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朱元璋北伐之戰:一場寄託漢民族百年心結的復土之戰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自言“本淮右布衣”。的確,若無元末農民起義,他只能作為一個普通農民終老於家。可以說,朱元璋較其他起義首領是幸運的。早期,他本是濠州起義首領帳下的一名普通列兵,但天生的軍事才華終於使他脫穎而出。瞄準群雄爭霸的空檔,朱元璋率所部悄然攻破江南第一重鎮——集慶(南京)。也就是從攻佔集慶開始,朱元璋才真正走上了帝王之路。亂世之時,黃金相對糧食而言一文不值,這也是朱元璋十分明白的一點。故而,當他傾心接納的儒生朱升提出“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時,他當即表示贊同,這也為他後來南征北戰提供了物質基礎。當然,朱元璋之所以能崛起,也與他擁有諸多擅長領兵的大將有莫大的關係。所以,當朱元璋確定用兵方略後,總會找到相應的大將去執行任務。另外,朱元璋的崛起也有一個最重要的因素:他的北方盟友、黃河流域的劉福通正率領他的百萬起義軍與元朝最精銳的部隊交戰,而朱元璋的地盤正好位於劉福通的背後。故而,初期的朱元璋獲得了一段非常寶貴的發展時間。

圖說朱元璋北伐之戰:一場寄託漢民族百年心結的復土之戰

朱元璋崛起

1367年,這一年對朱元璋來說絕對是大好之年。這一年,他終於將長江以南的勁敵陳友諒的所有地盤全部消化。順帶著,朱元璋還攻滅了身後的張士誠。此時,他已經控制了長江以南最重要的地區。下一步,除了派兵繼續南下福建等地收服零星的小軍閥外,“驅除韃虜”、“恢復漢家衣冠”就擺上了眼前。為此,朱元璋專門召開了軍事會議,與諸將認真研究了北伐的勝算和具體細節。彼時,元末軍事素養最高的奇人察罕帖木爾已被刺殺,群龍無首的元軍大將彼此不服,宛如一盤散沙。其中,元朝最依仗的大將王保保正在因朝廷委任的頭銜問題和割據關中的元將李思齊大搞齷齪,他們都是手握精銳部隊的猛將,其兵爭直到徐達攻破大都還未停止,這無疑給了朱元璋絕好的進兵機會,這也是朱元璋主張立刻北伐的契機所在。

圖說朱元璋北伐之戰:一場寄託漢民族百年心結的復土之戰

北伐戰事波及區域

自古南方政權想要北伐,必須經營好自己的兩翼:山東和荊襄。山東可以屏蔽江淮地區,荊襄可以屏蔽長江上游。可以說,中國曆代北伐取得最好戰果的王朝無疑都是從兩翼著手,如恆溫北伐、岳飛北伐、劉裕北伐。朱元璋採取的戰略也不例外。在會議之初,朱元璋拋磚引玉,首先分析了天下大勢:

自元失其政,生民塗炭,予與諸公仗義而起,冀有奠安生民者出,豈意大難不解,為眾所附,遂平陳友諒,滅張士誠,閩、廣之地,將以次而定。尚念中原擾攘,山東則有王宣父子,反側不常;河南則有王保保,上疑下叛;關、隴則有李思齊、張思道,彼此猜忌,與王保保互相嫌隙。元之將亡,其機在此。今欲命諸公北伐,計將何如?”

諸將聽罷,多主張直取大都。

遇春對曰:“今南方已定,兵力有餘,直搗元都,以我百戰之師,敵彼久逸之卒,可挺竿而勝也。都城既克,乘勝長驅,餘皆建瓴而下矣。”

圖說朱元璋北伐之戰:一場寄託漢民族百年心結的復土之戰

常遇春劇照

但朱元璋想得十分周到細緻,他明白元朝雖已日暮途窮,卻仍是百足之蟲,不可小覷。結合中國古來已有的戰例,他提出了更加完善的戰略。

“元建都百年,城守必固。若如卿言,懸師深入,頓于堅城之下,饋餉不繼,援兵四集,非我利也。吾欲先取山東,撤其屏蔽;旋師河南,斷其羽翼;拔潼關而守之,據其戶檻。天下形勢,入我掌握。然後進兵元都,則彼勢孤援絕,不戰可克。既克其都,鼓行而西,雲中、九原以及關、隴,可席捲而下。”

圖說朱元璋北伐之戰:一場寄託漢民族百年心結的復土之戰

朱元璋劇照

前文已述,朱元璋在北伐前就已控制了長江以南。而元朝在經歷劉福通起義的衝擊後武備不振,他所依仗的統兵將領如割據山西的王保保、擁兵關中的李思齊等不僅無視元順帝號令,還公開進行火拼。雖然如此,朱元璋也要考慮到元軍將領在面臨亡國之時會不會突然團結一致。所以,朱元璋主張循序漸進,先進攻山東,控制黃河以南。一則可以避免刺激正在火併的王保保和李思齊,二者也可以利用大運河連通江南的優勢便捷地獲取後方供應。攻佔山東之後,為了防止北伐大軍進攻元大都時遭到關中元兵的突然衝擊,朱元璋考慮到應該在攻克山東後,利用黃河與運河連通的水運優勢發兵西進,將潼關牢牢地控制住,堵死關中元兵東進之路,最大程度地保護北伐大軍的側翼安全。如此,不僅元大都賴以獲取物資的大運河被截斷,連最基本的戰略反擊也會無從部署。部署已定,朱元璋選擇了徐達作為北伐主帥,而他自己則坐鎮應天(元時稱集慶)。

圖說朱元璋北伐之戰:一場寄託漢民族百年心結的復土之戰

朱元璋北伐方略

按照已定方略,25萬大軍自淮北開始北上。攻克山東之戰從宏觀角度來說屬於大迂迴戰術,北伐軍主力部隊在徐達的率領下先沿運河而上攻克濟南,截斷了河北元軍和山東元軍的聯繫。同時,另外一路偏師自臨沂從背後猛攻元軍在山東的核心重鎮益都(今青州)。兩路夾擊之下,山東之地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就被攻佔。拿下山東,給了朱元璋極大的信心。於是,1368年朱元璋終於在應天稱帝。朱元璋稱帝次月,明軍從山東濟寧出發,溯黃河西進攻打汴梁。為分散元軍注意力,朱元璋額外派遣了一支部隊由襄陽北上策應。汴梁元軍見大勢已去,隨即作鳥獸散。四月底,連續攻克洛陽等地的明軍順利攻佔潼關。如此,北伐戰事就進入了最關鍵的階段:攻打元大都。為此,朱元璋特地趕到汴梁,慰勞前線將士之餘,再次集合諸將推敲下一階段的具體行動。

圖說朱元璋北伐之戰:一場寄託漢民族百年心結的復土之戰

明軍北伐路線圖

會上,朱元璋再次分析了戰局。他認為從總體上來看,順利拿下山東和河南的明軍已經震驚了元朝統治者。沉湎酒色的元順帝在惶恐之餘,已經派人安撫依舊在關中火拼的王保保和李思齊,欲命他們率兵勤王,但二者長期的矛盾不會在短時間化解,此為一利;明軍方面,無論從後勤還是軍事部署都已準備妥當。同時,朱元璋派遣的南下支隊任務完成的很出色,方國珍、陳友定之輩全部俯首,應天城已無後顧之憂,此為二利。於是,朱元璋立即指示徐達迅速發兵北上。七月下旬,明軍和元朝拼湊的最後一支河北主力決戰於通州城下,元軍大敗潰散。元順帝見大勢已去,遂倉皇逃亡上都開平(今多倫)。到此,中國歷史上最成功的北伐之戰結束。

參考資料:《讀史方輿紀要》、《《明史·太祖本紀》、《明通鑑》、《中國曆代戰爭史》、《明太祖實錄》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