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下純手工,出新招利潤翻了10多倍,40年的老木匠華麗轉身


360行,行行出狀元。在現實生活中,也不乏這樣的例子。54歲的李家波,已經幹了40多年的木匠活。家住江蘇連雲港贛榆區戴嶺村的他,從14歲就跟著二叔學習木工,18歲師從當地有名的木匠學徒2年,然後獨自操持木工這個行業,憑此養家餬口。最近幾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因為純手工的笨拙,加工速度慢,他的木匠事業走進了低谷。

當地的很多木匠因為生意冷清,最終還是選擇了轉行。可是,李師傅卻堅持了下來,他轉變思路,在6年前花3萬添置了木材加工設備,開從手工製作升級到了機器製造,果然利潤實現了滾雪球式的發展。

李師傅說,現在的收入比6年前翻了10倍還多,家裡蓋了3層小樓,城區又買了樓房,兒女都已經成家立業,都繼承了他的木匠事業。目前,很多手工製作的傳統手藝已經面臨失傳,所以,看到自己的木匠手藝能傳下去,後繼有人,李師傅很欣慰。

每當接一單活,李師傅都一筆一筆清清楚楚地記在“賬本”上。他說,最喜歡大的酒店或大型企業,接一個單 ,幾乎李家波在搬運他製作出的傢俱。他說,最喜歡大的酒店或大型企業,接一個單 ,幾乎就不用找活。就不用找活。

在李師傅的“工作室”裡,珍藏著很多“寶貝”,就像圖中這件刨子一樣,都是木工必備的神器,自從上了加工設備,專門刨木板的刨子等神器就“退休”了。可是,這些工具,在李師傅的心裡,卻記載著他的人生歷程,捨不得丟棄,就把它們完好無損地保存了起來。


李師傅經常絮叨,上世紀90年代,木匠是非常有前途的職業,也是讓人羨慕的行當,那時候,建房子、做傢俱都需要我們,可是到了上世紀90年代以後,木匠行業漸漸沒落了。現在,建房子用鋼筋水泥,傢俱是工廠批量生產,成品的傢俱贏得了人們的喜愛,很少有人再請木工師傅上門做傢俱了。

在木匠活很緊俏的年代,李師傅曾經帶過4個徒弟,就像當年木匠師傅帶他那樣,手把手地教徒弟,從鑿、刨、劈、鋸、劃線等很基礎的活開始,再學著打傢俱、造房子,他帶出來的徒弟都是好木匠,但也是沒有走出木匠行業的低谷,陸續轉行了。

李師傅的“工作室”在自己蓋的3層樓後院,看上去100多平米。李師傅說,這是蓋樓剩下來的“邊角料”,他略微加工了下,當成了“工作室”,別看不起眼,光是頂部的遮陽就花了10000多。

其實,當下,木匠的市場依然是“牛市”,只是對木工活的要求更高了,好木匠依然很搶手。比如修建中式民居群,維修古建築,都需要手藝精湛的好木匠,像李師傅這樣資深老木匠,相當於一位建築工程師。圖為李師傅打造的書桌。

“大木老師手藝精,手控丈杆量得清。曲尺木鬥線彈準,墨畫樑柱分寸明。”李師傅在年輕那會是畫墨師傅,也就是“頭師傅”。每當有大活,需要幾個木匠合作完成,李師傅就成了“工頭”、“頭師傅”,帶領大家一起研究、做活。做這個“頭師傅”是非常不簡單的,不僅需要自身的木工活足以服眾,還需要腦子靈、記憶力好,能組織和領導別人,沒有十幾年的磨練,是擔當不了這個重任的。


儘管現在是設備加工,李師傅對每一個環節絲毫不敢懈怠。日漸佝僂的他,每天埋在成堆的傢俱裡,身影裡透出一種奇異的力量,那雙墨跡斑斑的手,粗糙,笨拙,卻能設計出完美的圖紙,加工出精美的傢俱,令人歎服。您會位平凡而又充滿智慧的他點贊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