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成交量突破2.5萬套


4月成交量突破2.5萬套  | “年輕人別急著買房”?


3月2.6W套

4月2.5W套

4月成交量突破2.5萬套  | “年輕人別急著買房”?


2019年4月,二手住宅成交量環比3月下降近2.6%,僅僅相差600餘套,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升 86.2%


4月成交量突破2.5萬套  | “年輕人別急著買房”?

3月二手房成交量2.6萬套創近30個月新高,4月的成交數據被3月的光芒有所掩蓋,單看4月成交量依然搶眼,相比

近九年4月成交量僅次於2015年。

在“房住不炒”的大旗下,全國範圍內施行“因城施策”,在各個城市鬆鬆緊緊的背景下,上海顯得格外的淡定。自2016年的3月非滬籍買房5年社保以及二套房首付提高之後就幾乎沒有針對購房者出臺的政策了,2017年各城市限售加碼,上海沒有跟進,2018年部分城市陸續放鬆時,上海也沒跟進,透明的政策導向以及平穩的市場,積壓的需求逐步釋放。


4月成交量突破2.5萬套  | “年輕人別急著買房”?

從4月二手住宅成交價格段分佈比例來看,330萬以下的交易佔到了很大的佔比,這也是”年輕剛需“最青睞的價格區間,之前的文章我們也分析過,目前上海購房者近70%是年輕的80、90後,年輕人在上海樓市已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一則要聞

日前,萬科創始人王石在回答“年輕人在城裡買不起房子,要不要回老家”的問題時,王石表示,“即使年輕人買得起房,也不要著急,否則房子會限制住你。”

王石表示,買不起房可以租;當然回老家也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暫時在某一個城市你買不起房子,但你回去之後再

創業可能再回來就成為一個買得起房子的創業者了。

這是王石為100所鄉村邊遠地區學校學生直播授課時所說的。筆者個人認為,面對學生,此番言論有雞湯的成分在,當然王石先生說完這段話,必定在房地產圈一時掀起千層浪,眾口難調,最後輿論導向,直接把“年輕人應不應該急著買房”推上了風口浪尖。


4月成交量突破2.5萬套  | “年輕人別急著買房”?


先創業,後買房,挺理想化的狀態


創業和購房人群的年齡段幾乎重合

4月成交量突破2.5萬套  | “年輕人別急著買房”?


由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社會心理學研究中心等機構共同發佈的《 中國創業心態調查報告》指出創業人群的年齡集中在 16-35 歲的 80 後、90 後,合計佔比超八成,是創業的主力軍,而這部分人群跟我們之前文章中分析的購房人群在年齡結構幾乎完美重合。


從創業的成功率來看,現實沒有那麼理想化

《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數據顯示,畢業半年後自主創業的應屆本科畢業生,3年後超過半數的人退出創業。即便在創業環境較好的省份如浙江,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也只有5%左右。

從歷史和統計數據來看,創業的成功本身就是個小概率事件,因為企業的成功是要在很多事情的鏈條上,在一個非常漫長的時間裡不斷做出正確的決定。而企業的失敗可能只要在一個時間做出一個錯誤的決策就能造成。

從房子居住屬性看,創業和買房原本就是兩個需求層面上的事兒,居住是剛需,創業更多的是實現自我價值,對於非凡人生的一種追求,無論從創業成功率或者創業者比例上來看,都不是生活的必要條件,從這一屬性看,兩者先做什麼,後做什麼,聯繫在一起或許有點牽強。


城市均衡發展,價格窪地被填平?


4月成交量突破2.5萬套  | “年輕人別急著買房”?

從城市發展和定位來看,上海正在朝著更為均衡的方向發展,9+5+2的佈局,讓上海成為一個多引擎發展的城市。


4月成交量突破2.5萬套  | “年輕人別急著買房”?


4月成交量突破2.5萬套  | “年輕人別急著買房”?

就在幾年前,還被老上海人認為是“下只角”的浦江鎮、七寶、顧村等區域在迅速的發展後,區域價值得到提升,均價都已漸漸步入6字頭時代,城市資源的均衡分配,區域價值的不斷提升,一個個窪地正在被填平,逐漸縮小著之間的差距。也就是說上海均衡發展的速度越快,定居上海的門檻就越高,這和炒房或者調控無關,因為這是城市前進步伐中不可避免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能撬動的槓桿越小

最長貸款年限計算:貸款年限+借款人年齡<65週歲,有些銀行可以放寬到70減去年齡。

貸款年限的長短與自身年齡、房齡等有關,貸款買房的話,我們貸的年限越長,所支付的利息就越多,但是按貨幣貶值的情況來看,似乎也是越長越划算,

按照過去十年8%的通脹率來算一下20年和30年的區別!


4月成交量突破2.5萬套  | “年輕人別急著買房”?

通過簡單計算,我們不難發現,通脹效應下,貸款年限越長,從貨幣貶值速度來看越划算,並且月供少了1000多元,減輕了每月的還貸支出。

買房後,就是把自己限定在那裡了?

“一旦買了房子,實際就等於把自己限定在那裡了。”這句話筆者認為可以分為兩個層面來解讀。


  • 地域及個人發展的限定

筆者記得有一期《奇葩說》的辯題是該不該買房,當時就提到這麼一個觀點,當你在一個城市買房,某種意義上就限制了你去其他城市的發展。

當時的答辯也讓筆者至今難忘,“當你去別的城市發展,你可以把買的房租掉,在另一個城市租房。”所以,從來都不是房子限制住個人的發展,能限制住你的,只有你自己。

  • 還貸的壓力

貸款的額度通常是根據自身情況撬動合適的槓桿,月供以家庭總收入的一定佔比,必定是在承受範圍之內的。還貸前期的壓力是不可否認的,但是從過去10多年的實際通貨膨脹率大概都在8%左右來看,壓力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小,十幾年前那部分貸款買房的人,大部分月供兩三千元,和現在的收入相比,要說壓力,真的很有限。

  • 租房難道沒有壓力嗎?



4月成交量突破2.5萬套  | “年輕人別急著買房”?

數據分析認為,房租收入比來看,四大一線城市都處於高佔比的狀態,上海達到49.8%

。這意味著,如果在上海工作,按照人均房租和人均可支配月收入來看,可支配收入的5成是用於租房的。

同樣是每月的支出,買房和租房最大的區別在於歸屬感和是否掌握資產。還是那句話,該不該買房沒有絕對的正確答案,需求不同,選擇也會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