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厲害到什麼程度?

文筆塔



可以先看一下愛因斯坦“奇蹟年”的6項重要工作,僅這一年的3項工作,就足夠拿3項諾貝爾獎。那一年,他26歲,在瑞士伯爾尼專利局當一個小職員。


我時常會想,假如愛因斯坦生活在我們這個時代,他會經歷怎樣的人生?

2013年,張益唐在孿生素數方面做出傑出的工作時,這位一度懷才不遇的天才,瞬間成為科學界的明星,榮譽和獎勵紛至沓來。然後是2015年,LIGO探測到引力波,又是一場舉世震動,並且摘得了201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讓我們把時光回到1905年,伯爾尼專利員、26歲的愛因斯坦,在一年時間裡發表了6篇論文,將他的3項偉大工作公諸於世:分子運動論、狹義相對論和光量子假說。其中的每一項,都足夠獲得一次諾貝爾獎。

同樣是26歲,胡適剛從美國回到中國就“暴得大名”。年輕的愛因斯坦,在他的第一篇狹義相對論論文發表之後,以為會引來強烈的反對和嚴厲的批評,但學界沒有任何反應。直到德高望重的普朗克教授從柏林寫來信,邀請愛因斯坦澄清幾個讓他感到模糊的地方,事情才有了轉機。

有了當世最偉大物理學家帶頭,愛因斯坦的信件開始如雪片般飛來,人們不知道他是伯爾尼聯邦專利局的小職員,甚至直接在信中稱他為“伯爾尼大學教授愛因斯坦”。

在後世看來,1905年已經足夠偉大,它和牛頓的1666年,並稱為“奇蹟年”,在各自的“奇蹟年”裡,這兩位年齡相差3歲的年輕人,完成了其他人永遠都無法企及的工作。但是,愛因斯坦真正從專利局辭職,還要在4年之後。1909年的7月,日內瓦大學給予他榮譽博士學位。

1905年足夠偉大,但是,在愛因斯坦眼裡,1916年確立的廣義相對論,才是他“一生中最快樂的思想”。此時,無論是在科學界還是公眾,愛因斯坦都已經是名人。

從名人走向神壇,愛因斯坦還要等好幾年。因為,他的理論需要用實驗證明才行。其中最終要的一點,就是“光線彎曲”。按照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質量巨大的天體,會對它周圍的時空產生彎曲,當遠處恆星的光線經過太陽周圍時會發生偏折。

1919年的一場日食,為檢驗愛因斯坦的理論提供了絕佳的機會。英國天文學家艾丁頓和戴森拍到了日全食照片,但幾張照片顯示的光線偏折角度不一致,艾丁頓最後強行宣佈,他們驗證了廣義相對論。11月16日,距離愛因斯坦的“奇蹟年”已經過去14年,愛因斯坦終於走上了神壇。

傳奇故事從11月7號開始,《泰晤士報》深得標題黨精髓:“科學中的革命/宇宙的新理論/牛頓思想被推翻”,帶頭將愛因斯坦吹上了天。愛因斯坦滿足了人類的兩大需求:對知識的需求、不對知識而是對信仰的需求。

《時代》週刊稱,愛因斯坦是天才中的天才,即便是偉大的泡利,這位從不在人面前過分謙恭的科學家,見了愛因斯坦也會表現出崇敬之情。愛因斯坦的一生之敵,哥本哈根學派的領軍人物玻爾,同樣對愛因斯坦會表現出尊敬。

1919年的中國,顧維鈞還在巴黎和會上跟列強們據理力爭,爭取國家的權益。那一年,愛因斯坦的神話已經正式開始,他為世界打開了認識宇宙之門,也為後世留下了鉅額的科學遺產。黑洞、暗物質、引力波,等等等等,無數科學家,一代又一代地將愛因斯坦的神話傳遞下去,直到今天仍延綿不絕。

愛因斯坦偉大,那些為他提供實驗支持的科學家同樣偉大,艾丁頓爵士是代表著之一。此後還有成千上萬的物理學家,用他們的實驗支撐起偉大的愛因斯坦,他們在背後默默無聞的貢獻同樣讓人感動,其中就包括花了幾十億美元的LIGO團隊。

如果我們說伍迪·艾倫是天才、畢加索是天才,或許有人會嗤之以鼻,但當我們說愛因斯坦是天才時,我們會覺得這恰如其分,因為他的天才時確鑿無疑的,無需爭辯的。

PS:上週末逛書店,買了一本美國物理學家派斯撰寫的《愛因斯坦傳》,他跟晚年的愛因斯坦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有過十幾年的交往,掌握了很多一手信息。那張流傳很廣的圖,就是出自他的這本書,列出了愛因斯坦在1905年完成的6項重要工作,足夠拿3次諾貝爾獎。這一年和牛頓的1666年,並稱為科技史上的奇蹟年。

最近才想起來,這些年已經讀了不少關於愛因斯坦的書,大部分都是由專業物理學家撰寫,專業又不失可讀性,在這裡做一個總結。

1、《愛因斯坦傳》,亞伯拉罕·派斯,商務印書館。

2、《愛因斯坦傳》,沃爾特·艾薩克森,湖南科技出版社。

這本書是我目前為止讀過的最為詳盡、全面的愛因斯坦傳記,寫出了一個同時作為偉人和普通人的愛因斯坦,作者引用的文獻非常詳盡,對相對論、量子力學的研究也很深入,以前看過PBS一套愛因斯坦的紀錄片,很多內容跟這本書類似,應該就是根據這本傳記改編的。

這本書也是2006年愛因斯坦所有文稿公開之後的首部傳記,比以往的任何著述都要豐富全面。作者Walter是一名出色的傳記作家,可以看出,為了寫這本書,他不但研究了相對論,還研究了量子力學。尤其是關於愛因斯坦的婚姻和家庭,作為局外人來看,愛因斯坦在這方面是失敗的,作者寫得細緻有公道,他也沒有刻意褒貶愛因斯坦,所有的細節和評價都來自公開的文獻。

書中也爆了一些小八卦,例如,愛因斯坦和他的大學數學老師閔可夫斯基簡直是一對相愛相殺的師徒,閔稱愛大學時就是一條“懶狗”,因為那時候愛認為學物理只需要高中數學基礎就夠了,根本不願多化時間在數學上。後來閔為狹義相對論建立了一套形式化的數學結構,愛卻形容這是“花拳繡腿”,直到後來才慢慢改變態度。

作者還恰到好處地澄清了一系列有關愛因斯坦的謬傳,例如“愛因斯坦小時候學習成績不好”“愛因斯坦相信上帝”“相對論的意思是任何事物都是相對的”等等。

3、《愛因斯坦的望遠鏡:搜索暗物質和暗能量》,艾弗琳·蓋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從廣義相對論出發,這本書詳細介紹了現代物理學對宇宙的認知,尤其是對於探索方法的介紹,很值得科普作者學習。本書作者是一位女性天體物理學家,這個領域長期被男性統治,能有女性的加入當然,還能有幽默細膩的文字,真是難得。

4、《黑洞與時間彎曲:愛因斯坦的幽靈》,基普.S.索恩,湖南科技出版社。

一本精彩的科普書,作者基普.S.索恩是加州理工學院費曼物理學教授,也是電影《星際穿越》的科學顧問。他的這本書堪比任何腦洞大開又邏輯縝密的科幻小說,而且所有結論都是基於現代物理研究和天文觀測,雖然以前也看過相對論、量子力學方面的書,但這一本還是刷新了我對物理學的認知。

5、《愛因斯坦檔案:美國聯邦調查局對世界最知名科學家的秘密監控》,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這不是一本普通的傳記,原因在於它的背景資料。愛因斯坦在世時,曾被美國聯邦調查局列為頭號“危險反動分子”,為揭開聯邦調查局旨在毀掉愛因斯坦令名的秘密計劃,作者通過上世紀80年代後解密的FBI檔案、大量政府文件,以及對許多前調查局官員的訪談,事無鉅細地陳述了案件始末。

6、《沒有時間的世界:愛因斯坦與哥德爾被遺忘的財富》,帕利·尤格拉,電子工業出版社。

雖然這本書貫以愛因斯坦和哥德爾之名,實際上主要還是寫哥德爾的思想,他們倆人晚年在普林斯頓有過長期交往,是非常要好的朋友。這本書導入了數學、物理與哲學的時代思潮,並深入探討哥德爾在哲學的嘗試與貢獻。


範教授的南書房


我記得這樣一個故事,關於愛因斯坦的冰箱發明,愛因斯坦和西拉德共同發明的電冰箱”,西拉德似乎也是一位比較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他們對電冰箱的研究始於本世紀二十年代



起因是當時的冷卻介質(CH3Cl, NH3, SO2)都是有毒物質,經常發生洩漏中毒甚至死亡的慘劇.他們決心利用自己的熱力學知識製造一種無需機械運動的製冷方法.傳統的電冰箱採用壓縮式流程,利用液體汽化來吸收熱量;而他們則提出,基於吸收、擴散或電磁的三種方案.據西拉德的信中記載:“我和愛因斯坦教授一起申請的電冰箱專利這件事情如今取得的進展之大,使我感到現在正是同工業界傑出的時候.所有三種電冰箱沒有運動機件均能工作,並且全是氣密的……,這三種電冰箱中的一種與Electrolux公司生產的電冰箱當中的一種


當時兩個牛人,做出來的冰箱,效果非常的好,但有一個缺點就是噪音太大了。用了不久之後也就沒有再用了。可是你們不知道的是浙江技術北運用在了核電站上面,並且是一個巨大的技術進步。

現在知道愛因斯坦有多牛的嗎?人家只想弄個冰箱沒想到技術居然用在的核電站上。


銅仁那些事


答:愛因斯坦絕對是人類歷史中,最富天才的科學家,能與之相提並論的只有牛頓一人!如果按照成就來看,愛因斯坦至少能獲得七次諾貝爾獎,這麼輝煌的貢獻是無與倫比的。


在人類歷史上,科學界出現過兩次大的轉折,稱做“奇蹟年”,第一個是1666年的牛頓奇蹟年,第二個就是1905年的愛因斯坦奇蹟年。

1666年是牛頓創立經典力學的重要年份,1905年是愛因斯坦發表相對論的年份;此後,物理學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然後逐漸影響到所有領域,極大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如果說牛頓統一了物理學;那麼愛因斯坦就統一了空間和時間、質量和能量。


科學領域最為權威的評判,就是諾貝爾獎,愛因斯坦只獲得過一次諾獎,是在1921年因光電效應獲獎;其他貢獻沒獲獎的原因,是因為諾獎委員會無法理解相對論,其實這些都不重要了,因為給愛因斯坦頒獎,原本就是諾貝爾獎的榮耀,只是諾獎並沒有抓住這份榮耀而已。

愛因斯坦的貢獻實在太多了,其中幾個諾獎級別的貢獻就有: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質能方程、激光理論、預言引力波、光電效應、預言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其他重要貢獻還有:量子力學奠基人之一、統一場論創始人、偉大的和平主義者、預言引力紅移、預言引力透鏡效應等等。


其中很多理論,在今後100年時間裡,都讓其他尖端科學家忙碌著,並讓一些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比如:


(1)引力波的證實,使三位科學家獲得2017諾貝爾獎;

(2)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的研究,讓一位科學家在1962年、以及三位科學家在2001年獲得諾貝爾獎;

(3)激光方面的研究,讓三位科學家在1964年、兩位科學家在1981年、三位科學家在1997年、2位科學家在2005年,還有三位科學家在2018年獲得諾貝爾獎。

這些獲得諾獎的科學研究,都和愛因斯坦的貢獻分不開,可以說,愛因斯坦給整個人類留下來極為寶貴的財富;甚至愛因斯坦還有一些科學預言,直到現在都還沒有得到證實,比如蟲洞等等。


好啦!我的內容就到這裡,喜歡我們文章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艾伯史密斯


愛因斯坦有多厲害?一百年前的預言,一百年後被證實!

幾十億年以前

有兩顆像太陽一樣的恆星

互相圍繞著運轉

很久以後

兩顆恆星相繼死亡

形成了兩個黑洞

大約13億年以前

這兩個黑洞相互發生碰撞

最終合併到一起

併產生了劇烈的時空震盪

黑洞碰撞產生的一絲漣漪

以光速向四面八方傳播

但這不是光

因為黑洞吸收了所有的光

當這絲漣漪到達本超星系團時

地球上正處於恐龍時代

當它到達銀河系時

人類正在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

100多年前當他經過地球附近星團時

愛因斯坦發表了廣義相對論

提出了引力波的概念

2015年9月14日

它經過了地球

兩個名為LIGO的探測器

捕捉到了他的存在

整個科學界沸騰了

愛因斯坦一百年前的預測

終於在現實中找到了

麥克斯韋預言電磁波

到赫茲發現電磁波只用了20多年

而愛因斯坦預言引力波

到人類找到引力波

用去了整整一百年

他用超越時代的智慧

開啟了20世紀的物理學革命

愛因斯坦如今已經家喻戶曉

只要上過學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天才物理學家

小時候的愛因斯坦卻顯得不那麼聰明

4歲時還不會說話

家裡人甚至擔心他是一個低能兒

一直到上中學,除了數學很好

其他的學科都一塌糊塗

最後這位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

竟然在中學時被勸退了

1895年

16歲的愛因斯坦

退學後直接投考聯邦工業大學

第一次沒有考上

因為除了物理和數學

其他科目都考的很差

於是他在附近找了一箇中學重新學習

1896年

愛因斯坦終於考進瑞士的聯邦工業大學

1900年,愛因斯坦大學畢業

一直找不到工作

後來在一個朋友的幫助下

待業一年的愛因斯坦

在伯尼爾專利局當了一個技術員

在專利局的幾年時間裡

他和朋友組成了一個學習小組

討論科學和哲學的前沿問題

愛因斯坦也有了專門的時間

深入思考物理學前沿問題

終於到了1905年

這是一個很著名的年份

被稱為愛因斯坦奇蹟年

在這一年

愛因斯坦一共發表了6篇文章

每一篇都是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獎的

準確的說

至少能獲得四個諾貝爾獎

這6篇論文橫跨三大領域

首先是分子測量和布朗運動方面的

在他發表論文之前還沒有人觀測到分子

所以對於分子論充滿了質疑

愛因斯坦通過研究布朗運動

給出了具體的

測算分子質量以及阿伏伽德羅常數的方法

成為論證分子論的有力武器

另一篇是關於光電效應的

愛因斯坦也因這篇論文獲得了諾貝爾獎

這篇論文是20世紀量子論革命的導火索

從大膽和創新的意義上來說

這是六篇論文中最革命的一篇

甚至超過了相對論

這是愛因斯坦自己的評價

剩下的兩篇就是狹義相對論

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E=MC²的來源

這個公式也是製造原子彈的理論源泉

到了1915年愛因斯坦提出了廣義相對論

給出了引力方程的完整形式

牛頓萬有引力理論認為萬有引力是瞬時形成的

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

進入20世紀之後

隨著觀察手段的提升

牛頓萬有引力不能完全解釋物理現象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

對牛頓萬有引力理論進行了重新詮釋

認為引力是由於質量引起的時空扭曲形成的引力場

引力波是時空彎曲時候的漣漪

通過波的形式對外輻射

引力波的速度和光速一樣

也是需要時間傳播的

但是引力波本身很小

又隨著距離的增加越來越弱

很難被觀測到

所以直到2015年才第一次被觀測到

不過他的廣義相對論一提出

就有一系列預言

在短短几年內就得到各種天文觀測的支持

廣義相對論預言的引力紅移的現象

在幾年後就被天文觀測證實

關於引力場使光線偏轉的預言最為引人注目

幾年後被兩支天文學家隊伍同時觀測到

這些預言被實際觀測陸續的證實

讓廣義相對論的理論在沒有探測到引力波時

就獲得了廣泛的認同

1955年愛因斯坦病逝

按照他的遺願

沒有舉行盛大的葬禮

火化時只有幾個最親近的朋友在場

並且不設墓碑

法國物理學家郎之萬評價他:

在我們這一時代的物理學家中

愛因斯坦將位於最前列

他現在是

將來也還是

人類宇宙中頭等光輝的一顆巨星

很難說

他究竟是同牛頓一樣偉大

還是比牛頓更偉大

不過可以肯定的說

他的偉大是可以同牛頓相比擬的

在我們的世界裡現在發現的有四種基本力

萬有引力

電磁力

強相互作用力

弱相互作用力

無論什麼樣的現象

都可以用這四種基本力解釋

科學家們現在孜孜不倦的在探索一種可能

就是這四種力能否解釋為同一種力

愛因斯坦在人生的最後十幾年時間裡

其他的物理學家基本都在研究量子力學

而他幾乎是獨自一個人在研究這種可能性

也就是統一場理論

不過直到最後也沒有成功

如今前沿的科學家們還在努力

期待能夠先統一兩種或者三種基本力

也許未來

讀這篇文章的你能夠完成這一壯舉


思聽三個爸爸實驗室


你們可能不會喜歡我這個回答。

真正瞭解愛因斯坦的非研究人員很少。但是在物理界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瞭解他的。因為直接的,物理界有些人和愛因斯坦有交情,然後把真正的故事告訴給了學生們,才傳到了我們這裡。

他的成功大部分取決於他的執著,和他的物理洞察力。這裡的洞察力不是看一個東西的那種能力,而是物理直覺。而物理直覺也是通過他長期訓練而成的。也許他也沒有故意去訓練,但是興趣驅使他思考。

這裡我要說明,愛因斯坦並沒有在高中理解麥克斯韋方程組,但是他一直在想追光的問題。那個時候他不能解決,後來他能解決了,便嘗試著解決。他把這個問題埋在心裡差不多10年,普通人是做不到的。這是他的執著,他真的喜歡這個世界的自然規律,真的想了解它。

愛因斯坦在發完狹義相對論的時候,其實就有點意識到了引力的問題,而且為什麼加速系要特別一些。但是你會發現,廣義相對論的發表是1915年,狹義相對論是1905。這十年你知道他做了什麼嗎?他嘗試理解引力,但是事情很難竄起來,直到他聽數學界朋友介紹了黎曼幾何,他就感覺找到了方向,然後數學家朋友教他,加上他自己自學,終於掌握了。馬上他就用來創立廣義相對論了。十年的時間,臥薪嚐膽(可能他一點都不痛苦,因為他真心愛這個宇宙,想了解她),你知道什麼了吧?對,就是執著,去學完全沒學過的東西,去建立完全沒有的東西,那種孤獨感還是會存在的,不過他的強烈的求知慾戰勝了孤獨。牛頓也有這個能力,微積分也不是一晚上發明的,都是需要孤獨地戰鬥,真正對知識的誠實。這一點是我們科研工作者永遠需要學習的。

他遇到這樣的朋友還是運氣比較好,另外他的廣義相對論的預測一開始是錯的。愛丁頓他們因為一戰沒有驗證他的理論,後來愛因斯坦算出了正確的結果,被驗證了。而現在有小道消息說愛丁頓他們驗證的數據是錯的,歪打正著了。不過事實上現在看來廣義相對論在大尺度上肯定正確(小尺度還不一定,因為和量子力學根本矛盾,量子引力也還是有問題)。所以這樣看來,愛因斯坦的運氣也是平常人沒有的。

然後,我要說一下你們不喜歡的了。你們肯定說他那麼聰明,這就是他為什麼成功。事實上普通人這樣認為,是對這個問題的逃避。邏輯是他聰明,他成功,我沒這麼聰明,所以沒成功。其實愛因斯坦是聰明,他的物理直覺好,但是不是你說的那種聰明,這種是踏實的聰明。你知道他的微積分不完全是他自學的嗎,他的舅舅教其實給了他office hour to answer his questions. 他的微分幾何學的也不怎麼樣,只是你不瞭解而已。你把他封為神,因為你在逃避自己為什麼沒有成功這個潛在的問題。事實上就是你不夠努力,從來沒有那麼渴望一個東西,沒有原動力。這份執著是你沒有,也很難理解的。為真理獻身這種事情在你們看起來覺得偉大,但也就僅僅是,真偉大啊,就完了。那你為什麼不這樣做呢,因為你沒有源動力。如果你覺得那很偉大的,事實上你根本不可能理解他。因為在他看來,追尋真理是他的夢想,他從來沒有把自己看的偉大。愛因斯坦說過“我從來都不信權威,上帝為了懲罰我,讓我變成了權威。”如果你真的理解這句話,你才能理解愛因斯坦。

牛頓也是一樣的“我覺得自己只是沙灘上撿貝殼的小孩,每當撿到好看的貝殼,我都會沾沾自喜,而在我面前的真理之海,我卻全然不知。”這不是他的謙虛,這是他的誠實,事實證明他確實有太多不知道。而為什麼沾沾自喜?因為他發現了一些宇宙的規律,這些東西的確太美了。如果你看到這裡,還只是用偉大來描述他,我覺得你是在侮辱他,或者你就是頭豬。

然後我想說說居里夫人,她的一句話,我之所以記得,因為中學時就掛了她的名言:“ 我們活著,是為了一些有意義的事情,這些事情一定要做到。”

現在你可以理解這些人物有什麼與眾不同了,請不要單純用偉大來形容他們,因為這基本上沒有說出任何特徵。他們是發自內心的執著,加上他們的頭腦也不差(不過我覺得主要是相信的東西驅使他們去思考,然後就自我訓練了)。愛因斯坦是個孩子,牛頓也是,他們都只是單純地想理解這個世界而已。

其實愛因斯坦的執著也有壞處,他一輩子沒能相信量子力學,因為他的世界觀就已經那樣了,還是比較固執。很出名的一個打臉事件,不是愛因斯坦的靜態宇宙和宇宙學常數,而是他得到量子糾纏卻用它來反對量子力學,而現代,量子糾纏已經成為了量子力學特性之一了。

研究者們不崇拜,不封神,靠著那份執著,去理解宇宙。費曼說過:“我年輕的時候很自信,現在看起來很不理解,當時怎麼來的自信,因為當時什麼都不知道啊,不過還是覺得自己去能做好事情。”事實上那種自信是相信自然,相信自己能去理解自然規律,而不被權威嚇到。這都是基於骨子裡的源動力,基於對自然界的愛吧。就像虔誠的基督徒在宣揚上帝一樣的感情。說實話我搞物理,我有自己的信仰,但是我去過幾次教會,當大家虔誠地祈禱,雖然我不信,但是我也非常地感動,他們信上帝,不就和我們相信自然一樣嗎?

之前我說了,普通人沒有這種執著,因為他們生活在一個沒有理想的環境,他們不是骨子裡要去做一件事情。知道路飛為什麼一定能成為海賊王嗎?他天天喊這樣老套的臺詞,但事實上,另外的人連喊出來夢想的勇氣都沒有,怎麼能有資格呢?

看到評論區有的人說,聰明人和普通人同樣努力,普通人什麼都做不了,聰明人什麼都能學會。事實上這一點你根本沒有做過調查,到底是聰明人努力之後形成更易學習的思路然後之後表現的學得很快或者是他們天生就這樣?我覺得是前者,你所瞭解的只是傳說。就像你只知道愛因斯坦那些故事的表面一樣,而且是被吹得越來越神。你也從來沒有體會過全心去做一件事情是多麼的有效率。另外一個例子是alpha go,你知道它一開始很蠢的,不斷的學習讓他獲得經驗,從而可以得到最優化的結果,最後戰勝了這些人類頂尖棋手,其實alpha go的算法模擬了一部分大腦的運行機制,所以我們必須相信,大腦也是這樣不斷建立新的連接,越來越多,就表現得比較聰明瞭。當然,人的確有聰明與傻之分,就像剛剛我看的那個,我覺得你確實很蠢,聰明人會直接去嘗試,傻得人就等著別人告訴他你不行,然後就確實不行了。負責任的告訴你,作為物理圈的人,我認識的聰明人,科研圈工程界的都有,比你周圍所謂的聰明人多到不知道哪裡去了。相比我所瞭解的愛因斯坦,他們並不差,能高中學微積分的也是一大把,連我也屬於其中之一。但是他們為什麼沒有成為牛頓,愛因斯坦,法拉第(法拉第的貢獻的重要性外行人是不知道的,可以去讀讀法拉第傳,看看他都經歷了什麼),費曼,狄拉克,朗道(要是你知道朗道了,你就知道訓練是應該多麼嚴格了)?這就是我要說的。事實上,有的人可以很年輕就能拿到博士學位,但是他們仍然做不出大的工作。所以做不做的出好的工作不主要看你是不是比別人聰明一大截。弱者天天討論智商,智者天天做自己的工作。這真的才是低智力和高智力的區別。你已經注意到了,我一直沒有用“天才”這個詞,因為在我們圈子裡一般不談論這個,一個人成功了,我們會去祝賀他,但是不會用“天才”這個詞,因為這像是在忽略別人多年的努力。還因為聰明的人太多了,這個詞不太值那個價格。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有那麼執著的心,這才是根本的原因。而聰明度,還是需要的,不過不是核心,比較聰明就可以了,成功更需要剩下的那些品質。

另一個原因,我差點忘了,除了之前我說的愛因斯坦運氣有點好,還有就是他出生的時代很對。人民預計那個時代,要是愛因斯坦沒提出狹義相對論,10年之內就有人提出,但是要是愛因斯坦沒有提出廣義相對論,估計還要等那時的100年之後(不過我覺得這個有點誇張了)。時代不對的人也有,最著名的就是物理學界的另一個神話,朗道。外行人知道朗道很少,但是物理界他可以排世界物理學家的前幾名也不過分。為什麼說他時代不對,因為朗道自己抱怨,要是早出生十幾二十年,他就趕上了量子力學的發展潮。你們是不知道他有多厲害,而我們也的確相信他能做出一些更大的發現,如果他生在更好的年代。即便在他那個年代,他也成了開創凝聚態物理的先驅之一。感興趣的人可以去搜搜“朗道十誡”。你們也可以瞭解朗道是怎麼訓練自己還有之後怎麼訓練他的弟子的。他幾乎一個人撐起了蘇聯的朗道學派。你看即便他生在不是黃金時代,他的貢獻也是非常大的,這就是一個物理學家貢獻出一生的結果。靠的是什麼?如果沒有那份執著,他能做到這些?當然,時代還是算愛因斯坦成功的一些因素的。

所以,你們現在覺得愛因斯坦能成功靠的是什麼呢?

另外,請一定不要一來就用偉大來評價這些搞科研的,大家也都是興趣而已。你可以理解成追求藝術的畫家。

連上述人物的論文都看不懂的民科朋友們,就別來浪費口水噴我了,我反正也不會回覆這些人。寫這個是想把一個你也許不知道的真實的愛因斯坦告訴你,也想告訴你一些其他故事,不是為了與你討論什麼。

(這個流言我一定不會告訴你,愛因斯坦的女朋友很多,費曼也是對性情有獨鍾。其實性也沒什麼,就是一種感覺吧。)

這裡在網上偷了一張不可思議的圖,純屬娛樂,大家可以猜猜是誰。


濁蓮



謝謝你的問題!

答:愛因斯坦是上一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創立了當今科學界兩大支柱之一的“相對論”,並且愛因斯坦提出的光電效應榮獲了1921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愛因斯坦還發明瞭原子彈,為核能的開發奠定了基礎。愛因斯坦可以說的上是跨世紀的人物,因為愛因斯坦所提出的理論都非常的超前。


比如說,愛因斯坦在相對論提出的相對時間,即我們每個人的時間,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不一樣。我們的時間段是不一樣,假如地球上剛產生了一對雙胞胎,雙胞胎中的其中一人a坐上光速飛船在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運動,而另一個人b則繼續待在地球上。那麼當地球上的那個雙胞胎b很老的時候,而光速飛船上的那個雙胞胎a則還是一個嬰兒。

這就是相對時間,即運動可以使自己的時間段拉長,使自己的時間相對其他人來說變慢,當然前提是在快超越光速的情況下,才可以顯出較大的差距。而我們平常所做的運動,則收益甚微。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中所提出的引力場論也被科學家們證實,並間接的代替了牛頓所提出的萬有引力。相對論還包括光速不變等許多超前的理論。可以說愛因斯坦是一個跨世紀的科學家了。#帥#

喜歡不要忘記關注訂閱我們——“時間史”


時間史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愛因斯坦和牛頓齊名。一提到愛因斯坦就想到相對論。大部分人卻並不知道相對論是幹什麼用的。甚至有的人感覺相對論沒有什麼用。

其實相對論已經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的了。比如GPS校正,全球定位系統在兩萬公里的高空中,其速度比較快,所以時間流逝比較慢。

但於此同時GPS衛星也在弱引力場中,這就導致其時間比地面快,所以GPS定位用到了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綜合來看,GPS衛星比地面快38微秒。為了讓其與地面時間同步,也為了能精確導航,那就必須把衛星時間調慢38微秒。

我們每天用到如此精確的衛星定位就是相對論的一個貢獻。

於此同時量子力學的一些貢獻也來自相對論。比如狄拉克公式就是狹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結合。

我們都知道牛頓是經典力學之父,工業革命的巨大成就很大一部分是由牛頓力學推動的。牛頓對世界的貢獻不言而喻。但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比牛頓力學還厲害。

其實牛頓力學只適用於宏觀低速弱場的場景,而相對論不僅適用於牛頓力學的場景,還適用於微觀高速強引力場的世界。所有牛頓力學變成了相對論的真子集。

現在很多人都說相對論只是擴充了牛頓力學。其實這是錯誤的,因為牛頓力學最基礎的絕對時空觀是錯誤的。相對論不是擴充和完善牛頓力學。而是牛頓力學是相對論的小弟,它只負責對宏觀低速世界的解釋。大哥相對論可以解決任何場景。

愛因斯坦不僅發現了相對論。而且還發表過光量子假說,也就是光電效應。這也讓愛因斯坦成為了舊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

上個世紀物理學最偉大的理論就是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狹義相對論除了洛倫茲,龐加萊的一些貢獻,基本都是愛因斯坦的成就了。包括後來的廣義相對論基本全靠愛因斯坦完成。當然希爾伯特只是在數學量化上幫了一些忙。物理思想完全歸功與愛因斯坦。



而量子力學愛因斯坦還貢獻了一把。如果說20世紀誰是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當選第二,那麼就沒有人敢當選第一。不管是玻爾還是普朗克還是海森堡,總體還是差愛因斯坦一點。


科學認識論


我這麼說吧,在人類物理學的發展史當中,愛因斯坦是唯二的大神,另一個是牛頓,至於說牛頓和愛因斯坦誰更厲害一點,這個說不好。

另外愛因斯坦是猶太人,猶太人你我都懂,是一個非常聰明的民族,所以愛因斯坦從很小的時候,就對科學和數學產生了興趣,並且從很早的時候,他就開始研究和自學微積分和高等數學。

那麼愛因斯坦從21歲開始的,就開啟了開掛一般的人生,他在當年的12月完成了《由毛細管現象得到的推論》的論文,並且該論文在次年就發表在著名的物理學雜誌上。

然後在22歲的時候,愛因斯坦又完成了熱力學的相關理論論文,隨後在23歲的時候,愛因斯坦進入瑞士專利局,並且在25歲的時候,他成為專利局的正式技術人員。



那麼到了1905年的時候,愛因斯坦終於大爆發,他在那一年發表了5篇劃時代意義的論文,這5篇論文老實說,都是諾貝爾獎級別的,而這一年愛因斯坦也才26歲而已。

在而後的數十年當中,愛因斯坦分別發表了固體比熱論文,臨界乳光論文,光化當量定律,並且他在37歲這一年,正式發表了廣義相對論。


廣義相對論有多少驚人的預測,包括黑洞,引力波等,而黑洞基本被證實了,至於引力波也在2015年被科學家們觀測到,並且也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獎。

所以愛因斯坦的偉大,是絕對毋庸置疑的,他可以說直接改變了人類的歷史,也給人類開啟了另外一扇更大的門,這扇門的背後有些無窮的寶藏,以及宇宙的秘密所在……


種植恆星


愛因斯坦在科學貢獻方面的厲害之處大家都知道了。下面來說一些每個人都能理解的小細節,讓我們來領略一下大神的風采。

首先專注和排除干擾的能力:

愛因斯坦有兩個小孩,老大漢斯和患有精神疾病的老二愛德華。作為思想家,愛因斯坦有排除一切干擾的能力,包括他的孩子和家庭。“甚至嬰兒的大聲哭鬧都無法打擾他”,漢斯後來回憶說,“他能繼續自己的工作,完全不受噪聲的影響。”我也有帶小孩的經歷,讀了這段真是非常佩服。

坦納是愛因斯坦蘇黎世時期的學生,經常去他家裡玩。一天坦納去找愛因斯坦,發現他正在書房裡專心研究一疊論文。右手寫字,左手抱著愛德華。漢斯在一旁玩著磚塊,想引起愛因斯坦的注意(腦補調皮的小男孩)。愛因斯坦看見坦納,和他打招呼,“等等,我馬上就看完了,”邊說邊把愛德華塞給坦納,然後繼續演算他的方程。坦納後來評論說,“這使我看到了他巨大的專注力。”

其次講課隨意瀟灑的風格:

據坦納回憶,愛因斯坦上課沒有講義,他隨身攜帶一張卡片大小寫滿字的紙條。在課堂上邊說邊想,有條不紊地發展自己的思路,學生們需要仔細觀察他的一舉一動和每一句話。“這使我們見識了他的推理技巧,”坦納說,“相比於那些追求完美的授課方式,我們肯定欣賞這種。”(如果沒有思想,這個風格是你不能隨便模仿的。)

這種授課風格的缺點是容易被掛住。我們的大神愛因斯坦也不例外。

有一次上課,愛因斯坦突然想不起某項計算應如何往下進行了,“一定是哪個該死的數學變換,我想不起來了,”他說,“如果在座的沒有人能夠看出來,那我們就跳過去,不再浪費時間。”當然,過了十分鐘,愛因斯坦又想起來了。

最後是愛因斯坦平行工作的能力,這更是我們普通人可望不可及的,他能夠同時進行多項原創的工作,並取得進展。比如當愛因斯坦在研究布朗運動的時候,他也一直在冥思苦想涉及運動物體和光速的理論。就在寄出關於布朗運動論文的第二天,他的靈感就來了,這就是後來的狹義相對論。


物理思維


愛因思坦被人們神化了,他一生中有兩個最出名的理論,第一是速度與時間論,即物體速度達到光速時,其物體的時間將變慢。第二是質能方程,即原子彈爆炸的能量,等於原子彈的質量乘以光速的平方。對於這兩個結論,人類至到今天也無法去證實其對錯。

還有他的光電效應理論,時空彎曲理論,電磁波理論等,均無法證實。據說他的引力波理論已證實是對的。

在二戰時,他又提倡並參與了原子彈的研製,原子彈是可以毀滅全人類的武器,如果說他厲害,倒不如說他殺人厲害。

一些人一直認為愛因斯坦是偉大的科學家,對人類貢獻極大的科學家,將愛因斯坦當神拜,當爹媽敬,但我們稍微思考一下,這種認為的確存在愚昧性。

愛因思坦到低厲不厲害,現今真難下結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