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北洋水師最後的榮耀與恥辱,鎮遠艦被日軍俘虜後的悲慘命運


甲午戰爭後,殘存的一批軍艦被日軍作為戰利品編入了日本海軍,成為中國海軍史上難以消弭的奇恥。由於當時日本軍方對採集影像資料較為留意,這批軍艦相比同時代的其他中國軍艦,留下的照片更多。圖為日軍攝影班在旅順拍攝到的“鎮遠”艦,照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鎮遠”艦首的金龍。這一清代中國軍艦的獨特標誌, 始終深深地印在“鎮遠”身上,頗有一點“洋裝雖然穿在身, 我心依舊是中國心”的意味。

這些特殊時期拍攝的照片,既是歷史研究的生動材料,又是承載著太多苦痛的民族傷痕。圖為在旅順船塢正面拍攝的“鎮遠”艦。艦首下方的突出物叫 作撞角,用於在近距離交戰中撞擊敵艦, 是19世紀中後期軍艦上的流行設計。

經過一系列的公文匯報和指示,“鎮遠”在1895年的3月16日正式編入了日本海軍,仍然使用原名。圖為正在船塢中維修的“鎮遠”從後方拍攝的“鎮遠”艦,艦尾和艦首一樣,也裝飾著金龍,龍身上方還有“鎮遠”銘牌。

“鎮遠”艦落入日軍手中後不久,陸地測量部攝影班就拍攝了大量的照片,這些照片真實記了“鎮遠”被擄初期的景象。圖為正在船塢中維修的“鎮遠”。

有鑑於當時“鎮遠”帶有黃海海戰未經修復的創傷,艦底又有因為觸礁造成的嚴重擦傷,為了儘快恢復其戰鬥力,擴充日本海軍的實力,3月 26日 ,“鎮遠”艦被日本海軍代用巡洋艦“西京丸”拖拽到日軍佔領下的旅順,在旅順大船塢裡徹底修理艦上的傷痕,並對蒸汽機等關鍵部位進行檢修維護。圖為彈痕累累的“鎮遠”。

剛剛抵達日本的“鎮遠”艦,艦體已經全部塗成了灰色。

1896年11月25日 ,聯合艦隊海上閱艦式上拍攝到的“鎮遠”艦。

1898年, 剛剛降格為二等戰艦的“鎮遠”。

1903年4月10日,聯合艦隊神戶閱艦式時的照片。此時“鎮遠” 的地位已經降格,被左側擔任檢閱艦的“淺間”等新一代軍艦取代。比較特殊的是,這時正值日本海軍將軍艦塗裝改成“維多利亞式”。黑色塗裝的“鎮遠”照片極為罕見。

“鎮遠”參加日俄戰爭時,從“扶桑”艦上拍攝的航行中的“鎮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