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沙群島的實際控制現狀,決定了南海諸島爭端中為何沒有東沙群島

南海諸島是南中國海上分佈的200多個島嶼、暗礁、沙灘的總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行政上屬海南省和廣東省管轄。按分佈位置劃分為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

南海諸島位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正當廣州、香港和新加坡、菲律賓馬尼拉三角航路的中途,是東亞、東南亞航空運輸的必經之地。南海諸島作為中國最南的領土,對鞏固海防和維護海洋權益具有重要作用。

東沙群島的實際控制現狀,決定了南海諸島爭端中為何沒有東沙群島

東沙群島在南海所在的地理位置

由於古國自古以農立國,歷朝歷代基本上多采取“重農抑商”政策,商品經濟受到人為的阻礙;加上明末、清上百年推行“海禁”,使閉關自守、重陸輕海傾向始終佔據主導地位,因此遲遲未能形成海權意識,對海洋國土、海洋資源、海上交通線、海上貿易的競爭完全處於懵懂狀態,幾乎一無所知,再加上近代的低迷狀態,對現在維護海洋權力和利益的事業造成了長期的、消極的影響。致使在南海的主權,特別是南沙島礁領海和專屬經濟區等權益受到周邊越南、菲律賓和大馬的侵佔,這是深刻的歷史教訓。

東沙群島的實際控制現狀,決定了南海諸島爭端中為何沒有東沙群島

南海明珠的東沙群島

東沙群島古稱“落漈”“石星石塘” ,作為四大南海群島之一,由東沙島、南衛灘環礁和北衛灘環礁(暗礁)構成,礁盤直徑22~25公里,面積420平方公里。緯度上為:北緯20度35~47分,東經116度45~55分,以北260公里就是廣東汕頭市,西北315公里處就是珠江口。是南海諸島中位置最北、離大陸最近、島礁最少的一組群島,也是我國南海諸島中最早被開發的群島。在晉以前,東莞一帶的漁民就來到東沙群島附近海域捕魚和採集珊瑚等海產;明代屬海南島的萬州管轄,清代屬惠州府所管,島上有閩、粵沿海漁民所建的漁村、廟宇和墳墓遺蹟,長期開拓、開產、經營等活動。東沙群島自古以來便是我國固有領土,歷史上從未引起任何國家的異議。

東沙群島的實際控制現狀,決定了南海諸島爭端中為何沒有東沙群島

東沙群島最大的島嶼—東沙島,南海第四大島

東沙島古稱南澳氣,作為東沙群島中唯一露出水面的珊瑚島嶼,也是南海數百個島礁中第四大的天然島嶼,僅次於西沙永興島、東島、中建島,與東沙礁共處同一圓形礁盤上,發育在東沙礁西側,呈新月形,潮汕漁民稱為月牙島。東沙島長2.8公里,寬0.8公里,面積1.8平方公里,海拔僅6米,由珊瑚為主生物碎屑堆積而成,地勢平坦,東北高西南低,中部下陷形成小潟湖,長1.5公里,寬400~500米,面積0.6平方公里,水深1.5米,西部有通海口。由島東部伸出兩條沙堤圍繞小潟湖,呈馬蹄形。熱帶季風氣候影響下,東沙島上椰樹挺立,天然植物茂盛,有水井,但井水帶鹹味。

東沙群島的實際控制現狀,決定了南海諸島爭端中為何沒有東沙群島

聳立在東沙島上的主權碑宣示此地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固有領土

東沙群島行政區劃上屬於廣東汕尾市陸豐碣石鎮,現由臺灣省高雄市旗津區實際管轄,所以東沙群島並不存在爭端。臺灣迴歸祖國統一之日,處在東亞至印度洋和亞、非、大洋洲國際航線要衝的東沙群島屆時一定會有更大的航運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