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大自然就是一個療養院

【本文原創首發,點擊右上角“關注”,分享更多精彩文字】

林語堂:大自然就是一個療養院

文|江徐


林語堂說:大自然本身就是一個療養院。

總覺得,自然能夠給予人類的療養,身體倒在其次,重要的對心情,或者說是對心境的安撫和重塑。

疲倦了,煩憂了,就去自然裡走走,不一定非得去那些被稱之為景點的地方,也不一定就要遊山玩水穿花繞柳。“枕上詩書閒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即便沒有雨,走出去,總遇自然。自然會教你放鬆一點,平靜一點。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有一片荒園,所以稱之為荒園,是因為其中草木經常無人打理。如此,反而更容易讓置身其中的人獲得輕鬆感。

春末夏初,單單說那裡的喬木吧,要認真去數,實在很多品種。幾棵銀杏長了一樹綠葉,那種綠,反倒有點讓它不像人們印象中的銀杏。

其中一棵,它沒有站直,像初學書法的人,手握狼毫,戰戰兢兢,很想寫好一豎,結果還是在中間部位歪了那麼一下。

林語堂:大自然就是一個療養院

原本以為桂樹只在秋天開花,實際上,它四季都有花開在枝頭,很少,值班似的。原本“暗淡輕黃體性柔”的桂花,在春天裡變得很收斂,不過下雨起風的日子,照樣散發香味。

有兩棵棕櫚樹,我不知道自己怎麼想的,陽光瀲灩,無風無雨,竟會站到樹下去,貼近棕櫚樹幹。它的樹冠並不高闊,讓我有點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的壓迫。

這一站,瞬間回想起童年一幕:鄉村小學,操場邊,也是圍牆下,植有一排棕櫚樹。每到下雨天,當然得是小雨,毛毛雨,我好喜歡去樹下躲雨,覺得那樣非常安全,比待在不漏雨的教室裡更加安全、踏實。

說是躲雨,其實是看雨、等雨。它落下來,就是為了和我看一會兒,陪我玩一會兒。雨點從芭蕉扇子似的枝葉間滴漏下來,我用手掌去接它,掌心染上涼意。有些雨點,直接滴落在臉頰上、眉間。當雨點滴落在眼睛上,我就覺得它在調皮。那時候,心裡感到欣喜。

那時候,還沒從書上學到“寂寞”這個詞。

林語堂:大自然就是一個療養院

幾十年來第一次回憶起它時,突然很想學畫畫,設想著,我可以通過畫畫,重現在棕櫚樹下躲雨、看雨的那個自己,重現更多類似的情景,還有不符邏輯卻是美妙的夢境。

這樣想著,心裡再次生出一層新的愉悅,好像只要我去做,明天就能學會畫畫,後天就能畫出一幅幅不願被遺忘的風景。

棕櫚樹旁有一棵枇杷樹,已經結出果實,正由青轉黃。算是條件反射吧,每次看到枇杷樹,想到的總是明代文人歸有光,然後再次條件反射,默背一遍他的名句:“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好像這樣做,比品嚐枇杷更覺美味。

還沒把以上枇杷樹寫完,一陣風,把香樟的氣息送過來——我沒有在電腦前正襟危坐著打字。香樟的氣息,沒有的時候沒有,一旦撲過來,是那樣濃郁,氤氤氳氳,讓人瞬間迷醉。正當你欲想著從此氣息中貪婪地吸上一口,它卻已隱掉。迷離的,清新的,輕柔的,不可把握,讓人期待下一次,又一次。

林語堂:大自然就是一個療養院

比香樟氣息更濃郁的是女貞,它的氣息遠遠就能聞到。太過刺激的引誘,反而不容易長久引誘下去。

石榴也已開花。“卻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開。”嗯,石榴花是很實誠。

很多花,都已開過。三月杏花,桃花,四月櫻花,辛夷花……

對了,有兩棵桃樹,在花期時,曾經開滿枝頭,花瓣極為繁密。兩場雨下過,花期就會結束,換上紫紅色樹葉,樹葉間長出桃子。小小的桃子,整體來說,它呈橢圓,有點圓潤的弧度。摸上去,質感是,該怎麼形容呢?此前桃花,此刻桃子。它讓我想起很多美好的時光,想笑。笑在心湖漾出一圈一圈漣漪。

林語堂:大自然就是一個療養院

棕櫚樹下的雨滴、香樟的氣息,以及其他喬木、灌木、樹根下的小小小小的各色野花,與之相比,都會失色。

如果這個時候有人恰好問起:想我嗎,有多想?

我會回答:在外面走著,看到一棵桃樹,之前開了滿樹桃花,現在已經結果。是桃子啊,小小的桃子——有這麼想啊!

林語堂:大自然就是一個療養院

【作者簡介:江徐,80後女子,十點讀書籤約作者。煮字療飢,借筆畫心。已出版《李清照:酒意詩情誰與共》。點擊右上角“關注”,收看更多相關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