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不工作的人和正常上班的人有什麼區別?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一個長期不工作的人和一個正常上班的人,他們的區別還是很大的。

首先一個長期不上班的人,要麼是家底深厚,要麼是能力特強能夠輕鬆搞到錢,要麼就是廢物了。那麼,一個正常上班的人,能夠獲得有工作體驗和基本生活保障。

如果說家底深厚而不上班的人,也不做事。時間久了,對於精神其實是一種折磨。也可以看做一種自殘。他們的精神一定會空虛而飄忽不定。這類人物質上無限充足,精神上無限逃離。這跟黑洞類似,最後吞噬自己。

如果能力特別強的人,看起來沒工作。這是他們已經發展到一種境界。能做到非常輕鬆的自力更生。他們可以選擇豐富自己的事去做。頭條上的旅遊大V沙老師,可能你看到人家每天都在環遊世界,也沒工作。人家活得比大部分人還好,或許不可理解。這類人,就是已經把旅遊當做工作,既充實了自己的靈魂,又能富足自己的生活。這樣的人生不可言喻。從這個角度看另一個問題,每個人看待工作的角度有所不同。

其實很大一部分人還是第三種,他們既活在生存的掙扎線,又無處安放自己的靈魂。逐漸迷失在這個物質世界,放空了自己的靈魂而四處流浪。


浮士盛夏


我自己就是六年沒上班,一畢業,老公就說養我不讓我出去工作,我就每天在家裡玩,每天睡到中午醒,然後手機看看新聞,練小提琴,學學英語,韓語,晚上去健身房鍛鍊,一天很快就過去了,每年都會出國旅遊兩次,想和小夥伴下午茶的時候隨時都可以,我也不覺得我不上班和人正常交流有問題啊,我也沒覺得我跟不上時代。不上班的確沒有上班社交圈廣,朋友也不多,不過生活的真的很隨心所欲,想幹嘛都行。但是思想會變得很懶惰,沒法早九晚五的去工作,曾經在家呆久了,不知道生活意義是什麼,跑去工作又覺得太累了。而我老公則相反,自己開個小公司,他是每時每刻都工作上班的人,週末節假日都努力工作,他說過世界是允許女生可以不上班工作的,但是男生是不可以的,男生要養家還要養老婆,要有責任。


哆啦小A夢呀


1、朝九晚五的作息時間

2、穩定的收入

3、熟練的社交手段

4、高效率的辦事速度

5、同事間的交流聚會

6、對未來有著自己的規劃

1、作息時間不規律

2、不是花自己的積蓄就是啃老族&自由職業者(開張吃三年)

3、宅、懶、無社交

4、對未來沒有規劃比較迷茫

5、飄無不定的心沒有穩定下來

6、處理事情沒有邏輯性


文字控小姐姐


工作對於大多數人的意義,就是水和魚的意義。

人的天性就是好逸惡勞,能夠不勞而獲最好。很多年輕人都想過睡覺睡到自然醒,輸錢數到手抽筋的生活,每天不用辛苦工作,在家裡就花不完的錢。想買什麼就買什麼,這樣的生活難道不好嗎?我的回答是

不行!!!

一、正常上班工作的人對社會有正面意義,長期不工作的人沒有存在感。

俗話說,人死留名,樹死留皮。

人這一輩子,除了正常的吃喝拉撒,解決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之外。還需要通過工作來改造自然,改造社會,總得給後世留下點什麼。古往今來,一個一個時光長河的都不能磨滅的名字讓人萬分敬仰。他們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人們總是懷念著他們的傳說,可以說雖死猶生。下面幾位是我們古代重要的科學家(當然只是其中幾位),深刻的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大丈夫當如是。

李時珍(本草綱目),張衡(地動儀),蔡倫(造紙術)......

具體來說,同學聚會,朋友說他的爺爺是是誰誰,非常有名,面上有光。那你呢?你的祖先裡頭有沒有讓能你驕傲自豪的,還是泯然於眾人?

二、正常上班工作的人生活有自信心,長期不工作的人自卑焦躁。

工作是什麼?絕大多數的工作都是人和人,人和社會之間的交流。每天和人交流,能夠保持你的心情愉快,這種感覺也是幸福感的來源之一。

同樣,在我生命的低潮期,我也嘗試過自己一個人每天吃住在網吧!每天打遊戲不和人交往。但是過了一個月以後,我實在過不下去了,頭髮油乎乎的,身體也廢了。心情也很煩躁,看什麼都不順眼,要發火。

三、正常上班工作的人生活自律,長期不工作的人生活混亂。

就拿普通的上班族來說吧!就像最近爭議很大的“996”工作制來說。網上有很多人,商討“996”工作制,工作枯燥,加班時間長,沒有自由時間。但反過來說,如果你真的進了一個好企業,跟對了老闆。他強制你實行996工作制,通過加班來縮短你職業的成熟時間,同時打開你的上升通道,其實是個好事。

就跟在初中開始上晚自習是一樣的。(強迫上晚自習的怨念)

馬雲贊成996工作制也是同樣的道理。

這樣的生活很枯燥,但同樣這樣的生活也很充實,每天什麼時間該幹什麼事情基本上都已經形成了慣性思維。如果碰上一個好領導,只管按照他的規劃來做,幾年之後,你就可以遇到更好的自己。從小到大上學十幾年不也是這樣嗎?

而長期不工作的人,看似自由自在,沒有約束,其實同樣也沒有幫助規劃人生。基本上沒有長遠規劃,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三天兩頭變換的混亂職業規劃,怎麼可能有很好的人生結果?

四、正常上班工作的人收入穩定,長期不工作的人沒有收入。

正常上班的人收入穩定,並不是說他們有錢想買什麼就買什麼。而是對自己有一個明確的預期,生活可以量力而行。這個月可以買個好衣服,明年可以攢點錢買個汽車,給自己設定了目標,一步一步實現。生活要有儀式感,幸福感。

而長期不工作的人沒有固定收入,但是生活要開銷,所以就免不了心情焦躁,有的時候就想撈偏門兒。遊走在灰色地帶,有的時候白費功夫,甚至會違反法律。

所以,在我們的生活中,工作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大多數人都需要一份工作來提升自己的自信,約束自己,增加收入,直到遇到更好的自己。

朋友,希望我的一些不成熟看法,能夠對你有所幫助。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功夫大亨1


我就是不上班,不上班讓我快樂。

明明那些說著不上班會思想禁錮,邏輯變混亂的人上班的時候就是這個樣子,本來自己就不自律,還怪社會誘惑太多。求求你們不要甩鍋。

我上班的時候也沒見作息多規律,抽菸喝酒熬夜,去社交。相反,我是在家了以後,才意識到自己不能再渾渾噩噩。因為沒有了壓力,時間浪費起來就更快了,有時候追個劇,看個小視頻一天就沒了。

高強度的自由是靠高強度的自律,閒著在家根本沒有人管你幹什麼,保持學習和繼續無所事事只在於你的選擇。在家一年,我看了80本書,戒菸戒酒,體重控制在48-50,馬甲線也快出來了。

如果你不是個自律的人,就還是默默上班。

不上班讓我快樂的原因是,我的自律讓我自由。願意看就看,也請不要來和我說缺錢啥的。錢沒有人會覺得少,但是你可以選擇你的生活方式。世界上賺錢的方式千百種,也沒人規定不上班就得窮死。


小鹹魚怪阿姨


我說個我身邊的真事。我有個朋友,家是農村的,從結婚到現在15年了,沒出來打過工,就在家看孩子,家裡兩個孩子。她永遠的藉口都是,家裡沒人看孩子。她買東西,那叫一個精打細算,貴的不吃,天天青菜豆腐,家裡的孩子每次出來都吵著要吃肉。我一次買我一朋友的東西,賣給她一點都不會貴,就因為沒更便宜她就諸多挑剔。她老公電話壞了,買個兩千多的電話她生氣,她要用他老公的,讓她老公用她舊的。我就覺得與其計較這些,不如自己要強出去掙錢,多掙些花著也寬快些


一瘦傾城


作為一個二胎全職媽媽,我的親身經歷可以參考下~

2015年結婚生娃,就遠離職場到了現在,而如今二娃也一歲多了,正在規劃步入職場。

在這之前從畢業到生娃前一直在職場中摸爬滾打,上過班的都知道,特別期待週末呀、小長假呀、年休假呀之類的,週末恨不得就荒廢在床上做著美夢不願醒來,可是每次荒廢之後都很唾棄自己,覺著特墮落、特頹廢。上班的日子也就那樣平平凡凡的過著,一年兩次自費旅行,沒有太大的水花。

所以盤算著自己要開始充當無業遊民時心裡都要炸開了花,天吶,可以一覺睡到自然醒而不用擔心會遲到被批,刷刷劇看看書這樣的日子簡直不要太可愛,攝影旅行散步逛街想想就美好,一開始日子確實也挺悠閒的。

可是日子久了不上班總感覺和社會脫了軌,慢慢的開始有點焦躁,現在想想大概是因為一下子失去了經濟來源心裡沒底的緣故吧,再加上懷著孩子到娃出生後的四個月裡一直呆在老公老家,感覺整個人有點抑鬱(不過這個抑鬱也有可能是產前產後引起的)。

到後面竟然開始慢慢適應了全職媽媽的角色,和婆婆一起帶兩娃,晚睡早起,陪玩、學做輔食、讀繪本、上親子早教、郊遊,好像整個世界都只有寶寶,其餘的一切都和我無關,慢慢的發現失去自我並不是一項明智的決定。

於是收拾起自己的興趣愛好,網購各類書籍,逼著自己幾天翻完一本,寫日記,考一些證,學習一些攝影技巧,學習烘培,聯繫之前的朋友,偶爾把娃交給隊友給自己單獨的空間,感覺每天的時間都不夠用。慢慢的整個人都有了激情,眼界也更寬闊,對每天的生活都充滿著無限的期待。

可是現實畢竟是殘酷的,因為兩個娃相差的不大,大人都想傾其所有給娃最好的,如果兩娃都進入幼兒園的話,光學費一年下來就得10w,再加上公婆沒有退休工資,一人承擔起來幾乎不會有存款,或者還會有點吃力,所以就想入職場賺點生活費。

題外話,當然如果老公還能挑的起擔子,真的還不太想上班,想學習一點股票基金之類的賺點錢,或者慢慢開始做個自由職業者。

不上班的世界當然很美好,在你財務自由能保障吃喝拉撒不降低生活品質的前提下;或者選擇一項可以全身心投入並且喜愛到可以放棄擁有不上班好處的事業中去奮鬥一輩子。

當然如果沒有足夠的自制力,還是建議把自己扔在上班的大環境裡,好歹周遭還有人推著走。


善爺說


我不反對上班,但我反對上一輩子班。幾十年如一日為著別人的夢想,在消耗自己的生命。一輩子坐著重複的事,接觸重複的人,一輩子心裡罵著領導又不得不聽他的話。。一輩子買東西先看價格,一輩子沒有時間陪伴父母和孩子,自己有那麼多夢想,一輩子沒有機會去實現。一輩子旅遊總在小長假。一輩子都是鬧鐘把你叫醒。作為地球人,卻一輩子都沒有看過地球是什麼樣子。

總之,這個時代還追求所謂的穩定,經常在社交媒體上發些雞湯,用所謂的勤奮掩蓋自己的懶惰,表面看著貌似風平浪靜,內心卻無比焦慮的你,就已經註定被時代拋棄。上班也好不上班也好,沒有所謂的對錯,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活法,人的思維被固化才是最大的悲哀。


用戶6446674419686


一般人,不上班有點頹廢,有點無奈,如果有收入還罷了,比如自由職業,如果沒有,那可就慘了,起碼不受人待見。剛開始不上班的時候確實感覺很輕鬆,不用每天按時早起,也不用晚上留戀各種電視劇的時候強迫自己關掉,時間比較自由,作息毫無規律,但在放縱一段時間後發現身體被放縱壞了。

長時間的熬夜睡懶覺不吃早飯,胃出了毛病,緊接著,頸椎也不好,右胳膊疼,而且視力下降,整個人開始渾渾噩噩,沒精神沒力氣,然後會發現自己越來越懶,越來越不想見人,慢慢的人家關係圈也變小了,更可怕的眼看每個月還信用卡都成問題,就開始心慌了。

而且,有的人還會與社會嚴重脫節,有的甚至說話都都說不完整,不會表達自己的意思。當出去上班了,其實可以讓自己鍛鍊一下人際交往能力。

一開始剛做肯定是處處碰壁的,但是時間久了就好了,然後慢慢的發現自己會說出自己的想法來了。所以人不能長時間不能不上班,真的會把自己和社會的聯繫給切斷了,會徹底成廢人,啃老一族,也不會有緊迫感和責任心,慢慢的會被自己的懶惰搞垮,畢竟只有少數人。如果沒有足夠的自制力,最好還是把自己放在正常環境中,好歹會被別人擁著往前走。

閱後如果喜歡,不妨關注和點贊一下,如果喜歡職場和管理知識,記得關注本號咯,謝謝!


混職場闖社會


2018年年末辭職,直到現在。

已經荒廢4月左右,對於我這種沒有本錢和額定收入來源的人來說確實挺久的了。

剛開始的時候的感覺便是安閒,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我平時喜歡玩遊戲,刷知乎,看抖音,我能夠玩幾個小時遊戲,出去吃飯,回來睡會覺,然後睡醒又持續玩手機。感覺無比安閒。

再到現在的驚慌不安,自責,懶散,頹喪。甚至有少許抑鬱症。

起先辭職是預備做做公眾號,寫寫稿子,接廣告,成為安閒職業者。

另一個方案便是學學其它語種,萬一就能夠做安閒翻譯了呢。

然後呢,這些想法在實際的殘酷下給弄的體無完膚。

有句話說的好,方案趕不上變化。我是一個不怎麼自律的人,所以我一般玩起來就毫無節制,所以之前的一切想法都會投擲腦後,就會在玩夠了之後才想起來,啊?本來我還有這麼個方案。

現在的體驗便是,絕望,已經快要廢了,一度在想自己存在的意義。

所以我主張自制力差的人不要測驗這種生活狀況,由於這會讓你越來越差勁,孤僻的人越來越孤僻,跟社會脫節,越來越驚慌,整天自己瞎揣摩或許到最後連再出去作業的勇氣都沒有。

想起來之前網上一段子,大約內容是:兄弟聽我一句勸,放下游戲,出去走走,看看書,騎騎車,到最後你才發現仍是上網有意思。 我現在覺得上班也是了。

主張大家要是自制力差,不作業就不能養活自己的人仍是不要測驗這樣的狀況,實在是太痛苦了。期望我的經歷對你有所協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