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歲老兩口種16畝土地,20年來將60萬元都給了三個兒子,圖什麼


正在集貿市場上賣梨的老人叫李秀文,今年74歲了,老人的丈夫叫範更千,今年76歲。李秀文有三個兒子,大兒子是教師,在學校教書,二兒子是個醫生,在醫院上班,三兒子是農民,現在在陝北的煤礦打工。按理說,老兩口功成名就,該頤養天年了。但是他們依然忙碌的種了16畝土地,並且把地裡的收入全部給了兒子們,二十年來已經給兒子們60萬元了,自己並沒有留下錢。老人到底為了什麼?許多人不懂。圖為老人在賣梨。

這是老人的丈夫範更千,今年76歲了,原來在糧食部門工作,可惜沒有轉正,現在和妻子李秀文種地。老兩口一共種了16畝土地,其中有五畝蘋果樹,五畝梨樹,今年還栽了六畝大蔥。梨樹和果樹大體都是每年畝產都在5000斤左右。大蔥每畝能夠生產8000斤—10000斤左右,這些年的農副產品價格不太穩定,每年平均收入大體就是四萬元,除去生產吃成本,每年純收入都在三萬元以上。

李秀文老人現在雖然74歲了,但是手腳利索,像蘋果、梨子套袋,採摘,還能夠上樹或者上梯子。像年輕人一樣。老人在改革開放,有了自己責任田開始,就一直在種地,已經種了四十年地了。那時候,孩子小,丈夫還在糧食部門工作,自己一個人既要拉扯還在,還要種地。因為丈夫的工資很少,養家餬口和兒子們讀書的費用,還是要靠李秀文種地的錢。


大兒子、二兒子都是大學畢業,那個時候,讀大學要一大批費用,都是老人用汗水和辛勞賺的錢。寧肯自己少花錢、不花錢,也不能少了孩子們的讀書費用。以後,孩子們漸漸大了,到了結婚的年齡,老人又為了孩子們的婚事,煞費苦心。在當地結婚的費用是一批不菲的大費用。老人把地裡的全部收入都花了還不夠,就四處借錢。第二年地裡收入下錢,好慢慢的還人家。

以後,孩子們都成家立業了,單獨過日子了,但是李秀文依然放心不下孩子們的日子。就和老伴依然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種著16畝土地。因為孩子們有了自己的孩子,大兒子、二兒子都在城裡買了房子,那要花很多錢的,光靠孩子們的工資是遠遠不夠的,作為母親,哪能不管呢?於是,每年的地裡收入依然是都給了孩子們。

沒有種過地的不知道種地的艱難,七十多歲的老兩口種16畝地是非常艱苦的。就是年輕人種16畝地,也是辛苦萬分的。種地一年四季都有活兒幹,正月裡就要在梨樹地、果樹地清園,打掃雜草、樹枝。整個春季,要為果樹施肥、打藥、澆水、疏花疏果。到了初夏,要為果樹和梨樹打藥、套袋,除草、澆水。到了秋季,還要下袋、鋪反光膜、採摘蘋果、梨子。冬季,是個農閒的季節,但是要修建果樹、梨樹。一年四季都不能休息的。


李秀文老人為了能夠使地裡多掙一點錢,為孩子們減輕生活的壓力。他和丈夫種地基本上不僱工,因為僱工要花錢。當地種植果樹最忙的時候大體就在疏花疏果的季節和果子套袋的時節,因為這種活兒是有時間要求的。老人要疏花疏果、要套袋,就要上樹或者上梯子 ,當地人把這種兩面支撐的梯子叫高扎。七旬老人上梯子幹活,你說那要多危險。但是不僱人,就要自己幹。年復一年的勞作,使老人的臉上的刻滿了歲月的年輪。

當地是大蔥集中產區,幾乎家家戶戶都要栽大蔥的。栽大蔥最難的就是在個栽字上,農民要蹲在地裡,一棵一棵把小蔥苗栽到地裡。一蹲就是一晌,七十多歲的老人根本就蹲不下來,就是能夠蹲下栽蔥,也只能堅持一會兒。但是老人沒有辦法,只能和丈夫堅持著栽蔥。當農民可難了,太苦了。

人常說,兒女們再大,在父母的心中永遠是孩子。老人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兒子們的光景,孫子讀書要錢,孫子結婚要錢,買房子要錢。兒子們哪有那麼多的錢啊。於是老人就把地裡的收入年年都全部給了兒子們。圖個啥?啥也不圖,就是為了兒孫們生活好一些。這就是母愛的偉大之處。朋友們,你說呢?請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