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平:古潯州人文之——潯州八景

桂平:古潯州人文之——潯州八景

潯州歷千年,

故事幾籮筐。

古人多演繹,

今天不細談!

桂平,建城時間長,人文歷史悠長。明代以前的歷史,準確流傳下來的,沒有什麼實在的文獻記錄。現在所見的,也都是明清時的人憑著當時的資料,編撰出來,所以現在看到關於古潯州的歷史,都是明清時代的記憶。

一個古老的城市,必定有它沉澱下來的文化內涵。值得記錄,值得流傳的,值得記憶。或是民風民俗,或是人文文化,也或是地理風景。桂平也是這樣,在山水間,就流傳著這樣一個風景文化——潯州八景,準確來說,應叫桂平古八景。因為潯州府治就在桂平城中,所以古人習慣叫潯州八景。

桂平:古潯州人文之——潯州八景

從現在公開的資料上查詢,無論是網上,還是民間的口口相傳,一般認為古潯州八景是:西山晚照,東塔洄瀾,白石洞天,羅叢巖月,銅鼓灘聲,魚王朝石,蓮塘夜雨,南江夜渡。

早前 寫過一篇文章: ,文中對潯州八景的描述就是採用這種說法。現在才知道,寫誤了!

根據記載,因為百十年來人為的活動,這後四景已經一一消失,成為歷史,何時消失,現在也沒有有準確的記載,反正到了現在,流全最廣的,對古潯州八景的描述,就是這“八景”。

桂平:古潯州人文之——潯州八景

在新時代,現在又提出新桂平的“新八景”,可是,由於沒有什麼具體的評判標準,這“新八景”說法更多,人人眼中景不同,各說各有理,沒形成什麼定論。

在桂平流傳很廣的八景,是西山八景:官橋秋柳,雲臺曲水,忠勇松濤,碧雲石徑,乳泉琴韻,飛閣月明,龍華晚眺,西山晚景。

但這只是說西山上的八景,這八景也只能說西山舊(老)八景,或者民國西山八景,無論是範圍上,時間上,又比古潯州八景小得多,晚得多。隨著時代發展,和近三四十年間的城市的建設中,這西山老八景也已經不全了,高處的不說,就說低處的官橋秋柳,雲臺曲水,二景早已風光不再,面目全非。

桂平:古潯州人文之——潯州八景

但無論哪一個版本,其中四景是基本一樣的,就是:

西山晚照,東塔洄瀾,白石洞天,羅叢巖月。

原因很簡單,西山高,東塔穩,白石固定,巖月不移,這四個景色是大自然景觀,依附的是千年不易變化的山,水,石與建築,亙古不變,容易被記錄並流傳下來。

另四景就不一樣了,因為這四景都是由於人的活動所產生的景觀,被影響,被改變的的可能性很大。年代久遠,文史的缺失,人的斷代相傳,曾經的潯州八景記憶也就日漸模糊,所以八景的流傳名稱,一直在變。在網絡,民間中各說紛雲,流傳的版本很多。但有一種說法,比較接近原來的意思:

南江夜渡不計秋,

北岸漁翁樂悠悠。

西山晚照文光好,

東塔洄瀾紫氣浮。

白石洞天似玉筍,

羅叢巖月滾金球。

蓮塘夜雨今還在,

銅鼓灘聲永古留。

這個說法,無限接近潯州八景的真實原貌,其實它就是對潯州八景的一種詩意解說,但同樣是這八句詩,其中個別字,也還是有幾個版本,所以說,前人不記錄,後人亂傳說,就造成了今天這樣的多種講法。

桂平:古潯州人文之——潯州八景

真正的潯州八景是什麼呢?出版於清·同治十三年(1874)的《潯州府志》中,有準確的記載!前人所記,清晰而已明確,並有專門篇幅詳盡介紹每一景!

桂平:古潯州人文之——潯州八景

這就是:

一,白石洞天

二,西山晚照

三,羅叢巖月

四,東塔洄瀾

五,南津夜渡

六,銅鼓秋濤

七,金蓮夜雨

八,北岸漁樵

這潯州八景的產生,顯示著古潯州曾有過的繁華與穩定。

這潯州八景的消失,又顯示著這片土地的歷史變遷中的起起落落!

新的景緻的出現,又顯示著這片土地新城市的興盛。

古潯州八景,你是否都曾到過故地?你是否也想一探過往?透過歷史的迷霧,能否再訪昨日之美景?

請關注 後繼更新!

這裡是桂平,我是 。

謝謝閱讀關注!

潯州八景相關的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