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夫婦廟會上賣這種餅,十塊錢六個,想吃得先買卡排隊


金秋十月,在河南鶴壁陳家灣村古廟會的集市上,出現了很多平常並不常見的小吃攤,這些攤位做的小吃比較稀奇,其中一個做雜糧米糕的攤位格外引人注目。攤位的主人是一對農村夫婦,男主人叫介元智,他們夫妻倆來自臨近的淇縣農村。

據介師傅介紹,這種雜糧米糕源自東北,口感暄軟、筋道,吃起來香甜可口,是一種老少皆宜的小吃。由於他們做的米糕好吃,衛生也搞的不錯,再加上是外來的“稀罕”小吃,所以這兩天來嚐鮮的人絡繹不絕。

介師傅夫妻倆是普普通通的農民,種過地也打過工,後來萌生了創業的想法,就跟人學習了製作雜糧米糕的手藝。有了這門手藝,他們夫妻倆就開著車在各地擺攤製作,在方圓幾十裡的地界,凡是有廟會或者活動的地方,都留下了他們勤奮的身影。

雜糧米糕的主料是大米、小米和黃豆,介師傅把這三種糧食按比例磨成米漿,然後盛在桶裡備用。做米糕的鍋直徑有一米,在這個平底鍋上還有很多不鏽鋼小圓圈,這些小圓圈是讓米糕成型的模子。

在製作米糕的時候,先把小圓圈模子放在平底鍋上,然後在圓圈裡倒入食用油,之後介師傅拿勺子一個一個往裡倒米漿,另外他的妻子會往裡放豆沙、紅豆、山楂片等餡料,然後介師傅再舀上一些米漿,把餡料蓋住。

這口平底鍋會旋轉,中間還有個出氣孔,米糕在這裡既煎又蒸,製作方式的確很特別。在這口大鍋的後面,站著圍觀的人群,這種現場製作的小吃,最能吸引人的眼球,何況是大家平常很難見到的場景。

米糕的一面煎烤黃了之後,介師傅拿起兩把小鍋鏟,將鍋裡的米糕一個個翻過來,同時也去掉了小圓圈模子,因為這時候的米糕已經成型了。

從放模子倒油,到米糕烤好出鍋,大約需要二十多分鐘,這些米糕有紅豆餡、豆沙餡、山楂餡和藍莓餡,都是十塊錢六個,不同的餡兒有芝麻做記號,出鍋後分類放好,供食客按喜好挑選。

介師傅的攤位上只有他們兩個人在忙碌,由於收錢找錢比較費事耗時,再加上人多的時候容易弄錯,所以他們專門印了這種小卡片,顧客提前付錢拿到卡片,卡片的背面還有序號,大家到時候憑卡按順序取米糕就行。

一鍋米糕做72個,介師傅夫婦倆從早忙到晚,一天能做二十多鍋,也就是說他們一天至少要賣1500個。由於這個小吃確實好吃,大家嚐鮮的熱情很高,天都黑了攤位前還是擠滿了等待的人群,不過介師傅說準備的米漿有限,等米漿用完也就該收攤了。攝影記錄|楊學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