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好聖孫的例子有哪些?

林道銳


我們常常用母憑子貴來形容古代王朝貴族中“賤妻”生“貴子”,而得以依靠兒子受寵享受地位權力,榮華富貴,而在各朝各代中,卻不乏有“父憑子貴”的例子。

明清兩代就分別有這樣兩位“好聖孫”。

朱瞻基:要不是我這麼優秀的兒子,胖爸你這皇位我看懸

明成祖朱棣在帝位安穩後,便開始考慮冊立太子的問題,長子朱高熾生性儒雅,沉靜好文,言行識度,很早就知儒家治國之道,以聰慧仁德著稱,深受祖父朱元璋的寵愛。


美中不足的是朱高熾身體肥胖,行動不便,總要兩個內侍攙扶才能行動。而且也總是跌跌撞撞。因此這對於一生嗜武的成祖來講,這個兒子並不討他喜歡,甚至可以說朱高熾一生也沒有贏得他的歡心。


儘管朱高熾以仁厚儒雅獲得了極好的名聲,但是他的日子並不好過,尤其是在通往黃維德的路程上充滿了坎坷。朱高熾深受文臣的擁戴,而且他是朱元璋親自為朱棣選擇的燕世子,是皇位合法的繼承人,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而皇次子朱高煦性格頗似朱棣,英俊武勇,在靖難中立下大功,朱棣登基後也曾親自許願將皇位傳給他。就朱棣本人來講希望立朱高煦為太子。

朱棣遲遲不肯冊立太子,對比朝臣多有覺察,於是紛紛上言,請求建儲。朱高熾的首位支持者便是內閣大學士解縉。朱棣問解縉,解縉說

“皇長子仁孝,天下歸心。”

朱棣挺罷低頭不語。

解縉知道朱棣平素最喜愛長孫朱瞻基,於是頓首道

“好聖孫。”

朱棣不禁腦海中浮現出他乖巧聰明的大孫子為大明開創一片治世安民的情景,終於點了點頭。

朱瞻基生於洪武三十一年,自由聰慧,喜好讀書,深得朱棣的寵愛。朱棣一心想把這個皇太孫培養成同學自己一樣追求文治武功的開拓之君。正是在祖父的精心培育下,朱瞻基文韜武略,熟知政務,為將來治理國家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弘曆:爸,爺爺最疼我,你沾了我的光

再來說清朝“好聖孫”。

康熙是清朝十分有作為的一位皇帝,在他勤政治國之下,開創了一代盛世,也被後世稱為“千古一帝”。康熙一生共有九十七位子孫,由於政務匆忙,在他眾多子孫裡,估計他連一半都沒見過。


一次,雍正帶著弘曆和弘晝來見向康熙請安,這年弘曆十歲。這也是弘曆第一次見康熙,康熙帝問了他們幾個問題,弘曆回答的擲地有聲,有理有據,令康熙帝又驚又喜。隨之,康熙在眾多子孫中,唯獨記住了弘曆。

回宮以後,康熙拿出紅姐的生辰八字讓人分析,得出弘曆的命相很不錯。康熙帝聽了十分開心,便決定將弘曆接入宮中學習,偶爾還會輔導弘曆的課業。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和弘曆待在避暑山莊,祖孫倆人形影不離。康熙批奏章的時候,弘曆就在旁邊寫字磨墨,康熙有時會起身走到弘曆身後教他寫字,即使討論國家大事時,康熙也讓弘曆旁聽。

康熙爺晚年,一眾兒子為了爭奪皇位結交黨朋,互不相容,上演了一出“九子奪嫡”的大戲。康熙帝被鬧得焦頭爛額。最終留下遺旨“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選擇胤禛承繼地址位,這出鬧劇才算落下了帷幕。


不少人認為,是因為康熙帝寵愛孫子乾隆,而又不能把皇位直接傳給他,便愛屋及烏,傳其父親雍正,再傳位給孫子。所以我們不難推斷,雖然胤禎最後能在諸多皇子中脫穎而出繼承大統,除了自身的實力外,弘曆的受寵無疑也是給其加分不少。

弘曆最後也自然而然成了皇位繼承人,繼爺爺康熙,父親雍正三代人之大成,這段時期,其時間跨度130多年,是清朝統治的高峰,故中國部分歷史學者將康、雍、乾時期稱為“康乾盛世”。 (不過,現在對他們的盛世的質疑之聲越來越多,乾隆這個“好聖孫”才是個敗家子😂)




姑蘇城南


在中國歷史上,很多后妃之所以得到皇帝的寵愛和提拔都是因為沾了兒子的光,因此便有了“母憑子貴”的說法。但是有一種現象在中國歷史上是鮮為人知的,那就是“父憑子貴”。所謂的父憑子貴說的就是有些皇子因為自己的兒子得到皇帝的喜愛和重用因此自己也跟著沾光甚至繼位,很多時候這些皇子因為種種原因而言可能基本都與皇位無緣,或者是說不一定能夠被定為接班人,但是因為有一個討老皇帝喜歡的兒子,所以最終被破格提拔為儲君並最終繼位,這種現象在歷史上有一種好聽的說法叫“好聖孫”。

“好聖孫”這種說發源於明朝成祖年間。明成祖實際上並不喜歡自己的長子朱高熾,反而寵愛自己的小兒子朱高煦,朱高熾在朱棣做燕王時期就已經被冊立為了燕王世子,靖難之後,朱棣登基稱帝,燕王世子朱高熾也因此成為了皇太子,如果一切正常的話,朱高熾在日後明成祖歸天后成為大明王朝的繼承人,但是事實卻不是這樣,一個人的存在,一直以來讓他曾經的世子之位和而今的太子之位都搖搖欲墜,這個人就是漢王朱高煦。

按照常理來講,由王世子而皇太子是再正常不過的水到渠成之事,但是,朱高熾這個太子的選立,卻是其父皇朱棣思想鬥爭後的結果,因為成祖對這個繼承人並不十分滿意。據《明史》記載,朱高熾“體肥重,且足疾”,行動極為不便,成祖認為兒子的形象不夠好,將來作為一國之君,有損國威和形象;另外,他更喜歡朱高熾的二弟朱高煦,並且早在朱棣起兵“靖難”之時,就曾經許諾朱高煦,將來君臨天下後,把皇位傳給他。於是,成祖朱棣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一方面,明朝的皇位繼承製度是一直以來都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朱棣若悍然廢長立幼恐怕會因其朝野上下的爭議,畢竟朱高熾是當年太祖冊封的燕王世子;而另一方面,朱棣對於自己的二兒子朱高煦實在難以釋懷,朱高煦不僅長得像自己,能力和素質也非常強,尤其善於帶領作戰,這讓一生征戰無數的朱棣非常喜歡,隨著年齡的逐漸增長,朱棣彷彿從朱高煦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輕時的影子,他也一直相信志高需能夠很好的繼承併發揚自己的事業。但是朱高煦的短板確實非嫡非長。

正值明成祖朱棣左右為難之際,大臣謝縉的一個詞,終於使成祖堅定了立朱高熾的決心,這個詞便是——“好聖孫”。據《明史·謝縉傳》載:“先是,儲位未定,淇國公丘福言漢王(朱高煦)有功,宜立。帝密問縉。縉稱:‘皇長子仁孝,天下歸心。’帝不應。縉又頓首曰:‘好聖孫’。謂宣宗也。帝頷之。太子遂定。”

可見,朱棣立朱高熾為皇太子,是因為朱高熾有個好兒子,即後來的明宣宗朱瞻基。成祖將繼承自己的豐功偉業與國家大權的希望寄託在了朱瞻基這位“好聖孫”的身上,因此才移愛於朱高熾,朱高熾因子得福,由此幸運地成為了皇儲。此後,成祖又於永樂九年(1411年)立朱瞻基為皇太孫,還曾說朱瞻基是“他日太平天子也”。由此,朱瞻基成了大明王朝繼建文帝朱允炆之後第二位有名有實的皇太孫。可見,一生不受父皇待見的大胖子朱高熾是沾了兒子受寵的光了。

“好聖孫”的例子:

“好聖孫”的例子不僅在明朝出現過,之後的清朝也有過了兩次“好聖孫”現象的出現。最著名的一次莫過於老年康熙和年幼的乾隆的故事了。雍正皇帝的繼位一直以來都被眾說紛紜,相對於弒父篡位或是篡改遺詔這種說法,還有一種說法就顯得比較含蓄了,這種說法是,康熙因為喜歡雍正的兒子弘曆所以將皇位傳給了雍正,關於這一點,有兩個事例可以佐證。第一,康熙晚年,胤稹曾邀請父皇到圓明同遊玩。一次,康熙一行到圓明園牡丹臺遊賞,胤稹藉機將兒子弘曆介紹給了康熙,康熙見到弘曆後格外高興,立即“命宮中養育”,這使弘曆享受到了其他一百多個皇子皇孫所沒有的殊遇。第二,一次在避暑山莊獅子園,胤稹帶著嫡福晉烏拉那喇氏和側福晉、弘曆生母鈕祜祿氏一同拜見康熙,康熙當著眾人的面稱鈕祜祿氏為“有福之人”。為什麼康熙單單稱讚妾身份的兒媳鈕祜祿氏呢?究其原因,當然是母以子貴,因為她生下了寶貝皇孫弘曆,康熙說鈕祜祿氏有福,背後隱含之語即弘曆日後必大福大貴。後來弘曆登基,還曾多次提及自己兒時被皇帝爺爺帶在身邊的故事。

相對於上述這個例子,清朝的另一起“好聖孫”的例子就是乾隆帝和年幼的道光帝的例子。這種說法似乎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同,雖然道光帝並非有為之君,但是乾隆皇帝在晚年確實對這位嫡長孫非常寵愛。道光皇帝生於乾隆四十七年,此時的乾隆皇帝已經七十二歲了,乾隆皇帝對這位嫡出的小皇孫非常看重。乾隆五十六年八月,年僅十歲的道光皇帝跟隨祖父乾隆皇帝打獵獲鹿,乾隆帝大喜,當即賞賜給小皇孫黃馬褂和花翎。 嘉慶元年,十四歲的道光帝舉行婚禮,嫡福晉是太上皇乾隆為其挑選的滿洲鑲黃旗布彥達賚之女鈕祜祿氏。 大婚之後乾隆帝還特命皇孫夫婦在宮中居住,這種殊榮可不是誰都能夠擁有的,我們翻邊清朝官方史料,有關這中記載的也僅有這一次。乾隆帝對年幼的道光帝的寵愛因此可見一斑。據說這也是資質平庸的嘉慶皇帝之所以被選為乾隆皇帝繼承人的重要原因。


歷史課課代表


  胤禛的兒子弘曆就是一個好聖孫,當年康熙的眾多兒子都很優秀,康熙不知道選誰做儲君合適,後來到胤禛府閒逛,發現胤禛的兒子弘曆各方面很優秀,綜合考慮後,選擇了胤禛做皇帝。弘曆也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好聖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