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金市場中,什麼樣類型的基金佔比是比較大的?

社保小達人


因為題主沒有說是公募基金還是私募基金,這裡將以受眾更廣的公募基金為例進行說明。

毫無疑問,截止2018年,公募基金中資產佔比最大的是貨幣基金,其次是債券基金,然後才到混合型基金。如果我們只是簡單的看不同基金的類型佔比對於我們的是沒有太多參考意義,我們應該看到這個現象背後的原因,為什麼市場都是低風險的產品佔比更高,而不是像美國那樣以混合型和股票型基金為主?

2019年一季度貨幣基金依然佔據了半壁江山

截止2019年4月23日,公募基金的的資產淨值已經去到13.7萬億,數量達到了5369只。其中淨值佔比最大的基金類型是貨幣基金,佔比高達56.28%;排名第二的是債券型基金,佔比為23.77%,然後是混合型,佔比為12.07%,而股票型基金佔比只有6.5%。也就是說,廣大投資者依然偏好低風險的投資產品,使得高風險的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不受待見。

那為什麼貨幣基金會在公募基金中佔據這麼高的份額?這裡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市場原因。另外一個是互聯網金融。

市場原因方面,只要是熊市,貨幣基金就會得到資金的青睞。比如貨幣基金誕生在2003年的持續熊市中,比如2008年貨幣基金份額的飆升,再比如2011年貨幣基金的爆發等等。互聯網金融擇時貨幣基金能夠起來的另一個推手,自2012年餘額寶推出市場後,貨幣基金的管理規模就出現了猛烈的上升,並在2015年在公募基金總規模的佔比中超過了50%,直到今天依然佔據著半壁江山。

而貨幣基金和債券基金兩者加起來的資金規模佔公募基金總規模的80.05%,也就是說普通投資子在公募基金的資產主要都投在了相對低風險的資產上,權益類資產的佔比只有不到20%。這和2015年中到現在權益市場的孱弱密不可分。自2015年6月12日到今天收盤,上證指數的跌幅為43.3%,而其振幅卻高達53.45%。

巨大的市場波動,使得市場缺乏賺錢效應,個人投資者往往不能夠在波動的市場中拿的住,這使得投資者在投資權益類基金的時候容易快進快速,從而產生虧損。特別是在經歷了2011年到2013年的熊市,投資者普遍對A股都比較失望,絕大部分的投資者都沒能在2014年參與到股票市場中來,而紛紛在2015年初開始湧入市場,而且很大一部分的投資者還加了槓桿,使得其在2015年的急跌中損失慘重,爆倉的不在少數。

這也是為什麼中國投資者對於中國股市和公募權益類基金沒有信心的原因,因為自己的投資並沒有賺到錢。但我們需要結合投資者自身的行為去看,並不是出現虧損了就認為產品有問題。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看數據賺錢,投資者卻不賺錢的根本原因。

標準型股票基金過去14年的年均收益率為24.57%

但是投資者的感受和市場的統計數據確實相差甚遠,根據銀河證券的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2018年,標準型股票基金(80%以上基金資產都投資於股票市場的基金)過去14年的年平均收益率高達24.57%,尤其是近7年來,只有2016年和2018年是負收益,累計虧損幅度不到40%,而收益率卻高達113.84%。

而混合偏股型基金近16年來的收益率更佳,只有4年出現了虧損,年均收益率高達22.94%。因為倉位的優勢,使得混合偏股型基金能夠在熊市的時候通過靈活的倉位進行主動管理,通過降低倉位來抵禦風險,因此在A股這種牛短熊長的市場環境中,混合偏股型的基金的年均收益率通常會略好於標準型的股票基金。

而對比現在佔比更高的貨幣基金和債券基金,我們可以看到其長期收益率應該說是差強人意的,比如貨幣基金自2005年以來,最高的年均收益率就沒有超過4.6%,平均在3%左右,而自2011年以來一直都維持在3%以上,在2014年一度上升到近幾年的高點4.52%。


而債券基金我們要分為純債和一級二級債基進行對比。純債基金自2013-2018年的每年都是正收益,但是年均收益率只有5.38%。普通債券基金則稍微會更好一些,在14年的過往業績中,只有2年是負收益,虧損幅度最大的一年僅有-2.35%,年均收益率有7.22%。


但無論是純債基金還是普通債券基金的長期收益率都是無法跑贏長期通脹的,而且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到債券基金的年均收益率都是靠被拔高的那幾年來平均的,否則年均收益率也比較低,這一點如果投資者有購買過債基的就知道,債券基金的收益率曲線走得是非常慢的,債券基金具備資產配置的價值,但是單獨購買滿足不了絕大部分投資者的預期收益目標。

那為什麼貨幣基金和債券基金這麼低的收益率卻依然能夠得到超過10萬億資金的認可呢?因為他們在權益類基金虧損的年度基本都能保持正收益,而權益類資產在虧損的年度輕鬆就要要虧個10%-20%,由其是對於追高的投資者來說,這個損失可能更大。而追高是普通投資者的普遍行為,因此其對權益類基金的“偏見”也就非常普遍。

回看現在公募基金以低風險資產佔比過高的現象,我們其實可以看到普通投資者在投資決策和投資行為方面的弱點對於投資收益的巨大影響,即使整體市場是盈利的,也不能保證投資者是盈利的,這使得投資者的投資行為容易短視,市場高了按不住,市場低了忍不住。當我們投資基金出現虧損的時候,不妨把目光放到自己的身上嘗試去尋找原因,不要被表象矇蔽了眼睛。

以上就是個人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Atlas亞特斯


一、從基金的投資標的分類來看,基金分為債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三種。其中債券型基金的規模最大,約佔基金總髮行規模的54.8%;混合型基金次之,約佔基金總髮行規模的35.9%;股票型基金規模最小,約佔基金總髮行規模的9.3%。

二、從基金投資的方式分類來看,基金分為指數型基金,主動管理混合型基金,主動管理債券型基金,以及其他類型基金四種。其中指數型基金的規模最大,約佔基金總髮行規模的41%;主動管理混合型基金次之,約佔基金總髮行規模的35.7%;排名第三的是主動管理債券型基金,約佔基金總髮行規模的15.9%;規模最小的是其他類型基金,約佔基金總髮行規模的5%。

以上就是我國目前基金行業的基本分佈情況,希望我的回答對你能有所幫助。

我是 @發哥的天空 ,每天都會跟大家分享中國資本市場的有關知識和信息。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給予評論、點贊,和轉發。衷心希望跟大家成為好朋友,期待與您在今日頭條相互交流。


發哥的天空


一,基金一般分為7大類,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指數型基金、FOF型基金、QDII型基金、還有一個就是貨幣型基金。

二,而每種基金的投資模式和渠道都是不同的,而且每類基金裡面都有體量較大和體量較小的基金,就是365行裡,同一個行業,但有的公司做的大,有的公司規模就小,而且每個基金品種的投資風險都不相同,所以只看基金的大小去選擇基金品種也是不科學的。

三,比如貨幣型基金雖然也是基金,但這類基金投資渠道主要是債券、央行票據、回購等安全性極高的短期金融品種,從投資品種看,這類基金雖然利率相對較低,年利率大概在3%,但它的特點就是無風險的,存取靈活,日日到息。

四,其餘六種基金投資波動就比較大,但收益也高,尤其像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波動最大,但只要你投資經驗夠豐富,做到每年35%的收益還是不難的。

五,其餘四類基金比較中性,尤其指數型基金,一般很多人都喜歡對指數型基金展開定投,也就是每月或每季度定投一定額度的資金,長期堅持,耐心持有,一般向這種投資模式適用人群最高,技術含量要求最低,風險也相對中性。

六,所以你可以根據自己實際情況,結合自己資金投資理財知識多少,選擇自己對應的投資品種,而不是簡單的看基金體量和佔比的大小去選擇基金,最終選到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基金。



八倍哥


基金大體分為: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貨幣型基金。

股票型基金可理解為大比例以股票為投資住的基金,混合型的話就投資多方面性,股票,債券等都進行投資,貨幣型基金就是類似餘額寶就屬於貨幣基金。

股票風險雖然比較大,但收益比較高所以我覺,投資股票型基金的投資者會稍微佔比比較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