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的中國老照片:圖七大媽身價不菲,圖九是公園中戀愛的情侶


在民國作家裡面,最不缺乏的描寫就是飯後乘涼的描寫。比如在魯迅先生的《吶喊》中,就有九斤老太一家人飯後乘涼的描寫。在八十年代,當時人們還沒像今天飯後在家看電視,當時人們還是願意出門聊天的。畫面中鄰居們飯後聚集在巷子裡聊天納涼,一個打扮時常的女子走過瞬間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這張照片是80年代農村交公糧的場景。交公糧始於先秦時期,一直延續到2006年,在中國有數千年的歷史。80年代我國農業的機械化水平還比較低,畫面中百姓正趕著驢車,拉著糧食前往糧食站交公糧。在今天,國家對農業的補貼是十分高的,更別說交稅了。但是在八十年代,農民是需要繳稅的,不過繳稅的方式是交公糧。當時經濟還不發達,而且當時中國大部分人口還是農業人口,國家的糧食安全在當時也是重大問題。

在80年代,那時的剛剛改革開放,男青年們以騎著摩托車帶著蛤蟆鏡為時尚,再搭配一件花襯衫和一條闊腿牛仔褲,自以為帥爆了。在大江大河中,尋建祥的穿搭就是當時典型搭配。其實今天也有蛤蟆鏡,就是墨鏡的一種。但當時基本上這種墨鏡都來自國外,因此也有一些人們靠著販賣這種墨 鏡發家致富。


這張照片拍攝於1982,蘇州書攤前的青年們正在看書。在當時沒有手機和太多的娛樂設備,看書成了人們主流的消遣方式之一。書攤前齊刷刷坐著幾十名青年,如今除了外網吧裡,現在已經很難看到這樣的景象了。

在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中,東東家的電視幾乎是一個衚衕的全部人的電視。這在當時是很真實的寫照。在當時幾乎全村人只有一家有一臺黑白電視,那麼這臺電視幾乎成為全村晚飯後的目標。一看圖片中的女子身著時尚,家裡還有電視,一看就是家境優渥。

80年代賣冰棍的小販。冰棍就放在哪個木箱子裡,木箱裡有個棉被,用於隔熱,防止冰棍融化。在八九十年代,買冰棍不僅可以用錢買,甚至有的還可以拿一些酒瓶之類的舊物去換。隨著時代的發展,這樣的小販已經難以再見到了。


80年代的深圳拆遷現場。改革開放後,深圳被設立為經濟特區,從此迎來了大發展。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城市規模迅速擴大,對於舊城的改造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畫面中就是當時的一個生動寫照。插一句嘴,現在這位大媽應該身價不菲了吧。

大哥大,作為八九十年代身份的象徵,一般是由商人持有。在電視劇《傻春》中,其中做生意特別成功的三姐,就像圖中的女老闆一樣,拿著大哥大,一是聯繫方便,二是在生意場上表明自己的身份。

80年代北京公園中約會的情侶。隨著改革開放的進行,越來越多的西方思想傳入中國,中今天,在大街上,情侶們手拉手一起逛街似乎成為標配,但是在當時的八十年代,兩個相親的人們在公園裡都不敢走太近,更別說手拉手了,他們只有在沒有人的地方才敢走的近一點。圖片中就是兩個正在聊天的情侶。


1983年上海街頭的紅旗轎車,這張照片是當時來中國遊玩的外國人拍攝的。中國的第一輛汽車是由長春汽車廠造出來的,但是在八十年代的時候,小汽車還是能夠成為身份的象徵的,當時的農民是夢想家裡能夠有一輛摩托車。不像今天的汽車,不僅選擇面大而且價格還不高。80年代的汽車,不僅選擇面少,價格還十分高昂,隨隨便便一輛車在今天都不止一輛跑車的價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