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青島、煙臺、威海三市合併成立經濟特區,是否能給北方經濟帶來改觀?

用戶6228525317


這幾天正好在這幾個城市轉了一圈,談點看法:這幾個沿海城市的海灘真的不錯,作為旅遊景點並不會輸給海南,但因為起步晚,宣傳力度配套服務跟不上。威海可以和煙臺成立旅遊特區,三產一下子帶動GDP。青島可以和日照成立外貿港口經濟區,青島港口充分利用,貨進出日照,互相依賴,各發揮特長。旅遊也可以搞上去。還有一點,山東一定要拿得出代表山東的名牌產品,讓旅客滿意而來,滿意而歸。


東華249


這幾個地方都待過。青島實體經濟欠發達。主要還是依賴海爾,海信,青島啤酒,以及旅遊。煙臺,上市公司很多,但是缺少政策支持。記得2000年,煙臺和青島查不多大。青島政策支持也就是08年左右。飛速發展。但是導致了房價大漲,工資還是5000左右。加上缺少高科技企業現在大量人才外流。威海,地方小,企業更少,基本都是本地人的天下。威海環境真不錯。因為工資太低。後來只能來青島了。之前是煙臺畢業。


說遊天下


不可否認,如果青島、煙臺、威海三市合併成立經濟特區,這個地方的經濟肯定很強,但對北方經濟的影響並會特別大。

僅從GDP規模來看,2017年青島11037.28億元,煙臺7338.95億元,威海3480.10億,加起來高達21800多億,體量很大。

而青島煙臺威海又處於山東半島的突出位置,對於周邊城市的輻射並不特別明顯。

曾經中國的五大經濟特區發展到現在,也就深圳的發展稱得上一枝獨秀,其他的幾個經濟特區的發展並不顯眼。

現階段,如果青島能夠拿下國家中心城市這一名號,或許看點會多一點。


駑馬小卒


合併後3萬平方公里,合併是國家戰略,將膠東半島當作島來對待,而不是膠東省。對比國內海南和臺灣,面積還可以添一個日照或者部分濰坊。這對以青島為首的膠東幫來說不算是好事情,他們的野心應該是10萬的面積,當然這可能是山東能同意的底線。

說說膠東半島,合併後重新規劃行政區劃,變成三個一萬平方公里的地級市,威海拿了萊陽海陽之後,和部分海陽的新規劃項目,可以直接跨入2線城市。gdp前五十。煙臺被拿掉這兩個縣依然可以一萬平方公里,也有6千億gdp,保持二線。而煙威城市圈將進一步整合資源吃掉北方中日貿易的一半以上。這不光不會幫助你想要幫助的東北,反而會進一步分走大連的外貿大餅。

到時候平度和萊西會合併成新的地級市,變成半島陸路物流中心。高密市劃入青島,青島將開啟新的成長模式,現階段青島缺乏新的增長點,而產業協同配合青島物流,青島的增長也會加快。但這並不會對東北有多大的幫助,相反,青島會進一步吃掉中韓貿易的一大塊餅,大連會受很大影響。

膠東半島的合併,以及煙臺大連的跨海大橋一旦建好,東北將進一步人口流失,因為煙臺威海的人口需求,當然大部分會從山東腹地來。所以,可能存在膠東半島,但他會變成省級行政單位而不是與城市比較,更不會因此而使東北收益,相反東北可能會因此流失更多資本和人力。



別裝了小橘貓


這個問題的假設層面有些大,在中國還沒有這樣的先例,如果將膠東這三個城市合併成經濟特區能否讓北方經濟帶來改觀不確定,但是山東省的經濟肯定會一落千丈去毋庸置疑,整個山東省經濟最好的沿海地帶給單獨拿出來,沿海城市只剩日照以及渤海沿岸的濰坊、東營這些小型港口城市,這相當於掐斷了山東對外貿易的命脈。基本將山東變為像廣西一樣的省份,縱然有海但是經濟依然落後。

在外國一個地區的經濟能否迅速發展,與國家政策有很大關係,比如深圳在很短的時間裡從一個小漁村躍居成為我國經濟第三的城市,這與國家大力扶持不無關係,如果國家把給深圳的政策以及財力放到青島、煙臺、威海三者中的任何一個城市,那麼無需三個城市的合併,一個城市就可以帶動周邊經濟的騰飛,但是這三個城市都不是深圳也不具備深圳的地理條件。另外有問到能否帶動東北的經濟復興,這個問題就更加不著邊界,先不說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之間的跨海隧道什麼時間修建,即便修建完成,東北的經濟復興也不會由這三個城市帶動,不管是成立特區也好還是其他任何形式的經濟體。先不說這三個城市何德何能,單從地理上看,東北的大片區域離北京更近,北京在我國的地位有其他城市能夠超越嗎,帶動東三省的經濟復興北京顯然比膠東半島更加合適。
膠東半島自古就是山東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國家已經在山東實行新舊動能的轉換,並且煙臺、青島是三個核心城市之一,待到改革實行一段時間以後,山東省的經濟肯定會再次騰飛,這比直接將三個城市獨立出來合理得多,如果山東省整體經濟實現了增長並且躍居了全國首位,那時再談三個城市成立特區也不遲。其實我國經濟最不發達的區域主要是以胡煥庸線為劃分,也就是傳統意義上的騰衝到黑河劃線的西部地區,目前需要提升經濟更應該是這一區域,如果再有經濟特區的成立,或者直轄市等行政區域,更應該在這一廣大區域選出一個位置,大力扶持建設以帶動周邊共同發展。那時整個北方的經濟才會出現明顯的改觀。


地理有意思


這個問題的核心是:1+1+1是否大於3

截止目前,我國已經設立共計七大經濟特區,分別是廣東省的深圳經濟特區、珠海經濟特區、汕頭經濟特區,福建的廈門經濟特區、海南經濟特區、喀什經濟特區、霍爾果斯經濟特區。

試想一下如果把青島、煙臺、和威海三市合併成立經濟特區,從GDP來說肯定是增加的,但是如果合併成經濟特區和以前又有什麼區別呢?

三市合併其實起不到多少輻射作用,膠東半島地理優勢優越,對內毗鄰京津地區,對外靠近日韓,本來在經濟發展中能起到突出的作用,但一直以來膠東半島的地理優勢不明顯,相對於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膠東半島在對外貿易中的地位很尷尬。

青島、煙臺和威海除了在區位上相近,在城市定位中不一致,所以很難發揮聚集優勢,就像三個很少有共同點的地方,強行融合也只能成為一個比較大的矛盾體而已。


青島探客


三個相鄰城市同時成為經濟特區是不可能的,而且經濟特區的優勢早已經被淡化。就比如汕頭也是經濟特區,離珠三角還那麼近,經濟發展也並不出色。何況是通過這種方式帶動千里之外的地區。

單說區域經濟,青煙威的發展水平在北方已經是僅次於京津唐的地位,但是想要帶來巨大改觀,必須一體化,真正的、徹底的一體化。然而這三座城市的中心城區相距甚遠,必須合併才有可能在這三城中心的位置開闢新城,並由中心新城與原有的三個城區進行對接,形成一個像廣州佛山這樣真正同城化、大城化的發展。

這樣的大動作、大手筆,只有直轄才有可能。所以一旦青煙威合三為一,成為一個直轄市,而且在已有三個核心城區的前提下,再新建一個市中心,那麼這樣規模與氣魄,沒等城市真正發揮合璧價值,就已經足以聚集起超高的人氣和影響力。

以2017年GDP數據來看,青島11037億、煙臺7339億、威海3480億,合計21856億,以今年全國平均GDP增速計算,2018年三市總量至少23277億。直接越過廣州成為第四經濟大市,並且成為國內海岸線最長、景點最多、城區規模最大的城市。

這樣的巨無霸誕生,未來對山東地區的經濟影響必然會比較大,因為濟南的大城模式也在進行,未來如果東有直轄市,西有大省會。山東地區的經濟活躍度必然高速提升,但與此同時,省內其他城市的人才流出狀況將會加劇,普通城市招商引資會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所以這種結果必然能夠給青煙威甚至濟南帶來利好,但對北方恐怕未必有多大正能量。就像長三角和珠三角的存在,不僅沒有給中西部帶來共贏的局面,反而吸引中西部很多的人才與投資。這放在北方也一樣,青煙威的合併或許可以把山東帶向江浙的高度,但是拉動北方經濟恐怕還沒這麼大能量。


城市發展報告


合併後就會像一張餅烙不熟,再貼一張餅烙,還不熟貼上三張餅、四張餅、五張餅.....媽呀,弄一卷餅去烙,這不是探索,是敗家娘們兒的主意。

如果只有破壞能力沒有建設能力,應該拆分而不是合併,比如取消地市一級,只設中央、省、縣三級,縣以下自治,也就是迴歸秦以來實行了兩千多年的“皇權不下縣"。


蜀蛇說


前三十年西方城市化方式是以單個城市的各自的獨立發展的城市化(就像單獨的船艦一樣),後三十年必須以都市圈一體化協同發展,是升級版符合國情的第二波更集中更高級的城市化。就像是城市化中巨型航母戰鬥群一樣。是綜合國力的龍頭和基礎。應建立在人才充分流動,企業塊狀發展,金融共享的基礎上。

如何讓城市化更好的發展,首先要明白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單單的傳統的城市化已不能滿足發展需求,而是要讓城市群一體化才能更好的發展,第一重點發展三個城市群,長三角(2-3億人),珠三角(1-2億人),京津冀(1-2億人),

第二發展五大內地區域城市群一體發展,西南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成都重慶昆明貴陽一體化發展(1.5億人左右),二,華中城市群一體化,武漢,長沙,南昌一體化(1億人左右),三,中原城市群鄭州太原,濟南,石家莊一體化(1.5億人左右),四,東北城市群一體化(1億人左右,五,以西安蘭州西寧,西北城市群一體化(0.5億人左右)

第三再建立五個沿海城市群直轄市,第一個大連直轄市

五大沿海直轄市,以大連為中心的遼東半島城市群一體化,面積2-3萬平方千米,人口三千萬左右,第二以青島煙臺威海為中心的膠東半島城市群一體化,面積三萬左右平方千米,容納人口五千萬左右,第三以寧波舟山台州為主體的城市群一體化,面積兩萬左右,容納人口三到五千萬,第四以廈泉漳同城一體化的海西城市群,人口三到五千萬,兩萬平方千米左右,第五以深圳東莞惠州同城化一體化的城市群,容納人口五到六千萬人口,面積兩萬平方千米,

這樣形成三大灣區,五大沿海城市群一體化,五大內地城市群一體化發展,覆蓋人口十億左右,共十三個經濟體協同發展,每個經濟體互相競爭和人才,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的競爭和資源互補形成良性循環發展體制,走高工資高福利低稅收的模式,相互之間競爭和協同發展的道路,只要把這十三個經濟體發展好了,十到二十年內,中國必將超過美國成為第一強國的發達國家

交通方面可以建設三種軌道交通,第一種高鐵在大城市群內運行,如京滬高鐵,京廣高鐵,總里程在1000到三千公里在全國範圍內運營,時速350千米左右,站間距50到100千米一個站點,主要中大城市停靠

第二種,快鐵(或稱城鐵),在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內三百公里內,總運營里程在100千米至300千米之間,時速在300千米左右,站間距在10千米到30千米之間,主要在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等城市群間人口超過二十萬的城鎮和商圈運營,如在上海到南京修一條城鐵,沿線每二十公左右設一個站點,每個站點的人在一小時內可以上下班出行,每個站點就是一個商業中心,…,可以在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各大城市間間修建十幾二十條這樣的城鐵,促進城市群的一體化,公交化,實現快速交通網,比如長三角一號線,沿線在浦東機場設一個站,在張江設一個站,在陸家嘴設一個站,在人民廣場設一個站,在環球港設一個站,在嘉定設一個站,在崑山設一個站,在蘇州市中心兩三個站,在無錫市設兩三個站等,總之把沿線每十到二十公里重要的商圈連起來,實現長三角各大商圈半小時到一小時的快速交通網…,第三種就是現在的城市地鐵每兩公里到三公里一個站點


船長愛航行


你這問題想的有點太遠了。

深圳特區是因為地接香港香港才發展的特別快特別好,其他幾個特區就沒那麼神了,外來資金跟不上,哪來的高速發展?

青煙威搞特區不是不行,但一定是要有個前提,那就是中日韓自貿協定,如果這個東西搞不定,那也沒啥必要弄特區了。

如果中日韓自貿區談妥,那麼整個東亞都會受益,尤其是各個沿海城市,尤以青島為最,因為地緣近,又有過去多年的接觸和經驗積累,港口設備和城市建設經濟發展水平都不錯,當然上海優勢也很大。

可是由於美國的阻撓,這個事談了十幾年了還沒成呢,短期內可能性也不大。

再過幾年,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這個自貿區的內涵和外延又會變了味道,談的內容和條件也得變。

如果沒有這個東西,煙青威搞特區有啥必要呢?批給你個特區,大錢搞不來小錢又打不起浪花,發展不起來啊,速度上不去,規模起不來,拉動能力太有限。

現在青島有個西海岸新區,發展的蠻好,但這面積比煙青威可小多了,同一筆錢,堆出來的高度差多了。

有資金才有發展,這個是前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