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飯店學徒,卻憑藉一輛舊轎車,成為舊上海一代出租汽車大王

他曾是飯店學徒,卻憑藉一輛舊轎車,成為舊上海一代出租汽車大王

“40000”這一電話號碼,老上海們都十分熟悉。這是馳名舊上海十里洋場的祥生出租汽車公司的叫車電話號碼。每當撥通這個號碼,不消10分鐘,就會一輛漂亮的墨綠色轎車停在你的面前。全上海的華洋車行都無法與“祥生”匹敵,而誰又能想象到“祥生”的創辦者——舊上海赫赫有名的出租汽車大王周祥生,曾經是一個貧窮的飯店學徒,僅僅是靠著一輛分期付款的舊轎車發家致富的。

1895年9月16日,周祥生出生於浙江定海縣周家塘的貧農家庭,父親為他取名錫杖,小名阿祥,後改名為祥生。貧農家的孩子難得有受教育的機會,年幼的周祥生只上過三年私塾,兼職前幾篇文所提到舊時寧波離家入滬做學徒的習俗,周祥生便在13歲那年身揹包袱,手提雨傘,告別了家鄉和親人,前往上海謀生。

他曾是飯店學徒,卻憑藉一輛舊轎車,成為舊上海一代出租汽車大王

周祥生為了生活,在外國人家裡的做過幫工,當過飯店的學徒。他忍受著貧窮、屈辱、勞累,一邊謀生一邊亦不忘學習。他在各飯店工作十餘年,靠著自己的聰明和勤奮,從洋人那裡學得了一口流利的英語,並結識了一些出租汽車行的老闆和司機,也熟悉了出租汽車業務。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中,周祥生得到一筆意外之財,他決心以此為創業之本,便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向英商中央汽車公司購進一輛日本生產的黑龍牌舊轎車,從此走上了他的創業之路。

他曾是飯店學徒,卻憑藉一輛舊轎車,成為舊上海一代出租汽車大王

周祥生不會開車,便僱了一名司機來共同經營出租汽車業務,自己則負責招攬客人。他們勤跑勤攬,早出晚歸,生意十分不錯。周祥生又設法弄到一些江灣跑馬廳的贈票,以此分送坐車的客人,從而取得了一些客人的好感,不但以後經常坐他的車,還為他介紹其他乘客。周祥生的生意更加興隆起來,很快就還清了車價的餘款。不久,周祥生又集資購進了一輛美製汽車,他的堂弟周錫慶也出資購進一輛舊轎車與他合夥。1923年,“祥生汽車行”的招牌正式在武昌路百老匯路口的車行門前亮了出來。

初戰告捷,進一步激發了周洋生的勃勃雄心,他不斷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購進汽車,不斷擴大著車行的規模。1929年,祥生汽車行已擁有20輛轎車,並設有兩處分行,在華商汽車出租行業中脫穎而出,周祥生也當上了華洋出租汽車聯合會的董事和上海市出租汽車業同業公會的會長。 1931年, 周祥生看準外匯牌價上漲的機會,做了一筆買賣雪佛萊轎車的大生意,賺進一大筆錢,從而使資本更加雄厚,周洋生本人的聲譽和社會地位也隨之上升。他以企業家獨具的眼光和魄力,決定抓住有利時機,發起招募新股,改祥生汽車行為祥生出租汽車有限公司。1922年元旦,祥生出租汽車有限公司正式登報成立,周洋生任公司董事兼總經理,總行設在鬧市北京路西藏路口,由一輛舊轎車起家的祥生公司崛起了!

他曾是飯店學徒,卻憑藉一輛舊轎車,成為舊上海一代出租汽車大王

祥生公司成立後,“40000”的大幅廣告牌聳立在街頭,“40000”的彩色霓虹燈在上海的夜空中閃爍。“40000”——祥生公司的標記,它為周祥生帶來了好運氣。

出租汽車的大多數乘客都是電話叫車,精明的周祥生由此想到,電話號碼是否有特色、是否容易記住,對於抓住顧客心理、加強公司在競爭中的有利地位是舉足輕重的。於是,他不惜重金,以請客送禮、免費乘車等方式與英商電話公司的華洋高級職員套交情、拉關係,終於申請到了號碼為“40000”的總機電話。

他曾是飯店學徒,卻憑藉一輛舊轎車,成為舊上海一代出租汽車大王

為了“40000”深入人心,周祥生利用一切方式大做廣告。並且“40000”正好與當時全中國四萬萬同胞的數字相合。“四萬萬同胞請打四萬號電話”,在上海興起提倡國貨、抵制日貨運動時成為一句鼓舞人心的口號,祥生公司的營業額由此激增。由於“40000”的奇妙作用,上海各家出租汽車公司竟相仿效,然而,此時“40000”已經深入人心,儘管各車行分別取得"30000”或“90000”等特殊電話號碼,但已無法與“40000”抗衡了。

上海出租汽車行業歷來由洋商車行稱霸,而祥生公司的崛起嚴重威脅著洋商車行的利益,於是,20年代的上海灘出現了一場華洋車行的激烈競爭。在20年代至30年代初,上海最大的洋商車行是美商的雲飛和英商的泰來兩家,特別是雲飛車行,此時已擁有轎車200餘輛,員工600餘人,並將行址遷至大西路擴大規模。

他曾是飯店學徒,卻憑藉一輛舊轎車,成為舊上海一代出租汽車大王

1930年春,華商根據上海市社會局的通知,單獨組織了上海市出租汽車業同業公會,周祥生被推為會長,華洋聯合會隨之解散。周祥生擔任同業公會會長後,領導華商車行與洋商進行了競爭,並出面與租界捕房交涉,取消了華、洋出租汽車違章肇事後的不平等待遇。隨著祥生公司的不斷髮展,華、洋車行的競爭突出地表現在祥生與雲飛兩家公司之間。雲飛公司一方面用記賬賒付、折扣優待等方式爭奪乘客,一方面又以挑撥離間,製造混亂等伎倆打擊祥生公司。

他曾是飯店學徒,卻憑藉一輛舊轎車,成為舊上海一代出租汽車大王

面對著洋商的挑戰,周祥生毫不示弱。為了維護中國人的民族自尊、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求得生存,周祥生響亮地提出了。“中國人坐中國車”的口號。它與“四萬萬同胞請打四萬號電話”的宣傳一樣,立即在愛國熱情高漲的人民群眾中引起了強烈反響。祥生公司的營業額直線上升,雲飛公司則一落千丈。1937年8月,雲飛公司的美國商人戈爾登終於抵擋不住祥生公司的強大攻勢,盤讓了公司的全部資本後回國。華洋車行激烈競爭的結果,是結束了洋商出租汽車稱霸上海的時代,祥生公司取代雲飛成為上海最大的出租汽車公司,周祥生也理所當然地被擁上了“出租汽車大王”的寶座。

而周祥生能在競爭如此激烈的上海出租汽車行業中獨樹一幟,除了依靠精明能幹的經營手段外,更重要的是他堅持以嚴格的制度、優良的服務取得了廣大乘客的信任。

他曾是飯店學徒,卻憑藉一輛舊轎車,成為舊上海一代出租汽車大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