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萬元,購買信託產品,收益能有多高,會不會有風險?

財經者思


當下信託的收益率在年化8-9%,高於銀行的理財產品,至於風險嘛,風險肯定是有的,市面上所有的理財產品都是有風險的,需要有這一共識,市面上所有宣稱沒有風險而收益高於存款利息的理財都是騙局。

但是作為信託從業者,雖然利益相關,但是不得不說對大部分高淨值客戶而言,信託是現階段性價比相對高的理財產品。

為什麼這麼說呢?

一方面發行產品的機構可靠,現階段我國共有68家信託公司,80%的機構是國企央企地方政府控股,信託牌照非常值錢,比其他三大支柱金融機構(銀行、券商、保險)都要值錢,曾有招商銀行想要收購一塊信託牌照但沒有成功,當下一塊信託牌照值100-200億,由於牌照值錢以及國內投資者的不成熟導致了各家信託機構格外愛惜自己的羽毛,例如前段時間中江信託所有出風險的項目都由它的新晉股東雪松控股兜底。另外呢,信託受銀監會監管,每個項目都需要上報銀監審批,成功審批後才能發行,保證了項目的真實可靠。只有項目真實可靠,題主才能從項目的推薦書上去分析項目,這也是我建議大家一定要去正規金融機構買產品的原因,能規避掉金融投資最大的風險—道德風險,而國內各類金融理財特別是民間的金融理財產品出風險基本在於平臺的道德風險上(ps:俗稱跑路),而不是項目風險上。(ps:不得不說金融行業騙子真的是多)

另一方面說說信託剛兌這個問題,也就是安全性,信託行業的潛規則之一就是剛性兌付,但是隨著資管新規的出臺,我相信剛性兌付必然會成為歷史,這裡需要說明下資管新規不是隻針對信託,是針對市面上所有的非保本理財產品,都要遵循淨值化管理,打破剛性兌付,所以在這裡呼籲題主一定要加強投資理財的學習。但是從出臺到現在,目前整個行業還在遵循著剛兌這個潛規則,沒有一家機構敢率先打破剛兌。

我推薦信託的另一個原因是信託相比其他理財而言,它更容易理解,自己看的懂至少不會被坑,例如房地產信託,目前市面上比較常見的還是單一類房地產信託,投向到某個固定的地產項目,而一般的風控就是土地做抵押,項目公司股權做質押,然後期間的資金流做監控,那買了這個信託最壞最壞的情況就是融資方違約,但投資者最終手頭上還有塊地,目前國內的土地市場非常成熟,價格也很透明,還能通過處置土地來追回本金和收益。


小魚兒nimo



目前信託產品收益水平

從2019年一季度信託產品收益表現及現在(預)售的產品收益來看,信託公司的信託類產品年化收益在8%~10%之間。

100萬元信託產品年化收益在8~10萬元,其中都有現金返還約6000元以上。


信託公司還有資管類產品年化收益在9%~11%之間,較信託產品略高。

100萬元資管類產品年化收益在9~11萬元,其中有現金返還約2000元以上。



信託理財也會有風險

理財就會有風險,特別是在資管新規下,打破剛兌成了必然事實。因此信託理財也會有風險的。高收益高風險,這麼多年來,信託產品的風險還是相對較小。

信託作為金融業,在法律制度上基本比較規範,與P2P行業規範有本質差別。信託業有一法三規:《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託法》、《信託公司管理辦法》、《信託公司淨資本管理辦法》、《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管理辦法》。

信託產品的風險主要來自於以下方面:

1、信託理財有信用風險,信託就是信用託管。

2、預期收益率變化的風險和流動性風險。

3、標的資產經營狀況影響,不能按約定條件收回本金。

4、證券市場價格波動,及信託公司管理水平。

5、政策變化也會有影響。

💕謝謝閱讀!


野馬和尚


信託是一百萬起投,但300萬以下的屬於小額單。需要銷售機構用大單去搭配。舉個例子:平安某信託項目300萬以下的單子就25個名額,每銷售1千萬正常的單子給一個小於300萬的單子。

信託的是借貸,借錢給企業給項目給政府,風險就是欠錢的人還有錢還,什麼抵押擔保都是虛的,真正違約起來處置個資產幾年的也有,擔保人給債務人拖下水一起死的也不少。

項目賺不賺錢,底層資產怎麼樣,擔保人強不強都無所謂。最重要的是看欠錢的人還能再找下一個信託來做接盤俠,你只要不做最後一輪韭菜都很安全的!

產品違約信託公司不賠是合理合法的,賣自己公司牌照還產品那是因為客戶死光了賺不到錢了。


大老王喃


一般發行的信託計劃屬於私募產品,收益較銀行理財產品要高一些,目前信託產品的收益大多在年化8%-9%之間,通常根據投資金額會對收益分檔,投資金額大收益也會更高。按照投資規律,風險與收益是匹配的,收益越高風險自然也要越大一些,此所謂風險溢價。信託產品按照信託相關管理辦法及信託合同中的約定,信託是不保證本金和收益的,但在早期一直到當前信託很少出現兌付風險,這並不是信託產品所投資項目都沒有出風險,其實我們在網上經常會看到一些信託踩雷的消息,但為什麼投資人很少遭遇到沒給兌付呢?實際上在很多時候信託公司為了維穩責任和自身聲譽,對於出現風險項目都選擇了剛性兌付,自身承擔了風險。

從這方面講,至少在目前信託產品還是屬於風險相對較低而收益又相對較高的理財產品,是投資人難得的理財渠道。

但話說回來,剛性兌付對於信託理財的良性發展又是極為不利的,由於有了剛性兌付,打破了收益與風險匹配的原則,信託產品的定價出現紊亂,低風險產品和高風險產品價格無法差別定價,甚至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現象,信託產品沒了差別,信託公司又揹負了太多負擔,這一違背風險溢價規律的做法長久下去是不利於投資人投資理念的培養和信託公司發展的。

為此,國家出臺新的資管辦法,對信託公司打破剛性兌付提出要求,過渡期到2020年底,未來信託產品打破剛性兌付是必然的,大家在選擇信託產品的時候一定要仔細閱讀推介書,謹慎作出選擇,而不是僅憑收益高低去選擇。關於在打破剛性兌付的情況下如何去選擇信託產品,以後有時間再和大家分享。


古道南風


先老規矩分析下題面,

現在信託收益年化收益8-9% ; 風險嘛,一定是有的,不然沒風險的投資,市面上的有錢人那麼多,哪兒來輪的上咱們呢,但是 但是 但是,風險也是可控的,這才是我們有所為的地方!!!!

第一點

信託現在100萬起投,但基本上常態化都是300萬起投的,投資者才有可選的餘地。不然100-300萬的資金量,屬於小額資金,一般都是項目選你,而不是你選項目。

第二大塊

為啥信託相對靠譜

我就分享以下幾點吧:

其一,從1978年 國內成立一家信 託機構,到2019年經歷了整整5 輪的整頓,洗牌,信託機構從數千家精減到今日的68家。

現有的68家信託機構經 歷3輪金融風暴和5輪行業洗牌而存活至今,時間就是對實力是否雄厚最大的佐證。

其二,在資管新規出臺前,信託業一直就是以剛性兌付著稱 的。後期資管新規出臺,將對信託機構的主動管理能力提出 更明確的要求,而信託機構這幾十年來 積累下的優質金融資 產和培養的大量專業人才,較全面完善的風控體系 也是較其他產品類別 更具靠譜性的本質區別

第二,信託機構一言概之,背後股東——非富即貴!!!

第三,有信託業保障基金的保障,簡而言之該基金的存在就 是信託業的一根定海神針。

第三大塊

如何認購信託項目

要買市面上購買信託項目一般就3種渠道;

1,直接從信託機構認購

2,通過銀行認購

3,通過具有基金銷售資格證的三方財富認購

首先就買到假信託的問題 做一個解釋,現在市面上就68家信 託機構,數量精簡,不易被冒充假扮,每個信託項目都是銀保監會備案 而且有信託登記,官網也隨意可以查詢,資金也 是有專門的募集專戶,簽約合同都是需要雙錄,很少投資者 在購買到假信託,這一環節踩雷。

其次以上3種認購方式各有優劣。

第一種 對接項目簡單直接,收益率不打折扣,但是隻能接觸 到單一,一家信託項目,沒有其他信託平臺產品作為類比, 不利於選出真正適合自己的項目

第二種 項目真實靠譜,選擇餘地多,挑選適合自己的,但是 銀行渠道成本高,一般吃掉3--4個點的收益,

第三種,具備相關金融資格銷售證的機構,項目真實靠譜, 參考下它之前的銷售業績,就知道真假了, 收益率不打折扣 ,項目選擇餘地也多,可根據客戶需求咱們篩選市面上所有 的項目,

以上就是我對於這個問題的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也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交流不同見解,碼字不易,感謝點個贊,加個關注,謝謝





信託包打聽


推薦以下兩個安全穩健的投資理財:

1、信託產品,100萬起投,年收益8~9%。

2、地方政府債,20萬元起投,年收益9~10%,按季度付息(有的半年),到期回本,與政府國資委全資公司直接簽約並匯款,資金投向基礎設施,多重保障,安全可靠。詳詢請私信。


財眼狻猊


收益一般是8到12個點。購買排名靠前的信託。風險比一般理財都低,基本無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