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對抗法國大型驅逐艦建造的意大利“羅馬統帥”級輕巡洋艦


“羅馬統帥”級輕巡洋艦是一級曾服役於意大利皇家海軍的輕巡洋艦。

“羅馬統帥”級輕巡洋艦設計之初是為了應對法國海軍空想級驅逐艦與莫加多爾級驅逐艦所造成的威脅。

意大利海軍於1939年下旬訂購了12艘本級艦,但最終僅有四艘完工,其中更僅有三艘是在1943年意大利投降前完成的。

羅馬統帥級輕巡洋艦最初被歸類為“偵查艦”,雖然一些學者認為他們是大型驅逐艦。實際上,二戰後仍在意大利海軍服役的兩艘本級艦被重新分類為驅逐領艦。

該型艦的設計其實是在毫無防禦的船體上加裝了大型動力系統和巡洋艦風格的武備,為了保證對速度和火力的要求,最初的設計經過了修改。

由於其動力系統93210千瓦的機械功率,相當於17000噸得梅因級重巡洋艦的動力系統,該型艦的目標航速超過了41節,但是其裝甲非常薄弱。

二戰中該級艦中只有“西皮奧恩·阿弗裡卡諾”號參與了戰鬥。1943年7月17日夜,裝備有意制EC.3 Gufo雷達的該艦在穿越墨西拿海峽時發現有四艘英國魚雷艇潛伏在其前方五英里處。

該艦在雷焦卡拉布里亞和佩拉羅之間擊沉了MTB316號魚雷艇,重傷MTB313號魚雷艇。是役有12名英國水兵陣亡,這次交火持續了不超過三分鐘。

1942年11月7日,該艦被皇家海軍潛艇“平靜”號發射的魚雷所擊中。由於其龍骨被嚴重破壞,在接下來的幾月內該艦一直停留在幹船塢中。在1943年9月9日意大利投降後,該艦被囚禁在西班牙梅諾卡島上的Mahon港。

戰後,作為戰爭賠償,“阿蒂利奧·萊戈洛”號和“西皮奧恩·阿弗裡卡諾”號被移交給法國。這兩艘船被分別重新命名為雷諾堡和吉尚。在1951年到54年,這兩艘船濱在海拉塞訥船塢進行改造,加裝了對空武備和火控系統。這兩艘船在1961年退役。

“朱利奧·格馬尼庫斯”和“龐皮奧·馬格諾”被重新命名為聖馬可和聖喬治,在戰後重新加入了意大利海軍。兩艦都在1951年到55年間進行改造,加裝了美製武器和雷達。

12艘本級艦中,4艘在下水前被拆解;5艘在建設中被德軍俘獲,全部沉沒於海灣中,其中一艘被打撈起並最終完工;只有3艘在意大利投降前完工。

標準排水量3810噸,滿載排水量5510噸;艦長142.2米,寬14.4米,吃水4.1米;4座鍋爐,2臺變速蒸汽輪機;最高航速41節,續航力4250海里/18節;編制418人。

4座雙聯裝135毫米艦炮;8座單裝37毫米艦炮;8座單裝20毫米高射炮;8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70枚水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