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上的戰爭:趙光義親征契丹,高粱河大戰,10萬大軍大敗而歸

太平興國四年,五月。

趙光義終於將在河東地區割據二十九年的北漢政權連根拔起,似乎已經完成了自己的統一大業。

可是,他的心裡明白東北方向的遼國依舊盤踞在中原邊境之地,如果不能將燕雲十六州收復收入囊中,所謂的天下一統不過是自欺自人罷了。

燕雲十六州自從石敬瑭獻於契丹之後,在往後漫長的歲月中,華夏大地的北部天然防線丟失,邊陲異族曾經不止一次的侵入華北平原,而且越過燕山山脈的這一大片華北平原根本沒有能夠抵抗異族騎兵的屏障,反而成為了異族騎兵的天然戰場。

地圖上的戰爭:趙光義親征契丹,高粱河大戰,10萬大軍大敗而歸

殺戮、怒吼曾經肆無忌憚的迴響在華北平原上,這是彷彿成為了夢魘一般的戰區。

後周周世宗、北宋趙匡胤雖然殫精竭慮的想要收復失地,可是終究雙雙因病去世,成為了兩個王朝的一大憾事。


太平興國四年,五月。

剛剛拿下北漢的趙光義突然下令挺兵進入河北,將大本營駐紮在了鎮州。在此之前,宋軍圍攻太原城已經長達半年多的時間,眾多的將士已經是身心疲憊,毫無鬥志的宋軍將士們只能聽從趙光義的命令繼續興兵北上攻打遼國。

地圖上的戰爭:趙光義親征契丹,高粱河大戰,10萬大軍大敗而歸

當時的遼國在和宋朝邊境已經各個京都都有數量龐大的軍隊駐守:

  • 南京(幽州)、西京(山西大同):十萬精銳騎兵駐守
  • 東京(遼寧遼陽)、上京(內蒙古巴林左旗林東縣)、中京(內蒙古寧城縣):二十萬混合兵種
地圖上的戰爭:趙光義親征契丹,高粱河大戰,10萬大軍大敗而歸

而且幽州外圍的易州分為了兩部分,遼國控制東易州邊境,宋朝控制西易州邊境。趙光義統兵從鎮州出發,剛剛抵達東易州的時候,易州守將劉宇就獻城投降。

拿下易州之後的趙光義繼續挺兵北上,涿州刺史劉厚德也獻城投降。

宋軍還沒有和遼軍交戰,遼軍南部邊境重鎮就接連丟失,趙匡義相信燕雲十六州雖然被遼國佔據,可是這裡的百姓依舊民心向宋,收復燕雲十六州已經是大勢所趨。

趙匡義再次下令挺兵北上,部隊行進至監溝屯的時候,各地的百姓夾道歡迎宋軍進入宋遼邊境,百姓此舉讓趙光義甚為感動,他下令犒賞附近的百姓,藉此更進一步的收攏天下人心。

地圖上的戰爭:趙光義親征契丹,高粱河大戰,10萬大軍大敗而歸


太平興國四年,五月。

趙光義統兵抵達幽州城南一翼,將軍隊的大本營安置在了附近的寶光寺。等到宋軍在寶光寺安營紮寨之後,趙匡義火速下令讓先鋒軍將領孔守正在幽州城北翼一帶巡視,防止遼軍突然襲擊營帳。

孔守正在沙河遇上遼軍,順利擊潰在城北外圍防守的遼軍,遼軍在沙河的主帥北院大王耶律希達也引兵潰逃。

地圖上的戰爭:趙光義親征契丹,高粱河大戰,10萬大軍大敗而歸

當時遼軍北院大王耶律希達使用的是青色帥旗,駐守在得勝口的遼軍統帥南院大王耶律色珍聽到這個消息,不敢引兵前去救援,而是繼續使用了北院大王的青色帥旗引誘宋軍。

趙光義此時還以為駐守在得勝口的是已經戰敗的北院大王耶律希達的軍隊,遂下令攻打得勝口。遼軍南院大王耶律色珍提前派遣一小股軍隊突襲到了宋軍的後翼,兩路夾擊,擊退了宋軍的進攻。

地圖上的戰爭:趙光義親征契丹,高粱河大戰,10萬大軍大敗而歸

至此,遼軍南院大王駐守在得勝口和宋軍對峙。


趙匡義眼看幽州城外圍遼軍已經被擊潰,僅僅剩下了南院大王統領的為數不多的遼軍和自己對峙,遂下令全軍攻打幽州城。

  • 主力軍隊:分東西南北四翼攻打幽州城
  • 側翼軍隊:防止南院大王耶律色珍統兵救援幽州城
地圖上的戰爭:趙光義親征契丹,高粱河大戰,10萬大軍大敗而歸

趙光義的十萬大軍將幽州城為了一個水洩不通,宋軍將士開始猛攻幽州城,城內不斷有遼軍縋城而下投降宋軍。

史書記載:“圍城三匝,穴地而進”。

趙匡義一面下令東西南北四面圍攻幽州城,一面下令讓士兵們挖掘地道想要偷偷突入到城池中。

可是,趙光義所做的這一切都是徒勞無功的。

古代想要攻打城池,沒有攻城器械是具有很大的困難的,而趙光義所統領的這十萬大軍恰好沒有攻城器械,這仗怎麼打?

當初,趙光義在拿下北漢都城太原的時候,將士們其實已經是精疲力盡。他為了能夠出其不意的突入到幽州城下,遂下令拋棄所有的輜重,急行軍從太行山突襲而下,衝擊到了幽州城下。

沒想到,沒有了那些攻城器械,攻打幽州城的難度大大增加。

可是趙光義的運氣卻是出奇的好,雖然幽州城仍然沒有順利被攻打下來。附近的

順州、薊州兩州守將卻率部投降,幽州附近兩州守將的投降大大動搖了城內的軍心,一時間整個幽州城內的將士們憂心忡忡。

地圖上的戰爭:趙光義親征契丹,高粱河大戰,10萬大軍大敗而歸

當時的遼國皇帝耶律賢已經準備放棄幽州,退守松亭關古北口,在長城一線據守宋軍。可這樣一來也意味著宋軍放棄了長城內側的防線,此時文官

耶律休哥挺身而出,力勸耶律賢據守幽州,抵抗宋軍的進攻。

地圖上的戰爭:趙光義親征契丹,高粱河大戰,10萬大軍大敗而歸


太平興國四年,七月。

遼軍已經兩路大軍奔襲而來,救援幽州:

  • 前鋒軍:耶律沙挺兵進抵高粱河
  • 主力軍:耶律休哥統率三萬主力統大軍跟進
地圖上的戰爭:趙光義親征契丹,高粱河大戰,10萬大軍大敗而歸

此時宋軍已經攻城半月有餘,士兵們早已經疲憊不堪。趙光義聽聞遼軍前來救援的消息之後,急忙下令讓部將引兵前去攔截耶律沙,雙方在高粱河展開大戰,宋軍順利擊潰耶律沙的軍隊。


宋軍一路窮追猛打,從白天一直追到晚上追敵十餘里,此時恰好遇到了耶律休哥的主力大軍。此時耶律休哥下令帳下士兵每人手持兩個火把包抄已經疲憊不堪的宋軍。

  • 耶律沙分統兵分兩翼包抄宋軍
  • 耶律休哥統兵從中路猛攻宋軍
地圖上的戰爭:趙光義親征契丹,高粱河大戰,10萬大軍大敗而歸

三路遼軍如瘋狗一般的朝著宋軍衝殺過去,宋軍只見火把未能看清敵軍虛實,只能且戰且退,一直推到了幽州城下。

趙光義知道遼軍前來救援,急忙下令讓幽州城東西南北四翼的守軍反攻遼軍。黑夜之中遼軍突然救援,那些從幽州城四翼湧過來的宋軍瞬間亂成一團,相互踩踏者數不勝數。

兩路大軍廝殺一夜,趙光義趁亂逃亡,遼軍一路追到涿州才停下了追擊的步伐。

高粱河一戰,宋軍的十萬大軍瞬間土崩瓦解,就連趙光義自己也沒有想到,十萬大軍竟然被耶律休哥三萬精銳一夜重創。

往後漫長的歲月中,這場曾經的屈辱之戰成為了趙光義一生當中最為致命的傷痛。


本文地圖繪製於“發現中國”——地圖分享知識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