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395
三國演義中,曹操雄才偉略,以匡扶漢室江山為己任,一統支離破碎的北方。這也為曹丕以魏代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能建立不世之功,離不開他的能征善戰的武將們。這些武將分為兩個系統,即“曹魏宗親八虎騎”和五虎上將,其中以曹魏宗親八虎騎為尊。而在曹魏宗親八虎騎中,以“獨眼將軍”夏侯惇和和“天人之稱”的曹仁為尊。那麼,在曹操心中,夏侯惇和曹仁,誰更重要一些呢?
個人認為是夏侯惇,因為他具有曹仁所不具備的這三個優勢,分析如下。
其一,夏侯惇和曹操有血緣關係,而曹仁只是沒血緣關係的從祖弟。
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曹操本姓夏侯,只是由於他的父親曹嵩被過繼給大宦官曹騰,才改姓曹的。因此,曹操和夏侯惇是同一個祖先,都是西漢太僕夏侯嬰的後代,流淌著共同的血液。血濃於水,雖然曹操和夏侯惇的血緣關係很稀薄,那也比沒有血緣關係的曹仁親近。
曹仁,雖然是曹操的從祖弟,也就是說他們兩人有著共同的曾祖父曹萌(曹節)。可是曹操的祖父是個大太監啊,自己只是祖父曹騰的養子之子。本質上,曹操和曹仁沒有血緣關係。因此,注重血緣關係的曹操對於夏侯惇更加親近。
其二,夏侯惇勇猛無敵,而曹仁善於守城。
早在曹操討伐董卓時期,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各自帶著千人,來投奔曹操,組成了曹操的班底。夏侯惇比曹仁稍早點投奔曹操,也受到了曹操的信任,被任命為司馬,後來升為折衝校尉,領東郡太守。
演義中,夏侯惇作戰勇猛,多次作為先鋒,衝鋒陷陣,還勇於挑戰呂布。他為了曹操的霸業,還搭上了一隻眼睛,可悲可嘆。正史中,夏侯惇也並不遜色,他十四歲時殺死羞辱自己老師之人。
他跟隨曹操起兵後,在一次與呂布的交戰中,被詐降的將領劫持為人質,向其索要珍貴物資。夏侯惇不屈不撓,沒有屈服,還號召手下士兵不必顧忌自己安危,滅殺劫匪。他的副將韓浩指揮有方,嚇得劫匪放開夏侯惇,舉手投降。《三國志》中記載如下:
促召兵擊持質者。持質者惶遽叩頭,言“我但欲乞資用去耳”!浩數責,皆斬之。
曹仁,略晚於夏侯惇追隨曹操,也屬於早期曹操的班底,被任命為別部司馬,行厲鋒校尉。他的才能,更加側重於防禦。曹仁是三國時期的防守專家。面對威震華夏的關羽大軍,兵少將寡的曹仁臨危不懼,防禦樊城達數月之久。
即使是在關羽水淹七軍,彈盡糧絕、樊城倒灌的極端不利情況下,曹仁也頂住壓力,成功支撐到了第二路徐晃援軍的到來,並與之圍點打援,成功擊潰關羽。他的守城策略,已經能和魏延的“重門之策”相媲美了。
可是,在開疆擴土時期,曹操最需要的是能衝鋒陷陣的大將,幕後英雄曹仁相對沒有那麼顯眼。這一點,蜀漢也是一樣的道理,這就是為啥魏延沒有排入五虎上將的原因之一。
其三,夏侯惇“不受漢職”,而曹仁品行不端。
夏侯惇為人儉樸,一生不置產業,去世時,家無餘財,他把自己所得賞賜都發給和自己出生入死的將士們。他還有一個高風亮節的地方,也是被曹操所讚賞的地方是“不受漢職”。跟隨曹操打天下的將領們,本質上都屬於曹操魏公國的將軍。好多將領都被授予魏公國的官號,名義上,他們歸魏公曹操所統領。
曹操認為夏侯惇和他同殿為臣,不應該屈居自己之下,應該授予漢官職。而夏侯惇卻堅持不受,認為自己屬於魏,忠於魏,接受漢官職不合適,應該接受魏官職。曹操爭執不過,最終只能答應夏侯惇請求,任命他為魏前將軍。
反觀曹仁,他就沒有夏侯惇那樣的高風亮節。如公元218年,他在出鎮曹操所佔領的荊州區域時,橫徵暴斂,大大增加了當地人民的繇役。這一年十月,荊州境內的宛城官民爆發了,宛城守將侯音反叛,他與關羽聯合,公然反對曹仁的統治。
雖然曹仁經過四個月的征戰,攻破宛城,滅殺侯音,可是這次叛亂造成的影響很惡劣。曹仁在樊城失去了民心,被關羽抓住機會,圍困於樊城,久久不能脫身。《曹瞞傳》中記載如下:
是時南陽間苦繇役,音於是執太守東里袞,與吏民共反,與關羽連和。
總結:本來夏侯惇和曹仁分別代表夏侯家族和曹氏家族,都是各自家族的代表,跟隨曹操,建立了不世之功,兩人地位相同。可是由於夏侯惇具有曹仁所沒有的這三個優勢,在曹操的心目中,夏侯惇更重要。
魁哥說三國
夏侯惇是西漢太僕夏侯嬰之後,曹仁是西漢丞相曹參之後,兩人均出自名門之後。而曹仁更是曹操的從弟,曹仁與曹操有共同的曾祖父。
夏侯惇是最早跟隨曹操一起起兵的將領,早就曹操在陳留起兵時,夏侯惇就已跟隨,任裨將。公元190年,曹操起兵討伐董卓,夏侯惇跟隨,先任司馬,後升折衝校尉,領東郡太守。同年,曹仁在淮河、泗水之間集結上千人馬,後帶隊跟隨曹操,任別部司馬,後升任厲鋒校尉,夏侯惇跟隨曹操起兵的時間早於曹仁。
公元194年,曹操領兵征討陶謙,夏侯惇留守大本營兗州濮陽,因呂布反叛,夏侯惇力爭為曹操保住地盤,在戰鬥中被射瞎一隻眼睛。而曹仁隨曹操出征陶謙,兩人一人留守一個隨軍出征。
公元196年,曹操迎接漢獻帝,並定都許昌,拜夏侯惇為河南尹,任曹仁為廣陽太守,並議郎(提供建議、顧問的郎官),兩人官職相當。同年,曹操南征張繡,曹仁隨曹操出征並另領軍一路,攻取周邊郡縣,而夏侯惇留守,兩人一人留守一人隨軍出征。
公元198年,夏侯惇受命獨自領兵援救劉備,但被呂布手下高順等人擊敗。同年,曹操派遣史渙、曹仁急攻張楊部下眭固,曹仁大勝,殺眭固。兩人作戰互有勝負。
公元200年官渡之戰期間,曹操遣曹仁攻打後方的劉備,曹仁擊敗劉備,收復臨近縣城。202年,夏侯惇與劉備對峙博望坡,追擊劉備時中了埋伏,大敗,幸虧李典來救,兩人作戰一勝一負。
公元204年,夏侯惇隨曹操攻破鄴城,受任伏波將軍,進高安鄉候,到公元207年,夏侯惇的食邑達到2500戶,為曹營最高。公元205年,曹仁圍袁紹女婿高幹至壺關,破城,受封都亭候,食邑800戶。
公元208年,赤壁之戰後,曹仁留守江陵城,孫劉聯軍圍攻江陵城一年之久,曹仁退守襄陽城。211年,曹仁隨曹操西征關中,大破馬超、韓遂等關中十部,曹操任曹仁為驍騎將軍,後改為徵南將軍,假節,駐守樊城,擔當守護襄陽之重任。219年,曹仁徵宛城候音,殺候音,屠城。後進駐樊城,同年關羽北伐襄樊,曹仁堅守城池不退,等待援軍到來後擊敗關羽。
215年,夏侯惇隨曹操參加了討伐漢中張魯的戰事,216年,曹操令夏侯惇督二十六軍,與曹仁、張遼等人屯兵居巢,防衛孫權,夏侯惇位在曹仁之上,並可自由進入曹操臥室。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登位,拜夏侯惇為大將軍,二個月後,夏侯惇去世。
220年,曹丕即位魏王,拜曹仁為車騎將軍,統率荊、揚、益州軍事,進封陳侯,增邑二千,食邑並前總數三千五百戶。221年曹仁,夏侯惇去世後,拜曹仁為大將軍,223年,曹仁於濡須口之戰被孫權部將朱桓擊敗,不久後就病逝。
論統兵能力、個人勇武、綜合素質,曹仁均高於夏侯惇,論地位、信任度、資歷,夏侯惇均高於曹仁,兩人都是曹操心目中重要的將領,如果一定要比個高下,那麼夏侯惇無疑在曹操心目中更重要。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謝謝提問!我認為在曹操心裡,夏侯惇比曹仁重要!理由如下:
因為曹操手下大將源於二方面,一是外姓第一個來源是外姓于禁樂進李典等人,以及歷次征戰中投降和歸順的大將比如張遼張郃徐晃龐德等人;第二個來源是曹操本家的宗室大將,曹仁,夏侯惇在列(夏侯族輩本由曹族派生),外姓不在此議之列,只看親宗,
A,親疏關係:三人同祖父,但操父屬過繼,兒輩與夏侯輩更近。
B,職位關係: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平定北方,眾將有功,命曹洪仁為都鄉亭侯,夏侯惇為亨侯,鄉侯明顯比亭侯高了一個等級,此後夏侯惇的級別和職位基本上都略高於曹仁。曹操死後,曹丕登基也是如此,曹丕的第一任大將軍就是夏侯惇,夏侯惇死後曹仁才接任大將軍,可見一斑重輕。
C:從曹操對兩人的使用上看:夏侯惇自從出征呂布一隻眼睛被射傷後,,曹操出征在外,內政軍事都交夏侯惇,而曹仁只鎮寧一方不負全部。帶兵從能力上來看,應該是曹仁比夏侯惇要厲害。曹仁的防守在曹營穩居第一無人可比,無奈操心中自有一比,全面性曹仁略遜。
綜合來看,雖然夏侯惇能力不如曹仁,但是無論是地位還是軍中職位,或者是在曹操的心目中,夏侯惇都高過曹仁,是當之無愧的曹魏宗室大將第一人,心裡夏侯惇比曹仁重要。
mdq660310
曹操的一流大將分為兩大系統,即宗親“八虎騎”和“五子良將”,而宗親“八虎騎”中以夏侯惇和曹仁能力最強,其餘的如曹洪、夏侯淵之類的稍次。夏侯惇,字元讓,曾經為了曹操的霸業失去左眼,乃魏文帝曹丕時期第一任大將軍;而曹仁,字子孝,曾據守襄樊對抗關羽,是魏文帝曹丕時期大司馬。那麼問題來了,夏侯惇和曹仁這兩位不分伯仲的宗親大將,在曹操心中,誰更重要?下面根據《三國演義》和《三國志》中相關內容,結合自己的見解,簡要分析如下。
夏侯惇和曹仁與曹操的宗親關係
夏侯惇是曹操的夏侯氏本家,因曹操的父親曹嵩本姓夏侯,後過繼給東漢大太監曹騰,而改姓曹。曹操雖然不姓夏侯,身上卻流淌著夏侯氏的血,自然親近同姓夏侯惇。再看曹仁,他的祖父和曹操的祖父曹騰為兄弟,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曾祖父曹節。曹操的父親曹嵩乃是曹騰的乾兒子,這是不爭的事實,換句話說,曹操和曹騰並沒有血緣關係,只是名義上的祖孫關係。因此,曹操雖然和曹仁有同一個曾祖父,卻沒有血緣關係,而和夏侯惇血濃於水。相比較,曹操更加親近夏侯惇。
“此二人本操之弟兄:操父曹嵩,原是夏侯氏之子,過房與曹家,因此是同族。”
曹操霸業中夏侯惇和曹仁的功勞
夏侯惇是曹操陣營中不可多得的猛將,常常衝鋒陷陣,斬關奪寨,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在一次和呂布部將高順的交鋒中,夏侯惇中計,被躲在一邊的曹性射箭偷襲,射中夏侯惇左眼。夏侯惇忍痛怒吼一聲,“拔矢啖睛” ,隨後挺槍縱馬,上前將傷自己的曹性殺了報仇。
乃大呼曰:“父精母血,不可棄也!”遂納於口內啖之。
曹仁不擅長攻城奪寨,曾在樊城敗於徐庶,新野之戰敗於諸葛亮。他是曹操陣營,乃至三國時期少有的防守型專家。赤壁之戰後,鎮守南郡擊退東吳周瑜的進攻,後死守樊城,放箭射中關羽右臂,將“威震華夏”的關羽擋在樊城城下,不能越雷池一步。曹仁面對殺氣騰騰的漢壽亭侯關羽,出戰不利的情況下,臨危不懼,從容應對,多次打退了關羽的進攻。正是有他的據守,才給曹操多次派出援軍爭取了寶貴的時間。在於禁援軍被關羽水淹全軍覆沒後,樊城更加朝不保夕,曹仁仍然堅持到了下一批援軍徐晃的到來。最終,曹魏和東吳聯手將關羽戰敗。《三國志》:
夏侯惇和曹仁兩人各有優劣,如夏侯惇擅長攻城略地,是開疆拓土的得力干將,而曹仁善於防守,是保家衛國的不二人選。他們兩人就像孫策和孫權一樣,孫策人稱“小霸王”,在短短的幾年就開創了江東基業。而孫權雖不善於殺伐征戰,卻禮賢下士,是一個守成之君,他也沒有讓他的哥哥孫策失望,於赤壁之戰大敗曹操,佔據江東六郡,與曹魏、蜀漢三分天下,建立東吳政權。
在戰爭時期,主公肯定偏愛攻擊型的大將,他們有助於開疆拓土,攻城略地,是一個時代的主角。而夏侯惇就是這樣的大將,南征北戰,為曹操的霸業貢獻了自己的一生,還將自己的眼珠搭進去,這時,夏侯惇在曹操的心目中,分量是超過曹仁的。
在休養生息時期,主公反而偏愛善於守城池的大將,他們不求破敵,但求城池不失,是這個時代的配角。而曹仁就是這樣的大將,為了曹操的霸業,在背後默默奉獻,此戰勝利了,是衝鋒陷陣大將的功勞,而自己是配合的,僅有苦勞。只有在敵人入侵的時候,才能體現出他們的價值。如果一位大將守衛十年,沒有敵人進攻,就會有嫉妒之人冷嘲熱諷,認為他們是在浪費糧食。試想,正是這些以據守出名的大將守護著邊關,才能有文官在京城指點江山,才能有皇親國戚的錦衣玉食。
雖然夏侯惇和曹仁都為曹魏江山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不分彼此,都是自己的兄弟,但曹操是三國一代梟雄,深知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像夏侯惇這樣的猛將,他並不缺少,行軍大戰,靠的並不是蠻力,而是謀略,如曹仁這樣的全能型宗親大將,鎮守邊關,固若金湯,自己也能睡個安穩覺,這才是自己所需要的。因此,在曹操的心目中,和夏侯惇比起來,曹仁略勝一籌。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三國逐鹿
眾所周知啊,曹操發家乃是靠著他的家族兄弟鼎力相助,在曹操最開始的時候他帳下的基本全都是自家人:比如曹仁,夏侯淵,夏侯惇,曹洪等等。(曹操祖上姓夏侯,不過他爹被被過繼到大太監曹騰手下,所以姓曹)。而他的這些兄弟中,夏侯惇和曹仁算是曹操比較器重的兩個了。
三國時期的夏侯惇曾經衝鋒陷陣於敵前,每每遇戰,總是拼殺在前,一往無敵,是屬於“戰必勝攻必克”的武將類型,其勇武絕對是三國武將中排得上號的。但是夏侯惇在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後竟敢私自攔截關羽,並且與關羽大戰了幾十回合,最後還是曹操的命令及時趕到,這才阻止了夏侯惇。歷史上的夏侯惇曾多次戰敗,但是曹操卻還是每每信任,將尤為重要的濮中地區交於夏侯惇。
相反,曹仁是比較之夏侯淳文武雙全的,其一,曹仁曾帶兵攻打新野,竟然擺出了令徐庶驚訝的“八門金鎖陣”,雖然戰敗,但是足足見其智慧謀略;其二,曹操在赤壁大戰中元氣大傷只好退回北方,而在這個時候曹仁就被曹操派到了要塞南郡鎮守,本來很多人都覺得南郡基本不可能久守,可是曹仁硬生生的竟然是堅持了一年之久!曹仁也被諸葛亮在南郡爭奪之戰中稱為帥才,他帶兵打仗的能力便可見一斑
其三,關羽統帥軍隊攻打樊城,面對實力如此強勁的對手,作為守將的曹仁,卻拼死堅守,最終聯合徐晃擊退了關羽。
由此可見,論行軍打仗,曹仁比於夏侯惇有過之而無不及。
不過夏侯惇死後,被曹丕追封為魏國大將軍,而曹仁死後僅僅被追封為車騎將軍。當然,追封肯定也不是曹丕自己的意思,肯定曹操在臨死前也是有所囑咐的。由此看來,曹操還是比較看重夏侯惇。
當然,這種看重更多的是因為自家人的關係,從血緣關係上來講,雖然夏侯氏和曹氏的祖上都曾和曹操是一個祖宗。但是夏侯氏是曹操的直接血緣來源,是其父之後改為夏侯氏的。所以,從這一點兒講,曹操與夏侯惇是有直接的血緣關係的。相反,因為曹仁的祖父和曹操的祖父是同一個父親,所以說雖然曹操看起來和曹仁是同性,但其實只是名義上的親近罷了。
在真正的任務交託上,曹操絕對是更信任曹仁,畢竟實力擺在那裡!
白話歷史君
夏侯惇和曹仁都是曹操非常信任的人,基本上可以做到不分彼此。有說法夏侯和曹氏本是一家,而曹操的父親過繼給了大宦官曹騰才姓曹的。但這種說法找不到歷史的記載。從官職上看,夏侯惇比曹仁更高,基本上是緊貼著,夏侯惇更高一點。夏侯惇官至大將軍,他去世後,曹仁繼任大將軍,後又進位大司馬。曹操對兩個人的使用不一樣。夏侯惇主要的職責是幫助曹操守好大本營,而曹仁基本上是出征在外。從戰功看,夏侯惇不如曹仁。夏侯惇主要的戰功在陳宮張邈背反曹操時,為曹操保住了三座城池,成為後來曹操扳本的希望。曹仁則戰功卓著,最大的功績是在關羽兵力正盛時,守住了樊城,避免了關羽進犯魏國腹地,後又協同徐晃擊敗了關羽。
他們兩個人其實就是曹操裡外的兩把尖刀。
曉評三國
說二句,夏候惇和曹仁都是曹操得力大將,為曹操打下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在曹操的心目中,應該不分上下,.其實內心還是微重曹仁。這就是曹操的用人之道。曹操是一個愛才愛將如命之人。夏候惇雖是異性,其實給曹操曹仁,都是同宗兄弟。由於夏姓是曹家所過繼,雖是兩姓,親如一家。但所不同的是,必經是兩性。曹操為了使夏家更好的為曹家拼搏創業。在獲賞封賜上都落高曹仁,曹家。這就是曹操的用人之道。使夏家永遠不變心,永遠為曹家所用,永遠忠於曹家。淺談曹操用人。不足之處指正。
手機用戶烏龍
一樣重要都是曹氏宗族成員又都是曹魏的主要將軍都立下赫赫戰功。
曹仁自子孝曹操從弟,年少時喜歡弓馬打獵,東漢末年群雄並起,曹仁隨從兄曹操征戰,在曹操大破袁術、攻打陶謙、戰呂布之時都有出色發揮立下赫赫功勞。後來攻打袁紹的戰鬥中因劉備在許昌以南招兵佔據池,威脅到了曹操後方許昌的安全,曹操深感不安,但曹仁認為劉備新得袁紹兵相助不能配合的很好,於是請令出兵擊敗了劉備收復了被佔領的幾個縣。之後又在雞洛山大敗袁紹大將,打得袁紹在不敢分兵了,曹仁又率兵襲擊袁紹輜重車隊,燒燬袁紹軍糧。此後曹仁又屢有建樹,為曹操統一北方做出很大的貢獻。
赤壁之戰後曹軍主力北返,曹仁被留下鎮守江陵。曹仁在江陵城和周瑜相持了一年多讓周瑜無計可施,當週瑜領軍來攻城的時候曹仁手下的將領都面有懼色唯獨曹仁不懼,曹仁親自出戰,大敗周瑜軍回城後眾人都驚呼將軍真天人也。曹仁在曹操陣營很重要。
夏侯惇字元讓,沛國譙人。夏侯惇在曹魏陣營裡地位極高,源於夏侯氏在譙縣地位極高,很有號召力,再加上是最早追隨曹操起兵。所以自然在曹魏集團佔有重要地位。除了這些也與夏侯惇作戰英勇有極大關係,夏侯惇在與呂布的戰爭中被流矢傷了左眼。不光是戰鬥英勇而且能當大任多次鎮守重要戰略要地,在曹操當奮武將軍時夏侯惇就鎮守白馬,在曹操徵陶謙的時候又鎮守濮陽,之後當河南尹鎮守曹魏的根本之地。
當然夏侯惇不光只有英勇的一面還有柔情的一面,夏侯惇尊師,儉樸,愛民又懂水利農作。夏侯惇十四歲的時候因為有人侮辱了他的老師,夏侯惇就殺了侮辱他老師的人。之後夏侯惇雖然常年在軍中但也不忘學習,親自去請老師到軍中請教。
夏侯惇為官清廉家無餘財,有餘財都分給將士們,不為自己置產業。
夏侯惇在鎮守陳留等地時趕上了大旱,於是夏侯惇截斷太壽水形成一個陂。夏侯惇還親自背土,率領將士種稻子,老百姓都受到了好處獲了利。夏侯惇在曹魏地位也很重要。
研史社—講歷史的社
得問曹操去。
我們怎麼說都是猜想而已,懶得查資料了憑著記憶說幾句。
第一,夏侯惇和曹仁都是曹操的兄弟,按史書記載曹操的爹本來是夏侯家的,被曹家老太監收養,所以夏侯惇跟曹操是實際的血親兄弟,曹仁是族兄弟,也就是法律意義上的堂兄弟。。
第二,倆人都是比較猛的,相對來說曹仁更猛,也更全面,也就是說能力更強,夏侯惇自從瞎了一眼就不再上陣,還不如夏侯淵那麼高光,曹仁很長時間裡是荊州方面的主事人,對抗荊州和東吳,夏侯淵是長安方面主事人,對抗西部,而夏侯惇只能留在後方種地~~屯田。
夏侯惇有過特丟人的記錄,被呂布派出的特種小部隊抓住挾持過,而曹仁則有過一次特牛逼的幾進幾齣救牛金的事蹟,被呼為天人將軍。
第三,夏侯惇的職務和封爵食邑一直高於曹仁,但夏侯惇死後曹仁繼任,職務最終可以算打平,爵位和食邑有沒有趕上就記不大清楚了。
如果我是曹操,會跟夏侯惇更親更信任,但更重用的肯定是曹仁。
白露為霜65799235
仔細看三國,其實大家都很奇怪,曹仁明明很厲害,有權謀,但是似乎曹操更喜歡夏侯惇,當然了曹操從來沒有在鄭重的場合說倆誰好誰不好。
個人覺得可能曹仁更重要一些,曹仁無論文韜武略都勝過夏侯惇,又是曹操的兄弟,所以曹仁更重要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