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同學欺負,家長該不該出手?

馮學餘


孩子在學校與同學發生矛盾,很正常。解決的途徑:首先可由孩子自己解決;其次,可通過學校或連同家長協助解決。家長任何單方面行為都是不合適的,往往適得其反,不利於矛盾的解決。

如近日發生在上饒第五小學的一學生家長殺死孩子10歲同學的“5.11"案,就是典型的家長替代孩子解決同學間矛盾的行為所釀成的悲劇。

“三味”在長期的教育工作實際中,也遇到過不少這樣的家長,同時也參與過不少類似問題的處理工作。總結起來,在對待孩子與同學之間矛盾的問題上,我認為,家長應在具備以下幾點認識的基礎上,做出恰當的處理方式。

認識一:孩子與同學之間的矛盾,類似於“過家家”,不存在根本利益的衝突,與成人矛盾有本質區別。因此,家長應以“平常心”對待同學矛盾。

1、同學間為什麼會產生矛盾?

孩子(特別是青春期孩子)精力充沛,特別好動。一個學校或一個班級內那麼多孩子,個性不同,所受家庭教育及習慣、素質不一樣,成年累月在一起,本來學校學習有壓力,生活又簡單枯燥,老師管得也緊,個性及玩樂之心受到壓抑。因此,一旦到課餘時間,避開老師的視線,好動、好玩、好奇的天性就顯露出來。這麼多孩子在一起玩樂,相互間或因一次肢體小碰撞,或因一句不文明語言等,產生一些小矛盾,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2、同學間有哪些常見的矛盾形式?

同學間的矛盾,往往是因為一個眼神、一句話、一次小磕碰等學習生活中的雞毛蒜皮的小事、甚至是小小的誤會而造成。通常表現為不同玩、不講話、不交往、嘲諷、侮辱、謾罵、告狀、爭風吃醋、惡性競爭、肢體碰撞等。

3、同學間矛盾有何特點?

同學間矛盾來自於孩子學習生活中對細小言行的心理感受,不涉及多少利益關係,帶有濃厚的幼稚性。正由於其幼稚性,因此在其時間持續上,具有暫時性特點。

同學之間的矛盾固然有危害性,老師和家長應予重視,但也應以“平常心"看待,不可將它看得過於嚴重,甚至趨於社會化、仇恨化。

"三味"也曾多次處理學生打架事件。曾有一次,2位學生打架,原本2人平時是玩得很好的朋友,只因一次玩笑過火,2人打了起來,互不相讓,雙方都有抓傷。後來雙方家長到校配合處理。雙方家長了解情況後,認為沒什麼大矛盾,便對孩子進行一番教育後,孩子當場握手言和,並表示和好如初。



認識二:孩子與同學之間產生的矛盾,應充分給予孩子信任,給孩子一個自行處理問題的機會。

有些孩子特別喜歡向老師和家長“告狀”,從學生安全教育上看,孩子的這種做法也是老師和家長所鼓勵的正確做法。但也容易受到同學的反感,甚至讓矛盾加深。另外,也側面反映出孩子依賴性過重,缺乏自我解決問題的勇氣和擔當。

"三味"也曾多次碰到過一些學生,因為一點極小的事來“告狀"。有時,我也"懶得理會",鼓動學生自己去正確處理。當然,過後,我也會過問一下情況。

同樣,作為家長,在得知孩子與同學發生矛盾時,也可給予孩子一些建議,先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過後,家長再瞭解結果,如果有必要去協助處理時,再聯繫學校和老師處理也不遲。

孩子自己的事,先讓孩子自己去應對,可以提高孩子處理問題的能力,增強孩子的責任擔當意識。


認識三:孩子與同學之間的矛盾,屬於學校教育上的事,首先應由學校和老師來處理。家長獨自插手,屬干擾學校正常教學秩序行為。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可能讓矛盾升級。

學校和老師一般會教育學生,當與同學發生矛盾時,應第一時間報告給老師或學校,不可採取繞開老師而直接叫家長或親戚朋友來解決。

現在不少學生,從小受到家庭溺愛,對父母有較強依賴性,一旦與同學有點矛盾,無論大小,不願告訴老師,便直接告訴家長。而有些家長,不問青紅皀白,採用粗暴手段,將同學矛盾升級為家長矛盾,造成嚴重不良影響。

“三味”曾遇到這樣一位家長:他孩子在學校被同學欺侮了,孩子告訴他後,便到校私自找到那位欺侮孩子的學生,氣憤之下打了那學生一巴掌。之後,該學生哭哭啼啼跑回家,告訴其父母。其父母覺得這位家長太過份了,於是,叫了一幫朋友,找到該家長……事態被擴大,孩子的問題不僅沒得到解決,反而在孩子的心理留下了陰影。


認識四:對孩子與同學之間的矛盾,既不可縱容,也不可壓制。

孩子與同學之間的矛盾,最初的形式或大多數形式確實只是一些小摩擦、小誤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淡化、消散,但也不排除有因長其積壓而變得更嚴重的情況。因此,總的說來,不論老師還是家長,應該予以重視,以避免讓小矛盾轉變為大問題(如欺凌事件)。

家長對待孩子與同學之間的矛盾,應避免兩種極端方式:

一是,縱容。有些家長,當孩子與同學發生矛盾,甚至欺凌時,如果孩子是強勢方,認為孩子沒吃虧,便不問不管,不加制止和教育。實際上,這是縱容,會讓孩子欺凌成性,小錯發展成大錯。如果孩子是弱勢方,有些家長則向孩子灌輸“不吃虧"思想,縱容孩子"別怕事"或“還手打回去"。同樣,這種做法也是錯誤的,極其危險的!不僅會激化矛盾,還可能導致孩子的意外傷害。

二是,壓制。孩子與同學產生矛盾時,有些家長不予重視,甚至一味讓孩子忍受,也不可取。我們教育孩子要有寬容之心,學會忍受,這點沒錯。但對孩子的矛盾堵而不疏,一旦積壓到一定程度,爆發出來,有可能讓孩子做出極端行為。



總結語:

總之,家長對待孩子與同學之間的矛盾時,既要“平常心"看待,也應予以重視。處理問題時,應充分尊重學校和老師,切忌獨自採取粗暴行為。避免校園傷害事故,是每一位家長應盡的責任。

歡迎關注頭條號【三味聊教育】, 讓我們一起從新角度看教育老問題!

三味聊教育


當孩子被欺負,家長必須該出手時就出手。

開始感覺到父母力量的強大,還是上初中的時候,那時候父母對於孩子大部分是不管不問的,所以學校裡打架鬥毆的特別多,有些孩子就是以這種方式拼命刷存在感的。有一個叫李建的男生特別霸道,不但打架還撩妹,同學們敢怒不敢言,有一天,不知怎麼的,惹著了一個女生,女生很潑辣,開始和他對罵,男生將一個板凳扔了過去,女生哭著跑開了。沒想到,第二天,女生的父母來了,她媽媽直接大罵,邊哭邊罵,他爸爸對班主任說:老師,你管不了,我來收拾這個小兔崽子,再敢惹我孩子,你就試試。那個時候,我是第一次看到父母因為孩子來到學校的,我們感覺那個女生特別的霸氣,因為她後面站著一個高大的靠山。從此那個李建的竟然真的再也沒有敢惹她一下。

父母是孩子的生死之交,關鍵時候會起到巨大的作用。

作為班主任,對於家長直接過問的事情,我們往往是特別重視的,因為總感覺到這件事情不簡單,背後有期待而苛刻的眼光看著你。

所以,我對家長們曾說過,孩子有什麼事情,請及時告訴我,我不贊成家長直接找對方家長,但請儘管告訴我。相信我能夠處理好孩子們間的事情。

當面對自己的孩子受到欺負的時候,家長必須及時的介入,因為:

1.所有校園欺凌的事件,在很大程度來說,都是大人掉以輕心的結果。“小孩的事情,讓他們自己解決。”“孩子還小,這只不過是鬧著玩。”,我對於這種論調特別反感,孩子已經被欺負了,這說明憑她自己的經驗和能力處理不好,所謂的處理就是忍氣吞聲,等著事情塵埃落定,但欺凌者會變本加厲,當一個人在某件事情上頗有成就感的時候,她不可能從此收手,她會持續這種驕傲的存在會感。這個時候,家長必須洞悉孩子的一切,及時的介入,找班主任,找對方家長協同解決,當欺凌者知道他面對的不但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家庭,一個團隊的時候,想想吧,他會怎樣?肯定投鼠忌器的。

那些校園欺凌事件,大部分是家長和老師掉以輕心,“孩子的事情讓他自己解決”,這是一種推脫,也是一種懶惰,這是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的助推劑。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北京中關村二小發生的拿起霸凌事件沒有,母親的果斷介入,引起強烈反響,對於孩子和老師都是一種警醒,那些將垃圾桶套在別人頭上的那些孩子,還敢嗎?老師還敢掉以輕心嗎?霸凌事件還會發生嗎?如果這位母親不介入,就憑那位認為小孩子們之間鬧著玩的思想,我相信,那孩子的陰影將會是一輩子的事情。

2.不管不問,絕不是負責任父母和老師的姿態。孩子的成長必須有父母的陪伴,沒有父母陪伴的童年是不完美的。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幫助,因為在成長中會有很多的煩惱。父母出手並不是說父母一定要為孩子出頭,去找對方。而是對孩子成長中發生的煩惱進行干預幫助,比方說,與她談心,與老師協商共同來處理孩子面對的問題。這都是父母應該做的。父母是孩子最有力量的成長夥伴。

3.老師有時候也需要家長的支持。曾經處理過一件事情,一個孩子欺負另一個孩子,欺負人的那個孩子被我嚴肅地批評了一頓,但受欺負人的家長可能害怕和對方家長結下樑子吧,竟然將所有的責任都推給了我,在外面說處理那孩子全部都是班主任的主意,與他們無關。這樣老師就很被動了,有一種被出賣的感覺!其實老師有時候很需要家長的支持!

俗話說的好“民不告官不究”,沒有人關心,這件事情也就沒有追查的了。

你自己的孩子的事情都不關注,別人能關注嗎?作為外人的班主任能夠用心徹底給你解決嗎?

用心呵護,不是一句口號,孩子在學校被欺負,父母必須該出手時就出手!


我是教育鋒線,一名教育實踐和思考者,歡迎關注!


教育鋒線


小孩子打打鬧鬧的事情常有,但是父母要不要介入,這個要區分具體情況。

記得小時候,我哥哥經常被人欺負,是那種沒來由的欺負,統稱受氣包,莫名的會被別人打,被人推搡,身為弟弟的我,經常聽到別人說:xx,你哥哥又被人打了。於是我就找到我哥,一起把對方狠狠的揍一頓。

但是解決不了問題啊,我哥還是被人欺負,於是我父親出馬了!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很多小夥伴都在街上玩,他們又在起鬨欺負我哥,我父親追過去,一頓狠揍,從此,沒人再敢欺負我哥了。但是我可以肯定的說,我哥哥的性格遭受了巨大的傷害,其實我父親可以早一點出馬的。

以上這個事情說明,作為愛護自己孩子成長的父母,如果自己的孩子被人欺負,如果是偶爾的打鬧,也就算了。

但如果是那種持續的、沒來由的、會對孩子造成身心傷害的欺負,父母必須出馬,應該早點出馬。強力介入,給孩子一個強大的安全感。


鳳陽山魁星五手魯君雄


我想這是很多家長都思考或者曾經遇到過的問題,一件事情有千萬個答案,真正處理起來也只要一種辦法。

我們送孩子上學的目的不止是學文化知識,而是他進入社會的初期歷練,學校就是一個小社會,不知道在這個過程中會遇到怎樣的人和怎樣的事。

我家老大上小學一年級時,她們班有一個混世魔王,據說奶奶曾經是學校的校長,經常欺負班裡的學生,連我家幼兒園都比較厲害的老大都未能倖免,給老師說了好像也沒有用處。孩子剛上小學不知道如何處理這件事,告訴了她爸爸被欺負的實在不行,爸爸有一天放學就找到那個男孩,沒有打沒有罵,只是告訴他,認識他的家長和老師,以後再不要上課拽頭髮欺負林悠悠,否則下次就會打他。後來好像再沒有說過這事了。現在看來這個孩子不壞,只是我們常說的難聽話∶手賤的很。

知道孩子被欺負,家長到底該不該出手,首先如果是孩子親自告訴你這件事,而且只是傾訴一下,沒有尋求幫助,家長就不要插手,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但如果孩子希望你插手,那定是毫不猶豫,但別激動,解決問題是根本,孩子還要好好上學呢。二是你從別處知道孩子被欺負了,同樣別激動,先了解情況,再想處理方法。

這裡我想說一點,請遠離惡人,遠離滿身負能量的人 ,如果孩子遇到這種人,遠離不招惹為主。我孩子的學校裡前一段發生一件事,一個小孩子和他們班同學鬧矛盾,她的爸爸來了之後哐嘰哐嘰幾耳光打了四五個小孩子,順便把班主任罵了個狗血噴頭,還要打班主任。可能很多家長聽了都坐不住了,竟敢打孩子,可是這些被打的孩子都沒有鬧也沒有理那個男的,不是惹不得,是惹了就是一身腥,這個男人在附近就是個出名的遊民,無賴、無恥,也沒有媳婦,只有一個女兒和老父親。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教育他任何時刻都要先保護好自己才最重要。


漫優優媽媽


孩子在學校被同學欺負,這個問題相信每個家長都會遇到或者說是每個家長都會擔心的問題。如何處理,這個要看情況來說家長是否要出手干預。

孩子遇到的是什麼性質的問題,是同學刻意的帶著極度惡意的欺負並且是持續性的還是隻是同學間偶爾的打鬧。這是兩個決然不同性質的事件。如果是前者家長在瞭解了具體情況之後可以先和孩子溝通,採取什麼方式來處理能夠更好的保護自己的孩子。畢竟你的孩子之後還要在學校學習,過激的處理方式可能會給他今後的學習帶來不好的影響,太過溫和也可能無法真正的保護到孩子。如果是後者,家長在瞭解到事情的具體情況之後,可以就事情結果徵求孩子自己的意見,並且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該儘量讓自己保持平靜,這樣才不會讓情緒影響判斷。在處理這種校園暴力事件中,各人認為當事人的態度,心理很重要,應該是家長和學校處理校園暴力事件的優先考慮點。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家長和學校都應該在更關心當事人心理的前提下處理各種事情,而不是我是為你好,你必須聽我的。

一年級,班裡有個女孩子,性格比較活潑,一天她跟同班同學玩耍的過程中,被對方弄哭了,她沒有找老師,而是去找了上二年級的哥哥,哥哥聽說妹妹被弄哭了,沒有問原因,跑到妹妹教室要教訓那個男生,這還不算完,女孩子回家又把爸爸給找來了,在放學回家的路上女孩子的爸爸把那個男孩子堵了,還給了男生一巴掌。第二天,男生的家長找到學校,說小孩子之間的打鬧,家長可以訓斥他,老師可以批評他,但是家長不應該堵在路上打他,當時老師聽了一臉懵,因為這個事情她都不知道。一般小孩遇到這種事情,可能第一時間是找老師告狀。可是這裡的小孩好像都不會,他們的第一選擇是找高年級的哥哥姐姐,私下解決。這種習慣從以前開始就一直存在。那個女孩子還是比較聽話,老師跟她認真談過之後,很少在出現這種情況。而她的哥哥,怎麼說呢,就是奉行能動手決不動口的原則,打架,逃學,破壞公務,甚至翻牆進學校,去老師的宿舍。現在四年級已然無法管理了,成績更是一塌糊塗。父母常年在外務工,家裡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這種蠻橫無理的性格如何形成?難道是天生的嗎?各人覺得,父母的言傳身教對一個人的性格影響很大,那是一種潛移默化。

孩子在受到欺負時,家長最不能做的便是袖手旁觀,無論事件是大是小,大事我們有大事的處理方式,小事有小事的處理方式。孩子受到委屈時,最起碼你的讓你的孩子知道,父母永遠現在離他不遠的地方,人生的道路上有太多的意外,每個人都需要鼓足勇氣前行,在這個過程中,父母是每個小孩最初的勇氣。

建議,在處理校園霸凌事件的時候,父母要更理智一些,不要讓心中的怒氣導致無法挽回的後果。


詡謁


孩子在學校被欺負是哪種情況呢?一般情況下,孩子在學校裡如果被欺負了,有以下幾種,第一是肢體上的欺負,比如說被打,被踢東西,被人家破壞。再一種是語言上的欺負,比如說有一些比較城牆的同學,惡意給孩子起綽號,嘲諷羞辱。

遇到這種情況,建議家長不要先急著去還手,首先要搞清楚事情背後的原因,孩子是為什麼被他們欺負。要平靜的和自家的孩子溝通。比如孩子說我被同學欺負了,你不能上來就說他為什麼不欺負別人,只欺負你呀。要認真的聽孩子說話,讓他們知道父母是最值得他們信賴的人。否則可能會加重孩子焦慮,自卑的心理。

如果他確實被同學惡意的欺負了。在沒有做出處理之前,先明確的和自家孩子說,這不是你的錯不是因為你不好、你笨他才欺負你。是其他小朋友不會處理好自己的情緒,才會用暴力來宣洩。你不需要因此來自卑。

接下來就要幫他解決這個難題,例如我們可以讓他去報告老師,如何才能被老師注意到?可以在家裡待著他演練幾遍,用堅定的字眼。來給老師報告,而不是以打小報告或者是發牢騷的語氣說。比如“某某同學總是踢我的桌子,我不知道怎麼才能讓她停止,希望您能阻止他”。但是作為老師,我也明白,一個老師在學校要面對幾十個學生,很多瑣碎複雜的事情,即使某個同學有什麼需求,可能會淹沒在眾多同學當中。所以家長有必要帶孩子在家裡演練,學會保護自己,還要鍛鍊身體,學一點基本的防身術。在面對冷言冷語的語言暴力的時候。教會孩子正確面對。首先和孩子溝通,如果同學在語言上對你有侮辱,有惡意的時候。你越是難過,他們就越高興,欺負你的動機就越強,所以一定要裝的若無其事。第二,你要主動去結交幾個相似的好朋友,這樣可以替你趕走孤獨和害怕,也可以壯壯膽子。第三,不要故意去挑釁他們,或者也像他們說你的壞話那樣去說別人的壞話。那麼這樣你們之間的誤會就會更加沒完沒了了。

最後。我希望家長能做的是能和學校和老師保持良好的互動,積極參與學校的活動。比如我們班有一個學習特差的孩子~小胖,但是他的媽媽性格特別好。每逢班級裡有什麼活動她都積極參加,而且經常義務的為班級做一些事情。比如說每次放學的時候,如果她來接孩子,總會在十字路口幫助班裡的孩子安全地通過路口。所以每次下學,同學們碰見這個孩子的媽媽的時候,都主動地爭先恐後的喊她阿姨。小胖在班裡雖然成績差,但是他在同學面前特有面子。所以如果你時間允許,儘量多拿出些時間和精力參與班級的工作。這樣可以和同學制造更多的認識機會,也可以和老師有多溝通的機會,真正有效地瞭解孩子的真實情況。避免它繼續受到欺負。

歡迎朋友們關注我,一起交流家教問題,助您解開教育困惑。


媽媽幫哦


很多孩子都有過被欺負的經歷,作為家長該怎麼做呢?

幼兒期:主要是學齡前階段

小孩子之間發生衝突很正常,他們的衝突多源於不會分享、自我意識較強,或者不會用言語表達,才會發生推搡、打人的現象。一般不需要家長的干預,更不該簡單的教孩子打回去。其實,小孩子就是在打架過程中才學會的與人交往。很多時候,孩子打架後很快就會和好如初。



兒童期:主要是小學階段

從幼兒園到小學,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課下孩子們不再有老師監管,他們可以自由活動,難免會發生矛盾衝突,有時也只是為了好玩才去欺負弱者。

如果孩子被欺負,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告訴孩子如何應對。第一,絕不能忍氣吞聲沉默不語,要第一時間告訴老師、家長或對方的家長。第二,大聲呵斥對方,讓他知道你並不怕他,不要在氣勢上輸給對方。第三,教會孩子智慧反抗,如果對方是一個人,並且跟你實力相當,要大膽打回去,讓他知道你不是好惹的,但注意分寸,不能給對方造成傷害。如果對方實力強大或人多示眾,就不要逞能,要保護自己趕快離開,並大聲呼叫,尋求周圍大人的幫助。



青少年期:主要是中學階段

如今,中學校園暴力致人傷亡的悲劇屢見不鮮。糾其原因,主要是處於叛逆期的學生,年輕氣盛,誰都不服誰。青春期的衝動使他們做事不計後果,加上孩子們還是缺少自我保護能力,很容易出現暴擊傷害事件。

如果自己的孩子在中學階段被欺負,家長千萬不要去斥責孩子,埋怨孩子軟弱無能,這樣會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第一,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學會傾聽,理解並信任孩子,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保護。第二,鼓勵孩子與同學友好相處,多交朋友,做事不但有了幫手,相應的也就減少了對立面。第三,教會孩子用自己的寬容、智慧、幽默化干戈為玉帛。第四,告訴孩子,人不犯我,我絕不犯人,人若犯我,絕不軟弱,在確保自身安全的情況下勇敢反抗。第五,勤於運動,強身健體,讓對方望而生畏,覺得你不好欺負。

父母是孩子的心裡避風的港灣,孩子受欺負,家長不能只是簡單地告訴孩子“打回去”以暴制暴,要教育孩子儘量不施暴於人,教給孩子自我保護的方法,避免被暴力所帶來的傷害,讓孩子能夠快樂的成長!


心語201905


孩子小時候以及上學後會經常在一起打打鬧鬧,也會偶然因為意見不一致鬧矛盾,特別是男孩子有時候會動手,有的家長不知道,有的家長會知道甚至是被老師請家長。這個時候的家長就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不分析問題讓孩子打回去甚至家長出手幫忙,教育孩子不吃虧。一種是家長認真分析問題,合理處理問題。其實教育孩子不吃虧的家長教育方法就會讓孩子思想出現永遠都要不吃虧的想法,這樣下去孩子隨著年齡增長就會走向不正確的認識道路,十分可怕。而認真分析問題的家長,就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正確處理兩個孩子的問題,讓兩個孩子成為好朋友,甚至雙方家長也會成為生活中的好朋友。這樣對雙方孩子很有利於成長和將來正確處理問題,雙方家長更好的做事業。何樂而不為呢。


燕趙快報


孩子被同學欺負,那是孩子之間的事,家長不宜主動插手介入。如果孩子在學校被欺負了,首先要做的就是告訴學校老師,對於處理這樣的事,學校老師經驗豐富,一般很容易就能化解孩子們之間的矛盾。畢竟都只是孩子而已,都是非常健忘的,他們之間也不會出現什麼深仇大恨的,經過學校老師的批評教育,基本上就能化敵為友了。而家長若是出手了,反而會講事態嚴重化複雜化,本來是小問題,結果給弄成大事件,對孩子的成長來說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課堂一分鐘


我是零點小課堂,這是我在悟空的第200條回答,很高興為您答疑解惑!

是這樣的,在這個問題上,我的觀點就是孩子之間的事情由孩子解決,作為家長,我們不應該出手對待其他的孩子,我們更應該做到的是教會孩子在處理這樣的事情的時候採取什麼樣的方法。

其實回答這樣的問題時總會有一些槓精,他們會說,捱打的肯定不是你家的孩子。要我說吧,小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很多的磕絆,跟同伴之間打打鬧鬧也應該是常有的事情,尤其是小男孩,兩個人吵不過癮了極大可能就會動手。我回答過很多的關於孩子教育這方面的問題,這一類中最是有一些父母是這樣教育自己的孩子的:如果在學校被同學欺負了,一定給打回去。這樣的做法,或者說是教育方法,無論是聽上去還是看上去都是很灑脫的,我也相信這樣教孩子的這些父母在生活中也一定是很瀟灑的人。但是這樣的做法真的是對的嗎?

我並不是很贊同這樣的教育方法,這樣教育孩子只會說讓孩子形成一種意識,那就是任何不如意的時候,不妨可以採取暴力的措施。長久下去,對孩子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校園的很多霸凌事件形成的原因,歸根結底就是家長從小對孩子溺愛,在教育的過程中採取簡單粗暴的方式方法造成的。

那麼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什麼呢?首先家長出手是絕對不可以採取的,當孩子在學校被同學欺負的時候,我們應當問清楚原由,然後具體分析誰對誰錯,為孩子講道理。如果是對方孩子的錯,那麼一定要注意不要衝動,及時向孩子的班主任或者校方反映情況。充分相信老師和學校是最正確的做法,老師和學校在處理孩子們之間的事情這方面是很有經驗的,值得我們去相信。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一些簡單看法,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下自己的寶貴意見!

追求無境,能而有為!我是零點小課堂,感謝所有粉絲的關注和認可,期待為您解答更多的問題!

<strong>

<str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