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痴迷色粉筆畫45年 年過六旬仍在追夢


在呂松遼這間十平方米的畫室裡,擺滿了用色粉筆畫成的風景畫和肖像畫,作為源於歐洲的外來畫種,色粉筆畫在國內很少被人提及,呂松遼畫室所在的書院門,常駐畫師有一百多位,從事色粉筆畫創作的僅有他一人。64歲的呂松遼有些感慨:“色粉筆畫‘綁架’了我的人生,從知青時代,到返城工作,再到書院門,我的每一次選擇都與它有關,色粉筆畫是我一生追不完的夢!”

1955年,呂松遼出生於西安市一個普通市民家庭。“也許是某種天賦吧,我和我姐、我弟都喜歡畫畫,上小學時,一到美術課考試,很多同學便跑來找我幫忙‘過關’,當年在學校也算是 ‘小名人’。” 1973年,18歲的呂松遼插隊來到陝西省涇陽縣燕王公社,開始了為期3年的知青生涯。由於有繪畫特長,公社安排他到坡西小學任代課教師,作為全校唯一的美術教師,呂松遼承擔了5個年級,15個班的美術課教學。“雖然辛苦

1974年春,回城辦事的呂松遼順道看望西安美院一位教師,在老師家,呂松遼第一次看到法國印象派畫家埃德加·德加的色粉筆畫冊,他震驚了:陽光下,芭蕾舞女的髮膚和舞裙相互交織、色彩斑斕,在燦爛中綻放出勃勃生機的同時也展現出豐富的思想情感。原來色粉筆畫可以這樣畫!它不僅能展示表面的絢麗,還可以表達人物內心世界。面對德加的作品,呂松遼似乎找到了釋放自己內心情緒的窗口,從那一刻開始,色粉筆畫成了呂松遼一生的“


色粉筆畫不易修改,要求一氣呵成,為了提高自己的素描造型能力,呂松遼畫板不離身,逢人就畫,大家都覺得他是個“怪人”:別人都是求畫家畫,他卻主動為別人畫,還不收錢。人們不知道的是,年輕的呂松遼心中已萌生出一個強烈願望——成為職業畫家,一生畫色粉筆畫。

3年知青生涯中,呂松遼用色粉筆描繪了大量關中農民形象,在與農民朝夕相處的日子裡,農民的辛苦和貧困給他留下刻骨銘心的記憶,“很多悲歡離合故事令我終生難忘,後來返城工作,我作品中仍有許多農民形象,跟農民的感情很深,心底裡有一種農村情節,畫面中總是有一股地氣。”

美術代課教師沒有工資,到了年底,呂松遼要用工分換取口糧。“一年到手的現金不足10元,那時一盒水彩兩毛錢,可以染出20根色粉筆,這些色粉筆我是若珍寶。”知青時代的呂松遼不抽菸、不喝酒,所有的零錢都用來買畫紙和顏料,下鄉3年,他沒有為自己添過新衣。“回西安時能蹭車就蹭車,一塊五的車票可以換7盒水彩呢。”


1977年初,結束知青生活的呂松遼得知自己即將被招工返城,在一片羨慕的目光中,呂松遼心事重重,他決定搏一把,悄悄報考了西安美術學院。考試當天一大早,呂松遼搭上一輛從涇陽開往西安的送磚車,打算到西安後,再轉車前往美院考場所在地長安縣韋曲鎮,不料送磚車行至涇河橋附近突然拋錨,在等待修車的過程中,呂松遼心急如焚,“當時眼淚都快急出來了。”待到他好不容易坐上另一輛過路車,輾轉趕到美院考場時,時間已近

返城後的呂松遼成為陝建一公司一名工人,不久又調往公司宣傳部門,“也算是沾了自己繪畫特長的光吧。”陝建一公司的建設工地大多地處偏遠,每開工一處工地,呂松遼就要趕往現場繪製文化牆和宣傳標語,“工地上的宣傳畫以油漆畫為主,雖然耐雨耐嗮,但看上去粗糙呆板。”在雨水淋不到的地方,呂松遼便嘗試用色粉筆繪製文化牆,為灰色單調的建築工地增添幾處靚點,既美化了工地,又起到宣傳鼓勁的作用。

上世紀八十年代,美術界普遍認為,一名合格畫家必須經過專業美術院校培訓,自學成才的是“野路子”,難成氣候。呂松遼不這麼看,他認為畫家不是匠人,情感和藝術悟性才是第一位的,必要的專業技能要學,但更重要的是敏銳的眼光和真情實感,“你的作品要有感而發,人物形象要有血有肉。”在陝建一公司工作的34年裡,呂松遼創作的色粉筆畫數十次入選全國及省、市美展,作品《窯洞》獲陝西省美展三等獎,作品《降虎》被選送參


陝建一公司承攬的工程項目主要為大型企業建造車間廠房,工期長,工作條件艱苦,職工一次離家三五個月是常事,作為宣傳幹事,呂松遼長期奔波在基層工地,對一線職工的辛苦生活感受很深,在創作中,他堅持以建築工人和他們的家屬為模特。“無論是下鄉當知青,還是在建築公司工作,我的創作對象都是底層普通勞動者。”

2011年,年滿55歲,已擔任單位工會主席的呂松遼面臨兩個選擇:內退或繼續工作到60歲正式退休。多年努力獲得的職位和待遇讓他猶豫,同事間的友情讓他難捨,而心底裡的畫家夢更讓他煎熬,此時的呂松遼已經對色粉筆畫有了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個人風格正在逐步形成,許多想法和嘗試還未能付諸實踐。經過兩個月慎重考慮,呂松遼從單位辦理了內退手續,“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我不想再等了。”

退休後,呂松遼在書院門租了一間畫室,一邊賣畫,一邊創作。他的想法很簡單,賣畫收入只要包住房租和生活費就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藝術創作上,“在書院門也挺忙,但跟上班時的忙不一樣,內心愉悅,沒人指使,這正是我想要的。”呂松遼認為自己的選擇沒有錯。


書院門熙攘的人流為呂松遼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寫生資源,色粉筆畫起源於歐洲,通過濃烈的色塊對比來表達畫面氛圍和人物情感,呂松遼嘗試在色粉筆畫中加入中國工筆畫的線描技法,使作品在熱烈中透出幾分東方式的含蓄和柔美。“引入中國畫技法要謹慎,不能影響色粉筆畫的整體視覺效果和主題表達。”嘗試中、西畫法結合,呂松遼曾經過多年思考,現在有時間了,心靜了,他要把以前的想法付諸行動。

退休後的呂松遼整日“泡”在書院門,沒有了以前的交際應酬,朋友們看到他很孤獨,勸他返聘回單位,“朋友不理解我的心思,其實我的快樂人生剛剛開始。”在書院門,繪畫成了呂松遼生活的中心,除了為遊客畫像,他每月還要創作近十幅色粉筆畫作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覺得累,更不會孤獨。”

書院門是古城西安著名的古文化一條街,聚集於此的百餘名畫師大致分為兩類:一類以批量製造商品畫為主,追求經濟效益。另一類畫家看中書院門自由安靜的環境,以畫養畫,創作為主,呂松遼屬於後者,有退休工資的他沒有生存壓力,賣畫收入包住房租餐費即可,激情來時通宵達旦伏案創作,有時卻閉門謝客,坐在畫室裡發呆,他不願把時間安排得太滿,那樣不自由。


在書院門,呂松遼結識了許多書畫界朋友,同道交流有更多的共同語言,也很受啟發,一位朋友無意中提到,老家泛黃破損的老照片無法完整保存,很苦惱,呂松遼便產生了用色粉筆翻畫老照片的想法,經過一年多反覆實踐,呂松遼翻畫的老照片惟妙惟肖、幾可亂真,有朋友建議他專項經營老照片翻畫,既省事又掙錢,呂松遼婉言謝絕了。他真正喜愛的是那些在創作中能夠融入自己思想情感的作品,而翻畫老照片只是技術展示,不是藝術。

如今的呂松遼實現了當職業畫家的夢想,心無旁騖,一心投入色粉筆畫的創作中,線條簡練、色彩絢麗、注重展示人物內心世界的繪畫風格也逐漸形成。年已64歲的呂松遼自覺身體還很硬朗,可以在書院門畫到80歲,“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夢想,但不敢行動,我不願再等,人生的後半程,我要自己做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