三大王方貌與杭州24將之一的貝應夔,戰功赫赫,而李逵別說打不過燕青,連焦挺也打不過。故雖然都打了虎,但武松名聲更大。


歷史春秋網


在小學課外閱讀裡,有一篇這樣的文章,不知有人還記得否。

講的是有個村子附近突然來了只大蟲,也就是老虎。這老虎吃牲口還傷人,讓人無計可施。這時候,有村民聽說有個村裡的人專門擅長殺老虎,便趕忙託人去請。結果人來了,是一個老頭一個小孩,就拿了把斧子,村民大失所望。

既然來都來了,就得招待一下啊。這老頭看到大家有疑慮,就說不忙吃飯,先把老虎幹了吧。村民一聽這好,也看看這一老一少到底有啥本事。於是乎幾個壯年就陪著這一老一少上山找虎。這老虎估計吃牲口吃上癮了,就在附近轉悠,他們不多久就發現老虎蹤跡。這時候一老一少就開始準備了,小孩去挑逗老虎,老人握緊了斧頭。等看到老虎時,老人走上前,找準了位置,扎穩了馬步,和老虎對峙。這老虎一看這老頭是誰,居然不怕我,不由勃然大怒,管他是誰,先撲上去撕巴了再說。老人看老虎要動了,略微調整了位置,不慌不忙把斧頭舉過頭頂。這時老虎也撲過來了,正好從下頜到肚皮被斧頭順溜劈開,掛了。村民大為讚歎。

當然,這只是個故事,但是和李逵殺虎是不是很像,在故事裡,只要膽子夠大,方法對了,老頭也能殺死老虎。可見,李逵殺虎比老頭殺虎強不了多少,和武松赤手空拳乾死老虎相差甚遠。對於武松殺虎,按現代人來看,基本不可能,但是畢竟是小說,空手打死老虎就打了,真心不算事,不過比同樣是小說裡的李逵要厲害太多。

當然,李逵殺虎這種方法只是理論上可行,老虎多厲害啊,速度力氣都是人遠遠不能企及的。就算老虎真會蠢到正好撲到斧子或撲刀上,人也要具備兩點特質:一是膽子大,處變不驚,一般人面對老虎褲子都要嚇尿了,哪有心思去舉刀。二是人的力氣要大,重心要穩,刀還要快,老虎就算正好撲到刀子上,慣性和肚皮與刀子之間的摩擦力也是巨大的,一般人肯定直接被撂倒,到時候只是給老虎放了點血,更加激怒了老虎,到時候就死大發了。

所以啊,李逵殺老虎,比武松打虎是差遠了,但仍然是普通人難以企及的,李逵本事不算大,但還是比普通老百姓強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