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下海,北約標準艦空導彈:RIM-7“海麻雀”系列艦空導彈


RIM-7“海麻雀”艦空導彈為美海軍的全天候、近程、低空點防禦艦空導彈,用於對付低空飛機、反艦導彈及巡航導彈等。系統由美海軍海上系統司令部主管,海軍武器系統中心負責技術和試驗,雷錫恩公司為主承包商。

為加強低空防禦能力,海軍自1964年將空軍AIM-7E空空導彈移植為RIM-7E,基本型1969年服役,1972年後被後繼型號取代。60年代末為了對付掠海導彈美國和北約國家於1968年開始聯合研製改進型,代號為RIM-7H。

1977年美國、加拿大和丹麥三國海軍又聯合研製了輕型先進點防禦海麻雀系統,導彈以AIM-7M為基礎結合垂直髮射技術。到1984年海麻雀個型號各生產6345枚,裝備北約各國艦隻。

導彈呈細長圓柱形,頭部為錐形,尾部為收縮截錐形。導彈採用全動翼式氣動佈局,兩對彈翼配置在彈中部,起到舵和副翼雙重作用,產生升力和控制力。

兩對固定尾翼用來控制穩定性,翼和尾翼均呈X形佈置。基本形沿用AIM-7E的結構,但尾翼翼尖切去了一點,彈翼改為摺疊式。

輕型海麻雀由AIM-7M改進而來分標準型和垂直髮射型,區別在於垂直髮射型發動機尾部加裝了燃氣舵。

20世紀60年代,美國海軍計劃發展一種比現有導彈系統小的多的短程點防禦導彈系統(BPDMS),用以裝備攻擊型航母和輕型護衛艦,進行點防禦。原來海軍本打算髮展RIM-46海上拳擊手導彈用於點防禦,但是1964年這個項目被撤消了。

此時海軍就將注意力轉移到AIM-7E麻雀空空導彈身上了。AIM-7E是1963年開始生產的,它在原麻雀彈的基礎上改用了MK38或MK52火箭發動機,射程大幅增加。

鑑於AIM-7E的良好性能,美海軍決定在AIM-7E空空導彈的基礎上發展RIM-7E海麻雀系統,又稱基本型海麻雀或者基本型點防禦導彈系統。其導彈就是原封不動地採用AIM-7E空空彈,真可謂是麻雀“下海”。

海麻雀的導彈的改進幾乎是同同型空空彈同步的。AIM-7E空空彈研製成功後,雷錫恩公司發展了AIM-7F型空空彈,其技術當然也運用在海麻雀上,這就是RIM-7F。其改進主要集中在導彈上,採用了新型的雙推力發動機(大力神MK 58或者Aerojet MK 65),這進一步增大了射程。

1968年,雷錫恩公司著手對RIM-7E導彈進行上艦的適應性改進,期間比利時、丹麥、意大利、西德、挪威和荷蘭六個北約國家也參與進來,研製了新型的艦上制導設備和發射裝置,這就是RIM-7H北約海麻雀。

該系統採用的RIM-7H導彈與RIM-7E相比外形改變不大,只是彈翼改成半摺疊式,而尾翼則完全可摺疊(這種摺疊翼也用於後來的RIM-F/M/P/R),從而能在較為緊湊的發射箱上發射。導彈內部也有一些改進,包括增加一個飛行高度探測裝置,改善了低空性能,加裝了紅外引信,提高了精度,裝上了敵我識別器,防止誤射。

RIM-7H於1973年開始生產,1979年陸續裝備到美國海軍的32艘軍艦和北約國家的19艘軍艦上。1978年,美國海軍為進一步改進和提高麻雀空對空導彈的性能而獨立研製了AIM-7M,自然也有了其地面的對應型號RIM-7M高級型海麻雀。


RIM-7M的發射裝置改為8聯裝MK29箱式發射系統,它也能夠使用宙斯盾系統的MK41或者MK48垂直髮射系統發射,其每個發射單元可以裝4枚海麻雀。

RIM-7M型,是目前各國使用最多的一個型號。RIM-7M型導彈彈長3.66米,彈徑204毫米,彈重227千克,導彈最大射程18千米,最大作戰高度5千米,動力裝置為一臺雙推力固體火箭發動機,最大飛行速度2.5馬赫,採用WAU-17/B聚能爆破戰鬥部,重40千克,引信是雙功能的主動雷達近炸及觸發引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