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價60萬也要賣!現在買房,未來會“更值錢”還是“更便宜”?

房子被當作"投資品"之後,買房與買菜就不同了。

到超市或者菜市場去買東西,那肯定是需要什麼就買什麼。想吃"小蔥拌豆腐",蔥與豆腐那就是必買品;想嚐嚐"油燜大蝦",那基圍蝦就必不可少。

此時,無論是蔥與豆腐,還是基圍蝦都成了一種需求,食物的需求。而且這種需求還是單一的,不存在"捂在手裡",坐等升值,轉手賣掉賺取差價的可能。

降價60萬也要賣!現在買房,未來會“更值錢”還是“更便宜”?

但是,房子就不同了,即具備"居住"的屬性,又兼具了"金融"的屬性。所以,買房子就有了兩種可能:一種是因為需求而買房,此時房價是"實心的",就像買菜一樣;另一種是因為投資而買房,此時房價就有可能產生"空心"。

當房子被當作"投資品",買房與買菜就成了兩種概念。一個是追求需求;一個是追求豐厚的回報。

中國人喜歡買房子,一套不夠還要買二套、三套。

相關數據顯示,中國高達77.7%家庭資產用於房子,遠遠高於美國的34.6%,而金融資產在家庭資產中的佔比僅僅只有11.8%,而美國這一比例達到了42.6%。

中國人為什麼這麼喜歡買房子?原因其實非常簡單,多年不斷升值的房子,讓人們形成了一種經驗主義——房子能帶來豐厚的回報。當買賣一套房子,能帶給你5倍年收入的時候,你還能不動心嗎?

降價60萬也要賣!現在買房,未來會“更值錢”還是“更便宜”?

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專題——中國居民槓桿率和家庭消費信貸問題研究》報告顯示,多套房負債的佔比逐年遞增。並以2017年到2018年為例,指出多套房的住房貸款佔比從62.9%上升至65.9%,超過了首套房貸款。

同時,報告顯示,有47.1%的存量房貸在空置房中,造成大量的信貸資源浪費。

在這一段報告中,有幾個詞特別引人注意:貸款佔比、多於、空置房、浪費。

多套房貸款佔比遠遠多於首套房,意味著:不是需要房子的剛需者買了房,反而是把房子當作投資品的人成了購房者。買首套房的人大都是為了自主,而買二套,特別是三套房的人純粹是把房子當作了投資品。

降價60萬也要賣!現在買房,未來會“更值錢”還是“更便宜”?

這種為了"投資"而買房的方式,後遺症也顯露了出來:近五成存量房貸囤於空置房,不僅造成了大量的信貸資源浪費,還推高了空置房的量。西南財經大學另一項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空置房數量已經達到6500萬套。

現在買房,未來的房子會是"鑽石價",還是"蘿蔔價"?

曾經,買房能獲得豐厚的回報,並不代表現在會,將來也會。如果抱著"買房致富"的觀念不放鬆,只能算作是一種經驗主義。時代已經不同了,當前的房地產已經不同於過去的樓市。房地產已經不再容忍投機與炒作,投機者與炒房客的空間正在被壓縮。

第一,持有房產已經開始虧錢。買房並不一定會旱澇保收,當房子不能再賺錢時,投資性購房必定會大大降低,而當前正處於這樣的階段。

中泰宏觀首席分析師梁中華通過大量調研得出結論:當前國內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城市,持有房產已經開始虧錢

。梁中華以上海為例指出,當前上海的持有房產成本為9%,而收益只有1.2%,虧了7.8%。

降價60萬也要賣!現在買房,未來會“更值錢”還是“更便宜”?

《樓盤網》稱,燕郊某樓盤,業主180萬買的房子現在120萬出售,降價60萬!業內人士感嘆:降價60萬也要賣,現在樓市裡的炒房者真的不容易,已經不敢指望著房產掙錢了,虧本能處理掉就謝天謝地了。

第二,需求端已經發生了變化。現在的樓市是這樣一種情況:存量房是"怪嚇人"的一個數字;新的房子又不斷被建出來;需求端重點保障剛需者。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即使投機買房成功,以後賣房也會是一件頭疼的事。統計數據顯示,1-9月份,共有調控達415次。許多調控是直指需求端,對需求端裡的炒房客與投機者進行過濾,剩下的買房者將大大減少。

另外,金融方面的"房住不炒"也在持續用力,前一段時間合肥12家銀行"二手房停貸"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並且一些違規資金也正在被治理,近日,建行、農行、招行、興業等多家銀行密集發聲,限制信用卡在房地產類商戶刷卡。用信用卡加槓桿買房,正在被整肅。

降價60萬也要賣!現在買房,未來會“更值錢”還是“更便宜”?

第三,房地產的定位同過去不同了。730會議指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落實房地產長效管理機制,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這44個字連成的一段話,可謂一錘定音,定調了房地產的方向。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房子的使用價值被放大了,投資價值被淡化了,這就是趨勢。

20年前,城鎮人均居住面積只有8.7平方米;20年後,城鎮人均居住面積達到了39平方米,與發達國家在一個水平上。隨著住房面積的不斷改善,房地產的定位也在發生著變化。

社科院指出:儘管2018年表面上中國房地產投資對經濟增長有0.6左右百分點的帶動貢獻,但是其擠出效應已大於帶動效應。也就是說,去年房地產對經濟增長的綜合貢獻已經為負。

未來,房子會"更貴",還是"更便宜",已經不再是什麼疑難問題。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