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我在全美最富藝術學府

“知識的價值在於分享”,一直是康石石個人信奉的一句話,也是指引康石石個人實踐的一句話。其實,知識所蘊含的“廣度”遠遠不止於學術體系之內,它還包含有人生經驗所積攢的豐厚閱歷,與看待世界、分析世界、認知世界的角度與深度。

世界豐富多彩,康石石希望能夠為藝術留學生推開更為寬闊的大門,讓藝術留學生的知識與經驗能夠於康石石公眾號匯合交織:你能在倫敦租到高性價比的住房,就能幫助經濟並不充裕的家庭前往倫敦留學;你瞭解UCL的建築設計課程體系,瞭解AA的授課方向,就能夠給不知何為A校B校的學生指引方向;自己當年年輕吃過的虧,上過的當,後人如何避免...

所以,康石石將為中國藝術留學生開放週三“藝術留學知識共享”欄目,集合大家的藝術設計認知與藝術留學經驗,為藝術留學生&預備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信息交流機會。

嘿嘿,我在全美最富藝術學府

能想象嗎?我本科是學環藝的——對,就是那個傳聞中什麼都學,但什麼都不會的專業

說起來都是淚,本來想學動畫,但當時國內動畫專業處於剛起步階段,能選擇的院校少之又少,誤打誤撞之下就進了環藝,本想借此學習一下3D建模技術,結果發現學校還不教軟件,想學只能自學or課外報班。

即便是這樣,我終究還是進入了薩凡納藝術與設計學院學習工業設計。對,就是那個全美最有錢的藝術院校。至於為什麼從動畫轉到工業,嘿嘿,這是一個有點長的故事,說起來可能要繞地球三圈,所以,需要你多花一點耐心:


1 這都能出國?那我也行


國內的部分藝術學科,設立初衷完全是為了適應當時中國高速發展下的現存問題,但都過去這麼多年了,不少學科依然默守陳規。

我時常懷疑,我只是花四年時間用分期付款的方式拿了一個本科文憑。

憑藉自學以及課外培訓班的積累,不誇張的說,不管軟件還是繪畫,我的水平已絲毫不遜色於任何專業學生。但當時是萬萬沒想過出國的,怎麼說呢,就是覺得很遙遠,好像與自己毫無關係,然而命運有時就是這麼神奇。

機緣巧合之下,我認識了一個就讀於ACCD 娛樂設計的學生,懷著萬分敬仰之情看了他的作品,果然給我造成了非常大的視覺衝擊——就這種畫圖水平也能上ACCD?那我也行

嘿嘿,我在全美最富藝術學府

嘿嘿,我在全美最富藝術學府


嘿嘿,我在全美最富藝術學府

個人作品

因此,接下來我需要面對的就是兩個最為棘手的問題:

  • 英語

相信這也是很多人從根本上沒想過出國的原因——英語實在是太爛了

當時我的英語水平大概僅限於26個英文字母吧,但想上美國名校,你的託福成績至少得80分。80分啊!這是什麼概念,這簡直需要勇闖奪命島的魄力啊。為此,我放棄了每天三個小時的畫畫時間,將全部時間投入於英語的學習。在刷了三次託福成績後,終於刷到了81分!真是把自己感動壞了。

  • 兩次作品集籌備

現在回過頭來看,我更加理解了自己第一次的失敗——不管技能、色彩、還是造型,很大程度上還是侷限於國內對繪畫的傳統認知。

包括很多具有藝術氣質的國內大師開設的手繪班,側重點更偏向於繪畫技術,更信賴自己手上的功夫,對很多軟件有一種自我保護式的排斥,在用繪畫講故事的能力上也稍顯不足。

因此,第二次便對作品集進行了有針對性地調整:

首先,你需要明白作品集是個什麼東西,它需要哪些具體流程,這些流程需要怎樣展現。同時要有能自洽的邏輯,有故事性,而不是隻好看就完了。說起來很簡單,但由於當時信息的不對等(如果當時有康石石.......),這些真的是要考自己一點一點去摸索和調整,為此,還錯過了ACCD的申請時間。

但總算,沒錯過SCAD。至於後來轉入工業設計,原因很簡單,認清了自己——工業設計那種對機械、結構的探求更適合我,也更能滿足我製作機器人的夢想。

嘿嘿,我在全美最富藝術學府


嘿嘿,我在全美最富藝術學府

個人作品

2 技術+概念,是設計師的兩條腿

留學前,經常能在網上看到一些爭論:技術和概念哪個更重要?

但在薩凡納,我體會最深的一點就是,對工業設計而言,技術和概念並無高下之分,在學生階段,國外院校確實更看重同學們的概念表達,但是對於一名成熟的設計師來說,概念和技術就像一個設計師的兩條腿,缺了哪個都有失平衡。

巧的是,我這兩條腿,還都挺長

嘿嘿,我在全美最富藝術學府

1. 概念設計

在我看來,要想培養概念思維,首先要涉獵廣泛,儘量避免只侷限在自己感興趣的範圍內,以我為例,環藝、動畫等專業的背景,都讓我在工業設計上有了更多不同看待問題的觸角;

第二,多看一些科普類知識,最好是有圖像的。不要求完全理解,但至少做到對該知識有了解的程度,這樣其實在無形中,就幫助自己在腦中建立了一個素材庫;

其次,要有一定的手繪基礎,最起碼三維結構和透視是正確的,不然很多概念只能停留在思維階段,無形中喪失了很多在實踐中觸發新靈感的機會。

嘿嘿,我在全美最富藝術學府

個人作品

2. 軟件學習

在薩凡納,除了必修課,還有一定比例的選修,這其中有非常多不同專業、種類的軟件課,可供同學們進行選擇。在這給那些想要學習3D軟件的同學,提供一點軟件學習的建議:

Maya:非常全面的軟件,不只是光建模,建模方式主要以polygon(多邊形)來建模,做精度越高的模型和動畫對電腦的配置就越高。

Rhinoceros 3D:犀牛的建模方式是根據數學公式來進行運算,曲面平滑度較高,基本任何造型都可以實現,但也正因如此,如果對結構和造型不瞭解,很容易在結構邏輯上產生錯誤,因此,更適合同學們在概念發散階段進行一些想法嘗試。

SolidWorks:不同於犀牛面片式的結構,SolidWorks模型的結構是完全實心的,

這種完全真實的結構,讓建出的模型可直接應用於生產,更適合於將概念落地的成品模型。

嘿嘿,我在全美最富藝術學府


嘿嘿,我在全美最富藝術學府

Zbrush 個人作品

3 走不出的工業“困境”

最後,談一點國內目前的工業設計環境吧:

很多人之所以總會有國外產品比國內好的認知,其實不能把原因簡單歸類於我們的技術水平不夠,或者說概念設計不強,而是因為我們現階段缺乏的,是一條完整的工業設計產業鏈條。以國內為例,現在的行業模式更多的是國外給你一張圖紙,包括三視圖和大致的尺寸,國內更多隻是負責生產。但對一個完整的設計流程來說,從最初的概念、草圖到最後每一個環節材料的把控,這都屬於前期設計階段應該考慮的部分。在這一部分,目前國內正處於相對弱勢的位置。

因此,當夏老師有意向拉我入夥指引我走上一名作品集導師的道路時,我便義無反顧地答應了。說起來,夏老師還是我在薩凡納工業設計系的老師和引路人,當時在課堂上,夏老師曾展示過自己的作品集,其中我竟然發現了我最最愛的高達!當時就認定了——自己人,自己人。

嘿嘿,我在全美最富藝術學府

solidworks 個人作品

說起來,我這半生為了一個機械夢想走了很多彎路,從求而不得、輾轉反側,到略有所成,能和你侃侃而談,我走了很長一段路,路上有奇遇、有荊棘,但我慶幸於自己敢想、敢做,到如今,竟還有了一點能與你分享的感悟和經驗所得。

至於那個鮮為人知的機械夢想?算了,講個故事吧:

小時候,我爸總是很忙,經常很久才難得回來一趟,印象中最開心的時刻就是他會從日本帶回來的四驅車和變形金剛,因為只有那個時候,他會一直坐在我身邊陪我拼完,那種幸福感我一直記得,也打算用盡一生去回味。也許這看起來有些幼稚,但我從來沒放棄過自己的夢想,希望你也是。

如果你也曾不甘心,並且還有一點想再堅持一下的勇氣,可關注公眾號康石石公眾號:kang-shishi與康石石取得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