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院一品”打響涼檢生態品牌 還岱海一片藍

一進入涼城縣,溼潤的空氣沁人心脾,湛藍的天空下,飛鳥在一望無際的岱海上來來往往,溼地兩旁綠浪滾滾,地上不知名的野花競相開放,這美麗的畫面形成一道獨特的景觀,使人心曠神怡。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岱海不是海,但卻可以與海可比。它是內蒙古自治區第三大內陸湖和四大水產地之一,上世紀60年代初,面積達182.46平方公里,是烏蘭察布市涼城縣24萬草原兒女的母親湖。它與呼倫湖、烏梁素海共同擔負著內蒙古自治區重要生態功能,是我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它的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黨和國家領導人非常關心,並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一院一品”打響涼檢生態品牌 還岱海一片藍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岱海”又一次被習近平總書記提起。

3月5日下午,習近平參加他所在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在強調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時再次強調,要抓好呼倫湖、烏梁素海、岱海的生態綜合治理,對症下藥,切實抓好落實。

而在一年前的同一天,同樣是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習近平就強調,要加快呼倫湖、烏梁素海、岱海等水生態綜合治理,加強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在祖國北疆構築起萬里綠色長城。從“加快”到“抓好”,殷殷關切後是諄諄叮囑。

面對囑託,面對岱海出現的湖面萎縮、湖水鹹化、水體汙染、溼地破壞、水土流失等困難,烏蘭察布市涼城縣人民檢察院做出了回應。

“在困難面前,涼城縣人民檢察院全院上下應當承擔起應有的責任,守護這片藍。‘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涼城縣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陳光榮說,我們檢察機關在服務生態環境中能怎麼做呢?檢察機關應當全面履行職責,刑事檢察、行政檢察和提起公益訴訟多管齊下,依法嚴厲懲治群眾反映強烈、社會影響惡劣的嚴重破壞生態環境的案件。以最嚴密的法網促進生態環境保護,通過紮紮實實的行動,立足職能,打好組合拳,形成最優的法治產品。

狠抓生態檢察品牌,擦亮“岱海名片”

“保護岱海,是迫在眉睫的事,不能讓岱海在我們這代人手裡消失!我院在今年以來認真落實全區、全市檢察長會議關於‘一院一品’、‘一院多品’工作,緊緊圍繞檢察職能,樹立品牌意識,突出地方特色,增強檢察工作新動能,擴大檢察工作影響力。通過結合涼城縣實際,打造出了具有涼城檢察特色的精品亮點,那就是走生態檢察的路子,保護岱海湖這片蔚藍!”副檢察長陳光榮說。

據瞭解,涼城縣人民檢察院在去年確立“山水涼城、生態檢察”工作理念的基礎上,今年進一步提出“生態檢察立院”的發展思路,努力打造具有涼城特色的“岱海名片”,創造可借鑑的工作經驗,協助黨委政府全面承擔起保護岱海、守護碧水的生態檢察職責。同時加大生態檢察宣傳力度,進一步擴大了涼城生態檢察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組建專業團隊加強協作配合,運用司法力量

在碧水悠悠的岱海湖畔、在綠草遍野的溼地旁,烏蘭察布市檢察機關首個自然保護區生態檢察室--涼城縣人民檢察院岱海生態檢察室屹立在岱海生態自然保護區旁。生態檢察室的大門口“檢察藍護衛生態綠”八個大字異常醒目,走進院子裡,牆面上藍天、白雲、碧水的岱海圖生動的顯印在那裡。生態檢察室似乎是一位朝氣蓬勃的少年在守護著他的母親。


“一院一品”打響涼檢生態品牌 還岱海一片藍


生態檢察室專司監督職責,為環岱海生態環境保護提供司法保障,有效配合縣委、縣政府做好岱海水生態治理工作。“岱海不是一個人的岱海,也不是一個地方的岱海,它是我們每個人的岱海,是我們的母親河!我們作為人民的檢察官有責任也有義務去保護她!”生態檢察室的幹警王志達鏗鏘有力的說。

據瞭解,岱海生態檢察室由一名員額檢察官帶領兩名檢察輔助人員組成專業化辦案團隊,負責聯合辦理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的刑事案件和公益訴訟案件,使涼城檢察工作在生態環境保護領域邁向專業化。

岱海生態檢察室負責人史慧潔告訴記者,為了做好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建立健全“檢政”銜接機制,檢察院與國土、環保、水利、農牧、林業等部門建立加強協作保護岱海推進行政公益訴訟機制,明確監督內容、程序和手段,適時向行政機關發出涉及岱海生態保護領域檢察建議,及時有效監督糾正行政機關怠於履行職責的行為,提高了岱海生態保護的法治化水平。


“一院一品”打響涼檢生態品牌 還岱海一片藍


牢記叮囑,用實際行動保護這片藍

岱海溼地圍封和環湖綠道建設工程,是岱海湖綜合治理“兩節、兩補、兩恢復”六項措施中生態恢復的重要措施之一。在開展岱海生態保護工作中,檢察機關充分運用檢察職能,精準定位,突出“補”字,從“兩補”之一的河道疏浚入手,開展公益訴訟、服務岱海生態保護。

2018年4月,由分管副檢察長帶隊對全縣環岱海流域內採砂阻塞河道情況進行全面無死角摸排,共排查出非法違法砂場74家,及時向水利部門發出檢察建議。目前,全縣74家砂場全部封閉。據介紹,檢察院通過運用檢察職能推進岱海流域河道疏浚治理,目前已有20多條河道實現了向岱海補水的目標,有效增加了岱海蓄水量,提高了岱海自淨能力,改善了岱海水質條件。


“一院一品”打響涼檢生態品牌 還岱海一片藍


從“兩恢復”之一的恢復溼地著手,按照涼城縣委政府安排部署,由檢察院牽頭與監委、公安、林業、國土、環保、農牧等部門密切配合併成立聯合調查組,制定實施方案,以岱海湖為中心由近及遠開展為期4輪的清除工作。每一輪調查摸排後,縣委政府根據縣檢察院提出的檢察建議制定拆除方案,依法依規開展拆除工作。確保岱海水生態綜合治理有序推進,恢復岱海湖灘塗地原始生態功能,順利實施退耕還溼等岱海水生態綜合治理項目。

2018年11月,根據國家衛星遙感發現岱海湖生態保護區內4家養殖企業違法違規經營情況;2019年3月,聯合調查組對環岱海湖4萬畝退耕還溼地內66戶種植養殖用地和用房、棚圈等建築物、構築物情況進行全面調查;2019年5月,專項調查組經調查發現環帶海湖周邊共有魚塘養殖戶28戶,魚塘164處,面積約0.25萬畝;同年6月,專項調查組將調查範圍擴大到環岱海湖周邊東至舊102線、南至512線、西至中贏路、北至呼陽公路,調查發現涉及種養殖戶65戶,佔地面積1.5萬畝。目前,前三輪清理拆除工作均巳完成,預計八月中旬完成第四輪清理拆除工作。屆時,將全面完成環岱海湖周邊種植場、養殖場、建築物、構築物拆除清理工作。

據悉,在今年3月召開的岱海水生態綜合治理2019年工作部署大會上,縣委政府號召全縣向檢察院學習;在全縣“七一”表彰大會上,縣檢察院被評為“岱海湖保護先進基層黨組織”。

這一串串沉甸甸的數字與榮譽背後,離不開涼城縣人民檢察院幹警們無悔的付出:風裡來雨裡去、加班加點已是工作常態、皮鞋走的都磨破了......“這些檢察官確實不容易,冬天拿著資料手凍得通紅,夏天史慧潔主任一個女人的臉曬的黝黑黝黑的,挨家挨戶做工作,還遭到不少埋怨。不過看到以前的荒地、魚塘、砂場變成一片綠洲,我覺得他們沒有白乾!”涼城縣政府辦副主任李忠貴感慨道。

一望無際的岱海湖水明亮如鏡,春風吹拂蔚藍色的湖面,蕩起微微的漣漪,風兒攜著朵朵細浪躍到湖面上,這美景足以讓人駐足。“真希望岱海回到原來的模樣,我們會牢記總書記囑託,深刻理解內蒙古在國家生態安全大局中的戰略地位,堅決守住生態底線,使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實現有機統一,在祖國北疆構築起綠色萬里長城。”陳光榮望著岱海湖,他滿眼憐惜又充滿了期待,他希望他們身上的那身檢察藍可以護衛生態綠,守望這片藍。


“一院一品”打響涼檢生態品牌 還岱海一片藍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