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快時尚“跑不快”了,其美妝板塊也將落幕?

快時尚跨界美妝,並沒有那麼簡單。

文丨鍾錦

早在2009年,美國快時尚品牌Forever21推出自有的彩妝品牌Love&Beauty,2014年,又推出定位比前者稍高的美妝品牌F21 Premium,其產品僅在部分國家的Forever 21門店有售。

但在今年4月29日,Forever21的天貓官方旗艦店暫停運營,而在線下方面,Forever21零售店也開啟甩賣模式,此舉被眾人猜測品牌將退出中國市場。

當快時尚“跑不快”了,其美妝板塊也將落幕?

實際上,快時尚已經整體陷入疲軟,從ZARA、H&M的2018年度財務數據來看,都表現出不同程度的下滑,曾經在世界跑馬圈地的快時尚品牌的好日子似乎已經結束了。而在這期間,H&M將美妝產品視作挽救業績的一大“解藥”,同一時間,幾乎所有的快時尚品牌似乎都在打跨界彩妝這一戰略,以實現新的利潤增長點。

在快時尚品牌幾近敗走的現狀來看,那些由快時尚跨界而來的“快美妝”將會何去何從?

誰都不想錯過美妝這道“風口”

堪稱快時尚“領頭羊”的H&M以及英國快時尚品牌Topshop等多個快時尚品牌均涉水美妝行業。

當快時尚“跑不快”了,其美妝板塊也將落幕?

當快時尚“跑不快”了,其美妝板塊也將落幕?

從售賣渠道來看,大部分快時尚品牌選擇利用自身渠道優勢,在服飾零售店內售賣美妝產品,而少部分選擇另闢蹊徑,將化妝品獨立出來,例如Topshop在英國百貨商場設立彩妝專櫃,Forever21推出美妝綜合店,而H&M創立了H&M Beauty社交電商網站,這一網站除了用來售賣自家的產品,還會向女性傳授一些美妝知識,實現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

賣服裝的快時尚品牌為何會打起美妝的主意?市場研究機構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發佈的數據顯示,全球美妝市場增速已經超過了1.7萬億美元服飾市場,因而對於已擁有渠道和受眾優勢的快時尚品牌而言,進入與時尚貼合的美妝領域,是進一步擴大市場佔有率,得到利潤回報的首選。

此外,有業界人士指出,消費者對於彩妝的忠誠度並不高,另一方面,消費者追求嚐鮮的彩妝消費習慣,正符合快時尚的品牌理念,因此多數快時尚希望通過跨界美妝實現多元化發展,提高品牌新鮮度,以及拓寬品牌領域。

以多家代表性快時尚品牌的跨界之作來看,其所推出的產品更青睞於口紅、指甲油、化妝工具等這些相較成本低、消費者接受程度高的美妝品類。此舉也意味著,快時尚品牌在增加盈利的同時,更加註重彩妝的引流效果。

同屬時尚行業,就能同等專業嗎?

在武漢楚河漢街處的一ZARA零售店內的一樓收銀處旁,立著一張不足一平方米的桌子,桌子上擺放著各式各樣的香水瓶,雖說陳列得較為整齊,但擁簇的瓶瓶罐罐卻失去了香水該有的消費氛圍。

當快時尚“跑不快”了,其美妝板塊也將落幕?

購買場景之於美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ZARA似乎並不重視其消費場景專業度。去年年底,ZARA新推出8個色系的唇膏,這一次,ZARA沒有選擇將其產品佈局在線下零售店內,而是“僅在官網有售”。

據記者觀察,多數在快時尚品牌的零售店內佈局的彩妝產品多少顯得有些“隨意”,譬如,H&M的彩妝貨架延續了其服飾的單調色的簡約風格,沒有定製的貨櫃形象,也沒有任何色彩的外包裝飾,僅是單單提供足夠擺放產品的櫃架,似乎與彩妝售賣應有的場景背道而馳。

當快時尚“跑不快”了,其美妝板塊也將落幕?

當快時尚“跑不快”了,其美妝板塊也將落幕?

眾所周知,快時尚以“快”聞名,其服飾週期慢則一個月,快則一週。而其自有彩妝品牌卻“跑不快”。距離H&M發佈推新彩妝的消息已經過去了兩年,Topshop彩妝的更新週期也並不頻繁。而實際上,彩妝與時尚一樣,均需要依據季節、潮流的變換而更新換代。

有意思的是,這些彩妝品牌雖沒有快時尚的上新速度,卻承延了消耗速度。“刷毛戳臉,腮紅結塊不上色,眉筆一用就斷……”在小紅書上,H&M彩妝受到諸多消費者的吐槽,並表示新鮮感使其購買,使用感讓其放棄。從產品質量而言,這些自有彩妝品牌與快時尚服飾相同,擁有一定的“生命週期”。

隨著快時尚的退潮,這些略顯雞肋的“快美妝”品牌也或將隨之退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