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來縣歷史沿革

泰來縣歷史沿革

齊齊哈爾市轄縣。位於黑龍江省西部,嫩江下游,松嫩平原西部。南與吉林省大安市為鄰,西與內蒙古自治區扎賚特旗分界,北與龍江縣、齊齊哈爾市接壤,東與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毗連。總面積4061平方千米。總人口33萬人(2010年)。轄8個鎮、2個民族鄉:泰來鎮、平洋鎮、湯池鎮、江橋蒙古族鎮、塔子城鎮、大興鎮、和平鎮、克利鎮、勝利蒙古族鄉、寧姜蒙古族鄉。境內有六三監獄、泰來農場。縣政府駐泰來鎮。

泰來,原名“泰來氣”,由蒙古語“他拉戲”音轉,意為“栽花先生“或“種痘者”,或譯“栽種”。據民國《泰來設治局志》載:“蓋其初,有一栽痘喇嘛在此斬棘披荊建室居住,故地以人名也。”設治時,取“亨通吉祥”之意,定名泰來設治局。隋唐為室韋族居住之地,遼、金為泰州轄境,元屬中書省泰寧路,明屬奴兒干都司朵顏衛,清初為科爾沁蒙古十旗的札賚特旗遊牧地。

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黑龍江將軍轄區設置大賚廳後,隸屬大賚廳管轄。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在嫩江西岸設置哈拉霍碩(今泰來縣城東北部)屯墾局,管理北洋陸軍退伍兵屯墾事宜。1909年(宣統元年),撤銷位於江東多耐站的武興設治所,併入哈拉霍碩屯墾局,管理杜爾伯特、札賚特兩旗荒務,改稱杜扎兩旗屯墾局。1913年(民國二年)11月19日,批准,撤銷杜扎兩旗屯墾局,於泰來鎮設置泰來設治局,隸屬黑龍江省管轄。翌年6月,將原屬大賚縣的塔子城劃歸泰來設治局管轄。

1917年1月1日,將泰來設治局升格改設泰來縣,列為三等縣,縣署駐泰來鎮,隸屬龍江道。1927年5月,將泰來縣嫩江江東地區劃出設置泰康設治局。1929年2月,裁撤龍江道,改由省直轄。東北淪陷後,初隸黑龍江省,1934年12月劃歸龍江省管轄。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劃歸嫩江省管轄。1949年5月撤銷嫩江省,劃歸黑龍江省管轄。1954年8月設立嫩江專區,隸屬嫩江專區。同年10月,將龍江縣第十區(九河村除外)劃入,改設第十一區。1960年5月至1961年10月,嫩江專區一度撤銷時,曾劃歸齊齊哈爾市領導。1984年12月15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嫩江地區,從1985年1月1日起劃歸齊齊哈爾市領導。

1992年末,泰來縣位於黑龍江省西部,嫩江下游,松嫩平原西部。南與吉林省大安市【注:應為鎮賚縣】為鄰,西與內蒙古自治區扎賚特旗分界,北與龍江縣、齊齊哈爾市接壤,東與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毗連。總面積3996平方千米。總人口32.2萬人,其中15個少數民族人口1.8萬餘人,蒙古族人口5500人。轄16個鄉鎮,其中以蒙古族為主體的民族鄉3個。縣政府駐地泰來鎮。(以上摘自《黑龍江省志·地名錄》,有改動)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泰來縣總人口310160人,其中:泰來鎮62929人,湯池鎮19219人,大興鎮19906人,江橋鎮22469人,平洋鎮22309人,塔子城鎮17078人,託力河鄉8706人,克利鄉12915人,街基鄉14403人,宏升鄉15680人,和平鄉19378人,大榆樹鄉13292人,四里五鄉19085人,好新鄉7175人,寧姜鄉9393人,勝利鄉15964人,六三監獄7482人,省泰來農場2777人。

2003年,撤銷好新蒙古族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寧姜蒙古族鄉管轄,鄉人民政府駐新江村(黑民區[2003]108號)。調整後,泰來縣轄8個鎮、4個鄉:泰來鎮、平洋鎮、湯池鎮、江橋蒙古族鎮、塔子城鎮、大興鎮、和平鎮、克利鎮、勝利蒙古族鄉、宏升鄉、四里五鄉、寧姜蒙古族鄉。

2005年7月7日,撤銷宏升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和平鎮管轄;撤銷四里五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克利鎮管轄(黑民區[2005]80號)。調整後,泰來縣轄8個鎮、2個民族鄉:泰來鎮、平洋鎮、湯池鎮、江橋蒙古族鎮、塔子城鎮、大興鎮、和平鎮、克利鎮、勝利蒙古族鄉、寧姜蒙古族鄉。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