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話“豬肉提價,豆腐也貴”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湘村小之草


農村俗話說“豬肉提價,豆腐也貴”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還有一句俗話哩,說叫做“水漲船高”,知道吧?都是吃物,肯定有千絲萬縷的關係,豬肉漲價了,豆腐不漲價,不科學啊。


我們老家有句老話很有意思,叫“豆腐盤成肉價錢”,啥意思?就是不合算,不划算的意思。小蔥拌豆腐,誰都吃得起,豆腐也就兩三塊一斤吧,但是也僅僅限於本地賣,如果從北方“盤”到南方去,就有些讓人無語了,加上物流油錢,肯定要賣到豬肉的價錢。

以前是閒話。農村老俗話說“豬肉提價,豆腐也貴”是啥意思?也就是說,當地的豬肉價格比原來漲價了不少,那麼當地的豆腐價格也會提高一定的檔次。這種說法好像是說豬肉和豆腐的價錢是捆綁著一起的意思。你還別說,真的具有捆綁的說辭。

農村人養豬,喂的飼料是什麼?玉米,麩皮,豆粕,骨粉魚粉添加劑等,看到沒?豬飼料裡面就有豆粕。豆粕肯定是從黃豆裡來的,是加工過豆油以後的副產品,都拿來做豬飼料了。看似沒有關係的東西,其實是可以串聯起來的。

農民種植的黃豆,賣給收購商,收購商再轉手賣給糧食加工企業,層層加價,最後的豆粕做成豬飼料,豬飼料再賣給養豬戶,豆粕漲價了,豬飼料就要跟著漲價,養豬成本高了,豬肉也就跟著漲價了。做豆腐的黃豆,作為豆粕的原料,自然也會跟著漲價。磨豆腐的成本也就提高了,轉了一百圈,都是有因有果。

以前有農戶磨豆腐在鄉村買豆腐,走街串巷的賣,每天每月每年的豆腐價格也會不一樣,都會對應市場行情。但是這戶農民比較聰明,自己磨豆腐,豆腐渣直接自己餵豬,豬吃豆渣,然後賣豬肉,能賺兩頭差價,也是很有智慧的,知道綜合利用,物盡其美。

一理通百理,其實別的東西也是一樣的。比如農民手裡的糧食漲價,街頭上賣的饅頭包子也會跟著漲價,都是市場供求信息的反應。就像農村人蓋房子,磚頭貴了也就算了,想不到的是,鋼筋水泥混凝土,也會跟著漲價,這就叫人很無語了。


農村老俗話


農村俗話“豬肉提價,豆腐也貴”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這話在小周村裡也經常聽到,在農村有時候就像一句口頭禪,以前聽到沒怎麼在意,現在想想,兩者之間還有不少的聯繫,為什麼會有豬肉漲價,豆腐也跟著貴的說法呢?為什麼不是其他牛肉、雞肉、青菜貴?這話又是怎麼來的呢?站在農村人的角度,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不對的地方歡迎大家指正。

為什麼豬肉漲價,豆腐也漲價?

小週記得小時候,一個星期吃不上一頓肉,那時候太窮了,天天吃肉的都算是富貴人家,父母為了我和妹妹長身體,吃不起豬肉就吃豆腐,這植物蛋白質替代動物蛋白質,有總比沒有的好,所以,不吃豬肉就改吃豆腐。

農村很多人都是如此,本來今天想趕集買點肉吃,發現肉貴了,就改買豆腐了,豆腐需求多了,供不應求,自熱而然就漲價了,然後直到一個新的平衡建立,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豬肉漲價,確實會導致豆腐也跟著漲價。

個人覺得,對於老百姓來說,上面這種說法是靠譜的,也是短時內變化明顯的一種現象,因為這種現象,就有了這句俗語“豬肉提價,豆腐也貴”。

關於豬肉漲價導致的豆腐貴,市場上還有另外一種說法,豬肉貴了,養豬的人就多了,那麼豬就多了,豬多了,黃豆用來養豬消耗的就多了,那麼自然做豆腐的黃豆就少了,豆腐就漲價了,從這種說法來看,最終賣豆腐的人,賺錢的利潤事實上還是一樣的。不過這種說法有一定的時間週期,而且還不一定會出現,市場的價格本就是波動的,所以雖然這種說法和老話表達的意思一樣,但俗語應該還是源自第一種情況。

豬肉漲價,這牛肉、青菜、雞肉會跟著漲價嗎?

從市場角度來看,會漲價,因為對於消費者來說,豬肉貴了,就可能去選擇其他食物來替代,自然牛肉、雞肉需求會增加,但對於農村來說,還真不好說,不一定會漲價。

首先,牛肉的價格貴,對於農民來說,選擇豬肉與否的關鍵在於它的價格,豬肉再怎麼貴也不會比牛肉貴,吃的起牛肉的人不在乎豬肉漲價,在乎豬肉漲價的人,不會因為豬肉貴了去吃牛肉。而雞肉對於農村人來說,在那個年代,大多是自給自足,買雞回來當日常主食的人很少。

所以,豬肉漲價,對這些肉類影響不大,而青菜更不用說,農村到現在都不怎麼買,自家菜地裡基本上有。

到了今天,這俗語還準嗎

不準了,這些年農村發展迅速,老百姓對吃的是越來越講究,豬肉漲價再也不會導致豆腐漲價了,道理很簡單,漲一點不在乎,漲多了大把肉類可以選擇,就算不吃肉,補充植物蛋白的食物品種也五花八門,根本買不過來。

以上就是小周對這句俗語的理解,歡迎大家下方留言討論,喜歡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

農人解說


農村俗話“豬肉提價,豆腐也貴”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對於農村習俗與,都是祖祖輩輩經過長時間的觀察,貼心的體驗,或者是事物出現的概率多少,總結出來的一些名言警句,其預言的錘鍊度,賽過唐詩,勝過宋詞,經過歷史的長河,歲月的洗禮,不斷的流傳至今,警示後人。儘管有一些農村俗語因為時代變化了,位置變化了,所處的環境發生了改變,導致了其原來的意思也發生了演變,但還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比如說這句農村俗語“豬肉起價,豆腐也貴”,字面意思就是豬肉價格上漲了,豆腐的價格也跟著上漲。這說明了豬肉和豆腐之間具有關聯性,也就用經濟學家所說的蝴蝶效應,任何一個事物,都與另一個事物有一定的關聯,不是獨立存在的。所以這句俗話所說的的確有一定的道理。

在現實生活當中,的確有這種現象,任何一種事物的發展和變化都會影響其周圍的相關的一些事物發生改變。豬肉和豆腐的價格來說,主要是豬肉和豆腐重啟成分上來說,還有提供人體的一些營養脂肪和蛋白質,如果豬肉價格貴了,人們就會去購買豆腐來補貼身體的脂肪和蛋白質的需求。如果豬肉價格便宜了,人民就會去買豬肉,相應的豆腐價格也就下跌了。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分析,那就是豆腐是黃豆的精華,黃豆一部分可以做豆腐食用,另一部分可以可以做餵豬的飼料使用。如果豬肉的價格提升了,那麼生豬的價格也要跟著上漲,生豬的養殖規模增加了,需要的飼料也就增加了,其需求的黃豆量就大大的增加,有了消費市場就有價格上漲的可能。作為豆腐用的黃豆的數量就會減少,這也是的豆腐的價格上漲。這就是事物的關聯性導致的。

但是現在的市場經濟來說,由於種植業的發達,也使得某種物品的產品也增加了,比如說,消費者因為豬肉價格提升了也可以購買羊肉,牛肉,雞肉等作為蛋白質的補貼。對於黃豆價格上漲,作為飼料用也可以選擇玉米,麥麩花生餅,作為黃豆的替代品使用。所以現在這個社會,對於這句農村俗語原來的含義已經變得減輕了。也就是說現在豬肉提價,並不意味著豆腐價格的上漲。



總之,對於農村這句俗語“豬肉提價,豆腐也貴”,只是反映了事物之間的關聯性,特別是在經濟市場磨練來說,一種事物的價格上漲,會影響另一種食物價格的上漲,這也就是專家所說的蝴蝶經濟效應。但是現在經濟多樣化,物品多樣化,替代產品也多了,所以現在這句農村諺語的原來含義也減弱了,也發生了質的變化。但是在過去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而且在現在也反映了事物之間關聯的道理。大家認為是這個理不?敬請留言交流。


宗元


這個問題其實也很好回答。在以前我們經濟不好的時候。老百姓補充營養或者說蛋白質的主要來源。就是豆類。畢竟不是人人都可以吃得起豬肉。

但是吃不起豬肉不代表平時不會買的吃。我們假定現在豬肉10塊錢一斤。豆腐為兩塊錢一斤。每天有100個人買豆腐有10個人買肉。這個市場的範圍就這麼多。

突然有一天豬肉20塊錢一斤。這是個買豬肉的人,裡面就會有5個人認為豬肉比較貴。自己有點吃不起了。所以他就會選擇豆類產品來補充蛋白質。,但是呢,這100個人的豆腐每天是剛好賣完。突然又來了5個人買豆腐,那麼豆腐就不夠了。既然產品比較緊俏,漲價就是肯定的。

同樣的道理,如果豬肉變成5塊錢一斤。那麼每天買豬的人可能會變成七八十人。這七八十人去買了豬肉,就自然沒有人買豆腐。豆腐就自然要剩下,既然產品過剩產品就要降價。

其實這句話放在現在市場上就是這樣。10年前我們的菜場的菜普遍在一塊錢以下。你現在再去菜場轉轉,基本沒有三元以下的菜了。是菜變貴了嗎?其實不是菜的價格在這幾年沒有漲。只是中間的環節包括人工費漲得比較多。


左執黃


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好多人的理解是錯誤的並沒有參透真正含義。這句話千萬不要從正面直觀去理解。

做豆腐在農村裡可是農民發家致富的一個行業。做豆腐的不只是依靠賣豆腐本身來賺錢,主要是以養豬為主。農民朋友都會算這個賬,黃豆做成豆腐本身自然能掙點錢,此外主要是靠豆腐渣養豬掙錢。


豬肉漲價生豬自然也就上漲。這樣一來做豆腐養豬就等於,提高了自己的經濟價值。正確理解這句話,一定要了解做豆腐主要是靠養豬掙錢。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只有豬肉漲價,做豆腐的才會掙錢。相對來說不也就等於豆腐漲價了嗎!



o星火燎原o


有一定的道理,簡而言之就是物價是有關聯效應的

比方說,豬肉價格上漲了,養豬的就會多,養豬的多了,作為飼料其中一種的黃豆就會供不應求,用於養豬當飼料的黃豆多了,用於做豆腐的黃豆就少了,自然豆腐就會漲價。

不過在現在這種商品大流通時代,這種關聯效應沒那麼明顯,也有一定的滯後性了。

因為很多商品都有可替代性,牛肉羊肉等可以一定程度上替代豬肉,玉米等可以一定程度上替代作為飼料的黃豆,進口的可以替代國產等等。而在小農經濟時代,這種情況是很明顯的。

其實這句話最主要還是體現物品、社會的關聯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