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過硬作風繪就三川大地脫貧攻堅壯美畫卷

5月9日,省政府正式宣佈33個縣“甩掉”了“貧困帽子”。從此,作為人口大市、貧困大市的周口,在全省實現了轄區內所有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的偉大壯舉。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就在5年前,周口市轄區內還有7個貧困縣、1112個貧困村、89.76萬貧困人口,貧困縣和貧困人口數量均居全省前列,脫貧任務繁重、壓力巨大,可以說是河南脫貧攻堅的主戰場。面對困境,市委、市政府牢牢抓住幹部作風建設這個“牛鼻子”,在脫貧攻堅大熔爐中錘鍊了幹部作風、轉變了幹部形象、提升了幹部素質,以過硬作風繪就了三川大地脫貧攻堅的壯美畫卷。

以上率下 凝心聚力齊攻堅

“除了落實這些幫扶政策,具體的扶持辦法還有哪些?脫貧後會不會返貧?”“這次看病報銷了多少錢?還有什麼困難?”……

這是市委書記劉繼標在自己的聯繫點太康縣老冢鎮劉寨村走訪調研時的場景。作為市委書記,無論再忙,像這樣的走訪調研,他每月雷打不動至少一次,有時候更多,且每次都是不打招呼、不讓陪同,直接到村入戶、現場辦公。聽說村幹部或貧困戶有什麼困難,劉繼標總是及時拿出解決的辦法和措施,並在下次來時詢問問題解決的情況。

作風好不好,關鍵看領導。市委書記、市長帶頭走遍各鄉鎮,帶頭落實聯縣掛鄉包村到戶制度。29名市級領導聯繫了7個重點縣和29個鄉鎮,全部嚴格實施“兩不一追究”,即聯繫點不脫貧聯繫領導不脫鉤,聯繫點出現問題追究市級領導的責任。

上行則下效。在各級領導幹部的帶領下,全市上下人人參與脫貧攻堅、融入脫貧攻堅、奉獻脫貧攻堅的氛圍空前濃厚。

市縣兩級共派出1031個工作隊,全市4671個行政村全部建立了村級脫貧責任組,所有貧困戶都明確有具體幫扶責任人,並建立週五扶貧日製度。所有幫扶責任人走村入戶開展結對幫扶,為困難群眾辦實事、解難題,得到了廣大群眾的認可。在全省貧困縣退出評估檢查中,脫貧的6個縣群眾認可度都達到97.76%以上。

較真碰硬 從嚴從實轉作風

“實踐反覆證明,幹部作風建設不持續抓不行,不從嚴抓也不行,不實抓還不行,必須在一拳接著一拳打、一拳更比一拳準、一拳更比一拳重的基礎上,一年接著一年抓、一年更比一年嚴、一年更比一年實。”劉繼標在全市幹部作風大整頓查處通報大會上亮明瞭狠抓幹部作風建設的堅定決心。

“嚴”字頭上一把刀,“真”字頭上劍高懸。自2017年以來,全市相繼召開了十四次幹部作風大整頓查處通報大會,並召開了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專場會議,堅持以作風攻堅促脫貧攻堅,重拳猛擊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的單位和個人,先後有2個縣主要負責同志作表態發言,4個單位被通報,40家單位被約談,通報批評87人,誡勉談話28人,黨政紀處分46人,停職1人、免職8人,以動硬促過硬、以較真促認真。藉助全市幹部作風大整頓和扶貧領域作風專項治理的東風,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持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聚焦扶貧領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和不擔當、不作為等問題,嚴厲整治扶貧工作脫離實際、追求形式,弄虛作假、虛報浮誇,層層加碼、急躁冒進等問題。綜合運用批評教育、誡勉談話、組織處理、紀律處分和移交司法機關等多種方式實施責任追究。3年多來,共組織處理幹部714人,黨政紀處分565人,政紀處分53人,移交司法機關15人。通過嚴的督查、實的問責,倒逼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工作落實,從嚴從實促進幹部作風大轉變。

撲下身子 心繫群眾顯真情

“韓書記好!”“韓書記爺爺好!”“潘老師好”……

在太康縣前何村,上到八九十歲的老者,下到兩三歲的孩童,沒有不認識這對駐村夫妻韓宇南和潘麗英的,這種親勁兒正是韓宇南夫妻一心一意為老百姓辦實事換來的。自駐村以來,韓宇南帶領村民修好了幾輩人都沒修成的通村路;帶領村幹部到各地養殖企業實地走訪,探索出了春辣椒冬小麥套種模式,全面調整了全村的經濟結構;建立了扶貧車間,引進服裝加工企業,帶動群眾持續增收;把困難老人當親人,關懷備至,90多歲的老人跪下來握著他的手說:“感謝黨和國家,感謝韓書記!”妻子為了支持他的工作,毅然決然吃住在前何村,成了他的得力助手。

像韓宇南這樣的駐村幹部在周口還有很多很多,他們奔走在田間地頭和貧困戶家中,身上沒有了官氣,渾身沾滿了土氣,他們以村為家,把年邁的貧困群眾當成自己的爹孃,把輟學困難孩子當作自己的好兒郎,他們說破嘴皮子,磨破鞋底子,換來了群眾的掏心窩子……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脫貧攻堅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在周口幹部群眾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要想群眾脫貧,幹部就要“脫皮”。這也是周口扶貧幹部工作的真實寫照,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市委、市政府就明確提出要在扶貧中走好群眾路線,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市委書記、縣委書記、鄉鎮黨委書記、村黨支部書記都成了奔走在一線的扶貧書記,市委書記遍訪脫貧攻堅任務重的鄉鎮,縣市區委書記遍訪所有貧困村,鄉鎮黨委書記和村黨支部書記遍訪所有貧困戶。全市範圍內開展“大走訪、大宣傳、大整改、大落實、大提升”等一系列專題活動,所有幹部走村入戶,把辦公地點搬到了村室裡、田地裡、群眾家裡,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落實扶貧政策和幫扶措施。很多縣市區只在晚上召開扶貧會議,白天工作時間全部入戶走訪,和群眾吃在一起、幹在一起,極大地提高了群眾認可度。通過幹部沉下去解決難題,換來群眾動起來奮力脫貧,共同築牢幹群魚水深情。

勇於創新 嚴管厚愛促實幹

脫貧攻堅是一場硬仗,情況千差萬別,問題層出不窮,形勢複雜多變,沒有成熟的經驗和路子可以借鑑,更不能凡事等指示、等經驗、等安排,必須要結合實際,敢於創新、勇於創新、善於創新。為此,市委、市政府在全省率先出臺了《周口市關懷激勵脫貧攻堅一線幹部若干意見》,堅持嚴管和厚愛並重,堅持讓實幹者實惠、有為者有位,堅持為敢於創業的幹部撐腰鼓勁,建立健全容錯糾錯機制,激勵黨員幹部在脫貧一線幹事創業。全市探索走出了很多獨具周口特色的脫貧路子,一些做法得到了省領導的充分肯定,有些也在主流媒體上宣傳報道,如“兩保兩帶”模式(保險保障、兜底保障,基地帶動、能人帶動)全方位築牢防返貧保障網;“巧媳婦”工程帶動留守婦女家門口就業;“漁光互補”多渠道帶動貧困戶增收;“五養模式”(居村聯養、集中供養、鄰里助養、親情贍養、社會託養)解決養老難題;政策宣傳“七字歌”宣傳黨的扶貧好政策……

潮湧催人進,風正好揚帆。脫貧不是目的,小康才是目標,全面小康的路上還有很多“婁山關”“臘子口”需要攻克,周口全體黨員幹部定會持之以恆地以“一盞枯燈一刻刀,一把標尺一把銼”的工匠精神,為業已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強筋健骨、凝神聚魂,奮力實現“大幹快上三五載,請君再看周口城”的莊嚴承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