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總看不慣別人:你的修養不夠不成熟

在南京地鐵上,一名中年男子給老人讓座後,“特看不慣”身邊一個沒讓座的小夥子,甚至以“蹺二郎腿”“腳尖對著我”為理由,踹了小夥子一腳。雖然讓座值得稱道,但那一腳卻踢去人們對他絕大部分好感。俗話說,“看不慣別人,是自己修養不夠。”有不滿和牢騷是人之常情,但如果動不動就看不慣他人,是不夠成熟的表現。

生活中总看不惯别人:你的修养不够不成熟

看別人不順眼,本質上是每個人對生活理解的不同。由於不同的生活經歷和體驗,對人生有不同的態度和理解,大多數是沒有對錯之分的。越成熟的人,越能看見世界的多面性也越能包容和尊重他人。還有人通過貶低、看不慣別人來體現自己的優越感,覺得自己站在了正義和真理的一面,自己是對的,別人是錯的。其實“看不慣別人”在社會底層更流行,他們通過評頭論足的阿Q精神來平衡自己“得不到”的心理。

“看不慣”不是好心態,讓我們把太多精力浪費在別人身上而忘了自己的目標,甚至因此生出嫉妒、怨恨之心,不利於個人成長和人際維繫。改變這種情況,首先要控制自己,把注意力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其實,這個世上只有三件事:我的事、別人的事、老天爺的事。一個聰明、有自制力的人不會捨本逐末,為別人的一言一行而情緒波動、大動干戈。應該把寶貴的時間放在自己的事上,過自己的生活,關注自己的發展。

還要換位思考,理解對方行為背後的原因。比如看到年輕人沒有給老人讓座,原因可能有很多,如他們可能的確沒有看到老人,或是他們自己的身體也不好,需要休息,這樣就可以理解他們。又比如你看不慣在領導面前阿諛奉承的人,可以想想他們也許特別盼望自己的工作能得到領導的認可,需要更多的資源,這都是可以被理解、接受的渴望,你也許就不會那麼耿耿於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