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沒有母親的村莊”裡:孩子們如何生活?

在印尼女孩伊利·蘇西亞瓦蒂(Ely Susiawati) 11歲時,她的母親把她留給了祖母照料。當時,她的父母剛剛離異,為了養活年幼的孩子,她的母親馬蒂亞(Martia)遠赴沙特,在那裡找了一份家政服務的工作。

對於在印度尼西亞東部的一些村莊,這樣的場景似乎已經司空見慣了,甚至在一些地區,幾乎所有家庭的母親都會在孩子出生後去國外工作。在印尼,人們將這些地方稱為“沒有母親的村莊”。

印尼“没有母亲的村庄”里:孩子们如何生活?

↑圖自:BBC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5月12日報道,目前,印尼海外務工者中三分之二都是女性,而這些遠赴沙特、馬來西亞、新加坡的母親們,多半都從事著保姆、家政服務員一類的工作。

她們有的幸運地找到了熱心的僱主,最終衣錦還鄉;有的帶著與男僱主生下的混血兒回到家裡;還有的不幸殞命他國,被裝在棺材裡送回故土......然而,正是這些背井離鄉的母親們,給了自己的孩子走出家鄉,走進大學,開啟與父輩們截然不同的命運的機會。

母親離開後:家庭成員往往互助撫養留下的孩子

在接受BBC採訪時,伊利告訴記者,在她的母親離開後,她一度非常痛苦。“我渴望媽媽回家,”伊利說,“我不想讓媽媽一直離開我。我想讓她回家,照顧我的兄弟姐妹們。”

然而,在印尼東龍目島上伊利所在的瓦納薩巴村,對於年輕母親們來說為了讓孩子們過上更好的生活,到國外工作似乎是她們唯一的選擇。在這裡,大多數的男性都是農民或者勞工,而他們的收入只相當於女性們在海外做保姆的收入的一小部分。

這個村莊由緊靠公路的擁擠房屋組成,房屋之間有一條窄窄的小巷,寬度僅夠一輛摩托車通過。當母親們離開時,大家庭的其他成員和丈夫們會介入母親們留下的小家,幫助照看孩子,在這裡,照顧彼此的孩子已經成為了一種不言自明的慣例。

但是,對任何一個孩子來說,和父母分別仍然是痛苦的。卡里瑪圖爾(Karimatul Adibia)的母親在她一歲時就離開了故鄉,因此她幾乎不記得和自己母親共度的時光。直到她小學快畢業時,母親才在離開後第一次回家看她,然而,卡里瑪圖爾早已把撫養她長大的姑媽看作是她的母親。

印尼“没有母亲的村庄”里:孩子们如何生活?

↑卡里瑪圖爾和姑姑(圖自:BBC)

“我很困惑。”卡里瑪圖爾說:“我記得我媽媽哭了。她對姑姑說:‘為什麼我的女兒不知道她是我的孩子?’”

“我有一種強烈的感覺,我真的十分想念她,但與此同時,我又有些生氣,因為她在我小時候就離開了我。”卡里瑪圖爾這樣說道。

現在,13歲的她每天晚上都會給母親打視頻電話,而且經常會互發信息,但是這段關係的正常化,仍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即使在我媽媽回家休息的時候,我也想和我姑姑呆在一起。”卡里瑪圖爾坦言道。

實際上,她的姑姑拜克·努賈納(Baiq Nurjannah)已經養育了九個孩子,但其中只有一個是她自己的。“人們都喊我老媽媽,”努賈納笑呵呵的說。努賈納已經50歲了,她經常微笑,幾乎每句話言畢都要加上一句“讚美真主阿拉”。“我對他們一視同仁,”她說:“他們就像親兄弟姐妹,如果他們身體不舒服或者需要任何東西,我都會盡我所能。”

曾經的打工母親開辦學校:希望為留守兒童建立一個家

村莊裡孩子的父母全都是雙雙或者至少有一方在國外工作,而他們來到的這個地方是一個由當地父母和一個移民機構運營的課外學校。

印尼“没有母亲的村庄”里:孩子们如何生活?

↑圖自BBC

這所房子屬於蘇普里哈蒂。當她的兩個兒子還在蹣跚學步的時候,她就前往沙特阿拉伯工作了。她說這是一場情感上的賭博,但好在她最終賭贏了,獲得了回報。“我也遇到了很多困難,但結果都是好的。”蘇普里哈蒂告訴BBC記者道。

在幾年的打工歲月中,她存了足夠的錢供兒子上高中,現在過上了舒適的生活。但是,她沒有忘記那些和孩子兩地分居的歲月是多麼艱難,因此她成立了這個互助學校,希望能夠為留守兒童們建立一個替代家庭。

印尼“没有母亲的村庄”里:孩子们如何生活?

↑蘇普里哈蒂為孩子們開辦了這所學校(圖自:BBC)

“在親戚的照顧下長大的孩子,和有母親陪伴在身邊的孩子是非常不同的,父母和親戚的愛是完全沒有可比性的”她表示,這個互助小組的存在讓孩子們的生活有了些許改變。“我們在課後作業上幫助他們,我們看得出來,他們真的很想學習,我們叫這個互助小組‘聰明班’。現在,他們和學校裡的其他孩子一樣,我看到他們漸漸變得更有活力了。”

女性成為印尼海外務工主力:她們讓孩子的夢想成為可能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在整個印尼,超過三分之二的移民勞工是女性。儘管伊利·蘇西亞瓦蒂已經九年沒有見到她的母親,但正是她母親從國外寄過來的源源不斷的工資,讓她能夠成為家裡第一個上大學的人。現在她正在當地首府馬塔拉姆的一所大學學習金融。

“沒有她的離開,我不可能有現在的學習機會,是她讓我現在的生活成為可能,我一直為我的媽媽感到驕傲,她是個神奇女俠!沒有比我媽媽更堅強的女人。”伊利說。

印尼“没有母亲的村庄”里:孩子们如何生活?

↑伊利·蘇西亞瓦蒂(Ely Susiawati) 拿著母親的照片(圖自:BBC)

現在,她和媽媽始終保持著在即時通訊工具上的聊天交流。“我總是會及時告訴她,我在哪裡,在做什麼,我們沒有見面,但是一直保持著聯繫,媽媽知道我生活中的一切細節。”伊利說。

伊利給母親打了一個電話,接通了她的母親馬蒂亞。馬蒂亞告訴記者,她在沙特阿拉伯一切都很好,她工作的人家很善良,按時付給她豐厚的薪水。“對我們家來說,生活並非易事,我們必須努力奮鬥才行。”她表示:“我當然也很想念我女兒,但我們不得不分開。我為她感到非常驕傲,她學習非常努力。”她補充,她將在伊利完成學業後回家。

在放下電話後,伊利堅稱,她的職業道路將會有所不同。“我們父母一輩是因為缺乏教育,所以不得不離開,這是一種恥辱,是應該長鳴的警鐘。如果我最終要去國外工作,那一定不會是因為生活所迫去打工,一定是要去那裡做生意!”

紅星新聞記者 翟佳琦 編譯報道

印尼“没有母亲的村庄”里:孩子们如何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