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線戰爭雜談之六:匈牙利的坦克狂飆(上)

東線戰爭雜談之六:匈牙利的坦克狂飆(上)

1945年3月,希特勒集中了他的裝甲部隊在東線發動了最後一場進攻作戰,但是大勢已去,俄國人正在守株待兔,勝券在握

即使在1945年3月黑暗的日子裡,當第三帝國瀕臨崩潰的時候,但希特勒軍隊設法展現出來冷酷的幽默,讓前線的士兵能夠忍受戰爭的恐怖。在匈牙利西部發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軍最後一次的進攻當中,強大的虎式二型坦克隆隆向前,德國裝甲兵們開玩笑說他們在對付敵人時遇到了困難:有幾輛重達68噸的虎式二型坦克甚至沉入了匈牙利春季解凍的泥漿之中,只露出了炮塔。坦克指揮官們調侃說他們是在駕駛U型潛艇,而不是坦克。

1945年年初,俄國人已經在奧德河前線大規模集結,而元首似乎對此熟視無睹。在1944年12月月底,俄國人的步兵和坦克已經包圍了布達佩斯;元首似乎感到了保衛匈牙利油田的必要性。德國人在1945年1個月當中就對布達佩斯發動了三次解圍行動,元首派出了最精銳的黨衛軍第4裝甲軍,史稱三次“康拉德”( Konrad )行動。但是德軍已經是強弩之末,每一次接近成功的時候都被俄國人破壞了,黨衛軍精疲力盡;2月13日,布達佩斯最終還是落到了馬利諾夫斯基元帥指揮的烏克蘭第二方面軍的手裡。

位於瑙吉考尼饒( Nagykaniscza)的油田是德國人控制的最後的油田。到1945年年初,位於匈牙利和奧地利的油田為德國軍隊提供了80%的石油。儘管在1月份的“康拉德”行動中徒勞無功,但是希特勒還是計劃發動一場進攻,代號“春之覺醒”(Fruhlingserwachen);這次行動既有軍事上的目的,更重要的是經濟上的目的;元首意識到了俄國人將在匈牙利發動大規模的進攻,他計劃發動的這場先發制人的進攻將席捲托爾布欣元帥的烏克蘭第三方面軍的防線,如果一切按照計劃進行,那麼德國人的攻勢將對俄國人造成慘重的損失;希特勒希望他的裝甲部隊能夠在多瑙河上建立橋頭堡,甚至可能重新奪回布達佩斯。這樣一來,德國人就可以獲得供給戰爭機器所需的石油資源。

儘管“春之覺醒”戰役實際上是在1945年3月6日才發動,但是作戰計劃中卻應該早在1月份就發動;

1月16日, 德國陸軍最高司令部對黨衛隊高級總隊長(Oberfruppenfuhrer )賽普 迪特里希(Sepp Dietrich)頒佈命令讓他率領黨衛軍第6裝甲集團軍從阿登地區撤下來,返回德國休整補充和重組,為新的作戰行動做準備;儘管迪特里希的指揮部通常被稱為黨衛軍第6裝甲集團軍,但直到1945年4月2日,這個番號才正式被黨衛軍部隊使用。

迪特里希的黨衛軍第6裝甲集團軍由赫爾曼 普利斯(Hermann Preiss)中將指揮的黨衛軍第1裝甲軍和威利 比特里希( Willi Bittrich)中將指揮的黨衛軍第2裝甲軍組成;普利斯的裝甲軍由黨衛軍第1裝甲師和第12裝甲師組成;比特里希的裝甲軍由黨衛軍第2和第9裝甲師組成。為了使這些遭受重創的裝甲師達到標準的黨衛軍裝甲師的實力,指揮官們不得不為這些黨衛軍裝甲師塞入了毫無陸軍作戰經驗的大量空軍人員和海軍人員;更加糟糕的是,由於時間倉促,燃料補給不足,這些新兵都沒有經歷足夠的訓練。但是黨衛軍部隊的武器車輛供應卻得到了滿足,他們獲得了大量的坦克、突擊炮、坦克殲擊車;最後,德軍的集結部隊達到了240000名官兵、500輛坦克、173輛突擊炮和900架飛機的規模。

元首和他的幕僚們計劃讓奧托 沃勒將軍率領的南方集團軍群發動這場主攻。沃勒的部隊有著足夠的打擊力,他的麾下就包括赫爾曼 巴爾克(Hermann Balck)將軍的第6集團軍和迪特里希的黨衛軍第6集團軍和匈牙利的第8軍。沃勒的手下共有10個裝甲師和5個步兵師向著烏克蘭第3方面軍的防線發動猛攻。

當南方集團軍群的部隊向著南面的巴拉頓湖(Balaton )和東面的韋倫採(Velencze)湖之間的蘇軍的防線進攻的時候,其餘的德軍部隊將向東進攻托爾布欣的左翼;沃勒的進攻將得到位於南斯拉夫境內的由萊爾(Alexander Loehr)空軍大將指揮的“E”集團軍群的第二波進攻的增援以及安吉利斯( Maximilian de Angelis)的第2裝甲集團軍的小規模助攻。

東線戰爭雜談之六:匈牙利的坦克狂飆(上)

1945年1月,在冬季偽裝迷彩的掩護之下,一輛德軍的黑豹坦克駛過匈牙利的一個村莊。儘管在“康拉德”行動中傷痕累累,但是黨衛軍第4裝甲軍還是投入了“春之覺醒”行動當中

到“春之覺醒”行動開始時,東線使用的德軍重型裝甲車輛中,有近40%在匈牙利。在最嚴格的保密措施之下,增援部隊被派到了匈牙利;德軍的裝甲兵總監,古德里安上將,並不贊同希特勒將黨衛軍第6裝甲集團軍派往匈牙利的決定。古德里安認為,最後將黨衛軍部隊派往奧德河前線,他們可以阻止俄國人向柏林推進的威脅。希特勒否決了古德里安的建議,按照計劃將黨衛軍派到了匈牙利前線。

希特勒在2月23日批准了“春之覺醒”行動計劃的最終計劃,作為最後準備工作的一部分,他用第1騎兵軍加強了黨衛軍第6裝甲集團軍的實力,這個騎兵軍包括第3和第4騎兵師,還包括約瑟夫 馮 拉多維茨(Joseph von Radowitz)中將指揮的第23裝甲師。拉多維茨的部隊作為預備隊,在最需要的時候才投入戰鬥。

迪特里希將普利斯的黨衛軍第1裝甲軍擺到了發起進攻線的中心位置,這條發起線從巴拉頓湖岸邊一直延伸到謝賴蓋耶什( Seregelyes)村以西的一個地點;比特里希的黨衛軍裝甲軍的出發線位於普利斯的左翼,第1騎兵軍部署在比特里希的右翼;第44擲彈兵師和匈牙利的第25步兵師為出發線提供側翼的安全防衛;迪特里希的第一個目標是渡過西奧( Sio )運河佔領多瑙城堡(Dunafoldvar)。

巴爾克的第6集團軍下轄的赫爾曼 佈雷特(Hermann Breith)將軍的第3裝甲軍要從黨衛軍第6裝甲集團軍防線的北面的謝賴蓋耶什到韋倫採湖之間採取行動。其目標是佔領韋倫採湖和多瑙河之間的地區。兩個虎式重型坦克營為第3裝甲軍和黨衛軍第6裝甲集團軍提供額外的火力支援。魯道夫 瓦登費爾斯( Rudolf Freiherr von Waldenfels)中將的第6裝甲師將緊隨其後。

警戒第3裝甲軍左翼的是黨衛軍第3和第5裝甲師,隸屬於黨衛隊高級總隊長赫伯特 奧托 吉勒(Herbert Otto Gille)的黨衛軍第4裝甲軍;黨衛軍第4裝甲軍儘管在“康拉德”行動中損耗嚴重,但是還是咬著牙參加了“春之覺醒”行動。

而在南方,第2裝甲集團軍控制了巴拉頓湖以南的前線地段。但是,在進攻開始的時候,這支部隊幾乎不能說是一支裝甲集團軍;這支集團軍由4個師組成,但是這些師沒有裝備坦克,只裝備了突擊炮;這四個師當中最為精銳的是黨衛軍第16裝甲擲彈兵師。第2裝甲集團軍的目標斯攻克考波什堡(Kaposvar);“E”集團軍群被部署第2裝甲集團軍防線的南部,沿著德拉瓦( Drava)河布放;“E”集團軍群的目標是跨過德拉瓦河在多納提 米霍爾耶克( Donati Miholjac)附近建立一個至少能夠容納三個師的大型橋頭堡。

儘管德軍採取了嚴格的保密措施來掩飾德軍向匈牙利方向的調動,但是俄國人還是知道了德軍正在醞釀發動一場進攻的企圖。早在2月12日,西方盟軍就截獲了關於德軍運輸調動的電文;在2月末,任何蘇軍的指揮官都對德國人即將發動一場進攻的情報深信不疑,當時武裝黨衛軍剛剛發動了戰爭中最後一次成功的攻勢——對於斯洛伐克境內的蘇軍的“南風行動”,在那次攻勢中,黨衛軍第1裝甲軍成功地消滅了一個蘇軍在格蘭(Gran)河上的橋頭堡。

托爾布欣的烏克蘭第3方面軍首當其中受到了德軍進攻方的打擊。烏克蘭第3方面軍成立於1943年10月,參加了諸多蘇軍的進攻戰役。到1944年8月,烏克蘭第3方面軍已經將德軍驅逐出了蘇聯邊境,奪回了烏克蘭和摩爾多瓦的大片領土。8月份以後,烏克蘭第3方面軍攻入了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南斯拉夫。10月份,托爾布欣的部隊攻佔了貝爾格萊德;隨後,在蘇軍最高統帥部的命令之下,托爾布欣的部隊將兵峰指向了北部的匈牙利前線,配合馬利諾夫斯基的烏克蘭第2方面軍包圍布達佩斯並且連續擊退了德軍發起的對布達佩斯解圍的反擊行動。

當德軍正在清理格蘭河的橋頭堡的時候,蘇軍最高統帥部又向托爾布欣和馬利諾夫斯基發出了要他們分別奪取維也納和布拉迪斯拉發的新的攻勢的命令。蘇聯領袖斯大林要他們在3月15日發動進攻,因此,托爾布欣不僅要為即將到來的進攻做好準備,還要為即將到來的德軍的進攻制定防禦計劃。

托爾布欣進行了多重防禦陣地的準備,尤其是加強了反坦克障礙物和反坦克火力的準備。每條防線都修築了了多重的加強工事,前兩條防線之間挖掘了兩條以上的反坦克壕溝;總之,托爾布欣的縱深防禦陣地寬達30公里。但由於防禦工事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建立起來的,士兵們只是在一些地方鋪設了帶刺的鐵絲網,根本沒有時間來修造混凝土碉堡。

烏克蘭第3方面軍有大約406000名官兵和407輛坦克,突擊炮和坦克殲擊車,此外,蘇軍的第17航空集團軍有965架飛機用以支援地面部隊的戰鬥。

第4近衛集團軍的防區位於烏克蘭第3方面軍的右翼,由3個步兵軍組成,每個軍包括3個師;第4近衛集團軍的主要任務是保衛塞克什白堡( Szekesfehvar),第23坦克軍部署在了它的右翼,作為機動預備隊使用。

第4近衛集團軍的左翼是尼古拉 加根( Nikolai Gagan)中將指揮的第26集團軍,直接部署在了黨衛軍第6裝甲集團軍前進的道路上。加根的集團軍的防區位於從謝賴蓋耶什到巴拉頓湖。考慮到可能遭到德軍的猛烈進攻,第30步兵軍擁有烏克蘭第3方面軍一半的火炮和充足的反坦克武器。

第18坦克軍,托爾布欣的另外一支機動預備隊,駐紮在沙羅什德( Sarosd )地區,從該地區可以隨著局勢的發展方便地對第4近衛集團軍和第26集團軍進行增援。第1近衛機械化軍被直接部署在了第26集團軍的後面。

第57集團軍被部署在了加根的第26集團軍的南面,它由兩支步兵軍組成,任務是守衛從巴拉頓湖南岸延伸至德拉瓦河的一段前線。雖然第57集團軍只有6個步兵師,但是它的每個師的人數要比其他蘇軍的集團軍要多一些,它被部署在德軍的第2裝甲軍的進攻的道路上。第5近衛騎兵軍被部署在第57集團軍的東北部,之所以這樣部署是因為從這個位置既可以支援第57集團軍又可以支援第26集團軍。

駐紮在第57集團軍南面沿著德拉瓦河北岸部署的是保加利亞第1集團軍的6個步兵師。雖然保加利亞的步兵師的兵力是同等規模蘇軍步兵師的兩倍,但是他們的實戰經驗很少。紅軍最高統帥部認為保加利亞人的防區並不是德國人的主攻方向,因為德軍跨越德拉瓦河將是困難重重的。儘管如此,為了以防萬一,托爾布欣還是派出了第57集團軍的一部分兵力去往南邊支援保加利亞人。保加利亞人的左翼,是南斯拉夫第3集團軍的第12集團軍,而這裡並不屬於托爾布欣的烏克蘭第3方面軍的防線。

托爾布欣將他的第2道防線分派給了第27集團軍。第27集團軍由3個近衛步兵軍組成,但是第27集團軍在兵力和裝備上都明顯弱於第26集團軍。第27集團軍的防區從韋倫採湖到多瑙河一線。

雖然看起來俄國人在這一地區的兵力彷彿特別多,但是一支典型的俄國師和同等單位的德軍師相比,兵力卻小很多。例如,俄國人的坦克軍其實在兵力和裝備數量方面只相當於德軍的坦克師。

托爾布欣在他的防區還有其他部隊,紅軍最高統帥部卻禁止他使用這些力量。其中有一支部隊是第9近衛集團軍,這支部隊是預備用來向維也納突擊使用的;托爾布欣知道,即使烏克蘭第3方面軍的防線出現重大危機,根據過去的經驗,他使用這些部隊的要求也一定會被拒絕。

總體來說,德國的情報部門準確估計了蘇軍的集團軍、軍和師的數量,德軍將要對這些部隊展開打擊。但是德國人卻沒有發現第6裝甲集團軍前進道路上的俄國人的近衛機械化軍和近衛騎兵軍,沒有確定第27集團軍的這兩支近衛軍的確切的部署位置,可以說,德軍的情報部門沒有正確估計蘇軍的實力和部署位置。

儘管德國人的情報失誤是個很重要的失敗的原因。但與其他因素相比,這些因素在進攻前和進攻中都不會對德國人產生太大的影響。德國人採取的戰略欺騙和保密措施被證明是無效的:這些命令只傳達到了軍級單位,這對進攻的最後的準備工作產生了不利的影響。此外,一些進攻集結地區距離實際的進攻出發地足足有20公里遠,更為糟糕的是,前線指揮官們被禁止對敵人的前線進行戰術偵查活動。

東線戰爭雜談之六:匈牙利的坦克狂飆(上)

在匈牙利,戰死的俄國人的屍體躺在一條積雪覆蓋的壕溝裡。到了1945年3月,積雪融化,德軍的裝甲部隊都陷入了泥潭之中

第6裝甲集團軍的參謀們和迪特里希都對這次進攻選擇的地點感到擔憂,除了容易受到塞克什白堡以北的俄國人的突襲的影響外,在進攻路線上的幾條水道和運河也是相當的麻煩,他們極大地降低了德軍的推進速度。另外,只有兩條可以通行的道路,這些道路在地圖上是筆直的線條而實際上只是狹窄的土路而已。

最後但並不是最重要的原因,這個時候的天氣狀況和路面狀況都不適合德軍裝甲部隊的開進。1945年春季的解凍季節的來臨使匈牙利的這片地區變成了一片澤國,這個地區的運河和排水溝渠全都水滿為患,橫流四溢。在進攻開始的最初幾天,黨衛軍裝甲師的車輛損失全是由於這種沼澤化的地形。一些德軍坦克陷入泥濘之中甚至深達了炮塔,尤其是對於重型的虎王坦克來說這種地形簡直是寸步難行;一些參與進攻的部隊的指揮官們紛紛請求推遲進攻,要等到氣溫降低結冰或者氣溫高到地面乾燥時候為止;但是希特勒和他的顧問們拒絕了所有的要求。

這種惡劣的天氣讓黨衛軍第2裝甲軍的進攻日期被拖到了3月5日,即使到了這個時候還是有部隊沒能及時趕到出發陣地。希特勒堅持說,即使所有參加進攻的部隊都不到位,進攻也要準時開始。南方集團軍群在這方面很有經驗,但是他們卻有些心不在焉,沒有協助部隊盡力做到元首的要求。巴爾克將軍沒有幫助手下人執行命令,而是直接響應了柏林的命令。在戰爭期間,巴爾克總是對執行的命令懷有一種樂觀的預期,這一次應該和以前沒有什麼不同。但是巴爾克也有一種傾向,他總是委過於人,其實那些事最終還是他的責任。由於以往的戰爭經驗,巴爾克對於黨衛軍軍官的蔑視加重了這種情緒。具體來說,巴爾克對比特里希在1944年4月對捷爾諾波爾(Tarnopol )的救援的不及時深感怨恨。

東線戰爭雜談之六:匈牙利的坦克狂飆(上)

“春之覺醒”行動要求在巴拉頓湖和韋倫採湖之間發動一場主要的攻勢,在更南部地區發動一場誘敵進攻。然而,負責攻擊烏克蘭第4方面軍左翼的德軍力量不足,大部分時間都被迫處於防禦狀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