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蘇30的真實國產率:51%的零部件自產 但很多螺栓螺釘都要進口

印度蘇30的真實國產率:51%的零部件自產 但很多螺栓螺釘都要進口

蘇-30是俄羅斯在一代名機蘇-27的基礎上,研發的一款雙座雙發多用途戰鬥機,其在戰場上的作用,類似於美國的F-15E,是一款戰鬥轟炸機。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囊中羞澀,加上海灣戰爭中F-15E表現了卓越,各國對於多用途戰鬥機頗為重視,俄羅斯很快就推出了蘇-30的出口型號。而印度是保有蘇-30戰機最多的國家,大約有200架。

專供印度的是蘇-30MKI,包括俄製和印度本土生產。作為一款可以攜帶8噸彈藥,且裝備有AL-31FP推力矢量發動機的較為先進的戰鬥機,蘇-30MKI一度是印度空軍的絕度主力和寵兒。但最近消息顯示,印度打算廢棄蘇-30MKI的國產化之路,甚至有可能也不再進口:不久前,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對外宣佈,其旗下的生產蘇-30MKI戰機的工廠,將在2020年3月份正式關閉。

印度蘇30的真實國產率:51%的零部件自產 但很多螺栓螺釘都要進口

這意味著蘇-30MKI的印度國產化之路,以徹底以失敗而告終。聯繫到目前緊張的印巴局勢,邊境大戰一觸即發的背景下,印度做出這樣的決定,是否明智?事實上,印度關閉蘇-30MKI的生產線可能是一種無奈的選擇,軍事專家尹卓就表示,印度軍工產業基礎薄弱,自主研發能力不足,是導致蘇-30MKI戰機關閉的根本原因。造成這種情況的窘況的原因很多,有內因,有外因,當然其關鍵作用的還是內因。

就外因來說,印度國際環境太好了,西方對於印度沒有武器禁售的限制,印度輕易就可以從俄羅斯以及美歐國家購買到先進的武器裝備,比如從法國購買"陣風"、從美國購買F-16,甚至下點功夫還能買到F-18,洛馬公司甚至提出,為印度專供F-21戰機。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印度國防工業壓根不知憂患為何物,在國際寬鬆的軍售蜜罐里長大,從骨子裡就缺乏"自力更生"的精神。

印度蘇30的真實國產率:51%的零部件自產 但很多螺栓螺釘都要進口

△陣風戰鬥機

就內因來說,印度製造不過關,蘇-30MKI本土化困難重重,導致最終放棄本土化。據悉,印度產蘇-30MKI其實也並非是100%國產,包括鈦鋼板、重要的鍛造部件以及小到螺栓、螺釘在內,整機的零部件49%由俄羅斯提供,而俄羅斯提供的這部分產品的價值,在5000萬美元以上,而印度生產的51%的零部件,其價值只有1000多萬美元。在這種情況下,所謂的國產化,其實本身就是一個笑話,是"皇帝的新衣",忽悠印度老百姓的。

印度放棄對蘇-30MKI國產化之路,會造成各種連鎖反應,首先會出現工廠的倒閉潮。印度商會的發言人就曾表示,如果"印度斯坦"關閉生產線,單單位於馬哈拉施特拉邦的納西克航空工業園,就有400家印度企業會破產倒閉。除此之外,還會對印巴局勢造成一定的影響,畢竟今年2月份印巴爆發了"20年來最激烈的空戰",而印度2架戰機被擊落,印度3名飛行員2死1被俘。

印度蘇30的真實國產率:51%的零部件自產 但很多螺栓螺釘都要進口

△梟龍戰機

蘇-30MKI作為印度的主力戰機,現在宣告停產,多少影響空軍的戰鬥力。印度空軍急缺戰機,即便法國的"陣風"即將到貨,但以印度飛行員的素質,想要短期形成戰鬥力,這是不可能的。但這些都不是印度停產蘇-30MKI的最為嚴重的後果,更殘酷的是,印度此舉是一種"自宮",或者說"自我毀滅"的行為,摧毀的是印度軍方一直渴望的自研、自產戰機的能力。有軍事評論員,就一針見血地指出,這說明印度過去20年的虧算是白吃了,體現了印度在軍工國產化道路上"一貫的大愚若智"。(利刃/木鐸)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