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拍人只拍景,怎麼能讓照片出現那種,一層又一層的感覺?

柳侍墨


手機拍風景|1個技巧拍出多種“層次感”:

樓主所說的“一層又一層”,可以理解為拍出“畫面的層次感”。

而拍風景時,想拍出層次感,我們可以通過選景,變化拍攝角度,利用光線、環境,或藉助小道具等,都能拍出有“層次”的畫面。

雖然方法很多,小月分享一種相對簡單的拍攝技巧——利用好“前景”,拍出多種“有層次”的風景畫面,供夥伴們參考。

手機拍風景時,找個恰當的“前景”能馬上提升畫面層次。

而這個“前景”可以是任意一種畫面——一個小物件,一處大場景,一個前景框,一個人物等等,需要我們在拍攝時,根據風景來選擇。

一、尋找“差異化前景”:

差異化,也可以說是與環境不同的“形狀”、大小或色彩等風景,作為前景,與大環境形成對比,突出層次感。

▼比如:拍攝一片油菜花海

一大片的油菜花,雖然很美,但看上去缺少點層次感,怎麼辦?

方法1-利用“形態差異”拍層次:

藏在大片花海中有條小路,作為前景,利用透視的構圖,讓花海看上去無限延伸,有了遠近的層次感。

方法2-利用“大小差異”拍層次:

我們找朵相對高點的油菜花作前景(也是主體畫面),有了大小對比,從另一角度突出畫面的遠近虛實層次。

二、尋找“框式”前景|製造層次:

構圖中有一種“框式構圖”,可以直接突出主體,同時還有個作用——可以將平面畫面秒變有層次。

▼比如:公園裡常見的長廊風景

因為環境所限,元素較多,基本拍張全景都一樣。如何拍的更特別,且讓畫面有層次?

▼利用“窗戶”作前景框,拍一組:

長廊牆壁有好多形狀各異的小窗,作為前景框,透過窗口再拍園林風景,完全不同的視角,同時更有層次感。


三、藉助“倒影”作前景|更立體:

在拍風景中,常遇到帶水面,或可以反光的場景,我們可通過拍“鏡像”效果,加強畫面的立體層次。

▼拍倒影沒啥難度,記住3個關鍵點:

1-相對“平靜”的水面更適合拍倒影。

2-多數選擇“中心構圖”,保證畫面“橫平豎直”

尤其有水平線畫面,除非特殊構圖,否則一定保證“橫平豎直”,才能讓畫面更穩定。

3-偶爾“翻轉”畫面,效果更有趣

拍帶倒影的畫面,有時後期將照片180度翻轉,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可以試試看。

▼比如:候車廳拍的一張鏡像畫面

圖1:正常角度拍攝,一眼看出是個大廳

圖2:180度翻轉,感覺像穿越未來畫面,很有趣。


四、利用小道具作前景|創造層次

假如拍攝的風景中沒有以上提到的幾類元素,我們同樣可藉助一些小道具來“創造”畫面層次。

1-比如:藉助“小圓鏡”作前景

春天,去野外拍丁香花,但一大片,拍出來沒層次感。

拿出小圓鏡,放在花前面,利用“鏡子”中的倒影作前景,製作層次畫面。

2-利用“水晶球”作前景:

依然是個小道具,換成一個“水晶球”,神奇的效果就有了。

▼ 比如:拍秋天的落葉林

正常視角拍攝,看上去也挺美,但沒特點,誰站這估計都能拍出這樣。

▼ 鏡頭前放個“水晶球”作前景,再拍一張:

手機對焦在水晶球畫面,能清晰反射出遠處的畫面,讓普通畫面馬上變得有趣,且有層次感。

這種“水晶球”某寶上20元左右一個,一手可拿,很實用方便的小道具。

以上內容如有幫助,歡迎點贊,留言,轉發,是對小月最大鼓勵。想了解更多手機攝影技巧,創意後期,馬上關注吧~


手機黨拍


角鏡頭適合拍攝大場景,有時需要拍攝一些環境中的別緻小景或一些花卉等虛實對比的特寫畫面,則需要標準鏡頭來完成。利用標準鏡頭拍攝風光畫面,攝影者可以根據不同的創作意圖,運用不同的手段,拍攝出具有廣角鏡頭或長焦鏡頭的效果。當鏡頭靠近被攝體,使用大光圈拍攝特寫或近景時,就可以獲得背景虛糊,類似中長焦鏡頭的效果;當鏡頭對焦於遠處的中景、全景的景物時,使用小光圈拍攝,可以使畫面中的遠近景

物都很清晰,獲得廣角鏡頭的拍攝效果。標準

鏡頭在攝影創作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快門:1/200s

焦距:35mm

IS0感光度:200

曝光補償:+0.7EV

注意:利用標準鏡頭拍攝的畫面與人眼的感覺最為相似,攝影者可根據拍攝對象來決定畫面要表現出的廣角或長焦的效果。



常寧美攝


首先我們要細心觀察要拍攝的景物,至少要又在畫面中有:遠景、中景、近景三個畫面的出現,在控制好地平線和天空在畫面裡的分界,利用光圈的大小來處理好景深,這張風景照片在曝光正常下,畫面裡就有深淺不同的層次。


飄渺火龍


實話說我沒明白你說的一層又一層是什麼意思,如果是指層疊的景深關係的話,就不僅僅是相機和鏡頭的問題了,還牽扯到你需要表現的每一層景物的不同照度比,否則怎麼拍出來都是一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