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的這個老工廠建於清代,逾百年曆史,曾輝煌一時,今已凋謝


人們只知道蘭州七里河的土門墩有一個叫蘭通廠的地方,卻很少有人知道蘭通廠代表著什麼,其意義所在,如今這個曾擁有5000工人的大廠早已沒落,蘭通廠的變遷史或許就是蘭州近代工業沒落變遷史的縮影。 圖:蘭通廠老廠房

它的前身就是時任陝甘總督的左宗棠於1872年創辦的蘭州製造局,這個擁有135年曆史的老廠在我國近現代工業史上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在歷史的煙雲中,它的遺址早已消失在現代化的水泥樓群裡了。 圖:蘭通廠老廠房

清同治六年(1867年),陝甘總督左宗棠率軍抵達西安,由於西北交通運輸不便軍需供給困難,於是左宗棠奏請清政府同意,於同治八年(1869年)籌建了一座小型軍工廠---西安機器局。同治十一年(1872年),左宗棠的移師蘭州,也將西安機器局搬遷至蘭州,更名為蘭州製造局。圖:蘭通廠老廠房


蘭州製造局最初建址於暢家巷,當時只修建了十餘間簡陋的工房,雖然生產能力有限,但生產武器所用原料都是好鐵。他們當時能依靠本廠的力量製造出銅帽和大小開花彈,還能仿造普魯土螺絲及後膛七響槍,改造了原有的劈山炮和炮架,基本上滿足了“西征軍”的武器裝備需求。圖:蘭通廠老廠房

當時已能生產“後膛螺絲大炮”“輪架大炮”“後膛七響炮”及各種槍、炮彈。在擊敗俄、英支持的侵略軍的戰鬥中,起到了克敵制勝的重大作用,也是第一次在對外戰爭中使用自己製造的槍炮。圖:蘭通廠老廠房

照這個發展勢頭這個製造廠本應越來越壯大,可是歷史並非想象的那麼簡單,有時候它會出現戲劇性地轉變。在光緒八年,左宗棠調任兩江總督以及收復伊犁等戰爭結束後,蘭州製造局也就停業了。圖:蘭通廠老廠房

光緒三十三年,由於清政府擴建訓練新軍的需要,蘭州製造局重開業,同年蘭州道臺彭英甲將該局遷至城內小倉子,並更名為蘭州機器局,有工匠藝徒110餘人,修造槍炮彈藥。1917年軍閥張廣建,又遷址到城西舊舉院萃英門內,今天蘭大二院院內。 圖:蘭通廠老廠房

1926年時任馮玉祥西北軍師長的劉鬱芬統治甘肅,又改名為甘肅製造局,製造槍炮彈藥等,以供軍需。抗戰爆發以後,製造局由國民黨中央資源委員會和甘肅省政府接管,在1941年9月改名為甘肅機器局,除了修配軍械,還仿製一些比較簡單的皮帶車床。 圖:蘭通廠老廠房


1942年為免遭日寇飛機的轟炸,該廠又遷至西郊土門墩。解放前該廠的全部機械設備被軍閥馬步芳大部分機器運往青海。新中國成立後蘭州機器局結束了77年坎坷曲折的命運。1949年人民政府接收更名為蘭州人民機器廠,經大規模改建後,又開始了新的征程,1952年改稱蘭州通用機器廠。圖:蘭通廠老廠房

1955年蘭通廠被國家定點生產成套採油機械設備,主要生產的是固井、壓裂、修井、抽油、壓力容器、製冷、建築、軍工等九大類一百多個規格品種,創造了多個全國第一,第一個抽油泵、第一個抽油機、第一個抽油杆等,為國家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遺憾的是蘭通廠在1993年起成了特困企業,從此一蹶不振直到破產重組。圖:蘭通廠廠區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